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晚上跳水的魚釣不到
Ⅰ 為什麼春季夜釣,釣不到魚
昨天下午3點半到達釣點,已經有六七位釣友,問了下,魚獲都不好,二三條小鯽魚而已,只有一位早上來的早的釣友釣了七八尾,個頭稍大。普遍反映從十一點到現在一直沒有口。當天溫度最高20多度,大太陽。五米四手竿,面餌開釣,一直到6點,一口沒有。6點半的時候,其他幾個釣友都走了,我不甘心空軍,又堅持了一會,對面有二位釣友准備夜釣,我想有人做伴,就多玩會吧。
天馬上黑了,但是突然浮漂有了動作,提竿中魚,上兩的鯽魚一尾。馬上有了精神,然後,接連中魚,個頭都不錯。換上夜光漂,明顯一個頓口,提竿感覺有點力道,大板鯽一尾。對面的釣魚也上魚了。8點半左右,魚口漸停,直到9點多點,又是一口沒有。收拾回家,收獲鯽魚十尾。
分析下,早春夜釣不是沒口,而是要把握時機。6點至8點是時間段,往後,溫度下降,魚也就停口了。早春溫差很大,天氣忽熱忽涼,人都感覺不適應,魚更會感覺不舒服,肯定口不好了。早春釣魚,要選擇早晚,最好是陰天下雨天。夜釣還是少釣吧。
釣不到魚的原因不外呼這么幾個,首先最重要的是自然條件(包括氣溫水溫及溫差變化),其次釣位及窩料,再就是釣餌及釣技釣法。這些都沒問題還釣不上魚,那就只能怪老天爺或者怪你「人品」有問題了。
再說說我的一點經驗吧。天氣方面,選擇白天十度以上夜晚五度以上微風四級以下,最好是東風或東北風,選東岸或北岸,水深一米以上兩米以內,選擇有雜草或雜草旁邊,窩料如果來不及打隔天也要起碼提前四五個小時,即便夜釣也不要等天完全黑了再去,最好四五點鍾傍晚之前就開釣。天黑之前可專用蟲鉺,但天黑之後最好配點面鉺,肉夾饃或者一鉤面鉺一鉤蟲鉺,我呢有時鉤上掛蟲鉺,在鉤柄尖和魚線處捏點面鉺效果也不錯。調漂方面,我用的是兩克左右細尾(1.0 1.2)夜光漂,掛蟲鉺調平水,釣兩目左右,切記夜釣魚口較輕一般都是慢慢黑漂或徐徐頂漂,提竿不用太急,等它一兩秒再提。
總之釣魚沒有常勝將軍,誰都有空軍的時候,如果開釣兩個小時都沒有魚口,甚至魚漂一點動靜都沒有,那就果斷收桿,留待來日再戰。
1、晝夜溫差變大。很多地方晝夜溫差都在15度以上,造成魚忙著適應水溫,在深淺水之間尋找合適的棲息場所,不開口。
2、白天溫度高,各種浮游生物開始活躍、繁衍,數量增多,魚白天的時候餌料開始充足。
3、各種浮游生物在太陽落山後依然要活躍一段時間,但是很多水草還沒發芽生長,造成水底缺氧(釣過一次通宵,後半夜到天亮,魚在魚護一直頭朝上,尾巴向下,想游出水面),然後對氧氣需求量大的魚會到含氧量豐富的地方,度過夜晚。
根據兩次釣通宵的經驗,晝夜溫差超過15度,晚上11點之後就可以回去了,11點到12點有零星口,後面就看運氣了,祝大鯽大鯉,早日爆護!
溫度升高促使魚離窩,找適合溫度的水層,活動范圍也擴大了,但並不固定位置。所以要多打幾個窩,才有好的收獲!不管什麼季節夜釣,首先要考慮溫差!夏天需要考慮的更多如雷雨,風向,氣壓等!春天更多考慮的是溫差和前後3-5天的溫度變化!
