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體征判斷時間為什麼是7秒
1. 為什麼要測量生命體征生命體征包括哪些內容其正常值分別多少
為了更好的判斷病人的病情輕重和危機程度。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體溫一般的正常值為36.3~37.3℃,但檢測的部位不同,溫度也有所差異,呼吸是18~20次每分鍾。脈搏為60~100次每分鍾。血壓為舒張壓不超過60~90毫米汞柱收縮壓不超過90~140~毫米汞柱,其高於為高血壓。
2. 完善的心肺復甦術包括哪些內容
1、氣道控制
(1)氣管內插管:如有條件,應盡早作氣管內插管,因氣管內插管是進行人工通氣的最好辦法,它能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氣道阻力,便於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減少解剖死腔,保證有效通氣量,為輸氧、加壓人工通氣、氣管內給葯等提供有利條件。
當傳統氣管內插管因各種原因發生困難時,可使用食管氣管聯合插管實施盲插,以緊急給病人供氧。
(2)環甲膜穿刺:遇有緊急喉腔阻塞而嚴重窒息的病人,沒有條件立即作氣管切開時,可行緊急環甲膜穿刺,方法為用16號粗針頭刺入環甲膜,接上「T」型管輸氧,即可達到呼吸道通暢、緩解嚴重缺氧情況。
(3)氣管切開:通過氣管切開,可保持較長期的呼吸道通暢,防止或迅速解除氣道梗阻,清除氣道分泌物,減少氣道阻力和解剖無效腔,增加有效通氣量,也便於吸痰、加壓給氧及氣管內滴葯等, 氣管切開常用於口面頸部創傷而不能行氣管內插管者。
2、呼吸支持
及時建立人工氣道和呼吸支持至關重要,為了提高動脈血氧分壓,開始一般主張吸入純氧。吸氧可通過各種面罩及各種人工氣道,以氣管內插管及機械通氣(呼吸機)最為有效。簡易呼吸器是最簡單的一種人工機械通氣方式,它是由一個橡皮囊、三通閥門、連接管和面罩組成。
在橡皮囊後面有一單向閥門,可保證橡皮囊舒張時空氣能單向進入;其側方有一氧氣入口,可自此輸氧10~15L/min,徒手擠壓橡皮囊,保持適當的頻率、深度和時間,可使吸入氣的氧濃度增至60%~80%。
3、復甦用葯
復甦用葯的目的在於增加腦、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糾正酸中毒和提高室顫閾值或心肌張力,以有利於除顫。復甦用葯途經以靜脈給葯為首選,其次是氣管滴入法。氣管滴入的常用葯物有腎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納洛酮及安定等。
一般以常規劑量溶於5~10ml注射用水滴入,但葯物可被氣管內分泌物稀釋或因吸收不良而需加大劑量,通常為靜脈給葯量的2~4倍。
心內注射給葯目前不主張應用,因操作不當可造成心肌或冠狀動脈撕裂、心包積血、血胸或氣胸等,如將腎上腺素等葯物注入心肌內,可導致頑固性室顫,且用葯時要中斷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故不宜作為常規途經。
4、心臟電擊除顫
電擊除顫的操作步驟為:
①電極板塗以導電糊或墊上鹽水紗布;
②接通電源,確定非同步相放電,室顫不需麻醉;
③選擇能量水平及充電;
④按要求正確放置電極板,一塊放在胸骨右緣第2~3肋間(心底部),另一塊放在左腋前線第5~6肋間(心尖部);
⑤經再次核對監測心律,明確所有人員均未接觸病人(或病床)後,按壓放電電鈕;
⑥電擊後即進行心電監測與記錄。
(2)生命體征判斷時間為什麼是7秒擴展閱讀
心肺復甦成功的標准
非專業急救者應持續CPR直至獲得AED和被EMS人員接替,或患者開始有活動,不應為了檢查循環或檢查反應有無恢復而隨意中止CPR。對於醫務人員應遵循下述心肺復甦有效指標和終止搶救的標准。
心肺復甦有效指標
(1)頸動脈搏動:按壓有效時,每按壓一次可觸摸到頸動脈一次搏動,若中止按壓搏動亦消失,則應繼續進行胸外按壓,如果停止按壓後脈搏仍然存在,說明病人心搏已恢復。
(2)面色(口唇):復甦有效時,面色由紫紺轉為紅潤,若變為灰白,則說明復甦無效。
(3)其他:復甦有效時,可出現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變小並有對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動及四肢抽動。
