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吉利為什麼要做手機

吉利為什麼要做手機

發布時間: 2023-01-28 14:37:04

㈠ 吉利收購魅族手機,或在醞釀更大藍圖吉利造手機有什麼優劣勢

我認為吉利收購魅族手機一定是在醞釀更大的藍圖,而吉利造手機的優勢就在於可以有充足的資金,但劣勢則在於吉利沒有造手機的經驗和技術儲備。

當大家看到吉利收購魅族手機的消息之後,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魅族手機身上,但是在我看來吉利收購魅族手機,反而能夠體現出吉利未來的長遠目光。

一、我認為吉利收購魅族手機,一定是在醞釀更大的藍圖。

雖然魅族手機已經存在著過時的跡象,但是魅族手機畢竟掌握著很多技術專利,所以吉利如果能夠將魅族手機的技術運用到汽車的車機轉換上,那麼吉利的車機系統也將會迎來真正的升級。所以我認為吉利收購魅族手機並不是為了發展手機市場,而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汽車領域。

㈡ 吉利為什麼要造手機

「通過造手機,打通與汽車在數據互通上的堵點,從而開發出新的產品和消費場景,做強生態圈,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萬物互聯的多屏互動生活體驗。更何況,目前車機工程師和軟體工程師,絕大多數來自手機領域,手機和汽車之間完全是互融的。至於市場開拓,其實像吉利這樣在國內外擁有數千萬用戶的企業,不必依靠第三方,就能形成「用戶基盤」。雖說「買房送車」「買車送房」的商業模式不太靠譜,但「買車送手機」的商業模式還是不難成立的。

㈢ 吉利跨界造手機,靠譜嗎是否有進軍手機界的必要

吉利汽車跨界造手機,你看好嗎?

吉利汽車是中國汽車的老字型大小品牌誕生之後,創造了很多中低端的汽車,為廣大的消費者們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而吉利控股的董事長李傳福在近日簽約了智能手機的戰略合作,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將會正式的進軍手機領域。很多的網友對於這一信息產生了熱烈的討論,那麼汽車廠商跨界做手機究竟靠譜嗎?

如今智能手機的市場確實是非常龐大的,很多的手機廠商都是每年都會推出自己的年度新款旗艦手機,而且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現在消費者們對於手機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一年一換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常規操作。但是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被幾家規模比較大的公司瓜分的差不多了,比如美國的蘋果公司,中國的華為,小米,OPPO ,vivo等等。這些品牌加起來的銷售量占據驚人的96%。

但是很多的廠商現在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如果吉利公司只是單純的進行資源整合,沒有引以為傲的核心技術,那麼他們是沒有辦法製造出一款可以讓消費者們心甘情願買單的智能手機的。我們也非常佩服吉利公司想要進軍手機領域的魄力,但同時我們也希望他們可以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創造出好的智能手機。

㈣ 跨界合作大趨勢!吉利最近也造手機,是什麼促使車企鐵定心要下場造手機

這是因為車企面臨發展困境,而且受到外部環境的限制。而進軍手機製造領域不僅能夠提升車企的競爭力,而且也能進一步擴大其生存和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這能充分發揮其本身的技術優勢,進而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這對車企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汽車行業的確面臨諸多發展難題,而且這同樣影響了車企的發展。大多數車企不僅需要尋求新的投資方向,而且也需要在短時間內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而促進自身的發展。手機製造行業便是車企的投資方向之一,也是最熱門的領域。

手機製造行業的發展空間較大,而且更具發展潛力。雖然該行業的市場份額已被知名企業瓜分完畢,但車企仍有立足之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多數消費者都具有購買手機的需求,這意味著手機行業的需求量有所增加,而且效益也將持續提高。所以只要假以時日,手機行業一定會給車企帶來巨大的效益,並且推動其高質量發展進程。

㈤ 吉利正式收購魅族:持有79%控股權,吉利也要開始造手機了嗎

吉利公司官宣收購魅族吉利是汽車的品牌,而魅族是手機的品牌,這也是大家都覺得沒有想到的一件事情,難道吉利以後要開始造手機了嗎?在現實生活當中,吉利品牌的汽車還是比較常見的,做汽車確實是做的比較到位,不知道到時候做手機能不能夠做好。而吉利公司表示收購魅族,其實是希望能夠通過手機賦予汽車更多的功能。