你好,春季,溫度不是很高,白天溫度還行,到了晚上氣溫降低,魚不開口,自然就釣不到魚了。
春釣灘,夏釣潭!春季淺灘溫度比較高,浮游生物多,魚類多數愛活動,深水溫度低,魚的活動慾望不強,進食慾不強。晚上的時候,溫度較低,浮游生物都不怎麼活動了,魚類更是回到半冬眠的程度,當然沒那麼好上魚了!
這短時間白天釣魚都沒魚口,晚上冷更加不好釣啊。我覺得還是天氣原因,再就是釣點的問題,水質肥的地方,魚兒不怎麼開口。魚塘的魚餓了幾天沒吃飯,明顯魚口多。
春季夜釣釣不到魚是因為現在冬季剛過,屬於早春,溫差還特別大。魚兒還是比較喜歡氣溫衡定的地方,合適它們生長的溫度的。在我們南方,白天氣溫可達二十幾度,而晚上只有十幾度。魚對水溫的變化極為敏感,氣溫超過5度的快速變化會令魚兒不適應,所以魚會根據氣溫的變化而引起的水溫變化不斷遷移。白天氣溫升高,魚會隨著淺水岸邊水溫升高到淺灘岸邊覓食,比較活躍,所以白天較好釣。而到了晚上,由於氣溫的快速下降,岸邊及淺灘處水淺,水溫快速變化,魚兒不適應,會遷移到更深水的中部遠處,所以晚上不易有口,除非你選的釣點本就是深水區,因深水處不易受溫差的影響,但魚兒也不會有白天氣溫高時那麼活躍。所以早春還是白天魚好釣,晚上不行。到了春夏交替時節,就可以開始夜釣了,能釣到初冬,有好資源一定會爆護的。
春季是魚發情,產卵季節,魚散了不聚群,一公一母咬槳,找產卵窩點,所以夜釣很少上魚:白天上魚也不高,夜釣節氣應在8月以後為最好。
昨天晚上才釣的,可以釣魚呀而且還是不錯的嘛。
Ⅱ 夜間如何才能釣到魚我釣了好多次,都釣不到
晚上選釣位有兩個必要條件:
1.是釣用安全舒適;
2.是岸上釣位連著水下釣點,水下魚情要好。
Ⅲ 白天能釣到魚 晚上為什麼釣不到魚呢
白天可以釣到晚上應該也一樣可以,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對吧,釣黑坑還是野塘或者水庫呢?釣的方法都不一樣。
Ⅳ 盛夏,夜釣是很多釣魚人的選擇,夜釣釣不到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盛夏,夜釣是很多釣魚人的選擇,夜釣釣不到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夏天的溫度會在太陽冉冉升起以後迅速升高,現在我家這邊早上8點就感到很熱了,一般在9點以後直到下午5點氣溫都會很熱,這一段時間就非常不適合垂釣。因此我們都會選擇在早晚出釣。
許多釣魚大師也會推薦夏天早晚出釣,這是因為早晚光線弱、溫度低而且水裡溶氧量高,這個時候正適合大魚活動,所以我們在夏天要想有好的收獲,要想釣大魚的話一定要在早晚出釣。但是有釣友反應在早晚出釣還是空軍了。白天天熱釣不到魚,早晚涼快還是釣不到魚,這就令人郁悶了。我分析了一些釣友的案例,發現釣友們釣不到魚可能是出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沒有找准釣位
釣底或者釣浮都要依據大家垂釣時的魚訊來分辨,不能說你覺得釣浮好就一直釣浮,善於釣底就一直釣底。如果我們都是垂釣小雜魚或者鰱鱅這種中上層魚大家就需要釣浮,假如是垂釣鯽魚、鯽魚這種底層魚那就需要釣底了。
自然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雨天以前較為炎熱,水裡氧氣不足底層魚也會上調,這個時候大家就需要改釣底為釣浮。但是炎熱天氣下即便釣浮也許也難得收獲,如果遇到這種天氣何不先收竿回家歇息,等一等假如是下毛毛雨能夠出釣,假如是下雨能夠直到暴雨以後再釣。
實際上早晚釣不到魚,說來說去最重要的還是釣位的問題,如果找到了魚的位置或者魚道,那麼垂釣就非常容易了,如果尋找的水域沒有魚那就必定空軍了。因此釣友們還是要在找釣位上多下功夫。