終止搶救的標准
現場CPR應堅持不間斷地進行,不可輕易作出停止復甦的決定,如符合下列條件者,現場搶救人員方可考慮終止復甦:
(1)患者呼吸和循環已有效恢復。
(2)無心搏和自主呼吸,CPR在常溫下持續30min以上,EMS人員到場確定患者已死亡。
(3)有EMS人員接手承擔復甦或其他人員接替搶救。
3. 體征名詞解釋
生命體征
生命體征就是用來判斷病人的病情輕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主要有心率、脈搏、血壓、呼吸、瞳孔和角膜反射的改變等等。
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脈搏為60—100次/分(一般為70—80次/分)。當心功能不全、休克、高熱、嚴重的貧血和疼痛、甲狀腺危象、心肌炎,以及阿托品等葯物中毒時,心率和脈搏顯著加快。當顱內壓增高、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時,脈搏減慢。在一般情況下心率與脈搏是一致的,但在心房顫動、頻發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時,脈搏會少於心率,稱為短絀脈
血壓(指肱動脈壓)是衡量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當收縮壓和舒張壓均低於正常值下限(80/60毫米汞柱)時,應考慮可能為急性周圍循環衰竭、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急性心包填塞等。當高血壓腦病或顱內壓增高時,血壓常在200/120毫米汞柱以上。
正常人在安靜時,呼吸均勻,為16—20次/分。若超過24次/分,即為呼吸過速,如在嚴重的肺部病變、心力衰竭、高燒、貧血時。低於10次/分,稱為呼吸過緩,常見於安眠葯中毒和顱內壓增高等。人們練氣功時,呼吸顯著地深長,有時竟在10次/分以下,
此時,不僅是正常現象,還是氣功練得好的嚴種表現。正常人的呼吸幅度應是深淺適度。
正常瞳孔在一般光線下直徑為2—4毫米,兩側等大同圓。嗎啡、有機磷和水合氯醛等中毒時,瞳孔縮小;麻黃素、阿托品等中毒時,瞳孔散大;腦腫瘤或結核性腦膜炎等顱內疾病,兩個瞳孔大小不等。而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是病危瀕死的徵象。瞳孔反射有光反射、調節反射和瞳孔—皮膚反射。在病理情況下,大腦功能障礙可使調節反射遲鈍或消失。中腦病損時,光反射障礙而調節反射正常。
角膜反射是指角膜受刺激,引起眨眼的一種反射,主要反映橋腦的功能狀態。病人垂危時,角膜反射減弱,病變已侵犯橋腦,即將侵犯延髓,為生命臨終的預兆。
醫護人員不但要全面了解生命體征的意義,還要及時地掌握病人的生命體征的變化,
以便及時地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救治。
生命四大體征包括呼吸、體溫、脈搏、血壓,醫學辦稱為四大體征。它們是維持機體正常活動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論哪項異常也會導致嚴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時某些疾病也可導致這四大體征的變化或惡化。因此,如何判斷它們的正常和異常,已成為每個人的必備知識和技術。同時在某些情況下,它們的逐漸正常也代表3著疾病的好轉,表示由危轉安。如心跳驟停時,出現意識喪失、無血壓等症狀,表示由安轉危,經搶救後,逐漸恢復正常,總之,院外急救人員對生命四大體征認真觀察,做出正確判斷,有利於發現疾病的安危和採取針對性的搶救措施。大量實驗研究和臨床證實,心跳由各種傷病因素驟停後,呼吸也即終止,腦組織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害。心跳停止3秒鍾即發生頭暈;10~20秒鍾即發生錯厥,血壓下降;40秒鍾出現抽搐,摸不到脈搏;呼吸驟停60秒鍾後,大小便失禁,體溫下降,甚者生命終止等。可見呼吸、脈搏、體溫、血壓這四大生命體征,在正常情況下,互相協調,互相配合,互為作用,來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維持生命;而在人體異常情況下,它們也會互相影響,互相抵毀,繼之發生危險癥候群,甚者危及生命。所以說,呼吸、體溫、脈搏、血壓是生命的支柱,是生命的基礎。現將四大生命體征簡述如下:
體溫
人正常體溫是比較衡定的,但因種種因素它會有變化,但變化有一定規律。
體溫正常值及測量方法
1.口測法:先用75%酒精消毒體溫表,放在舌下,緊閉口唇,放置5分鍾後拿出來讀數,正常值為36.3~37.2℃。此法禁用於神志不清病人和嬰幼兒。囑病人不能用牙咬體溫計,只能上下唇啜緊,不能講話,防止咬斷體溫計和脫出。
2.腋測法:此法不易發生交叉感染,是測量體溫最常用的方法。擦乾腋窩汗液,將體溫表的水銀端放於腑窩頂部,用上臂半體溫表夾緊,囑病人不能亂動,10分鍾後讀數,正常值為36~37℃。
3.肛測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或小兒。病人仰卧位,將肛表頭部用油類潤滑後,慢慢插入肛門,深達肛表的1/2為止,放置3分鍾後讀數,正常值為36.5~37.7℃。
正常人的體溫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一般情況下不超過1℃。生理情況下,早晨略低,下午或運動和進食後稍高。老年人體溫略低,婦女在經期前或妊娠時略高。
體溫的異常
1.體溫升高:37.4~38℃為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1℃為高熱,41℃以上為超高熱。體溫升高多見於肺結核、細菌性痢疾、支氣管肺炎、腦炎、瘧疾、甲狀腺機能亢進、中暑、流感以及外傷感染等。
2.體溫低於正常:見於休克、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體弱、甲狀腺機能低下、重度營養不良、在低溫環境中暴露過久等。
脈搏
心臟舒縮時,動脈管壁有節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脈搏。檢查脈搏通常用兩側橈動脈。正常脈搏次數與心跳次數相一致,節律均勻,間隔相等。白天由於進行各種活動,血液循環加快,因此脈搏快些,夜間活動少,脈搏慢些。嬰幼兒130~150次/分,兒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兒可快至120~140次/分。
常見的異常脈搏
⒈脈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況有情緒激動、緊張、劇烈體力活動(如跑步、爬山、爬樓梯、扛重物等)、氣候炎熱、飯後、酒後等。病理情況有發熱、貧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⒉脈搏減慢(≤60次/分0:顱內壓增高、阻塞性黃疸、甲狀腺機能減退等。
⒊脈搏消失(即不能觸到脈搏):多見於重度休克、多發性大動脈炎、閉塞性脈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脈搏的計數法
⒈直接測法:最常選用橈動脈搏動處。先讓病人安靜休息5~10分鍾,手平放在適當位置,坐卧均可。檢查者將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並齊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橈動脈處,壓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動脈搏動為宜,數半分鍾的脈搏數,再乘以2即得1分鍾脈搏次數。在橈動脈不便測脈搏時也可採用以下動脈:
頸動脈—位於氣管與胸鎖乳突肌之間。
肱動脈—位於臂內側肱二頭肌內側溝處。
股動脈—大腿上端,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一個強大的搏動點。
⒉間接測法:用脈搏描記儀和血壓脈搏監護儀等測量。具體使用方法看儀器說明書。
呼吸
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動。人體通過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命活動之一,一刻也不能停止,也是人體內外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必要過程。正常人的呼吸節律均勻,深淺適宜。