大家也是可以選擇去關注一下吉利公司在收購魅族公司之後的一些舉動,可以去看一看吉利公司在收購魅族手機之後有什麼樣的電話。不得不說吉利公司確實是想要把自己的公司做得越大越好,現在有很多的手機公司也想開始造車,涉及更多的領域。如果說真的能夠設計出對群眾生活有幫助的話,那麼小原則的大部分的消費者都是會買單的。

㈥ 被傳收購魅族,吉利為什麼會盯上手機

因為吉利想進入手機市場。

這個消息可信嗎?

吉利對此事作出回應,但目前正在發展其他手機業務,希望建立更好的合作關系。因此,這一回應並沒有明確否認收購傳聞,也許這次收購確實會進行。但是作為網友,我們無法猜測這個事情的真假。畢竟吉利收不收購魅族,這與否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不大,不需要太在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㈦ 吉利造手機、小米造汽車:殊途同歸

9月27日宣布商業化衛星下線,28日宣布進軍手機行業,同日沃爾沃 汽車 宣布向旗下電動車品牌Polestar「極星」追加至多6億美元的股權投資……

國慶前夕的兩天內,三個大動作同時浮出水面,業務上一連串的布局,搭配去年至今吉利集團旗下包括沃爾沃卡車重組、增發新股、擬科創板上市等等一系列資本動作——都像是在告訴外界:吉利很忙、李書福很忙。而這份忙碌的背後,隱現整個吉利集團電氣化戰略受阻以及業績增長的放緩。

曾被媒體形容只拿著「120元起家」的浙江企業家李書福,在業界有個響亮的外號——「 汽車 狂人」,這個稱號源於其在 汽車 領域一向大開大合的舉措,尤其在品牌並購、產品線拓展這方面。吉利和李書福似乎一直堅信「拿來主義」。

吉利集團的海外並購起始於從2002年,從最初謀求收購羅孚失敗到買下戴姆勒9.69%的股(成為賓士母公司最大股東),這將近20年的時間里,李書福不斷地「買買買」已經拿下沃爾沃、路特斯在內的多個海外 汽車 品牌。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2010年以18億美元價格「斬獲」沃爾沃 汽車 ,完成了蛇吞象的任務。

所以我們看到,和其他國產品牌不同,吉利堪稱國內 汽車 品牌中品牌與型號最多的一家公司。曾有業內人士戲稱:吉利內部的員工也數不清他們集團旗下到底有多少個品牌以及多少型號。僅僅在新能源 汽車 的品牌上,除了原有品牌的車型電動化,吉利在電動 汽車 上就先後推出了極星、幾何、楓葉、智馬達、極氪等一眾新能源 汽車 品牌。

當然,站在11年後的今天來看,當初押上全部身家收下沃爾沃 汽車 ,顯然是個明智的決定。而一系列品牌以及技術加持成果,也讓吉利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成長為國內最重要的整車企業之一。

這個時候,吉利是絕對不會考慮「造手機」的。

凡事都有兩面性,過去多年來 汽車 銷量快速上漲的同時,品牌與產品線的繁雜也意味著吉利集團內部的研發、生產、銷售成本會隨之大增。特別是在這個 汽車 行業開啟電氣化浪潮的時代風口下,吉利的電氣化、智能化轉型動作,似乎遠沒有當初其品牌並購時那樣進展順利。

分析吉利近幾年的財報數據,很容易發現一個狀態:就是增長放緩、成本漲價、利潤下滑。

根據吉利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起銷量為30237輛、營收450.32億元、凈利潤24.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22%、4%。顯然,這些光鮮的數字是吉利想向外展示的,但翻開這些光鮮的數據背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吉利的壓力並不小。

首當其沖的就是產品線繁雜帶來的成本增加。根據吉利近幾年的財務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吉利的營業總成本就開始出現持續的大規模上漲。2016年,其營業總成本為489億元,而這一數字到了2020年就已經陡增至882億元。銷售成本方面,今年上半年為372億元、去年同期為305億。

