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床孵化為什麼時間要長
Ⅰ 水床孵化技術要點
水床孵化技術最主要的是控制溫度,溫差不能有較大的起伏,盡量保持恆定的溫度,保證能受熱均勻。再就是通風換氣這一點,保證好通風條件,使新鮮的空氣可以正常的流入流出,促進空氣置換。
出殼前兩天每天至少4-6次掀開覆蓋物透氣,之前涼蛋2次,使蛋溫降到貼眼皮上感覺微涼即可。蛋多直接在孵化箱里翻蛋降溫,蛋少可取出放在覆蓋物上涼蛋。冬季室溫10幾度的情況下大概涼3分鍾,根據室溫適當調整。
(1)水床孵化為什麼時間要長擴展閱讀
孵化小雞注意事項
1、找到抱窩母雞,母雞要抱窩時會一直扒在窩里不肯出來當你靠近它時它會張開翅膀做攻擊架勢,這就是要抱窩了,在讓它扒兩天等穩定了就可以讓它抱窩了。
2、選擇優質的種蛋,家中有公雞公雞母雞比例為1比10,雞蛋光滑兩頭大小能區分出來最後。
3、把雞蛋放到做好孵化的窩里擺好,選擇安靜避光的環境,放上母雞就可以開始孵化小雞了。
4、母雞的餵食是隔一天一喂的,在喂母雞時要拿出去母雞,這時的雞蛋一定要用棉絮蓋好保溫喂完後讓母雞排出便後再拿回去繼續孵化以免排便在雞蛋上影響小雞的出成率。
5、如果是夏天孵化在20天差不多就出小雞了,如果是在冬天要二十三四天才會出小雞,在孵化到18天時可以用溫水試水。
Ⅱ 水床種蛋孵化到23天沒出殼,打開雞蛋來看小雞成型就是蛋黃沒有收完,求大神指點
雞雞21,正常條件下,小雞21天可以出殼。這種情況,屬於種蛋沒有正常發育,需要檢查孵化溫度是否正常,溫度是影響孵化的重要因素!
Ⅲ 用水床孵化小雞的時候,第一天就開始翻蛋,每天灑水。是否會導致雞蛋孵化不成功
孵化到第18天的時候,開始踩水或者噴水有利於小雞出殼,18天前噴水濕度過大會導致胚胎死亡。
Ⅳ 水床孵化最晚多少天出殼
21天。
一般小雞出殼需要21天,最晚25天出殼。小雞出殼晚一般是受到溫度的影響。
家用孵化器常用的有兩種,一個是水床孵化器,一個是全自動孵化器。水床孵化器便宜且耗電量低,但是每天需要翻蛋2次以上以確保受熱均勻。全自動孵化器價格稍貴,但是比較省事。
Ⅳ 水床孵化小雞13號晚上放的雞蛋,15號晚上翻蛋可以嗎
現在很多雞苗都是通過設備來進行孵化,這樣可以提高孵化的數量與孵化率,而在孵化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孵化率要適時翻蛋,從而保持受溫均勻,防止胚胎與殼膜粘連,那孵化雞蛋如何翻蛋?如下:
一、翻蛋的原因
由於蛋黃的脂肪含量較高,比重輕,易上浮,而胚胎又位於蛋黃之上,如長期不翻蛋,胚胎容易與蛋殼膜粘連變干,引起胚胎死亡。孵化中期以後,尿囊和卯黃囊也育與蛋殼膜粘連現象,也能引起死亡。因此翻蛋非常重要。
二、翻蛋的目的
種蛋定時轉動可改變胚胎方位,促進胚胎運動,使胚胎受熱均勻,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胚胎與殼膜粘連,使胚胎發育前中後期血管區及尿囊絨毛膜生長發育正常,使種蛋「合攏」、」封門」良好,使蛋白順利進入羊水供胚胎吸收,翻蛋還可以減緩水的損失,使胚胎處於濕潤的環境並順利啄殼、出殼,獲得新鮮空氣,有利於胚胎發育。
三、翻蛋對入孵蛋孵化率的影響
1.不同翻蛋方法對孵化率的影響
