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米收購奇瑞帝豪
Ⅰ 這波叫「吉里吉氣」小米汽車或將出現吉利汽車影子
小米要造車的勢頭現在是越來越猛了,並且還猛料不斷。近日,順為資本官網更新了管理團隊信息。頁面顯示:原吉利研究總院院長胡崢楠加入順為資本,擔任投資合夥人。
對此,胡崢楠也在其朋友圈官宣已加入順為資本,專注於智能 汽車 技術生態領域。
那順為資本又是啥來頭呢?
根據資料顯示,順為資本是在2012年是由小米CEO雷軍和許達來創辦的風投機構,據現在的順為資本官網介紹,胡崢楠擔任投資合夥人。
當然,懂得都懂。這項人事變動被車圈界甚至圈外吃瓜群眾都看得出來,小米造車迎來首位 汽車 圈大佬。
這里再簡單地給各位科普一下胡崢楠是何許人也,又是什麼分量級的大佬。
但是該疑惑的人還得疑惑,為何胡崢楠不是直接加入雷軍的小米造車團隊,而是進入下面的順為資本呢?
為啥是順為不是小米 汽車 ?如果經歷過大公司技術崗的朋友們應該就懂了,這完全是競業協議的規避過渡一番,後續進入小米造車團隊那是鐵板釘釘的事了。顯然「米家雷」肯定是准備好了舞台等著他發光發熱的,小米造車一直有著胡崢楠的位置。
胡崢楠能使「米家雷」甘心悶聲偷摸揮鋤頭,加入順為資本一方面是雷軍造車團隊求賢若渴,更重要的還是跟自身實力過硬有關。
回顧胡崢楠的過往,其在 汽車 產品開發和研發管理領域擁有近25年的相關經驗,曾在吉利發展過程中擔任了主要的研發崗位領導角色,擔任研究總院院長、高級副總裁、產品技術管理委員會主任等職務。期間,還負責開發了BMA架構和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利的帝豪EC7、博瑞都有其參與的身影。
吉利帝豪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吉利的代表車,有著百萬級的用戶,最新四代帝豪也美得讓人無可挑剔。吉利博瑞截止到目前更是吉利現有唯一一款B級轎車,在廣大用戶心中有著非常優秀的口碑,寬體、大溜背、太空艙風格內飾,這些經典設計堆疊出用戶對吉利博瑞的認可。而這些耳熟能詳的吉利 汽車 製造的背後,都有胡崢楠的身影。
據不相幹人事透露,在雷總收錄造車大佬原吉利研究總院院長胡崢楠後的那一個晚上,雷軍睡覺的時候臉上都不經意得露出了微笑,嘴裡還喃喃道一些話,後據廣大水友爆料當晚嘴裡喊的是「are you ok?」看樣子,雷總是已經准備OK了(手動滑稽)。
有一說一,胡崢楠在這么關鍵的時間能進入到小米的身邊,也必然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小米造車的團隊里,他的出現以及加入無疑是一劑強心劑踏實的扎進了雷總的身上。記得我當時就說過吉利就相當於手機界的小米,是一位敢於打破高價低配的勇士。胡崢楠的加入無疑使得吉利與小米走得更近了,國產兩個領域的真勇士融合必定會給到我們眼前一亮的答卷。
所以,在不久的將來你可能會看到一款既陌生又熟悉的車,有著熟悉的米家logo和更熟悉的外觀,關鍵是你還叫不出來它是什麼車。誒?米家是不是還沒給車取名字,講道理我想叫它「吉米」大家覺得怎麼樣?
