為什麼鯽魚到晚上特別活躍
㈠ 一天當中什麼時候釣鯽魚最好
一、早釣是垂釣的好時機
水溫由 最低點迅速上升,清早5~6時後,靠近岸邊的水體明顯增溫;經過水生生物一夜的氧氣消耗,水體深處的含氧量在日出前後達到最低點,而較之深水,靠近岸邊的淺水區含氧量高;近岸水體光線較深水處充足;多數魚一夜未進食,腹中空空,急於到岸邊覓食,形成「早餐」高峰。由於以上原因,魚兒一到早晨就紛紛游到岸邊,造成垂釣的大好時機
二、午釣釣不到魚
「早餐」高峰剛過,魚兒腹中已無飢餓感,且陽光刺激過強,魚兒多入深水。因此,在這個時間幾乎釣不到魚。
三、晚釣的最佳時辰
下午5時之後,氣溫、水溫下降,氧氣增多,魚兒預感夜晚的到來,便紛紛游至近岸進行「晚餐」,容易上魚。因此時水溫適度;溶氧最多;太陽斜射,光線柔和適中;大風趨小,水面波動適中。另外,多數魚經過大半天的停食,開始攝食,形成「晚餐」高峰。這時,魚兒十分活躍,或在水面穿梭騰躍,捕食低飛的昆蟲,或游至岸邊覓食。有的草魚甚至把頭探出水面,啃食岸邊的青草。鯽魚、鯉魚、鯿魚球、團頭魴等,也紛紛來到近岸邊的水域索取各種食物。所以,日落前的3~4個小時便成了垂釣的最佳時辰。
四、夜釣也有時限
天黑以後,各種魚的攝食量仍然較大,活動頻繁。這是因為除了這時水溫和水溶氧度仍然適中外,還有別的原因:一是夜靜人少,各種噪音干擾消失,大魚或機警的魚趁機到岸邊覓食;二是此時各種昆蟲在水面低飛,甚至大量落於水面,為魚類捕食造成較好的條件;三是白天穴居魚種和懼暑魚種此時多出遊覓食。因此,夜釣收獲較為理想。但夜釣也不是沒有時限,過了晚上時,就和午釣一樣很難再釣到魚了。
㈡ 魚晚上睡不睡覺為何夜釣更加好玩
對於很多愛釣魚的人來說,他們會問這個問題:其實晚上也能釣魚,那為什麼晚上能釣到魚呢?也是因為它們在晚上,嗅覺非常靈敏。對他們來說,只要是能讓他們聞到的東西,就像食物對他們來說很敏感一樣。它們只要能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在幾公里外追蹤食物的來源,感覺到食物在哪裡,就會吃這個誘餌,這也是它們會被誘餌抓住的原因。
此外,近岸食物相對充足,大魚自然會向一側傾斜覓食,釣到大魚的概率較高,夜間更容易釣到大魚。因為它們是在黑夜裡,因為它們的嗅覺也很靈敏,所以它們能在第一時間聞到這個誘餌對它們的吸引力,所以它們能被抓住。也是因為他們的暴食才有了這樣的結果。那邊有人問,魚需要睡覺嗎?為什麼他們還在夜裡被抓?事實上,魚當然要睡覺。對於像它這樣的脊椎動物來說,他需要睡眠來減輕一些自己的壓力。但是,魚睡覺的時候,眼睛是睜著的,所以會給很多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為他不用這樣睡覺。但是作為這樣一種動物,它在睡覺的時候能夠保證自己積累的一個關鍵作用,只有在睡覺的時候才能讓自己長時間處於這樣一種游泳的狀態。
㈢ 職業釣魚人都喜歡夜釣,背後的原因是怎樣的
前陣子趁天氣好和朋友晚上出去夜釣了一次,快到四點鍾的時候,天氣還不錯,還有太陽,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口還不錯,但是大部分的口都是小雜魚,偶爾有幾條鯽魚上岸,快到六點鍾的時候就停了,一直到七點半這中間一口都沒有,後來,突然有個頂漂,提竿上了一尾二兩左右的鯽魚,下一步情況就好了,大板鯽一條接一條,用狂口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一條小雜魚都沒有
