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什麼喜歡國外發布新手機
❶ 華為旗艦手機為什麼選在海外市場首發
相信經常關注手機市場的人都十分清楚,絕大部分國產手機品牌所發布的手機,一般都是選擇在國內進行發布,或者在國內進行首發,然後在國外市場再進行二次發布,因為絕大部分國產手機的用戶都是來自於國內,不過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這些年來有很多國產手機是選擇在國外進行首發,然後再在國內進行二次發布。
所以綜合以上幾點小榮覺得,很多國產高端旗艦手機之所以選擇在國外進行首發,都是有其中的道理,因為說實話,現在這些國產手機在國內的知名度已經非常高了,所以即便是在不在國內首發,大家也都會去關注,而國外的用戶則不同了,如果你在國內首發,其是國外的用戶是絕對不會關注的,不過如果你在國外首發,那麼一定會引來國外用戶的關注。
❷ 華為為何選擇在國外首發P40系列機型,而不是國內首發
華為手機作為我們國產手機的驕傲,一直備受我們關注;近日華為的高端旗艦機P40系列,就在國外進行了首次發布會,這對於華為手機而言,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通常華為很多的手機,首發都會選擇在國外,這主要是因為華為是世界500強的企業;在國外發布新品,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讓新機有著更大的知名度。而且在發布的現場,一般都會用英語介紹華為的新機,畢竟英語現在仍然是全球普及程度最高的語言。
第三個原因:P40系列產品在國外發布,能夠更好的去除用戶心中國家品牌的印象。對於企業來講要想發展,就不能夠局限於自己的國度;如果做什麼決定都需要首先考慮自己所屬的國家,可能也就沒有辦法成為世界上的先進企業。
所以綜合以上三方面的原因,使得華為在發布新品時候,一般會優先選擇國外市場。而此次的P40系列機型也不例外,在國外發布之後,才將市場轉到國內;但他對外國人賣高價,對於我們國人賣低價的模式,值得我們贊揚和肯定。
❸ 蘋果公司每次發布會都在美國開,為何華為卻每次都在國外開
事實上,原因相對簡單,主要是因為近年來,為了更加重視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我們都知道世界上三大手機製造商分別是三星、華為和蘋果。近年來,蘋果手機和三星手機也為開拓歐美市場做出了巨大努力。因此,為了擴大影響力,奪取三星和蘋果的市場份額,一般來說,他們會選擇歐洲地區推出新手機。
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即雖然華為mate30系列的起始地點選擇在德國慕尼黑,但官方首次銷售卻選擇在中國。許多網民可能認為華為畢竟是一個國內手機品牌,選擇在中國的首次銷售地點是合理的。然而,真正的原因並不那麼簡單,因為目前華為mate30系列無法直接預裝谷歌服務。盡管它可以通過GMS安裝,但對於大多數外國消費者來說,他們是否能接受這種方法仍然是另一回事。
❹ 華為手機為什麼在國外開發布會 知乎
選擇在國外開發布會其實也為了推銷自己的手機。
很多情況下,華為會在歐洲發布他的新手機。
其實這個和歐洲比較喜歡華為手機是有一定關系的。
❺ 華為手機發布會為什麼在國外先開
華為手機發布會為什麼在國外,主要是考慮到海外媒體合作夥伴更方便、更容易,所以每次新聞發布會都將首先安排在海外。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Bruce Lee)表示,由於華為的每一款產品都是為全世界的消費者定義的,希望全世界的消費者都能看到該產品,看到如何去講去介紹產品。如果華為的新聞發布會安排在中國,包括語言在內的海外媒體會更麻煩,主要是考慮到媒體合作夥伴更方便、更容易,所以每次新聞發布會都將首先安排在海外。
事實上,華為經常在歐洲召開手機會議,這不僅表明了它對歐洲市場的重視,也是為了培育歐洲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走出去再走回來時,提升其在國內的品牌價值。無論如何,國內品牌走向國際是件好事。
❻ 華為高端手機為什麼一直首發國外
3月27日,華為在法國巴黎舉行了最新旗艦機P20的發布會,而國行版將會在4月12日於上海正式發布。不少人吐槽,華為身為國產手機為什麼要在國外進行發布?

華為選擇在國外首發的舉措,大師兄覺得沒啥毛病,畢竟走出國外打響知名度有啥不好的呢?你怎麼看?
