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在晚上就瞌睡
1. 人為什麼會打瞌睡
當今醫學界普遍認為:人在夜間睡眠不足所造成的,還認為:成人每天睡眠不達到8小時才算睡眠不足。然而一些有經驗的老中醫師解釋說:打瞌睡——除了晚上睡眠不足之外,還有這些原因:
一、濕困——
1、天氣的變化,空氣潮濕,如4、5月間的天氣,使人精神疲乏,雖然晚上睡眠充足,但是還會造成人在白天打瞌睡;
2、人體內部的濕氣過大,睡眠足後,白天還是會打瞌睡的,有的人體的濕大是因為治病時過多使用激素,造成體內的濕氣沒法排泄,使濕氣越來越多,如多數肥人白天會打瞌睡,原因就是如此。
二、陽虛——
又可以說人的中氣不足,或說是底氣不足,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是一個經常工作過於勞累,又沒有及時調節好身子,日積月累,造成中氣不足,單純靠夜間里的8小時以上睡眠是補不回的;
2、男女房事過多,沒節制,精力受損過多,日積月累,又沒有及時調節好身子,單純靠夜間里的8小時以上睡眠是補不回的。
三、葯引——
有的人感冒後,多數的醫生會在給感冒葯中加入一點撲爾敏,使人吃了葯後就會打瞌睡了,使人睡後表斜欲解,醒後精神好了,這是正常的現象。
2. 人為什麼會很困,每天都想睡覺…
1.壓力大
2.心理因素
3.睡眠
4.飲食
5.保養
中醫稱嗜睡為「多寐證」,其特點是:不論晝夜,時時欲睡,喚之能醒,醒後復睡。中醫認為嗜睡是陰氣太盛,陽氣虛弱以及脾虛等病因所致。中醫分兩型治療:
脾虛濕重型:主證為身體肥胖,胸悶,身重乏力,食慾不振,食後睏倦易睡,或大便溏稀及痰多,舌苔白膩。方用平胃散合三仁湯加減:蒼白術各10g,厚朴6g,陳皮6g,豬茯苓各12g,苡仁15g,制半夏10g,砂蔻仁各6g,炒三仙各10g,滑石10g,貝母10g,木香6g,車前草15g。
陽氣虛衰型:年老體弱或久病之後,神疲乏力,食慾不振,懶言多汗,畏冷肢涼,舌苔白潤。方用附子理中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制附子6g,黨參15g,白術10g,乾薑6g,黃芪15g,當歸10g,升麻6g,陳皮6g,柴胡10g,炙甘草5g,炒三仙各10g。
並可用針灸或耳針等綜合治療之。
西醫認為老年人嗜睡,多見由腦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腦供血不足而缺氧所致。關於中風的腦血管意外及高熱昏迷等嗜睡,不屬此范圍,所以不在此討論。下面談談動脈粥樣硬化:人身的大小動脈,隨年齡的增長而動脈內逐漸有膽固醇等脂質沉積在動脈壁上,形成粥樣斑塊,使動脈管腔變小,血流不暢,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1)腦動脈硬化時,易引起嗜睡、頭暈,病程久了,腦動脈進一步硬化,可引起中風(腦血栓等),有的可成痴獃等。
(2)表現在心臟方面的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冠心病(如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3)腎動脈硬化者,可引起腎功能不全。
治療:軟化血管(包括降脂、活血等)。中葯:川芎10g,赤芍10g,丹參15g,三七粉(沖)2g,制首烏15g,澤瀉15g,茺蔚子15g,黃精15g,虎杖15g,桑寄生15g,決明子12g,山楂15g。
成葯:復方丹參片:每日3次,每次3片。丹七片:每日3次,每次3片。活血通脈片:每日3次,每次5片。上葯的一種,並配合愈風寧心片每日3次,每次5片同服。
飲茶:因茶葉中含茶色素,軟化血管,並有興奮、提神作用,所以可常泡濃茶飲之。