(一)呼吸正常值平靜呼吸時,成人16~20次/分,兒童30~40次/分,兒童的呼吸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逐漸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數與脈搏次數的比例為1∶4。
(二)呼吸計數法呼吸的計數可觀察病人胸腹部的起伏次數,一吸一呼為一次呼吸;或用棉絮放在鼻孔處觀察吹動的次數,數1分鍾的棉絮擺動次數是多少次即每分鍾呼吸的次數。
(三)兩種呼吸方式人正常呼吸有兩種方式,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以胸廓起伏運動為主的呼吸為胸式呼吸,多見於正常女性和年輕人,也可見於腹膜炎患者和一些急腹症患者;以腹部運動為主的呼吸為腹式呼吸,多見於正常男性和兒童,也可見於胸膜炎患者。
(四)呼吸頻率的改變
⒈呼吸增快(>24次/分):正常人見於情緒激動、運動、進食、氣溫增高。異常者見於高熱、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貧血等。
⒉呼吸減慢(<10次/分):見於顱內壓增高,顱內腫瘤,麻醉劑、鎮靜劑使用過量,胸膜炎等。
(五)呼吸深度的改變
深而大的呼吸為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時的酸中毒;呼吸淺見於葯物使用過量、肺氣腫、電解質紊亂等。
(六)呼吸節律的改變
⒈潮式呼吸:見於重症腦缺氧、缺血,嚴重心臟病,尿毒症晚期等病人。
⒉點頭樣呼吸:見於瀕死狀態。
⒊間停呼吸:見於腦炎、腦膜炎、顱內壓增高、乾性胸膜炎、胸膜惡性腫瘤、肋骨骨折、劇烈疼痛時。
⒋嘆氣樣呼吸:見於神經官能症、精神緊張謹憂鬱症的病人。
血壓概念
血壓的產生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並作用於血管壁的壓力稱為血壓,一般指動脈血壓而言。心室收縮時,動脈內最碻的壓力稱為收縮壓;心室舒張時,動脈內最低的壓力稱為舒張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為脈壓。
血壓的正常值
正常成人收縮壓為12~18.7kPa(90~140mmH),舒張壓8~12kPa(60~90mmHg)。新生兒收縮壓為6.7~8.0kPa(50~60mmHg),舒張壓4~5.3kPa(30~40mmHg。在40歲以後,收縮壓可隨年齡增長而升高。39歲以下收縮壓<18.7kPa(140mmHg),40~49歲<20kPa(150mmHg),50~59歲<21kPa(160mmHg),60歲以上<22.6kPa(170mmHg)。
4. 如何判斷生命體征
血壓、脈搏、自主呼吸以及瞳孔大小和對光反射的有無,現今公認的,基本是這幾個指標,來判定生命征的。
5. 生命體征是什麼
生命體征(英語:Vital signs),或稱生命跡象,醫學術語,是一組4到6個最重要的人體基本生理功能(維持生命)的表徵。這些測量結果被用於評估個體的身體健康,提供潛在疾病的線索,並顯示出恢復的進展。每個人的正常生命體征范圍隨年齡、體重、性別以及整體健康而異。
有四個主要徵象:體溫、血壓,心律,呼吸速率,通常簡寫為:BT, BP, HR, RR。然而,依據臨床環境,生命體征可能包含其他測量結果,稱為"第五生命體征"或"第六生命體征"。生命體征的紀錄是依循LOINC國際公認的標准編碼系統。
拓展資料
生命體征 就是用來判斷病人的病情輕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主要有心率、脈搏、血壓、呼吸、疼痛、血氧、瞳孔和角膜反射的改變等等。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脈搏為60—100次/分(一般為70—80次/分)。
當心功能不全、休克、高熱、嚴重的貧血和疼痛、甲狀腺危象、心肌炎,以及阿托品等葯物中毒時,心率和脈搏顯著加快。
當顱內壓增高、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時,脈搏減慢。在一般情況下心率與脈搏是一致的,但在心房顫動、頻發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時,脈搏會少於心率,稱為短絀脈。