PS: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❼ 華為手機中國國內銷量大於國外,為何每次在國外發布
因為國內市場的競爭太激烈,光叫得出的品牌就有華為、OPPO、vivo、小米、魅族、錘子、一加、努比亞、360什麼的。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華為手機的份額雖然很高,但不佔絕對優勢。根據年初市場調研機構GFK發布的數據,華為和榮耀兩大品牌共出貨了1.02億部手機,占據了23%的國內手機市場份額。OPPO和vivo則緊隨其後,份額分別為17%和16%,小米則是11%。
尤其是在西班牙等國家,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高達20%。盡管歐洲人口沒有國內這么多,但華為銷往該地區的通常為中高端機型,而且定價也普遍高於國內,利潤還是非常可觀的。所以綜上所述,華為手機經常選擇在海外發布,目的就是快速佔領歐美市場,並利用當地消費者的高購買力提高整體利潤,解決國內市場飽和的問題。另外將旗艦手機放在海外市場發布,也有利於高端品牌的建立,這兩年華為P系列和M系列的價格越來越貴也是得益於此。
❽ 華為很多新機為什麼都在德國發布
為什麼華為總喜歡在國外發布新機,在國內發布不好嗎?今天我就為大家說道說道。
幾年前,華為手機還未「崛起」,做的旗艦機反響也不理想。不過,在2013年,華為把新機P6的發布會放在了英國倫敦,該機馬上迎來了熱賣。可以說是華為中高端機型首次突破,銷量超400萬。
看到這「套路」有效果,2014年華為接著在法國巴黎發布了P7,雖然性能依然不如競爭對手,但該機的銷量依然火,賣了700多萬部。同年,在德國柏林發布的Mate7,更是火的「一塌糊塗」,讓華為把高端市場做起來了。
嘗到了甜頭後,華為就把中高端手機都放在國外發布了。據了解,華為這些年先後在倫敦、巴黎、柏林、慕尼黑等城市發布新機,簡直「開遍了歐洲大城市」。在歐洲開發布會,不僅是為了拓展歐洲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也提升其品牌價值,讓人有一種世界名牌的「高端」感覺。
先在歐洲贏得曝光度,贏得了老外的美譽,再到國內賣,那能不火嗎?
華為一直凸顯自己是一家跨國企業,面對的是全球的客戶。
在國內開發布會,台下絕大部分都是說普通話的國人,而台上說的卻是英語,可以想像輿情會是如何發展。這絕對不是上英語課或者是英語講座,但凡。華為的重點是著眼於全世界的客戶,英語是世界性的語言,幾乎全球所有的國家,從小學就已經開始學習英語了。如果過度的宣揚民族主義,肯定會對海外的業務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更會增加很大的不確定性。
在印度能准確的說出小米是出自哪個國家的很少,在美國能准確說出一加出自哪個國家的也很少,這不是很多品牌喜聞樂見的嗎?。這種「品牌母國盲」在國外是一種普遍現象,人家不在意這些東西,只在意產品好不好,用著好不好。如果強插某個品牌是哪個國家的,只會慢慢的累計仇恨和負面影響。強化它的品牌母國可能真的會離全球化越來越遠。
德國是華為在歐美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地有很多人都說華為選擇在德國開發布會是因為時差的原因,開發布會的時候歐洲正處於時差中心:歐洲的下午,正好是東亞的早上。這樣來說歐洲確實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但這個並不是絕對的決定性因素。比如:蘋果的發布會一直在美國,而三星的S系列在歐洲發布,Note系列在美國發布。當然發布會講的都是英語。
華為在歐洲擁有7700多名員工,其中850人從事研發。華為在歐洲設立了17個研發機構,分布在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瑞典和英國。華為德國總部和西歐地區部設在了杜塞爾多夫,歐洲研發中心設在慕尼黑。其真正的意義在於「品牌全球化,運營本地化」。德國處於歐洲中心,擁有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和物流網路,可以進一部的拓展歐洲市場。另外德國在知識產權方面占據明顯的優勢,所以吸引越來越多跨國企業在德國設立研發中心。
可以說華為在德國投資一開始就進行了長期規劃,同樣在德國開發布會也是戰略目的,德國是長期開展業務的核心之地。所以2007年,華為會將其歐洲總部從英國遷移到德國。
華為的每款產品都是面向全球消費者來定義華為的新品選擇在國外先首發可以吸引全球更多的媒體關注,帶來更好的傳播和營銷效果。再分別再其他國家舉行發布會,就會引發新一輪的關注和報道。再輪轉會國內,就能突出其全球的特性,強化品牌國際影響力,鍍金之後只會吸粉而不會掉粉。
細心的小夥伴們就會發現,華為不僅做好了手機還做好了廣告,耳目一新總會讓你捨不得跳過廣告。這樣的廣告拍出來燒錢,播放出來也燒錢,但最終卻是走心了。所以華為選擇在國外,在德國開發布會,僅是品牌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小步而已。
喜歡我的,請關注我,再次感謝!