西葯:心腦康:有降血脂、軟化血管作用,每日3次,每次2~4粒。腦心舒:也有降血脂及軟化血管的作用,每片10mg,每日3次,每次2~3片。血脈寧:也是降血脂及軟化血管葯,每片250mg,每日3次,每次3次,每次1~2片。彈性酶片:為降血脂軟化血管葯,每片10mg,每日3次,每次1~2片。
嗜睡症
嗜睡是一種神經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發生。這些睡眠階段會經常發生,且易發生的時間不合適宜,例如當說話、吃飯或駕車時。盡管睡眠可以發生的任何時間,但最常發生的是在不活動或單調、重復性活動階段。
嗜睡通常最初發生在15~30歲的年齡段,但也有的人出現嗜睡現象的時間比較早或比較晚。一旦出現嗜睡的現象,它會伴隨你終生。男人和女人受影響的程度一樣。
嗜睡的最初症狀通常是白天時感到很嚴重的睡意。然而,可能需要好幾年才能確診病人的確患有這種疾病,因為引起白天睡意過多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都能產生這種症狀。
症狀
醫學將嗜睡用四種主要症狀進行了定義,這四種症狀被稱為嗜睡四分體:
白天睡意過多——這種症狀始終存在,而且通常最為明顯。
猝倒——猝倒是指肌肉品質的突然或暫時性消失,這引起了頭部或身體在沒有喪失意識的情況下發生癱瘓。它可以持續幾秒鍾或幾分鍾。輕微症狀表現為含糊不清的語言或口吃、眼皮下垂或手指無力拿不住東西。嚴重的猝倒會引起膝蓋彎折,使人虛脫。大笑、興奮或生氣是引起猝倒的典型性原因。肌肉品質的突然放鬆可能是大腦突然進入REM睡眠的結果。有嗜睡病的患者中有猝倒現象的不到一半。
睡眠癱瘓——所謂睡眠癱瘓就是當人入睡或要醒來時暫時不能運動。它只持續幾分鍾。和猝倒類似,睡眠癱瘓可能也與REM睡眠和清醒狀態之間的過渡不充分有關。睡眠癱瘓與幻覺有關。
催眠性幻覺——是指精神、夢境般的影像,通常很恐怖,常見於入睡時或發生睡眠癱瘓前。
大約有90%被確診為患有嗜睡病症的人至少不存在以上症狀中的一種。具有這四種症狀的人不到一半。
通常這些症狀對青少年或剛成年的人來說在此之前並無病例。患有嗜睡的人會抱怨感到疲勞、工作、學習和社交關系的表現不佳。白天過度的睡意會使人喪失能力,大大降低生活質量。記憶力下降、視覺障礙可能尤為使人感到不安。
一半以上患有嗜睡的人都會記憶力下降或發生記憶中斷,這是由闖入清醒狀態的「微睡眠」引起的。在這些階段中當行走或駕車時他們會不知所措,胡說或胡寫,放錯東西或撞上東西。代表性的是他們在這些階段中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事後記不清發生的事。
3. 人為什麼會打瞌睡
1.心理
如果你的心理出現例如說不開心啊有壓力啊,你不願意麵對現實,這個時候,你總是想以睡覺的方式來逃避這個社會,逃避你不想面對的困境。
2,環境
有時候,我們坐在屋子裡,或者是辦公室里,不開窗戶,導致屋子裡的空氣不流通,使得空氣變得渾濁,而且氧氣量減少,這個時候,如果你不出來走動的話,就很容易感覺到困。
拓展資料:
瞌睡,指打盹,很短時間的睡眠。如果要猜一種生理反應,是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除了一般所能想到,空氣不流通、屋內缺氧、生活作息晚,長期睡眠不足外,也可能是身體正發出警示訊號。 尤其明明睡眠時間足夠,隔天仍然不敵瞌睡蟲叨擾,昏沉欲睡,猶如靈魂出竅,是內源氧缺乏症。
4. 為什麼每天晚上8點左右會很困
其實,這和你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你沒有把握好個人的作息時間。漸漸的這就成了你的習慣,不要緊張,一點事都不會有的,把精神放鬆,慢慢的調整自己,以後會好的。
5. 人為什麼一到晚上就想睡覺
人為什麼一到晚上就想睡覺,有多種解釋:
1、生物鍾與日節律的作用:
在一天24小時內,個體在生活上呈現周期性的活動;何時睡眠,何時進食,何時工作,幾乎都有一定的順序,而此等順序幾乎是由個體生理上的運作所決定。此種決定個體周期性生活活動的生理作用,稱為生物鍾。生物鍾的形成,主要受一天24小時變化所決定,白天有太陽,便於人類工作、活動;夜間則適合休息與睡眠。
2、睡眠是保養與恢復體力的需要:
睡眠具有恢復精力與恢復疲勞的功能,個體之所以需要睡眠,主要是為了保存精力,以免疲勞過度,危害健康。經過白天的活動與工作,人體會產生疲勞與睏倦,到了晚上,自然會產生睡眠的需求,這對維護身心正常功能而言,睡眠具有自動的調節作用。
3、生物演化理論:
人類與各種動物,之所以表現出不同類型的睡眠方式,其原因主要是在生存過程中長期演化而來的。
4、晚上睡眠,還因為晚上人的大腦會分泌一種褪黑素,有促進睡眠作用,而白天不會。
6. 人為什麼到了晚上就會瞌睡
1.晚上早點休息,盡量利用白天的時間做事,透支晚上時間只能事倍功半。這是最根本的!
2.中午最好能休息,哪怕短短20分種也對你幾天的精神狀態有好處的。以前我們老師就跟我們說過,午休只要能睡著,10分鍾也就夠了(午覺睡多了頭可要昏沉哦)。
3.有空的時候要休息。每天早上起床抽十分種跑跑步,對一天的精神很好的。你也可以試試。放假時你要把精神調整好..咖啡喝的量要適當,喝多了會上癮也會對心臟不好。
7. 為什麼人總是會越睡越瞌睡
有人愛睡懶覺,尤其逢到雙休或節假日更是睡不夠。其實,賴床不利於健康。
生理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在睡眠時呼吸變慢,血液中二氧化碳積蓄增多,如果每天睡上十幾個小時,血液中積蓄的二氧化碳就會變成人體內的麻醉劑,使人昏昏沉沉,這就是人為什麼會越睡越想睡的原因。
因為睡眠中的肌肉是松馳的,所以起床時身體特別柔軟,但是背部在睡眠中受到壓迫,所以背部反而是僵硬的。可是活動身體的中樞神經在脖子及背部,如果不松馳背部,改善血液循環,身體的活動神經很難醒過來。而且神經是從脊椎一直延伸到全身,出口就受壓迫,當然會讓身體的活動力變差。
這時候在床上就可以做的背部伸展運動,馬上就能派上用場。伸展背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並配合呼吸,吸入大量氧氣,就能讓身體做好活動的准備。
加快呼吸
呼吸分為無意識呼吸和有意識呼吸,應用有意識呼吸控制自律神經,和運動一樣,有意識地讓呼吸的節奏加快,就會漸漸加快心跳,讓身體進入活動的狀態。
8. 為什麼到了晚上人都會睡覺呢而白天卻不想睡,晚上想睡覺和月亮有關系嗎
睡覺與月亮沒有關系,只與自己的褪黑素分泌有關。而褪黑素分泌又與光線明暗有關,人體在白天是不分泌褪黑素的,當天暗下來時,光刺激對人的影響減弱,人體腦中松果體合成褪黑素的酶類活性就會增強,體內褪黑素分泌水平也相應提高。褪黑素是一種誘導自然睡眠的體內激素,能自動調節人自然睡眠的時間與長短。它在凌晨2-3點達到最高峰,在陰雨天,人體中的褪黑素也會比平常分泌得多。褪黑素的分泌規律可以從尿液中測出。不同的年齡段褪黑素的分泌量是不同的,在兒童時褪黑素分泌為高,所以兒童的睡眠質量是很高的,睡眠時間也長,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分泌的褪黑素也慢慢減少,睡眠質量也隨之下降,到老年時褪黑素明顯下降,所以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每晚只能睡4-6小時,這不是病,而是一種自然現象,不可抗力。
9. 人為什麼到晚上就想睡覺
因為習慣唄!反正休息是必須的,而以前晚上就沒事做.就這樣唄!你如果不想可以晚上不睡!然後你白天就會總想睡覺了,哈哈哈
滿意請採納
10. 為什麼人晚上會困困了就想睡覺