Ⅱ 吉利帝豪有幾代產品
吉利帝豪有幾代產品截至2019年9月,吉利帝豪已有兩代產品,目前上市的吉利帝豪是2019款的第二代。關於帝豪:帝豪是吉利汽車的子品牌,就像手機里的Redmi和小米的關系一樣。充分發揮帝豪吉利汽車的造車理念,彰顯穩健高貴的內涵。帝豪不僅保持了吉利的優秀特質,還以獨特的方式加入了自己的創新元素,成功將吉利汽車推向了更廣闊的市場。帝豪是其品牌的首款產品,於2014年上市。目前有2019款在售,價格區間6.98-9.88萬元。車身尺寸方面,2019款帝豪長寬高為4632*1789*1470mm,動力方面,2019款帝豪採用1.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馬力109馬力,最大功率80kw,最大扭矩140N·m,油耗方面,根據工信部綜合油耗,帝豪油耗約為5.8L/100km。變速箱方面,2019款帝豪有5速手動和CVT無級變速箱可供選擇。
Ⅲ 小米確定造車:或由雷軍親自帶隊,股價暴漲
騰訊新聞《潛望》 王潘
2月19日,據晚點 LatePost報道,小米確定造車:或由雷軍親自帶隊 視為戰略級決策,並視其為戰略級決策,不過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小米造車的消息也刺激了資本市場,該消息直接導致小米股價一度拉升10%。對於此消息,小米官方不置可否。
一位小米集團管理層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小米內部確實討論過此事,但最終是否會造車以官方公告為准。
此前,雷軍旗下順為資本參與投資了蔚來 汽車 和小鵬 汽車 兩家新造車企業,兩家企業都曾在2019年遭遇巨大的生存危機,並在2020年完成觸底反彈,目前市值也都在數百億美元,其中蔚來市值更是一度超越千億美元,與小米市值相當。
在蔚來和小鵬 汽車 發展過程中,雷軍都曾深度參與幫忙,其中蔚來發展早期,曾借鑒了小米的社群運營經驗,而小鵬 汽車 董事長何小鵬也多次與雷軍探討造車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在2019年下半年小鵬 汽車 最艱難的時期,小米集團參與了對小鵬 汽車 的投資。
如今,隨著網路、華為、蘋果等 科技 互聯網公司相繼傳出造車,並在資本市場大受追捧,小米也開始考慮進入造車領域。然而,小米也是這幾家 科技 公司中,最晚入局的企業,並不具有先發優勢。
具有造車能力
國內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蔚來成立於2014年底,小米到2021年才起步的話已經晚了將近7年時間,可以說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時間窗口。
過去七年,蔚來從無到有,以用戶企業為發展目標,成為首個平均售價超過40萬且單月銷量超過5000台的中國品牌,要知道這是以往紅旗都沒做到的成績。
理想 汽車 的第一款車理想ONE 上市僅一年就成了新能源SUV單一車型銷量第一名,而小鵬 汽車 也從零做到了自動泊車、語音交互以及自動駕駛輔助方面的領先,並且在特斯拉降價的情況下銷量還在穩步上升。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互聯網背景出身的人造車比傳統 汽車 行業的人更加洞悉用戶需求,目前已經初步取得了用戶的認可。但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第一梯隊的三家公司目前已經確立,而後來加入的網路、小米以及傳言中的華為,都在時間上落後不少。
如果是做手機,一家企業在研發上落後7年幾乎無法追趕上,因為很多人的換機頻率通常都在一年內之內,7年時間足以使市場上的已有品牌佔領用戶心智,但是與手機相比, 汽車 迭代周期更慢,這也是小米和網路等 科技 企業考慮入局的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網路已宣布進入造車領域,與吉利 汽車 合作進行造車,並且已選定該造車公司CEO人選。網路過去幾年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發和推廣,意味著其造車顯得理所應當,並非真正從零開始。
相比起網路長期耕耘自動駕駛領域不同的是,小米在造車領域缺乏相應技術的積累,過去幾年並沒有在 汽車 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方向進行研發,看起來不具有造車的基因。但實際上,造車與造手機同為硬體領域創業,在很多大邏輯上都是相通的。過去幾年,小米以及眾多小米生態鏈企業做出的多款硬體產品都取得了成功,如今雷軍想做一個更大的硬體—— 汽車 。
造車特別依賴一家企業的技術研發、設計、供應鏈、營銷以及生產製造能力,而這恰恰是做了十年手機的小米很擅長的工作。不同的是, 汽車 的供應鏈管理以及生產製造都比手機要復雜很多。
資金層面,造車需要至少上百億的資金,目前小米現金儲備數百億元,加上公司每年都在盈利,只要一直運轉正常業績向好,足夠支撐起一家 汽車 企業的資金需求。
造車模式可選項
小米一旦進入造車領域,具體模式具有多種可選項,包括從零開始自主造車、與現有車企合作或者收購一家非頭部車企做大等。
考慮到小米入局時間已經較晚,如果再拿地建廠再從零開始自主造車,至少需要三四年時間才能交付首款量產車,而這時的蔚來、小鵬等車企都已經交付五款以上的量產車,隨著持續不斷地升級迭代,無論在軟硬體還是自動駕駛層面都更為成熟,小米將會與頭部新勢力存在明顯差距,因此這並非上策。