成本快速上漲的同時,吉利整體的銷量,特別是在代表未來的新能源 汽車 銷量上並沒有出現突破性的進展,反而相比主要競爭對手出現了明顯的滯後,這也成為吉利近幾年來最大的心病。

如果觀察一下過去幾年來小米公司(包括其生態鏈企業)在手機及IoT領域的發展脈絡,基本上也可以看到類似的起伏,如何創造第二曲線,找到自身跨越「S型曲線」的二次增長,成了小米轉型的重要考題。這是其在9月1日宣布成立小米 汽車 的重要原因,同理也是近期吉利宣布造手機的核心。

分析今年上半年國產 汽車 品牌的銷量以及股價、市值走勢,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銷量高、利潤高並不能帶動其股價和市值。

吉利 汽車 今年上半年630237輛、凈利潤24.1億元;同期,另外兩個競對長城 汽車 、比亞迪的銷量和凈利潤,分別為614389輛、35.29億元和246689輛、11.74億元。但是,吉利超出的優勢未能對其股價(市值)帶來太多正面影響。

長城 汽車 、比亞迪兩家車企均涉獵新能源車市場,前者銷量幾乎與吉利持平,凈利潤約高出30%,而後者的銷量和凈利潤只有吉利的三之分一和二分之一左右。但從公司市值上來看,長城 汽車 市值將近5000億元,比亞迪更是高達7100億,而吉利市值不到2000億。

股價、市值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資本市場對一家企業未來「錢景」的看法,吉利與長城、比亞迪如此明顯差距的背後,則是其在 汽車 市場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下的反應遲緩。站在2021年的秋天,已經沒有人會質疑電動化、智能化是出行領域未來的主流方向,但「 汽車 狂人」和吉利在電氣化上的步伐,顯然有些低於預期。

吉利 汽車 的新能源戰略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藍色吉利行動計劃」,當時吉利為自己設下的目標是到2020年,吉利 汽車 的新能源車銷量達到總銷量的90%。顯然,當年設下的90%目標有些不切實際,截止2020年底,吉利的新能源 汽車 銷量僅為6.8萬輛,占當年總銷量的5.2%。

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 汽車 銷量為3.07萬輛,在整體銷量中的佔比進一步降低,滑落至4.8%。

或許是看到「蔚小理」等新造車勢力在高端新能源 汽車 市場的快速前進,傳統車企也希望乘上這股國產新能源 汽車 上探的浪潮。吉利旗下最新的電動品牌極氪,應該就是這樣一個存在,上汽的智己、東風的嵐圖、北汽的極狐等傳統車企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推出,自然也是同理。

不過,至少從現在的局面來看,市場對這些傳統車企的高端新能源新生兒接納程度,明顯低於「蔚小理」等新造車勢力。

對此,相關出行領域專家對懂懂筆記表示:「傳統車企和新造車企業在新能源 汽車 方面最主要的差距在智能化上,業內此前有這么個說法'同樣是EV車型,特斯拉造的是智能車而比亞迪造的只是電動車。'這裡面一個具象化的表現就是,這些傳統車企在車輛的智能化上表現並不理想。傳統車企在智能化上的滯後,也正是華為目前緊盯的市場缺口所在,所以此前華為才會對外宣布自己的未來定位於『車企的朋友』。」

關於吉利旗下品牌,值得注意的是極氪的出現,這是吉利內部的一次重要戰略變化。其首款車型極氪001最初在亮相時,還是掛著領克的logo,叫做領克ZERO concept。這個定位,是吉利 汽車 旗下首款基於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的純電豪華轎跑概念車。

唯一讓李書福感到欣慰的可能就是,極氪001正式發布之後獲得了不少用戶的青睞。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15日上市啟動預訂以來至6月份,極氪001訂單已經超過了7萬輛,從前期的市場反饋來看要好於上汽、東風等車企。但是如果與幾乎ALL IN新能源的比亞迪相比,還有有不小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隨著小米進軍智能電動 汽車 市場,這股「跨界」風潮背後或許還會有華米OV四強中其他家的影子,如果再加上BAT等一系列互聯網巨頭的因素,吉利怎能坐視不理?