夜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時間原因,而且不會變黑許多釣魚的人白天忙著工作,只能晚上抽時間過癮。又或是炎熱的夏季,白天乾熱難耐,而夜釣沒有陽光,這對坐辦公室的人來說很重要,如果沒有陽光暴曬,就不會有黑黑的亮光。與之相比,夜晚釣魚更涼爽,也算更舒適了。
另外,我們白天打窩,晚上釣魚,因為很多窩料都是發窩時間較長,不能立即釣到魚,而白天打窩晚上釣到魚的效果會更好,這樣我們魚的收獲也更多。
㈣ 夏天鯽魚和鯉魚白天活動量大還是晚上活動量大
要分兩種情況考慮:
1、在初夏的時候,由於氣溫還不是很高,淺水區水溫適宜,天然餌料多,這時候鯽魚、鯉魚白天大部分時間在1-2米的淺水區覓食,無論晴天或雨天全天活動量都大。
2、盛夏三伏天的時候,鯽魚、鯉魚常會游向深水區避暑,白天高溫時段很少到近岸活動。相比較來講,在凌晨時分天色剛露魚肚白的時候,水溫較涼爽水面尚處於朦朧狀態,光線較弱水邊安靜,鯽魚、鯉魚膽子較大喜歡靠岸邊覓食,活動量大。
在太陽落山後的黃昏時節,水邊噪音減少,光線較低的時候,鯽魚、鯉魚又開始靠邊尋食,也是活動量大的時間。
(4)為什麼鯽魚到晚上特別活躍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鯽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體態豐腴。鯽魚的生活層次屬底層魚類。一般情況下,都在水下游動、覓食、棲息。在氣溫、水溫較高時,也會到水的中下層、中上層游動、覓食。
成魚鯽魚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由於植物性飼料在水體中蘊藏豐富,品種繁多,供採食的面廣。維管束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是鯽魚愛食之物,在松花江野生、池塘養殖鯽魚養殖也比較廣泛,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硅藻和一些狀藻類也是鯽魚的食物,另外還有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
鯽魚肉質最為肥美。深受百姓喜愛。鯽魚適應性非常強,不論是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均能生存。即使在DH:9的強鹼性水域,鹽度高達4.5%的達里湖,仍然能生長繁殖。
鯽魚的採食時間依季節不同而不同。春季為採食旺季,晝夜均在不斷地採食;夏季採食時間為早、晚和夜間;秋季全天採食;冬季則在中午前後採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鯽魚
㈤ 有人說釣鯽魚晚上才能開口,這是為什麼呢
晚上溫度下降,小魚就不搶食了。小魚鬧窩對釣鯽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餌料還未到底就被消耗殆盡,鯽魚想吃也吃不到,水不深的地方有些麥穗會下底搶餌,造成雜亂的漂相,咱們胡亂提竿容易驚窩如果水底有一些結構,比如說藏魚的水草,還有一些亂石堆,特別是在流水環境下,鯽魚更喜歡藏在這種地方來,所以在垂釣的時候可以多拋幾竿,試一下水底的結構環境來釣深水區,或者大石頭的下游,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晚上的光線基本上沒有,鯽魚都會向岸邊靠攏。白天由於雜訊比較的大,如果岸邊又沒有水草,會影響到鯽魚,野生的鯽魚本身膽子就小,在環境噪音特別大的情形下,為了自身的安全,只能跑到深水去覓食我覺得大部分的釣友這么選擇,是因為白天釣的時候小雜魚太多,沒有晚上效果好!晚上這種現象就少很多,釣鯽魚也相對容易點!
