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西方時間都是12小時
1. 十二小時什麼年代進入中國的
十二小時制是隨西方鍾表一通傳入中國。而鍾表傳入我國,是在明朝的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傳教時,帶進中國來的。
中國古代用「銅壺滴漏」的方法來計時,將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與西方鍾表的兩個鍾點。當鍾表由西方傳入中國後,人們把中國的一個時辰叫「大時」,而把西方的新時間一個鍾點叫「小時」。後來,隨著鍾表的普及,「大時」一詞逐漸消失,而「小時」一直沿用至今。
2. 地球為什麼最大時差會超過12小時
因為有24個時區。
地球儀上的日界線及行政用的時區其實都是人為規定的。美國西部為西八區,比中國東八區晚16個小時。
當中國是早晨時,美國西部是下午,如果沒有人為規定的日界線,很多人會以為美國西部時間比中國早8個小時,日界線相當於規定了一個計算標准,從倫敦格林尼治時間為基準向東西方向延伸計算時差。
日界線兩側附近的地區,由於經度差不大,自然時差幾乎為0,但時差卻是整整一天!
(2)為什麼中西方時間都是12小時擴展閱讀:
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此地的地方時 12點,因此,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同一時區內所用的同一時間是區時(本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時間是世界時(0度經線的地方時)。區時經度每 15 度差一小時,地方時經度每1 度差 4 分鍾。
各地的標准時間為格林威治時間(G.M.T)加上 (+) 或減去 (-) 時區中所標的小時和分鍾數時差。許多國家還採用夏令時(DST), 比如美國每年4月到9月實行夏令時,時間提前一個小時。
時差的計算方法:兩個時區標准時間(即時區數)相減就是時差,時區的數值大的時間早。比如中國是東八區(+8),美國東部是西五區(-5),兩地的時差是13小時,北京比紐約要早13個小時;如果是美國實行夏令時的時期,相差12小時。
3. 美國東部時間是GMT-5,中國時區GMT+8。 為何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上算時間的軟體全都顯示兩者時差12小時
因為夏季西方國家使用的是夏令時,就是把時間撥快一個小時
4. 為什麼中西方的時鍾都是十二進制呢,每小時為什麼不是100分鍾
每小時60分鍾,每個晝夜24小時,這是根據地球自轉的規律來確定的。
5. 中國古代一天12時辰,而西方是24小時,怎麼這么巧.
相同的聯系是:太陽。
在時間上面,中國歷法與西洋歷法同屬太陽歷,是參照了太陽在天空的位置設置一天的時間。只不過,中國歷法容合了干支後,定為了12時辰。而西洋歷則是將天文學與數學結合,以角度的變化定出了24小時。
順便提一句。
關於日期設置方面,中國歷法是月亮歷,而西洋歷法則仍屬太陽歷。
6. 誰知道為什麼國內外的年份月份和時間都用12來計算啊
中國上古,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歷法和太陰歷法。
所謂的太陰歷法,就是古代天文學們先將地球看成為是靜止點,然後,再根據日晷測影確立一年為365·25個太陽日,再根據這個太陽年的參考系,去確立每太陽年365·25天內,月亮饒地球所轉的圈數,及其根據月亮圓缺周期,去將每太陽年分段成多少個「月」和每月多少「日」。這樣,就產生出了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歷的雛形,即,每太陽年有12個月左右,每個月有30天。
周朝的歷法是太陽歷法,就是根據日晷測影,先將地球看成為是靜止點,然後,再將365·25天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寒、風、緩、熱、雨、干」六季、「藏、生、長、化、成、收」六節氣。由此可見,周朝歷法,重要是根據地球上動植物的生長周期去確定季節劃分的。
無論夏歷法還是周歷法,他們都以12地支為歷法的數學劃分標准,這種以土地為標準的數學理念,反映了當時人們非常重視農業生長周期和動植物生長周期,這種以地為本的價值理念,直到今天依然流行在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習俗中。
陰陽歷法是先將地球視為是靜止參考點,太陽饒地球一周,月亮饒地球運行12·33周。太初歷充分考慮到了太陽和月亮的復合運作周期都會對農業和魚牧業有很大影響,而人們對月亮周期的觀察則又可以直接計算出循環的日數,所以,陰陽歷法按照月亮相對於地球的朔望四個周期,即,人們直接在晚上可觀察到的月亮的上弦(夏歷月初八)、望(夏歷月十五十六)、下弦(夏歷月二十三)、朔(夏歷月初一)的四個周期區間,再參照於此相對應的28個星象情況,將一個朔望月分成四個「星期」,每一「星期」可以觀察到七個星象,在這樣的復合運動關系下,每月的太陽日數就是29日12小時44分2秒8。為了確保人們根據月亮的圓缺情況,也就是確保人們觀察到的月亮最圓的時候是每月的十五和十六這兩天,所以,落下閎等人參照早期夏歷和自己觀測出的月亮和太陽的復合運動周期情況,設立了閏月,即每19年設立7個閏月,以確保人們可以根據月亮的圓缺去判斷每月的日數情況。
7. 為什麼西方一天24小時,中國古代史一天12個時辰按照什麼劃分的為什麼東西方的時間劃分如此的相似按
中國古代的12個時辰,是按照12 地支來劃分的,每一個時辰相當於2個小時。都是以地球的自轉為依據的。
8. 為什麼中國古代一天分十二個時辰,西方用24小時,一碰到時間系統,就不用十進制了
其實這些都是從圓中得出來的,中國古代陰陽調和看得很重,追求完美(圓),從圓中得出來的就是12進制,像12地支,後來從這又衍生出十二時辰,12生肖,後來配上原先的十進制創出來的十天干,集合成天乾地支,60一輪回,又稱一甲子。後來用其計時間。所以有人是午年午月午日午時出生的。並不是沒用10進制,是跟12進制一起用的
9. 為什麼一天是12個小時 而不是10小時
12是西方比較常用的數字,來源於希臘,一天分了上下午,於是就是24個小時。然後確定了24個時區。被大家接受了。10是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雖然在計算中很多用的都是十進制,但是你可以看到一打雞蛋是12個,星際中的一隊人馬也是12個,月份也是12.再不涉及到計算的領域往往使用的數字都是西方常用的12。所以時間也用的是12進制
10. 一年12個月,一天12時辰,24小時,東西方時間一致性是巧合嗎
為了標示太陽每個月在黃道上的位置,古巴比倫人把每個月太陽經過的天區劃分為12個星座,即黃道十二宮,十二宮(即12星座)的第12個星座是雙魚座.中國古代對周天黃道劃分為十二辰和十二次.
中國古代為紀錄時間、順序等,設有12地支,排第12位的是亥.10天干配以12地支循環使用,是中國古代歷年方法,60年為一周期.每個地支再配以12種動物成為十二生肖,第12個生肖是豬.1年分為二十四節氣,配以12地支.每日計時也用地支表示,因此一天有12個時辰,由子時開始,相當於前一天23:00至當天01:00.
現代國際通用的西歷,則將1年分成12個月.12個月每月長度不一,但都有12日.
1天再分成24小時,上午和下午各佔12小時.一天之內,鍾表的時針會在以12小時劃分的表盤上轉兩圈,分針長度略等於時針的1.5倍,運行速度是時針的12倍.
此外,在歷年方面,人類對公元前12年、公元12年,公元前12世紀及公元12世紀均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