壓力之下,李書福和他的吉利自然要尋求更多可能,而這次的放衛星與造手機就是提升自己未來想像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吉利官方對外宣發的口徑:做手機、放衛星都是為了自己未來的 科技 生態圈,手機、衛星甚至所謂飛行 汽車 都是這個生態圈的助推器。

當然,站在一個理想生態的建設藍圖設計者角度來看,自然要將未來的生態打造得更加豐滿。我們很難判定李書福造手機、放衛星、造飛行 汽車 等等一系列做法的對與錯,畢竟基於最理想、最完善的生態建設角度,更多的相關業務布局確實可以豐滿吉利未來的大出行生態。回想當年賈躍亭的樂視「生態化反」,單純從理想化的層面是能自圓其說的。

不過,生態構想就像畫餅,描繪出一個宏偉的藍圖似乎可以短期內提振股價,讓投資人有更多可以相信的故事。但畫餅容易、做餅難。真正的難點是如何把這張餅做出來,很多企業壓根就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當年賈躍亭為他的樂視描繪了一個遠超自己承受能力上限的大餅,最終只能拆東牆補西牆,以至於整個樂視帝國瞬間崩塌。

現在李書福的吉利自然比當年的樂視要穩健的多,但如果說商業化衛星、飛行 汽車 這些都是站在時代發展前沿的新業務,是為了後續生態的發展提前布局,那麼智能手機這塊已經沒什麼新鮮感的「硬骨頭」,顯然不是傳統主機廠出身的吉利容易啃下的。

以2011年雷軍創辦小米為一個節點,國內智能手機的風口已經吹過了10年的時間。十年時間里,在移動互聯網快速崛起的風潮下,智能手機成為觸動用戶群體的最主要入口,這條賽道也吸引了無數創業者湧入。雷軍、賈躍亭、周鴻禕、羅永浩……這些一個個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大咖先後都曾在這個領域「廝殺」過。

最終,十年時間過去,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趨於穩定。蘋果之外,華米OV加上從華為獨立出去的榮耀共五大國產品牌,幾乎覆蓋了所有的手機市場份額,其他手機廠商的排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同時,經過這十年的發展,如今的智能手機產業鏈早就高度同質化,手機企業的市場份額越高——在供應商體系中的話語權也就越高。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蘋果,憑借著自己每年單一機型的超高銷量和市場佔有率,蘋果在幾乎在所有供應鏈體系中都是最強勢的那個,當然也是供應商最優先供應的那個。

而吉利未來在這方面,顯然很難有更多的優勢,這里可以參考一下跨界造手機的格力的結局。根據吉利官方公布的計劃,吉利手機未來的定位將會是高端市場,而根據接近吉利的行業人士向懂懂筆記透露,吉利內部目前暫定的智能手機產品,初步年出貨量目標大約在20萬台左右。

說實話,這20萬台智能手機的目標並不高。以20萬年出貨量計算,除非吉利的高端手機單機利潤率足夠豐厚,否則勢必會是一個虧損的業務。

更大問題在於,未來吉利的高端手機年出貨量能達到20萬台嗎?

對此,相關通信行業資深人士對懂懂筆記表示:「吉利在智能手機業務上的選擇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是定位,雖然吉利目前是國內車企中銷量相當靠前的品牌,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國內車企更多的競爭力依然停留在性價比上,就像過去幾年國內車企想上探高端一樣,雖然在蔚來、理想等新造車企業的帶動下有了一定起色,但整體高端市場的份額佔比並不高,吉利除了買下的沃爾沃可以算作一個二線豪華品牌,包括領克在內的其他一眾品牌高端化並不理想,熱度很高的電動品牌極氪,也因為吉利的一系列操作導致交付延期用戶口碑下滑。」