6. 四大生命體征分別是什麼如何測量
一、四大生命體征分別是:
1、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二、測量方法:
(一)體溫正常值及測量方法
1.口測法:先用75%酒精消毒體溫表,放在舌下,緊閉口唇,放置5分鍾後拿出來讀數,正常值為36.3~37.2℃。此法禁用於神志不清病人和嬰幼兒。囑病人不能用牙咬體溫計,只能上下唇啜緊,不能講話,防止咬斷體溫計和脫出。
⒉腋測法:此法不易發生交叉感染,是測量體溫最常用的方法。擦乾腋窩汗液,將體溫表的水銀端放於腑窩頂部,用上臂半體溫表夾緊,囑病人不能亂動,10分鍾後讀數,正常值為36~37℃。
⒊肛測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或小兒。病人仰卧位,將肛表頭部用油類潤滑後,慢慢插入肛門,深達肛表的1/2為止,放置5分鍾後讀數,正常值為36.5~37.7℃。
7. 名詞解釋:生命體征
生命體征就是用來判斷病人的病情輕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
生命四大體征包括呼吸、體溫、脈搏、血壓,醫學辦稱為四大體征。它們是維持機體正常活動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論哪項異常也會導致嚴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時某些疾病也可導致這四大體征的變化或惡化。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脈搏為60—100次/分(一般為70—80次/分)。當心功能不全、休克、高熱、嚴重的貧血和疼痛、甲狀腺危象、心肌炎,以及阿托品等葯物中毒時,心率和脈搏顯著加快。當顱內壓增高、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時,脈搏減慢。在一般情況下心率與脈搏是一致的,但在心房顫動、頻發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時,脈搏會少於心率,稱為短絀脈。
8. 生命體征是指什麼,為什麼要測量,它在醫生給病人做診斷時有指導意義嗎
生命體征是人最基本的狀態,包括體溫,心率(脈搏),呼吸,和血壓。可以協助某些疾病的診斷,但是更重要的是快速判斷患者的嚴重程度,如果生命體征不平穩,那麼肯定病情很重
9. 人體四大生命體征的代表符號及正常范圍
1、體溫正常值:
口溫:36.3℃~37.2℃
肛溫:36.5℃~37.7℃
腋溫:36℃~37℃
測量法:
血壓測口溫:將溫度計貯汞槽端斜放置病人舌底熱袋處,精確測量3分鍾。
血液測肛溫:將肛表遲緩插入肛門內3-4公分,精確測量3分鍾。
補充測腋溫:將溫度計放置病人腋窩下,緊靠皮膚,囑病人屈臂過胸,夾持溫度計。精確測量10分鍾。
留意:測量體溫前,溫度計汞柱務必甩至35℃下列,以確保精確測量的精確性。
space
四大生命體征正常值
2、呼吸次數標准值:
吸呼健身運動兩邊基本對稱性,規律勻稱,濃淡度適度,呼吸次數為12-18次/分鍾。成年人吸氣超出24次/分鍾,稱之為吸氣過速。成年人吸氣低於10次/分鍾,稱之為呼吸過緩。
測量法:觀查被測者的胸、腹波動,以一起一伏計為1次,成年人和少年兒童記數30秒,所測數據乘於2,即是呼吸次數。如吸氣不規律者,應測1分鍾。
3、脈率正常值:
成年人脈博為60-100次/分鍾。成年人脈博超出100次/分,稱速脈。成年人脈博小於60次/分,稱緩脈。
測量法:最常見的把脈位置是橈動脈,測30秒,將測定脈率數乘於2,即是脈博。出現異常脈率測1分鍾。
space
四大生命體征正常值
4、血壓標准值:
平常人在清靜時,收宿壓為90~140MmHg,收縮壓為60~90MmHg,脈壓為30~40MmHg。收宿壓做到160MmHg或以上,和收縮壓≥95 mmHg稱高血壓;當收宿壓在141~159mmHg中間,或收縮壓在91~94mmHg中間,稱臨界值高血壓;收宿壓小於90 mmHg,舒張壓低於60 mmHg,稱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