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伏時間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5-07-16 04:43:01
❶ 三伏天時間長短不同的根本原因(地理方面)
「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農諺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秋後有一伏」的說法。按照干支紀日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10天就有一個庚日。今年6月21日是夏至,也是農歷的「丙子日」,如此推算,7月15日正好是第三個庚日,所以今年7月15日入伏。但每年的入伏日期卻又不相同。今年7月15日是入伏日,明年的同一天無論是公歷還是農歷都不可能是庚日。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是入伏日,第四個庚日開始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末伏。因此,伏期的長短主要決定於中伏。夏至到立秋一般是47天,在一般情況下,7月19日以後入伏,中伏就是10天,7月18日以前入伏,中伏就是20天。今年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是7月25日,開始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8月14日,開始末伏,所以中伏有20天。
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6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