在上述人士看來,未來吉利手機的用戶大部分會是吉利車主,因為智能手機更多的是扮演吉利智能出行生態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以吉利品牌影響力,很難想像吉利的手機如果標售5000元以上價格會有多少用戶選擇,在這一價格區間,華米OV等技術、用戶儲備多年的國產手機品牌除了華為,其他幾家的進展也不是很順利。」

這其中,吉利曾經的兩個高端電動 汽車 品牌幾何和極星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幾何品牌為例,2018年4月該品牌發布時,吉利給其的定位就是電動高端品牌,首款車型「幾何A」號稱「東半球最好的純電動車」(這個口號當年立志要幹掉蘋果高端手機的羅永浩可能非常熟悉)。但整個2020年,幾何 汽車 僅賣出了1.03萬輛,而且,目前幾何 汽車 的整體售價也都在20萬元以下,還算不上高端。

其次,上述人士表達了另一層擔憂:「另外在選址上,此次吉利手機業務的總部落地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尚不知道武漢當地給了吉利什麼優惠政策,但從產業配套上來看,武漢的 汽車 產業還不錯,但智能手機手機的產業鏈配套並不完善,實際上廣東才是智能手機產業鏈配套最成熟的區域。」

對於吉利手機未來的市場表現,該人士給出了一個預判:「未來其發展狀態大概率可以參考董明珠費盡心力、至今依然不願意承認失敗的格力手機。」

今年6月,吉利董事會撤回了科創板上市的申請,這也意味著吉利 汽車 持續一年的沖擊科創板之舉以失敗告終。看著銷量遠落後於自己、但市值卻數倍於超越的比亞迪,以及「蔚小理」等站在風口上的新造車勢力,在 汽車 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李書福不著急是不可能的。近期的多管齊下是吉利的決心體現,而這一決心能帶來多少資本上的想像空間,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㈧ 打造下一個全球高端手機品牌,吉利憑什麼可以與蘋果、華為競爭

汽車跨行做手機你看好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已經迎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如今一部小巧的智能機已經足以滿足我們生活當中的絕大部分需求。這是因為智能手機當中涵蓋了很多非常高超的全新技術,是他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同時也可以享受很多高科技的產品和應用。現如今很多智能手機領域非常知名的品牌,比如小米以及OPPO等等都開始跨行轉戰汽車行業。然而沒想到汽車行業卻開始跨行做手機。

這個讓我們覺得非常新奇的消息就出自於傳統汽車品牌吉利。吉利是一個老牌的汽車品牌,在很早之前就誕生了,如今他們也創造了很多非常實用的汽車。然而吉利汽車的老闆李書福卻和武漢的經濟開發區簽約了高端智能手機項目。這也就意味著吉利汽車要正式跨行進入智能手機領域。這讓很多的網友們是想不到的。就在大家都開始轉行做汽車的時候,吉利卻想要做手機。

原因是因為市面上大多數的手機市場都已經被傳統的手機廠商所覆蓋,這個時候極力要想插隊進來分一杯羹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而且製作手機需要有非常強大的高新技術作為核心,如若不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以及研究的話,很難做出一款讓消費者們輕易買單的手機。對此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期待吉利公司可以給我們帶來驚喜。

熱點內容
蘋果的續航為什麼一直都差 發布:2025-07-29 02:54:37 瀏覽:463
手機保修兩年為什麼不能全國聯保 發布:2025-07-29 02:43:13 瀏覽:360
為什麼打開微信邊緣有框 發布:2025-07-29 02:43:11 瀏覽:727
微信通知打開的為什麼不彈消息 發布:2025-07-29 02:42:35 瀏覽:738
為什麼吃東西會無緣無故的苦 發布:2025-07-29 02:42:33 瀏覽:542
為什麼絞肉機不可以長時間運轉 發布:2025-07-29 02:31:54 瀏覽:488
小米感恩節為什麼沒有優惠券 發布:2025-07-29 02:28:46 瀏覽:302
武漢東西湖房子為什麼偏貴 發布:2025-07-29 02:27:13 瀏覽:978
眼睛為什麼有時閃 發布:2025-07-29 02:26:38 瀏覽:789
tf為什麼比u盤便宜那麼多 發布:2025-07-29 01:58:14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