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五代為什麼不時間那麼短

五代為什麼不時間那麼短

發布時間: 2022-05-20 17:32:05

❶ 五代十國的歷史,為什麼很少被提及

因為五代十國這段歷史本身就非常的短暫,而且非常的亂,歷史學家也不願意去費太多的心思去梳理這段歷史。五代十國在歷史上屬於一個大分裂的時期,在這一個時期當中,朝代和國家之間的更迭速度非常的快,五代十國的時間只有短短50年,但是在這50年的時間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個政權。

而且這一段的歷史非常的亂,所以研究的價值也並不是特別的大。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沒有必要去費那麼大的精力去背誦一個那麼短的時間段,所以性價比不是很高。自然而然的在生活當中我們也很少去提到這一段歷史,主要也是因為很多人都沒有學過這段歷史,所以對這段歷史都不是特別了解,甚至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這一段的歷史。

❷ 五代十國是不是一個混亂和短暫的時代

五代十國是一個處於唐宋之交的時代,是一個戰亂割據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五代十國在的時間在歷史上來說十分短暫,北方的五代僅僅只有53年,正因為五代十國的時間短,所以才容易被忽略掉,人們往往直接以唐宋並稱,省略了五代。不過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卻存在了20個左右的政權,在短短的幾十年出現20幾個政權,也是夠亂的,比十六國更亂。本文的目的在於梳理好這段十分雜亂的歷史。

一,諸侯割據

878年,黃巢起義爆發,黃巢率領的農民軍隊席捲了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陝西等廣大地區。唐朝已經沒有多少軍隊可供調遣,為了鎮壓黃巢起義,唐朝只能依靠藩鎮勢力,而藩鎮也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成為了地方割據。884年,黃巢起義最終失敗,不過這也宣布唐朝走向盡頭了。

黃巢失敗後,中原和南方各大節度使紛紛割據,甚至稱王稱帝。在北方,出現主要的割據政權主要有梁王朱溫、岐王李茂貞、晉王李克用,定難軍刺史李思恭,南方出現的主要割據政權有蜀王王建,南平王高季興、楚王馬殷、漢王劉隱、吳王楊行密、吳越王錢鏐、閩王王審知、交趾靜海軍曲承裕。意味著唐朝從884年以後,就已經名存實亡。

後唐時期

二,從後晉到後周

後唐晚期,再次陷入了混亂,在此期間,鎮守蜀地的西川節度使孟知祥乘機吞並了東川節度使,被封為蜀王,走向獨立,史稱「後蜀」,而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也叛亂。936年,石敬瑭投靠契丹,並且認耶律德光為父皇帝,答應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而後在契丹軍隊的幫助下,石敬瑭在太原建立了晉國,史稱「後晉」。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使得中華北方再無險可守,讓契丹可以橫行中原。927年,契丹南下消滅河北各大割據勢力,而石敬瑭則率軍攻入洛陽,滅後唐。

由於石敬瑭向契丹臣服,北方各大勢力均不服從後晉,導致後晉始終處於契丹威脅,叛亂四起,這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石敬瑭去世後,石重貴繼位,力圖改變向契丹稱臣的狀態,並派軍隊北征契丹,取得一定勝利。946年,契丹在耶律德光率領下南征,攻入開封,後晉滅亡。後晉依靠契丹建立,也被契丹滅亡,什麼也沒有得到,還白白失去了燕雲地區。

❸ 五代十國的歷史明明很精彩,現在為何很少被人提及

五代十國的故事,並不是沒人提,評書中都有專門的殘唐五代演義,鐵槍王彥章,十三太保李存孝,壯志未酬的柴榮。這些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民間說法中“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中的李存孝,就是五代時期的人物。可見,在民間,五代十國的故事,也算是膾炙人口。

於是,五代十國的興起原因,在唐朝的歷史中,而滅亡原因,卻在五代歷史中。人們只要知道,這些分裂勢力,最終的結局並不好就可以了,至於說如何興盛,不用太過在意,也不需要多想。

於是,在諸多原因的共同努力下,五代十國變成了一種值得重視,但比較邊緣的尷尬地位。後世提的也就不太多了。

❹ 五代十國為何存在的時間都那麼的短

要說中國歷史政權分割最厲害的時候,除了南北朝那就是五國十代了,而五國十代的皇帝似乎都是長歪的,附屬的藩鎮一個個自己確立政權自成一國,沒什麼根基的皇帝,又是長歪的,自然改朝換代跟日常一個樣。

中原王朝的政權交替太過頻繁,讓藩鎮都各自為政,百姓連年處於煙火戰亂的時間中,經濟、文化根本得不到發展,沒有發展,沒有科技,一個王朝是長久不了,所以五國十代沒有長命的王朝,你們對五國十代有什麼看法?