為什麼選擇在德國發布,不僅僅是德國還在英國發布,因為歐洲的地方會顯得比較高端,而且大多數都是發達國家,有一定的消費力,華為的新機主要是華為mate系列和華為P系列,會率先在歐洲地區發布,這對於華為的高端手機品牌地位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在前幾年比較火熱的時候,都會優先在歐洲發布,歐洲主要選擇的國家就是德國和英國!因為在歐洲地區發布後,有一定的火熱度,而且也提升了華為在國際上的地位之後,再進行回國發布,這樣無形中對於華為手機的地位提升地位,當然也需要華為的產品足夠質量好,足夠吸引歐洲人,不然這出好戲就得玩砸!
那麼一部中國的手機在歐洲這樣的國家都能得到認可的時候,他的權威性可想而知,如果在回國開發布會,在用歐洲的很多地方用戶使用感受作為案例,那你說會不會火熱!那麼為什麼歐洲地區能提升產品品牌的地位,北美不行嗎,美國不行嗎?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很多大牌奢侈品基本上都是來自歐洲,例如法國的化妝品、英國的服飾、德國的工業;而且全球知名的 時尚 峰會,市場走秀都是通過歐洲起源的!
所以華為的新品手機,在歐洲不僅僅是品牌的證明,更多的是重新塑造華為手機在用戶心中的美感,設計感!歐洲這么重視審美,這么重視美感的人也能接受一個中國的手機品牌,那麼在中國也不會太差!例如華為P30系列都得到特別挑剔的羅永浩所認可!
所以華為新機發布放在歐洲很多國家,然後歐洲的一些媒體和 科技 數碼愛或者在宣傳推薦下,對於華為新機的設計感、品牌價值肯定是有所提升的,而且華為和歐洲的一個 汽車 品牌保時捷,還聯合打造了華為mateRS系列品牌,華為還聯合一些輕奢品推出了定製款的手機,這就是在歐洲的價值,不僅僅是讓產品價值提升,還能尋求合作的價值!不僅僅是保時捷,還有徠卡相機的合作!
華為經常在德國發布新機,是崇洋媚外,還是唯利是圖?我可以明確告訴你:華為還是愛國的華為,之所以在德國發布新機,這是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走的一步。
因為不理解華為的這個舉動,很多人對華為進行了吐槽。
有的人說:這是華為給自己臉上貼金!
有的人抱怨:華為不注重國內消費者。
有的人感嘆:華為手機又有高價低配的借口了。
有的大呼:華為手機又要漲價了。
今天我就從8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可以消除大家對華為的誤解,有失偏頗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正。
雖然不想承認,但在宣傳方面,國外的媒體確實比國內的媒體更給力。
一直以來,國產手機想要走出國門難度極大,因為宣傳得不夠,知名度很低,在和三星、蘋果的競爭中國產手機總是處於劣勢。
小米手機還算不錯,在東南亞市場、歐洲市場占據一定的份額,但這還是得益於性價比策略。如果想在高端市場分得一杯羹,性價比策略顯然是不行的。
作為歐洲的經濟中心,德國的經濟有目共睹,德國的工業化、工匠精神也被眾人津津樂道。
華為在德國發布新機,可以吸引全球媒體的關注,這對華為mate系列、p系列的宣傳造勢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事實證明,每一代華為mate系列、p系列在全球大賣,這和在德國發布新機密不可分。
不可否認,和歐洲地區比起來,我國在 科技 發展、品牌打造上還較為落後。
比如拍照領域,歐洲有萊卡這樣的照相機公司。
在光刻機領域,歐洲有ASML這樣的 科技 公司。
在奢侈品領域,歐洲有lv這樣的奢侈品企業。
在 汽車 領域,歐洲有保時捷、蘭博基尼、布加迪、bba這樣的 汽車 品牌。
正因為如此,華為需要藉助歐洲公司的 科技 、品牌,打造華為mate系列、p系列,自此獲得歐洲消費者、全球消費者的認可。
事實證明,華為在德國發布新機,促進了華為和德國公司、歐洲公司的合作。
比如萊卡公司願意給華為手機提供萊卡認證,這讓華為手機的檔次上一個台階。
比如保時捷設計公司願意和華為手機合作,推出聯名華為保時捷版本,這讓華為mate系列名聲大噪,在高端市場大獲成功。
相較而言,歐洲消費者和北美消費者的購買力還是要強於其他地區的。
因此華為要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那必須在這兩個市場獲得認可。
很遺憾,由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在北美市場的發展並不成功,銷量寥寥無幾。
正因為如此,歐洲市場就成為華為mate系列、p系列的主要銷售陣地。
華為每次在德國發布華為mate系列、p系列,體現了華為對德國市場、歐洲市場的重視。
只有這樣,德國消費者、歐洲消費者才能第一時間了解華為手機,才能知道華為手機和三星手機、蘋果手機的差異性,做出自己的購機選擇。