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如果在整個過程中不進行翻蛋,種蛋的孵化率是非常低的。通過實驗檢查未孵出的種蛋可以發現70%是在7胚齡以內死亡的。所以,在整個孵化期間不翻蛋是不可行的。
2.不同翻蛋角度對孵化率的影響
翻蛋角度對孵化率有一定的影響,孵化機翻轉90度與翻轉40度、60度所消耗的電能相差不多,然而孵化率可有一定的提高,這在實際生產中是不可忽視的,應引起高度重視。特別在孵化早期由於種蛋內是液態的並且孵化條件適宜,細胞分裂過快,非常容易導致胚胎與蛋殼粘連,而翻轉90度能有效防止胚胎與蛋殼膜粘連,如果翻蛋角太小,則達不到翻蛋效果,就會增加胚胎死亡率,降低出雛率,影響孵化經濟效益,如果太大,會使尿囊破裂,從而造成胚胎死亡。
3.翻蛋頻率對孵化率的影響
翻蛋頻率是指種蛋在孵化過程中兩次翻轉時間的間隔時間,簡言之即多長時間翻蛋一次。那麼,翻蛋頻率如何確定,這在孵化實踐中有許多專著中有許多觀點,大部分專家及教科書認為每隔2小時翻蛋一次是比較合理的。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認為每隔1小時翻蛋一次可以提高孵化率和健雛率,降低死胚率。
2001年研究人員做了相關實驗。試驗方法:將種蛋隨機分為4組,每組480枚,分別人孵於翻蛋頻率為1小時、1.5小時、2小時、2.5小時的4台孵化機中進行試驗,孵化技術按常規進行,其他條件如溫度、濕度、通風、涼蛋完全相同。通過實驗記錄表明孵化率是與翻蛋頻率成正比的。
Ⅵ 水床孵化器一般壽命是多長
水床孵化器一般壽命一兩年。
具體使用時間看各廠家生產質量了
但還是要多注意,有些孵化箱加熱設備沒有設計保險裝置,
長時間使用還是要注意防止燒壞起火
Ⅶ 水床孵化失敗原因,附孵化的最佳溫度
回答1、孵化前期:主要失敗原因為胚胎的形態發生明顯變化,各種胎膜相繼形成,但作用尚未完善,此時稍有不適便會導致胚胎的發育受阻,甚至出現死胚。2、孵化中期:主要失敗原因為家禽營養不良,導致它無法為胚胎提供足夠的營養。3、孵化後期:主要失敗原因為胚胎的生理變化較劇烈、外部環境的變化應激大、感染疾病等。4、出雛期:主要失敗原因為胚胎沒有吸收到足夠的營養,或氣室中的含氧量不足。
一、水床孵化失敗原因
1、孵化前期
失敗原因主要為胚胎的生長速度較快,形態發生明顯變化,各種胎膜相繼形成,但作用卻尚未完善,此時胚胎對外界環境的變化較敏感,稍有不適便會導致發育受阻,甚至出現死胚。
2、孵化中期
失敗原因主要為家禽營養不良、飼料中缺乏維生素,導致它無法為胚胎提供充足的營養,繼而引發死亡情況。
3、孵化後期
(1)失敗原因主要為胚胎的生理變化較劇烈(從尿囊絨毛膜呼吸過渡到用肺呼吸)、代謝強度較高、外部環境的變化應激大、胚胎對氧氣的需求量大、胚胎自身產生的熱量急增、感染疾病等。
(2)孵化後期對於環境具有較高要求,通風換氣不良、溫度過高、相對濕度過低、涼蛋不到位、翻蛋次數及角度不夠等因素都會導致胚胎死亡。
4、出雛期
失敗原因主要為胚胎沒有吸收到足夠的營養,導致因出殼持續時間過長、體力消耗過大而死亡,或氣室中的含氧量不足,使得胚胎因缺氧而死亡。
二、水床孵化的最佳溫度