㈥ 鯽魚晚上在深水還是淺水,幾點開口
鯽魚晚上一般在深水。在夜晚,也可以垂釣鯽魚,此時採取的就是夜釣的方式。夜釣鯽魚,要根據它們在水中的分布決定垂釣的方式。此時,由於夜晚的溫度比白天更低一些,所以鯽魚一般在深層,這個時候釣鯽魚的時候也得釣深。不過,有時候夜晚溫度可以保持在二十多度,同時噪音也比較低,這時鯽魚一般活躍在淺層,則可以釣淺。一、鯽魚晚上在深水還是淺水
鯽魚是生活在我國水域之中的常見淡水魚之一,在各類淡水之中基本都有。分布廣,所以垂釣的行為也十分普遍,基本上在各個省份都能垂釣它們。在垂釣它們的時候,要注意的方面其實是比較多的,比如根據它們在水中的分布選擇最合適的水層等等。具體來看,鯽魚在不同的時段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所以也得根據它們分布的不同來調節水層。比如,從一天之中來看,鯽魚在白天跟在晚上的分布有所不同,不能採取相同的方式。比如,如果是在白天的話,則氣溫比較高。但若是到了晚上,則溫度就會比白天更低一些。所以,這種情況下鯽魚會在深層。所以,如果要採取夜釣這種方式釣鯽魚的話,則一般釣深比較合適。不過,有時候夜晚的溫度也是比較適宜的,比如盛夏季節的晚上,此時溫度正好處於20多度,而且噪音也低,鯽魚很願意在岸邊比較淺的位置活動,所以這個時候釣淺一些就更合適了。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釣深相對來說還是更合適的。
二、鯽魚晚上幾點開口
上文已經介紹過,在夜釣鯽魚的時候盡量採取合適的方式,選擇最合適的深度垂釣它們。另外,需要注意鯽魚在夜晚的開口時間,在最合適的時間范圍內垂釣。這個時間需要參考鯽魚的開口時間,而鯽魚在晚上的開口時間也是有規律的。一般情況下,它們在凌晨之前會開口,在凌晨之後也會開口,兩個時間段都是可以的。首先就是凌晨之前,可以選擇天黑之後到晚上9點這個時段段內垂釣,鯽魚的開口狀態普遍是比較好的。再者就是凌晨之後,可以選擇2點到5點這個時間段內垂釣,效果同樣也是比較好的,鯽魚非常容易開口。當然,由於地區不同、水域不同,鯽魚的開口狀態也是不同的,所以也需要根據當地的環境來進行調節。
㈦ 夏季夜釣鯽魚最佳時間
夏天晚上釣鯽魚最佳時間是晚上七點到九點以及凌晨三點到五點,這時候水溫逐漸變低,水中的氧氣含量比較高,魚兒覓食比較活躍。
晚上七點到九點的時候,岸邊的水溫漸漸變的比較涼,因為白天在深水區域避暑時間比較長,體力和氧氣消耗的比較快,岸邊也變的比較安靜,魚兒就到岸邊尋找食物,這時候釣魚是非常容易上鉤的。
凌晨三點到凌晨五點的時候,魚兒在晚上吃的食物已經消耗干凈了,這時候要到淺水區域尋找食物來躲避白天的酷暑,所以在這個時候釣魚也是很有收獲的。
釣魚的時候餌料和窩料很重要,夏天的時候魚兒喜歡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所以在製作窩料的時候在裡面加上一些香味比較重的水果效果會非常好,餌料也可以用鮮玉米,將鮮玉米粒放在魚鉤上面,用手將裡面的汁液掐出來一些,可以更好的吸引魚。
想要釣比較大的魚就要用專門的魚竿和魚鉤,一般可以釣大魚也可以釣小魚的魚竿是最好的,釣魚之前應該先觀察好水域裡面有沒有鯽魚。
夜釣最主要的就是釣大魚,釣大魚的時候可以在窩料裡面加上一些麵粉,可以更好的讓香味擴散,經常換水域的話還可以在窩料裡面加上一些白酒,釣魚的效果非常好。
夜晚釣魚的時候盡量選擇晚去一會或者是早起一會,千萬不要熬夜釣魚,尤其是老人,釣魚的時候最好是結伴,要帶好足夠的食物和水,夏季的時候還要預防蚊蟲的叮咬,注意防暑。