為什麼要睡覺? 幾乎每個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後,都要香香地睡上一覺。當然也有活了一輩子不 睡覺的人,但那是極個別的。人要睡覺是一種生理反應,是大腦神經活動的一部分, 是大腦皮質內神經細胞繼續興奮之後產生了抑制的結果。當抑製作用在大腦皮質內 占優勢的時候,人就會睡覺。 人們在生活中,有工作,有休息,在神經活動中,有興奮,有抑制。抑制是為 了保護神經細胞,以便讓它重新興奮,讓人們繼續工作 呵欠是提醒我們睡眠不足的第一個標志。如果18個小時沒有入睡,人類的反應時間將從0.25秒變為0.5秒並繼續變長。而普通人將開始體驗陣發性昏睡,不管在任何地方,大約持續2到20秒,之後你會發現需要重新讀一遍剛才讀過的東西。你的眼皮變得越來越重,到了20個小時時,你將開始打盹。而根據研究表明,這時正常人的反應速度基本等同於血液中酒精含量為0.08的人———若保持這個數值駕車,你將在很多國家遭到拘留。你還會忘記很多事情,例如二次檢查姓名的拼寫或在山坡上停車時設置剎車。 在動物王國中,睡眠是與食物、水和性交同等重要的大事。從果蠅到現代人,大家都是如此。不過科學家們都不能確切地了解睡眠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使身體重新振作嗎?不完全。人們都知道,肌肉並不需要睡眠,只是要間歇性地放鬆。是為了使頭腦保持清醒嗎?接近了。良好的睡眠將使大腦受益。但對於大腦如何從睡眠中受益,學者們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意見。 一種理論認為睡眠有助於使大腦保存人類在清醒時接受的一切信息。而另一種觀點則稱睡眠是為了恢復能量。還有一部分人提出睡眠往往利用一些神秘的形式幫助我們掌握各種技能。而睡眠到底是什麼?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發生了兩件事,將研究工作的重點引回了睡眠的實質目的。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的科學家於1994年提出學者們的研究應著眼於關於錯誤的記憶處理問題上,而窺視睡眠狀態下的大腦的科技也在那時大大提高了。 魏茨曼科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人們獲取的速眼動睡眠量直接關繫到他們在電腦屏幕上識別固定圖案的能力。這種技術被稱為程序記憶,需要重復操作和實踐。而記憶事實,例如記憶美國總統的名字,便是陳述性記憶———一種與速眼動睡眠無關的能力。哈佛大學醫葯學院的神經學專家羅博特。斯蒂克高德說:「關於記憶,我們的理解總是很天真的。」 意外的發現 但某次,科學家們突然明確了記憶研究的方向。在過去的幾年間,斯蒂克高德與他的同事馬修。沃克一起在美國波士頓的貝思醫學中心研究睡眠對於運動技巧的程序記憶的影響。他們讓使用右手的受訓者使用左手一遍又一遍盡可能快地打一串數字。他們發現,不管這個實驗是在一天中的什麼時間進行,受訓者的精確度都會在6分鍾之後提高60%-70%.而如果受訓者在早晨接受實驗,12小時之後再重新測試一次,他們的精確度並沒有什麼大的提高。但是當受訓者在晚間受訓,並在起床之後再接受測試,他們的速度將提高15%-20%,精確度將提高30%-40%. 令專家吃驚的是,那些擁有最大提高的受訓者花費了最多的時間在非速眼動睡眠上。而其他關於視覺或知覺能力的訓練則要求受訓者擁有較深的睡眠或同時擁有慢波睡眠和速眼動睡眠,有些時候,就算是合上眼睛一個小時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而其他時候,整晚的良好睡眠是非常必要的。 隱藏的竅門 關於睡眠與其他有感知的技能的關系仍在繼續著。