1、水床孵化的適宜溫度一般取決於孵化對象,以孵化鵝蛋為例,孵化1-2天可將水溫保持在39-40℃,孵化3-7天可將水溫保持在38-39℃,孵化8-20天可將水溫保持在37-38℃,孵化21天以後可將水溫保持在36-37℃,出雛時可將水溫保持在36.5℃左右。
2、育雛室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雛舍地面、牆壁、門窗等位置都要做好清潔,其中牆壁還要用熱石灰水做粉刷處理。育雛室還可以用0.2%百毒殺噴灑1次,再用福爾馬林液(30毫升/立方米)+高錳酸鉀(15克/立方米)混合液蒸熏24小時以上。
3、放苗前2天,檢查舍內是否漏風,舍內要鋪上新鮮的稻草,並安裝紅外線燈(250瓦)、煤爐等取暖設備,牆壁上可安裝抽風機以便換氣。
Ⅷ 水床孵化種蛋20天怎麼管理
種蛋孵化技術,具體調節溫濕度 1、溫度是孵化的重要因素,在實際生產中有恆溫和變溫兩種施溫方案。恆溫1天~19天37.8℃,20天~21天36.5℃~37.2℃;變溫孵化則採用前高後低的用溫方式,如1天~4天38.2℃,5天~7天38.0℃,8天~12天37.8℃,13天~15天37.6℃,16天~19天37.4℃,20 天~21天36.5℃~37.2℃。兩種方法區別在於降溫法必須是整批孵化時間,符合胚蛋對溫度前高後低的要求。恆溫法適合巷道式孵化器和箱體機分批孵化方式,能省電。對於雞前期產的種蛋,孵化溫度要高0.15℃或提前6小時~8小時入孵。20天~21天37℃,產蛋中期(35周~50周)種蛋理化特性優良,孵化用37.8℃,出雛用36.5℃~37.1℃,孵化期正好是21天;產蛋後期(50周以後)盡量減少儲存時間,提前4小時~6小時入孵,孵化溫度低0.1℃,出雛時37.2℃左右。溫度是否合適可通過「看胎施溫」方式來檢驗。 2、適宜的濕度,初期使胚胎受熱均勻,後期利用散熱和啄殼出雛。一般來說,入孵器濕度為50%~60%,出雛器濕度為65%~75%。對產蛋前期種蛋1 天~19天降低孵化濕度為3%~5%,20天~21天濕度為70%;產蛋中期用正常濕度;產蛋後期1天~19天濕度調高3%~5%,20天~21天出雛濕度為65%~70%為好。檢查濕度是否合適,測量種蛋孵化過程中的失重量為11%~13.5%
Ⅸ 水床孵化小雞技術
選蛋盡量利用保存2周以內、蛋型正常、大小適中、蛋殼厚薄均勻、顏色協調一致、色澤鮮艷的種蛋,保存時間越短,出雛率越高。
消毒入孵前一般採用熏蒸法消毒,即每立方米空間用高錳酸鉀15克、福爾馬林30毫升的劑量,在25℃~30℃的溫度條件下熏蒸20分鍾。
(9)水床孵化為什麼時間要長擴展閱讀:
水床濕度濕度在整個孵化過程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若濕度不足則會引起胚胎粘殼、出雛困難;濕度過高,易造成雛雞蛋黃吸收不良,體質差,易死亡。適宜的濕度應掌握兩頭高、中間平的原則,即前期相對濕度為60%~65%,中期為55%~60%,後期為60%~68%,出雛期為70%~75%,這樣才是最好的
Ⅹ 水床孵化小雞後期出殼慢
溫度濕度不夠。根據水床孵化小雞原理,小雞出殼的速度慢和孵化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後期的溫度和濕度沒有達到的話,就會導致它出殼的時間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