㈧ 在家怎麼飼養紅鯽魚,晚上紅鯽魚都到水面上是什麼原因
水中缺氧或者水溫、氣溫較高鯽魚都會到水面上。飼養方法如下:
1、養魚先養水。自來水至少要晾曬一天,待水中氯化物揮發以後再用。水溫要與缸內水溫相同方可換,否則照成金鯽的應激反應,這樣會生病甚至死亡。可在水中放入200萬分之一的粗鹽,利於減少病害發生。
2、餵食不可太多,不然會增加排泄量和餌料的剩餘。這樣水質容易敗壞,導致硝酸鹽增多,細菌大量繁殖後水體溶氧量減少,從而使金魚中毒、缺氧。餵食掌握寧少勿多的原則,每次餵食魚蟲或顆粒飼料的量以5分鍾內吃光為好。一天一到兩次,或隨氣溫下降適當減少次數。
3、缸內金魚密度不可過大,否則會因為缺氧魚「浮頭」死亡,最好添置增氧泵和水循環系統。
4、每次換水量以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為好。千萬不要一下子換光,水壓、水溫不穩定很容易照成死亡。
5、最好喂活的魚蟲、紅線蟲和顆粒飼料,輔以洗凈剁細的菜葉,這樣不容易污染水質。
6、有條件半陰半陽環境置放,陽光可是金鯽增色、殺菌。過多光照會使水中藻類繁殖過快,水體發綠難清理,夜間會跟金鯽爭奪氧氣。
㈨ 冬季釣鯽魚為啥下午4點多魚活躍
冬季氣候寒冷,魚一般進入冬眠狀態,在北方,一般只有鯽魚或鯉魚少量進食。怎樣在天寒地凍的狀態下,釣到較多的鯽魚呢?我的體會是要把好四關:
一、適宜氣候是條件。冬天氣溫低是一般規律,但冬天也有風和日麗的時候,特別是寒流過後,氣溫回升,此時是釣鯽好時機,下雪前,小雪中,也是好機會;不同風嚮往往有很大差別,南風、東南風、西南風一般戰果較好,北風、西北風、東北風則效果較差。另外,在氣溫和水溫不一致時,施釣很有講究。如果氣溫低於水溫時,則南風宜釣南頭,北風宜釣北頭,東風西風也是一樣。而如果氣溫高於水溫,則南風宜釣北頭,北風宜釣南頭,東風西風的道理相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以氣溫低於水溫為例,南風一吹,魚塘北頭是低於原來水溫的水吹到深層,然後延深層反向向南走,使南頭水下的溫度略高於北頭,此時鯽魚、鯉魚都聚向南頭。其餘幾種情況道理相同。
二、精選釣位是基礎。冬天釣魚當然要選向陽背風處,在風和日麗時,釣淺一點的地方;在陰天、刮風天魚釣深一點的地方。針對冬季魚的活動少,愛扎堆的特點,可以在塘中央多下幾個窩,哪個窩上魚,就釣哪個窩。
㈩ 野生鯽魚的生長周期表
野生鯽魚生長比較緩慢,5、6月是鯽魚的產卵期,孵化出來後,小鯽魚到冬季可以長到20克-30克,到次年夏季可以長到100克-150克,次年冬季便可以長到200克以上,一般情況下,兩個冬齡的鯽魚重量都在200克-300克左右。
雖然鯽魚的生長周期緩慢,但它們有著很強的繁殖能力,一次產卵能達到數萬粒,產卵期長達半年以上,鯽魚的適應能力強,耐低溫,水溫在十攝氏度以下時,它們依舊可以正常覓食,即便經常被捕撈,鯽魚的數量依舊沒有減少,是最常見的魚類之一。
季節不同,鯽魚的活躍度也有所不同,春季和秋季是鯽魚最活躍的時候,它們幾乎晝夜不斷的進行覓食,此時也是最佳垂釣時間,通常一晚上就能釣到數目可觀的鯽魚,夏季氣溫偏高,只有在早上和晚上較為涼爽時,鯽魚才會出來覓食。
到了冬季,氣溫下降,鯽魚雖然耐低溫,但它們的活躍度還是會大幅度降低,只有在中午時分才會出來覓食,如果想要釣到更多鯽魚,就需要根據它們的生活習慣選擇合適的時間,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