德國盧比克大學的JanBorn和他的同事們公布了一項研究表明為什麼睡眠往往給人們帶來比較好的結果。他們讓106名受訓者利用簡單但枯燥的數學等式將一串數字轉換為另外一串。受訓者們並不知道這其中有個隱藏的計算訣竅可以縮短他們的反應時間。而夜間良好的睡眠將參與者發現這種訣竅的幾率從23%提高到了59%.也就是說,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睡眠的過程 目前我們缺少一個統一的公認的理論解釋我們為什麼要睡眠,科學家們便將重點集中於闡述睡眠究竟是什麼,並處理干擾睡眠的情況,例如焦慮、下肢不寧人綜合征(忙腿症,症狀為不可控制地不停擺動小腿或整個大腿)以及睡眠呼吸暫停症。他們發現多數哺乳動物(海豚和鯨或許除外)的睡眠被清晰地劃分為兩個階段,其中之一表現為眼睛迅速轉動,也就是著名的速眼動睡眠(淺睡),而另一階段則直接被稱為非速眼動睡眠(深睡)。人類通常在90分鍾之內完成由速眼動睡眠過渡到非速眼動睡眠的過程。但根據某些觀察,我們實際上在速眼動睡眠過程中花費的時間遠大於這個時間。 如果你通過腦電圖觀察人類在速眼動睡眠過程中的狀態,你會發現儀器將顯示很多大腦的行為,如果你在這期間把睡眠者喚醒,他們會告訴你他們剛剛夢到了什麼。而在非速眼動睡眠過程中的夢的組成不會超過一兩幅簡單的畫面。不理會那些關於夢的神話,那些試圖尋找夢境隱含意義的科學家們的工作進程卻不容樂觀。目前對於夢的解釋最普遍的觀點是夢境不過是重復了一小部分先前發生過的事。 腦電圖描記器將非速眼動睡眠由淺至深劃分為4個部分。第3、4部分表現為明顯的低頻率腦電波,被專家稱為慢波睡眠。而人類在夜晚的頭三個小時花在慢波睡眠狀態的時間遠大於起床前的一個小時。小孩最容易進入慢波睡眠狀態,因此在把他們從車里抱到床上去的時候他們總是睡得非常好。另一方面,成年人擁有非常少的慢波睡眠,或許是因為他們在半夜起來的次數總是很多。 慢波睡眠 良好的儀器可以幫助研究者們更進一步了解慢波睡眠究竟為我們帶來什麼。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的神經病理學家及精神病學家托諾尼表示大腦中那些在清醒時需要忙碌學習新技能的部分需要更長時間的慢波睡眠,這樣才能表現得更好。 托諾尼的實驗室有11名志願者,他要求他們利用滑鼠在電腦屏幕上點擊目標。但志願者們並不知道研究人員利用改變滑鼠游標的形式加大了操作難度,他們需要對滑鼠進行修正才能成功點擊目標。志願者被分成兩組,一組在練習與測試之間擁有充分的睡眠,而另一組則不睡覺。睡覺的一組大腦電波強度遠大於了另一組人,而他們第二天的表現也出色很多。 這到底意味著什麼?托諾尼推測慢波睡眠其實削弱了所有神經之間的聯系。聽起來很有悖常理,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自我保存。「總的來說,大腦消耗整個身體20%的能量。」托諾尼解釋道。大多數能量用於神經元的連接,而你學習得越多便擁有越多的神經鍵。「因此最後,如果你的神經鍵非常強大,證明你運轉大腦將消耗更多的能量。」托諾尼說:「或許是另一個20%.」然而幾天後,大腦中一些新的神經鍵需要更多的能量而身體或許不能給予。因此其中一些神經線連接將會變弱———這被猜測是在慢波睡眠過程中發生的。這種解釋仍然是個假設,但托諾尼認為他已經擁有了證據。「在慢波行為中,所有的神經細胞都活躍半秒鍾再沉寂半秒鍾。」他說,或許睡眠只是重復修剪並加固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以確保我們在學習新東西的同時不至於忘掉以前學過的。當然,我還無法解釋為什麼這發生在我們不知覺的情況下。或許只是因為在睡覺的時候比較容易操作。 游俠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