因此華為在德國發布新機,這正是出於市場需求的考量。
相較於國外消費者,國內消費者對華為的支持是不遺餘力的。
為了支持華為,有的消費者寧願加價1000元購買華為手機。
為了支持華為手機,有的消費者在手機沒有壞的前提下再次購買華為手機。
為了支持華為手機,有人看到別人使用蘋果手機,他會予以譴責。
為了支持華為手機,有的人在網上給華為造勢,讓更多人購買華為手機。
由此可見,華為手機在我國有著大量的粉絲,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華為在我國發布新機,還是說華為不在我國發布新機,這都不影響華為的最終銷量。
因此華為把新機發布會放在德國,這就不難理解了。
前面我說了華為在國內發布新機與否,並不會影響華為的最終銷量。
但有一個問題我們需要考慮,那就是國內的輿論情況。
雖然華為在國內有很多忠實的粉絲,但對華為有看法的消費者也有不少。
有人吐槽華為高價低配,有人辱罵華為雇水軍,有人嘲諷華為是組裝機,有人調侃華為所謂的自主研發。
消費者對華為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這不利於華為對內、對外的宣傳。
正因為如此,華為把新機發布會放在歐洲經濟中心的德國是一件非常明智的事。
在德國發布新機,這也是華為的一個嘗試。當初華為在法國發布華為p7,其銷量達到了500萬台。
在德國發布了華為mate7,其銷量達到了700萬台。
此後,華為在德國多次發布華為mate系列、p系列,其銷量節節攀升。
華為mate9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台。
華為mate10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台。
華為mate20上市四個半月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台。
華為mate30全球銷量突破1200萬台。
不難看出,華為在歐洲地區、德國發布新機,銷量一路攀升。既然這個策略獲得成功,華為就有理由繼續這樣做。
華為在德國發布新機,有沒有鍍金之嫌呢?在我看來,這是可能性是存在的。
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確實賣得很好,但銷量大頭還是在國內。
通過在德國發布新機,華為mate系列、p系列就成為全球發布的機型,它不再是國內消費者的一款手機,而是全球消費者的一款手機。
全球消費者和國內消費者,哪個范圍更廣呢?無疑是全球消費者。
國內消費者多多少少有些虛榮心,想到華為是一款全球性的手機,自然認為華為手機的檔次很高,就願意接受華為的高售價。
當然了,這只是我對消費者心理情況的一種揣測,並不具有代表性。
不過我身邊的同事確實有這樣的心理,因此我相信這種情況是存在的。
不管消費者怎麼看待華為在德國發布新機,事實證明華為這種營銷策略獲得了成功。
為了走向國際。
為了站穩高端市場。
為了和三星、蘋果同台競爭。
為了打造我國的高端手機品牌。
華為在德國發布新機,這是必然的趨勢。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看待這個問題,不要有太多負面情緒。
❾ 華為mate30系列為什麼還要選擇在德國發布
正如法國巴黎與P系列的調性相符一樣,德國這個國家沉穩嚴謹的風格也非常契合Mate系列的商務氣息。德國也是歐洲最大經濟體,把發布會選在該國舉辦能讓產品在歐洲市場擁有足夠高的曝光度。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慕尼黑也是華為歐洲研究所(之一)的所在地。
因此除了中國本土市場之外,歐洲也就成為了華為最大的希望之一。為了保住這個重要的市場,華為選在德國舉辦Mate 30發布會也是再合理不過的舉動了。
❿ 明明是國產品牌,為什麼華為選擇先在國外開發布會
有網友吐槽,跑去國外開發布會無非就是裝高端,國外手機國外香。其實華為選擇國外開發布會是基於戰略和國家層面的。首先,華為是國產品牌,同時也是國際品牌。華為自始至終也強調自己是一個國際企業,所有的中國企業都應該走向海外,去獲取海外市場。從華為的歷史發布會可以看出,華為熱衷於在歐洲發布新品,歐洲是全球高端市場,通過歐洲的全球影響力迅速讓全世界知道華為的產品,非常有利於華為的全球布局。
相對於國內市場,歐洲的普遍消費水平更高,華為的高端旗艦機價格更容易讓人接受,同時華為可以根據國內消費者的反應來調整價格。如果國內呼聲較高,則價格調整幅度不會太大,如果國內反響平平,則會調低價位再發布,正常來說,國內售價都會比海外售價低1000-2000,其實這一點對國內消費者更有利。所以總體來看對華為和我們消費者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