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溫度測定為什麼要調整時間
1. 土壤有機質的測定,為什麼要嚴格掌握消化溫度和時間
土壤有機質的測定用重鉻酸鉀外燒法如果是油浴溫度不足的話,無疑有機碳沒有被充分氧化,從而導致最終有機質的數值偏低.
在0-35度的溫度范圍內,增高溫度能夠促進有機質的分解,一般土壤微生物最適宜的土壤溫度大約為25~35度.當溫度高於45度時,一般的微生物活動受到明顯的抑制,有些有機物質可能發生純化學的氧化分解作用或導致揮發.可以看出溫度高的氣候下形成的紅壤的有機質含量沒有溫度適中的氣候下形成的黃壤有機質含量高.
2. 土壤溫度的變化規律是什麼
全年表層15cm土層的平均溫度較氣溫為高;心土則秋冬比氣溫高,而春夏較冷。這是由於心土處於被掩蔽狀態和熱傳導的滯後性所造成的。
心土溫度變化釣滯後性特別值得注意,除表層溫度在短時間內的變化可能很大外,心上的溫度變化是相當平緩的,土溫的全年變化是:在晚秋-冬天-早春,表土層溫度低於心土層,故熱流是由土壤深處向地表運動,而在晚春夏天早秋,則表土層溫度高於心土層,熱流則由表土層向心土層運動。
一般說,季節變化的變幅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小,在高緯度消失於25m深處,在中緯度消失於15~20m深處,在低緯度則消失於5~10m深處。
(2)土壤溫度測定為什麼要調整時間擴展閱讀
調節土壤溫度的方法:
肥料不僅可以肥田,而且可以調節土溫。各種有機肥,在其分解過程中,可以放出不同的熱量,按其發熱量的大小,有熱性肥、溫性肥、涼性肥。熱性肥如馬糞、羊糞、菜子餅;溫性肥如豬糞、人糞秸稈肥等;涼性肥如牛糞、塘泥、陰溝泥等。
「冷土上熱肥,熱土上冷肥」,這種合理施肥方法,充分發揮了肥料的熱特性,對作物生長有很大的好處。此外,施用草木灰和有機肥料,能使土色變深,增加土壤的吸熱能力,也起提高土溫的作用。
3. 土壤水分溫度變送器該如何使用,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土壤水分變送器用於測量土壤的溫度以及水分,有兩種測量方法:速測法和埋地測量法。
速測法:選定合適的測量地點,避開石塊,確保鋼針不會碰到堅硬的物體,按照所需測量深度拋 開表層土,保持下面土壤原有的松緊程度,緊握感測器垂直插入土壤,插入時不可左右晃動,一個測點的小范圍內建議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埋地測量法:垂直挖直徑>20cm 的坑,按照測量需要,在既定的深度將感測器鋼針水平插入坑壁,將坑填埋嚴實,穩定一段時間後,即可進行連續數天,數月乃至更長時間的測量和記錄。
注意事項:測量時要注意鋼針必須全部插入土壤里,且避免強烈陽光直射到感測器體上而導致溫度過高。野外使用注意防雷擊。勿暴力折彎鋼針,勿用力拉拽感測器出線,勿摔打或猛烈撞擊感測器。由於在空氣中存在射頻電磁輻射,不宜長時間在空氣中處於通電狀態。
4. 土樣消煮時為什麼必須嚴格控制溫度和時間
任何化學反應都是要注意溫度和時間。
溫度過高,時間過長,土壤中的有機物會被破壞,硝態和亞硝態氮,物質會揮發。
時間短,溫度低,就會沒有作用
5. 土壤凍結、融化試驗
(一)試驗方案
土壤凍、融試驗分為室內試驗和田間試驗兩部分,室內試驗在太原理工大學水利系試驗室進行,田間試驗在汾河三壩灌區平遙寧固農田進行。
1. 室內試驗
室內試驗的主要目的是測定土壤在不同條件下的凍結溫度及凍結時間過程,揭示土壤凍結溫度與含水率及含鹽量的關系。試驗土樣為粘土、輕壤土和沙壤土三種質地,含水率變化范圍為5.5%~36%,含鹽量為0~2 mol。
2. 田間試驗
田間試驗旨在通過越冬期土壤溫度的測定,了解冬春季節土壤溫度場的分布及變化規律,包括不同田間處理的土壤剖面溫度分布、土壤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測定深度范圍為地表以下100 cm,部分田塊根據需要測定深度為220 cm。
(二)試驗方法
1. 室內試驗
將三種質地土壤配製成不同含水率、含鹽量的試樣,裝入土盒,熱敏電阻置於土樣中心。將裝有土樣的土盒置於恆溫冷浴,使土樣降溫,並同時記錄熱敏電阻值,試驗時間延續1小時。根據溫度與熱敏電阻的關系,換算出溫度值,得到每個土樣的凍結過程曲線。根據土壤水相變時釋放潛熱的特點,得出不同質地土壤在各種條件下的凍結溫度。
2. 田間試驗
田間試驗的土壤溫度亦用熱敏電阻測定。在地表封凍前,將熱敏電阻預埋入土壤中,埋設深度分別為:5cm、10cm、15cm、20cm、25cm、40cm、60cm和100cm。於1999年11月~2000年3月同步測取熱敏電阻值,換算出土壤溫度。
6. 怎樣測土壤溫濕度
最傳統最精確的方法就是測土壤溫度用土壤溫度計,測土壤濕度用烘乾法。
7. 土壤消煮時為什麼要嚴格控制溫度和時間
土壤檢測中需進行土壤消煮的項目並不是都要嚴格控制溫度和時間
8. 氫氧化鈉熔融法測土壤全磷的時候,為什麼當溫度升到400℃的時候,要暫停15 min
如果樓上仁兄所言,聚合物不是純凈物,而是一系列同系物、混合物組成。這些同系物和混合物的熔點各不相同,所以熔融溫度是一個范圍,而不是一個溫度點。結晶溫度,聚合物結晶要具備很多條件,比如要成核、最佳結晶溫度等。這個溫度要視不同聚合物而定了,不同聚合物最佳結晶溫度也不一樣。
9. 土壤溫度的日變化規律是一天中什麼時候溫度最高
土壤的溫度根據不同深度而有不同的表現。
土壤溫度的日變化規律:表層溫度變幅大,越往底層變化小,直至趨於穩定。由於地表溫度干擾因素多,對太陽輻射的變化反應不直觀,所以主要分析5cm處土溫變化。當天在下午15時前後的太陽輻射最大值出現,隨後太陽輻射逐漸減弱,但地面熱量仍有積累,地溫繼續上升,在15點左右熱量積累達最大值,此時地面溫度達最高值。白天地表得熱後,熱量向下傳遞被層層阻截,因而土壤增熱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小。由於熱量向深層傳播需要時間所以位相隨深度的增加而落後。
土壤溫度是指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溫度。土壤溫度主要指與花木生長發育直接有關的地面下淺層內的溫度,目前測試土壤溫度的方法主要是插入法。
土壤溫度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植物的生長,所以種植業和研究中心會經常測量土壤溫度。
10. 生態學。急求答案
在不同的時間,土壤溫度、濕度不一樣。測定時間不統一,測定的數據就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