另一種可選項是參考網路與吉利 汽車 ,以及蔚來與江淮 汽車 的合作,也選擇與現有成熟車企進行合作,小米負責技術研發、設計、供應鏈、品牌、銷售、服務等方面,而合作車企主要負責生產製造,這同樣需要至少三年時間。如果選擇與傳統車企合作,小米的潛在合作對象包括比亞迪、長城、奇瑞等諸多車企;如果選擇與新勢力合作,小米最有可能與小鵬 汽車 建立這樣的合作關系。
小米造車最為討巧的方式是,收購市場上的非一線新勢力車企,然後將其改造再做大,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在於節省時間,有效避免自己與特斯拉以及幾家國內頭部新勢力的差距過大。
考慮到頭部新勢力的市值已經擁有一定泡沫,目前市場上可供小米收購的新勢力車企,主要是處於二三線或更落後的車企,如零跑 汽車 、愛馳 汽車 、哪吒 汽車 、拜騰 汽車 、高合 汽車 、游俠 汽車 、奇點 汽車 等。
潛力與隱憂
小米品牌目前在中國家喻戶曉,小米 汽車 的營銷與知名度將會直接受益於此,這也將幫助小米提升銷量。考慮到目前小米在智能手機和智能家居領域不可或缺的地位,一旦小米 汽車 發布後銷量可觀,未來將真正實現人、車與家的完美融合。
一旦小米做成這件事,無疑將會成為橫跨手機和 汽車 兩大行業的超級 科技 巨頭。最樂觀的情況下,小米有望同時成為全球排名前幾的手機品牌和 汽車 品牌,成為同時對標蘋果和特斯拉的巨型企業,其市值也遠非現在可比。
但從另一方面,小米一旦正式開始造車,就意味著整個公司將會有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財力都被分散到 汽車 項目上,這樣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手機業務的發展。如果小米雙線作戰,在面臨OPPO、vivo和榮耀等品牌的競爭時就會疲於奔命,容易丟掉領先優勢,如果華為再度回歸,將會進一步加劇小米的競爭壓力。
與網路相比,小米造車具有其明顯優勢之處,但同樣也存在短板。優勢之處在於雷軍掌舵下的小米是一傢具有狼性的企業,一旦進入一個領域便會不顧一切向前沖,往往容易殺出一片天,網路就缺乏這種狼性與狠勁。而短板就在於小米過去的現金流儲備沒有網路充裕,同時面臨雙線作戰的壓力,一旦面臨資金鏈危機,不排除出現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局面。
對小米而言,造車是一個擁有巨大潛力可讓公司重新進入上升通道的行業,但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潛在風險的決定,這也是過去兩年雷軍對此猶豫不決的重要原因。
Ⅳ 為什麼吉利帝豪能一直賣得這么好
帝豪就是遠景拉皮,三大件一模一樣,賣了這么多年,主要結構基本上沒什麼大的改變。作為一款連續暢銷多年的自主品牌轎車,國內同等份量的車型只有同樣成功的哈弗H6。
之所以賣得好,我認為有這些原因。
1、首先是企業經營狀況穩定,然後產能穩定,供貨充足。有產能就有庫存,有庫存才能賣車,產能是銷量的前提保證。
2、質量穩定可靠,口碑不錯。賣的多了,久了,不斷優化改進,廠家的造車工藝、品控管理、成本控制各方面都已經做的非常成熟,所以進入正向良性循環。當然你要非和韓系、日系比那就沒意思了,帝豪作為家用代步車開上個10年八年的,開個十幾萬公里是可以放心無憂的。
3堅持更新迭代(拉皮換殼),打造經典國民家轎,主打精品車型,不做狗熊掰棒子的糊塗事。以奇瑞為反例,曾經的風雲、旗雲、東方之子、A、E系列九龍治水、半途而廢實在是令人遺憾。比亞迪、長城、吉利這些民營企業的一個優勢就是在企業發展決策上的延續性非常好。
4吉利簽約合作的4S店、汽貿經銷商等銷售渠道多,大部分地級市都有分布,部分地區深入縣鄉鎮等下沉市場,網點分布廣泛。具體吉利在國內有多少個銷售終端我不知道,但是這個數字肯定是很高的,我估計得有1000多個。
5陸續收購蓮花、極星、沃爾沃乘用車業務、寶騰、路特斯、賓士10%股份、湖南長豐、重慶力帆、華菱星馬的成功,使得吉利的企業形象不斷引起世人注目,反映了吉利 汽車 強大的資產實力和做大做強的堅定決心,這些大手筆動作帶來的品牌光環容易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反觀被青島五道口收購的某 汽車 品牌,它的品牌影響力幾乎是每況愈下。而同樣在轎車市場頗具實力的長安和榮威就缺少這道品牌光環的加持,因此沒有帝豪更受歡迎。
價格合適,質量可靠。
吉利帝豪這款車,可以說同級車輛當中,它無疑是性價比高,品質好的代表之一,舒適的駕駛感受,外加上十足的配置,以及不俗的外觀,可以說這款車買到就是賺到,真的可以譽為國貨之光!
因為想開車又沒錢的人太多
Ⅳ 傳小米或將挖走吉利研發一把手
日前,有媒體報道,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胡崢楠將加入小米,負責整體研發。
資料顯示,胡崢楠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辦了上海龍創汽車設計公司。2004 年上海龍創幫助比亞迪完成F3開發的逆向工程,比亞迪F3在2005年上市,也是國內最早進入的百萬台銷量俱樂部的車型之一。此後,吉利的帝豪EC7、博瑞、長城的哈佛H6、長安悅翔、長安CS55等車型也都有上海龍創的參與。
2012年6月底,胡崢楠離開了上海龍創,加盟了吉利,隨後,就開始擔任負責博越項目的總工程師。2016年,在馮擎峰升任吉利汽車CTO後,胡崢楠接棒成為吉利研究院院長至今,曾被媒體稱為「吉利造車的關鍵先生」之一。
目前,該消息未獲得吉利和小米方面的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