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懷孕時間長短為什麼不同
Ⅰ 宮內孕的妊娠時間線
通常把妊娠分為三期。每期約三個月。雖然這種分期沒有嚴格的規則,但是解釋某些變化時很有用。懷孕初期胚胎在此時會急劇改變發展。大約一半的女性會在這時(也只在這時)出現害喜症狀。受精在妊娠開始前,卵子要先遇到精子產生受精作用。大部分的受精是在男性在女性體內射精後產生。現在的技術也可以作到在體外作人工授精。...著床醫學上妊娠是胚胎著床在子宮內膜開始。有時因為並發症,胚胎會在輸卵管或子宮頸著床,造成子宮外孕(宮外孕)。著床通常沒有跡象或症狀,雖然也有不少著床時輕微出血的例子。胚胎的外層會長成胎盤,可以從子宮壁接收營養。臍帶連接新生兒與胎盤。雖然醫學上妊娠是從著床開始,一般計算預產期是用「內格勒方式」(Naegele's Rule):最後一次月經(LMP)加40周(280日)。胎兒出生早於37周視為早產,晚於43周視為過期產。但是妊娠時間長短因許多因素而變。比如說第一胎通常會懷孕比較久。受孕的准確日期很重要,因為很多產前檢查都是根據這個日期決定。是否要引產也是由這個日期決定。由於女性月經周期長短不同,排卵日也未必在第14日。所以預產期只能粗估。大約3.6%的婦女在根據月經估計的預產期生產,4.7%的婦女在根據超音波診斷估計的預產期生產。懷孕早期胎兒在母體內的生長發育非常快,懷孕後前8周,受精卵就由一個單細胞發育成有2億個細胞的成型人體,此期稱為胚胎;孕8周後即稱為胎兒。懷孕6周時,胚胎的脊柱和腦部開始形成,心臟開始跳動,用B超就能測出胚胎和心臟的活動,此時孕婦可有早孕反應。7周後,四肢開始形成。8周後胚胎有了眼睛,但沒有臉和外耳道;胚胎開始蠕動,但孕婦還感覺不到。12周時,胎兒大約有7厘米長,20克重,可看出人型,頭與身體其他部位相比,顯得較大。用多普勒聽診儀可聽到胎心。經腹部在恥骨聯合上方可摸到子宮底。懷孕中期多數婦女覺得這時比較有活力,而且開始大幅增加體重。這時胎兒開始長成可辨認的形狀,也是第一次可以感覺到胎兒的運動。懷孕晚期體重增加的最後階段。胎兒定期活動,這可能不太舒服,並且導致腰酸背痛、膀胱無力等症狀。從醫療觀點看妊娠有生育力,月經規則的婦女,月經來遲幾天到幾周代表懷孕,elevated B-hcG to around 100,000 mIU/mL by 10 weeks of gestation。分娩分娩是孩子出生的過程,被認為是一個人人生的開始,在許多文化中也是年紀的起點。女性從開始感覺到子宮規律的陣痛收縮,以及子宮頸擴張起開始分娩。雖然大部分人都覺得分娩很痛苦,有些女性表示自己有過無痛分娩。大部分女性都能正常生產。不過有時因為並發症而要進行剖腹生產。也有時進行會陰切開術。台灣的會陰切開術占所有分娩的比例要高出許多國家。夥伴准媽之外的人,例如伴侶,家人,朋友也可以參與協助妊娠分娩的過程,像是陪伴,提供經濟、精神、勞務的支持。在很多國家現在有拉梅茲課程等等產前課程。夥伴也會一起參加這些課程,和准媽一起練習。還有一種稱為「同感腰帶」的發明,用來讓別人體會懷孕的重量。
Ⅱ 為什麼人要懷胎十月
人是進化的產物,是胎生的,當然要在媽媽肚子里待一段時間,至於時間的長短也和進化有關。 胎兒必須發育到一定階段才能出生,不排除早產,就是通常我們說的「七活八不活」,所以不一定非要十個月的。而且人出生以後還要經歷長達10幾年的發育才可以成熟,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成年。 年級幼小的兒童缺乏自我保護和生存的能力。至於為什麼不晚一點兒出生,就是與母親的身體機能有關了。我覺得不僅僅是產道問題,更重要的是骨盤。猿進化到人,經歷的直立行走,對女性的傷害是最大的(造成的非常大的生長困難),這也許算作是進化的缺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