❺ 南朝和五代都是占據半邊江山,為何統治時長不一樣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兩個封建割據時期出現了偏安一隅的政權延續:


一個是南北朝時期的南宋、南齊、南梁、南陳,占據著從江南到嶺南間的土地。


一個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占據著從淮北到代北之間的山河。


兩個延續政權各占據著半個中國,對中國歷史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兩者存在的時長卻大相徑庭,有關於此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



上圖_ 幽雲十六州


四、總結


綜上所述,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緣、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使得同樣為割據延續的政權,南朝的宋齊梁陳能在延續時間上遠長於五代的梁唐晉漢周。但這里並不是說宋齊梁陳要強於梁唐晉漢周,兩者都在各自的分裂時期重塑了中國,從而創造了政治、經濟、文化上登峰造極的唐、宋時期。

❻ 同樣亂世,為何春秋戰國歷經幾百年,五代卻只有53年

隨著畫江湖之不良人的上映,五代這一段歷史也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作為中國歷史的亂世之一五代在歷史的發展當中也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朱溫,李茂貞,李存勖,李嗣源等的歷史人物也都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經歷過非常多的亂世,我們所熟知的有春秋戰國,三國時代,五代十國,魏晉南北朝等等這些著名的亂世,這些亂世所經歷的時間長短不一,但是,作為中國歷史上比較大的分裂割據時代,這些亂事也都經歷了近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可是,在這些亂世當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五代時期。

也就是說五代十國歷史時間的實際上是處在一個思想文化已經十分鼎盛的歷史事件段,人們的思想比較統一不存在統一思想文化這樣的一個過程,相對來說,統一的時間也就比春秋戰國時期要短上許多。

其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實際上是中國社會性質過渡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時間點。

熟悉歷史的人們都知道,自從秦朝建立統一的大王朝之後,封建這個詞才真正的在中國社會當中有了它自己實際的意義和價值,封邦建國這個詞才真正的成為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一個根本,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也才正式開始。

❼ 軍事 如圖 為什麼五代機短小

五代機短小主要源於五代機對作戰性能的要求:
1、超音速巡航的需要。
在中代空作戰實現長時間超音速巡航幾乎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因為常規大氣密度下空氣阻力大,由於和空氣磨擦產生的高溫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害機體表面的隱身材料層。五代機要實現長時間超音速巡航,其戰術思路就是走高空高速的路子,在超過2萬米的高空空氣密度低,阻力小,是實現超音速巡航的好地方,不過這里有個問題就是過低的空氣密度導致同樣速度下升力不足,要在高空獲得更大的升力只有增加機翼面積來實現,不過在嚴格的超重控制下單方面增加機翼面積將導致設計超重,那麼,在大翼面條件下,一定程度增小機身形成大弦展比也能實現升力平衡。
2、過失速機動的需要。
五代機重要的性能指標之一過失速機動是衡量戰機性能重要指標,指的是戰斗機在低航速條件下能夠實現機動操作。由於戰斗機在低航速條件下空氣升力小,氣動性能差,在三代機作戰中經過多回合機動纏斗後作戰飛機航速會迅速下降,直至失去機動能力甚至失去平衡能力,如果哪一方作戰飛機還具有機頭指向能力時,就會成為纏斗的贏家,五代機要求在低航速時低具備一定的機動性能,在這種纏斗條件下航速下降到接近臨界值,對方戰機失去機動能力時還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實現機頭指向,此時就能輕松實現一發致勝,輕松打掉沒有任何機動能力的敵人。在這一過程中有一個很好理解的問題就是在低航速下,機翼面積超大的一方飛機的可操作性和機動能力超強,五代機為了追示這一指標再次增大機翼面積的同時控制機身長度。
這樣,五代機大翼面,短機體的基本式樣就定型了,這如果不這樣做,那麼這些性能將無從實現。

❽ 五代十國的歷史為什麼很少提呢

五代十國的故事,並不是沒人提,評書中都有專門的殘唐五代演義,鐵槍王彥章,十三太保李存孝,壯志未酬的柴榮。這些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民間說法中「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中的李存孝,就是五代時期的人物。可見,在民間,五代十國的故事,也算是膾炙人口。

不單是北方,就連南方的各國。大部分的國家,其原型都是唐朝的藩鎮,皇帝的先人,都是唐朝的官員,他們的事跡,也都在唐朝歷史中體現的非常清楚,這樣一來,這些國家的歷史,也無法完全獨立,不得不參考於唐書。

這種延續性,讓研究五代十國的人們,更多傾向於對唐朝歷史的研究,通過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對這段歷史進行系統分析。於是,唐史的專家,大多數也是五代十國的專家,而五代十國的專家,也會對唐史有研究。而唐朝實在太過讓人著迷,在唐朝的光環下,五代十國就顯得暗淡無光。