Ⅳ 白天能釣到魚 晚上為什麼釣不到魚呢
晚上是可以釣魚的,晚上去釣魚的情況一般出現在春末到秋天這段時間,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溫度。
夜釣的優勢:
1. 夜間的氣溫比白天要低,在春末和夏天這類季節裡面,白天太陽異常毒辣,曬得人很不舒服,晚間比白天舒適的不是一星半點的。尤其是沒有了太陽,少了暴曬舒適度也提升了很多。
2.夜間的外部環境比較的安靜,不管是人為的聲響,還是自然間的聲響,都是比較少。干擾魚類的噪音沒有了,魚類被驚嚇到逃竄的情況也下降了,所以不少魚類都開始奔赴近岸覓食。尤其是大魚,往往因為水溫和陽關的關系,也會等到晚上才開始覓食。所以夜釣,多是釣大魚的好時機。
3.不少的釣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在釣魚的季節里,白天要上班是一個很鬧心的事,雖然說釣魚是咱的愛好,但也別真的為了釣魚耽誤了咱上班的正事,一天班上下來,下班之後吃完飯奔赴釣場,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夜釣,也是減輕壓力、放鬆自己的一個好方法。
4.夜釣能釣到很多白天不易作釣的魚種,比如黃顙魚,它們比較喜歡在夜間進食,選擇夜間出釣,也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
5.一個釣點,經過了白天的作釣,窩內必定有著殘留,也變相的幫我們做窩了。夜釣的時候去撿一個白天有人釣過的釣位,因為白天聲音嘈雜光線過強而不敢進窩的魚在天黑後便會很大膽的進入窩點,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6.夜間光線暗下來了,對於咱們釣魚來說,也是增強了咱們釣魚人和釣具的隱蔽性,同時也變相的降低了魚的警惕型,更便於我們作釣大體型魚類。
7.夜間作釣,下雜魚鬧窩的情況明顯要比白天少了很多,這也降低了我們作釣的難度。另外在剛剛入夜的時候,回事魚兒進食的高峰期,抓住這個時間段,相信漁獲一定少不了!
Ⅵ 晚上釣魚為什麼有時候能釣到有時候釣不到
釣到釣不到跟時間沒有直接聯系,白天釣魚也會有時釣得到有時釣不到的。
釣得到釣不到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一些:
1、天氣不適宜,天氣對釣魚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氣壓,氣壓低時水體中溶氧量少,魚類活躍度包括食慾等都會降低,嚴重時會出現浮頭現象,不進食。
2、釣組不合適,線粗了、鉤大了都不容易上魚。
3、餌料不對路。
4、調釣不合適
等等。
Ⅶ 為什麼夜釣不好釣
夜釣不好釣可能因為時間沒選對,或者是線組搭配不合理,還有可能是餌料選擇不合適的問題,需要結合實際的魚情做出一些判斷。
大多數魚類黑夜都有喜光、趨光的特性,晚上的時候能吸引很多魚喜食的蟲類,在燈光下魚不再夜盲,會讓魚增加安全感,所以夜釣的時候在岸邊加上燈可能更好釣一些。
夜釣的時候打窩也是十分重要的,打窩的底料可以選擇豆餅或青玉米,准備豆餅砸成拳頭大的幾塊直接扔到窩點裡面就可以,或者是用青玉米是把玉米棒兩端用刀切齊,然後把玉米棒上的玉米粒子在尖石頭上磕破約一半左右,立著綁在小石頭上,將魚竿挑著准確放置在水下燈與鉛墜位置中間的兩側,再在底窩的位置拋入一些玉米粒。
野外夜釣要使用夜釣燈,首選紫光其次選擇藍光,要選擇靜水,沒有水流的水域,以便打窩和觀漂。
夜釣的時候浮漂稍微有動作就可以提竿了,夏季要注意防止蚊蟲叮咬,最好是三人以上結伴釣魚,以安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