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蛾為什麼都是晚上出來
Ⅰ 晚上飛蛾靠什麼飛
晚上飛蛾靠月光飛。飛蛾晚上是以月光來判別方向的,飛蛾在夜間活動,它在探索飛行道路時,是靠月亮作為「燈塔」的。飛蛾的眼睛是由很多單眼組成的復眼,它在飛行的時候,總是使月光從一個方向投射到它的眼裡,當它繞過某個障礙物或是迷失方向的時候,只要轉動身體,找到月光原來投射過來的角度,便能繼續摸到前進的方向。如果在曠野中出現燈火,飛蛾看見燈火就會分辨不清哪個是月亮,哪個是燈火,由於月亮遠在天邊,燈火近在眼前,飛蛾就會把燈火誤認為月亮。在這種情況下,它只要飛過燈火前面一點,就會覺得燈火射來的角度改變了,從側面或者從後面射來,因此便把身體轉回來,直到燈火以原來的角度投射到眼裡為止。於是飛蛾就會不停地對著燈火轉來轉去,繞著燈火作螺旋狀盤旋,怎麼也脫不了身,甚至撲入火中。路燈、野外的篝火、手電筒光,家中的燈光、燭光及一些其它的亮光也會吸引飛蛾打轉。
飛蛾是一種與蝴蝶有親近關系的昆蟲的總稱,屬於鱗翅目。每種動物其都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性,飛蛾類多在夜間活動,喜歡在光亮處聚集,飛蛾有良好的趨光性,蛾類從旁觀者看來,好像顯然地會被光所吸引;但事實上更准確的說法是「因為飛蛾頭暈搞不清楚方向」而圍繞著明亮的物體盤旋。蛾類利用光線來做為羅盤導航,且進化成會利用眼睛裡固定的部分來接受光線。只要光源十分遙遠像是太陽或月亮,飛蛾眼裡所接收到的光的角度會近乎一致地平行,這時飛蛾只要大約朝直線方向行進,視覺成像就能維持不變。但當光源非常接近時,如果飛蛾依舊直線地行進,在移動的每一瞬間其所接收到的光的角度都在改變。所以飛蛾為了要去適應這種改變,就會變成從旁觀者看來好像是螺旋狀地朝光源前進。
Ⅱ 蝴蝶和蠶蛾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蝴蝶和蠶蛾是兩種有趣的昆蟲,它們在外觀上非常相似,但在生活習性、食物來源以及生命方式上卻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探討蝴蝶和蠶蛾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首先,蝴蝶和蠶蛾的相同點在於它們都隸屬於鱗翅目昆蟲,身體可以分成頭、胸和腹三個部分,都有兩對翅膀和六條腿。此外,它們都是昆蟲中最美麗和受歡迎的物種之一,在人類文化中都具有非常特殊的象徵意義,經常被藝術家和詩人描繪。
然而,蝴蝶和蠶蛾也存在很大的不同點。蝴蝶多數生活在花園、草地、森林等開闊地帶,它們的觸角呈簇狀,雙翅膀具有鮮艷的顏色,種類繁多。而蠶蛾則多生活在樹林等隱蔽的環境中,觸角細長,翅膀顏色較暗,不如蝴蝶多姿多彩。此外,它們的食物來源也不同,蝴蝶吸食花蜜、果汁等植物的汁液和腐果,而蠶蛾則會掛在樹上吃葉子。
最後,蝴蝶和蠶蛾的生命周期也存在很大的差異。蝴蝶的卵孵化後是毛蟲,經過蛹化之後變成成蟲。而蠶蛾的生命周期則是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此外,蠶蛾通常是在晚上進行活動,而蝴蝶則多數在白天飛翔。
總之,雖然蝴蝶和蠶蛾在外觀上非常相似,但它們在生活習性、食物來源和生命周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點。通過深入了解它們的特性,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它們的美感並學習到諸多有趣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