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紅樓夢里的時間線很亂
❶ 《紅樓夢》前八十回有哪些敗筆 - 知乎
在探討《紅樓夢》前八十回的「敗筆」時,首先需要關注時間線的混亂現象。如海之死與秦氏之死的情節安排,顯示了時間線上的不連貫性。黛玉和賈璉南下探望如海時,秦氏卻已去世,時間跨度感覺異常之大,而秦可卿的喪事也與時間線存在矛盾。此外,湘雲在與襲人的對話中提及的十年前的事件,也因年齡設定而顯得不合邏輯。
地點不明的爭議,主要集中在《紅樓夢》的故事發生地是北京還是南京。支持北京論者指出,賈家在北京的多處證據,如「炕」、北京俗語的使用、賈璉與尤二姐的住所描述等。而支持南京論者則提出賈蓉履歷中提及的「江寧府」,以及從南京到鎮江的合理路程,以及《金陵十二釵》的設定等。兩種觀點各有依據,但仍未達成共識。
多出來的輩分現象也引起了注意。《紅樓夢》中設置了五代賈家人的名稱,其中「代」字輩似為後文添加,這導致了文本中出現了自相矛盾的情況,如焦大的年齡問題。這種添加使得故事內部的邏輯出現混亂。
「大寶玉」與「小寶玉」的概念則揭示了人物性格與行為上的反差。大寶玉表現出老練、考慮周到的一面,而小寶玉則更多展現出孩子氣、沖動的一面。這種反差在文本中出現了多次,但並未形成連貫性,導致人物形象不統一。
「風月寶鑒」與「二尤」的故事也顯得較為突兀。秦氏病重至離世的過程,以及與風月寶鑒相關的故事,似乎與主線情節脫節,可能為獨立故事後插入。而二尤的故事則相對獨立,文風與主線不同,可能為別本故事或情節的裁剪後插入,影響了故事的整體連貫性。
以上缺陷產生的原因探討涉及成書過程的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紅樓夢》是由《石頭記》和《風月寶鑒》兩部作品合成而來,這兩種作品在內容上存在顯著差異,如故事發生的地點、主要人物的設定等。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些缺陷是在原作多次修改和加工的過程中產生的,反映了作者對作品的不斷調整和提高。兩種觀點均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紅樓夢》前八十回存在的問題,但對著作權和成書過程的具體理解仍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