❾ 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在短短多長時間發生了更迭五朝的情況

在中國古代王朝更迭的歷史中,五代十國這段歷史時期所佔不過幾十年時間而已。因為在這中間的梁、唐、晉、漢、周五個中原王朝,總共存在的時間也不過五十餘年而已。以公元907年朱溫逼唐哀帝禪讓為起點話,到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王朝,這中間五個中原王朝存續的時間沒有一個超過二十年。而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古代史中是極其少見的。
歷史上自朱溫開啟五代十國的紛爭局面後,於當時的華夏大地形成了這樣一種局面。這種局面就是唐王朝滅亡後,各地藩鎮之間紛紛擁兵自立且各自為政。以至於,一時間戰火得以遷延整個大江南北。這中間,南方地區相對穩定一些,而北方中原地區受王朝迅速更迭的影響,所呈現出的則是戰火不斷的景象。那麼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為何會出現五十年時間更迭五朝的情況?
首先,五代時期中原王朝所以更迭速度如此之快,主要就在於五代統治的根基始終都存在著不穩定的因素,這些因素可以說是五代短命的最為主要的原因。五代時期的變亂局面,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唐末藩鎮演變的一個產物。不同於此前歷朝歷代的割裂局面,唐以前的割裂局面中佔主導地位的主要是世家大族以及官紳,但到了五代時期占據這個主導地位的則是驕兵悍將。
不論是滅亡後唐的石敬瑭,還是後漢的劉知遠、後周的郭威,其根本上都屬於前朝的一方實力派。五代時期舊主在位的時候,這些實力派往往會受到一定的壓制。當舊主離世新主登基之後,這些人要麼因功高震主而受到新主猜忌,要麼則是因蟄伏的野心暴露而選擇走上逐鹿中原的道路。由此可見,五代迅速更迭的亂象,其根本就在於「能者居之」的情況。蟄伏的實力派一旦時機成熟的話,往往會選擇窺伺皇權,這自然就使得五代亂象難以被遏制。
五代十國時期五十年的時間能夠更迭五朝,除了因為五代根基不穩的原因外,主要還在於契丹勢力的南下。實際上早在唐朝滅亡之前,北方的契丹人便已經有了強大的跡象,而到了耶律阿保機時期,契丹索性就仿效中原漢制建立正朔,並在都城之中建立孔廟、道觀,可見其野心已經不再止步於占據北方一隅之地。歷史上契丹人南下的高峰時期,主要就在後唐、後晉時期,而這兩個中原王朝的滅亡,同契丹南下也有著最為直接的關系。並且,在這過程中幽雲地區的丟失,更加劇了五代的更迭速度,同時也使得此後的朝代開始長期處於北方游牧民族的兵鋒之下。
最後,五代所以會有如此迅速的更迭速度,還有著隱藏著的歷史遷延的原因。實際上,自中晚唐時期開始,中原地區便已經有藩鎮割據的情況存在,並且這樣的情況至唐朝滅亡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之久。這樣的情況下,便使得中原地區形成了一定的割據傳統。到五代時期,割據傳統依然受到很多人的支持,而一旦王朝統治者稍微觸及這些割據者的利益,這些割據者便會激烈反彈,並選擇稱雄一方。如後唐時期開拓兩川的後唐將領孟知祥,便選擇脫離後唐建立後蜀政權。
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建立的五個中原王朝,僅僅維持了五十多年的時間。而縱觀整段歷史,我們便能發現五代之所以會維持如此短的時間,並不是單一因素影響的結果,五代亂局的形成則是多種原因如犬牙般交錯的一個的結果。

熱點內容
為什麼炒股時間越長越賺不到錢 發布:2025-05-11 04:05:24 瀏覽:232
蘋果吃了為什麼會辣嘴 發布:2025-05-11 04:04:49 瀏覽:887
貓咪在車裡面為什麼就找不到 發布:2025-05-11 04:04:38 瀏覽:700
男人情慾為什麼會控制不了 發布:2025-05-11 04:01:41 瀏覽:429
眼睛裡流的水為什麼對皮膚不好 發布:2025-05-11 03:58:29 瀏覽:785
小孩子打針了為什麼還發燒 發布:2025-05-11 03:57:46 瀏覽:848
為什麼晚上睡覺抓頭 發布:2025-05-11 03:52:44 瀏覽:317
為什麼秋褲不好看 發布:2025-05-11 03:42:16 瀏覽:301
30歲女人為什麼長色斑 發布:2025-05-11 03:23:27 瀏覽:55
為什麼男生喜歡吻女生下面 發布:2025-05-11 03:04:32 瀏覽: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