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带孩子去敦煌徒步
⑴ 为什么我要带孩子去旅行,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带孩子去旅行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大部分家长都错了
1不要带儿童去旅行以“长见识”的名义绑架了家庭
经济水平的提高,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渴望,让儿童旅行变成热门,各种“去哪儿”火爆,各种驴啊、牛啊的层出不穷,从每个周末的公园游,到五一、十一的国内游,再到寒暑假的境外游学、夏令营,旅行费用,已经继择校费用、兴趣班费用之后,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钱杀手。
在“长见识”的背后暗流涌动的是消费层次的较量:你带不带孩子出去玩?你带到哪里去玩?你们住什么酒店?孩子的玩伴都去过哪里?你们买什么礼物回来给老师同学?这一个假期的出行,在孩子的作文里怎么被描述?
放假前后,在妈妈们接孩子放学的聚点,在办公室有孩子的父母中午吃饭的时候,在你跟邻居家长碰面的寒暄里,聊得都是“放假你们去哪啊”,这一句话背后,体现的不是你的教育观念,而是你有钱有闲吗?你玩得起吗?不管你是真心想带孩子出去“长见识”,还是比较心做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的经济实力如何,你都被卷入这阵风中,不能不去,也不得明辨。
为炫耀而去旅行,不如不要去!
2不要带儿童去旅行见到了,不等于长了见识
城市化生活带来了玩伴匮乏、自然接触匮乏,电子设备和大型游乐场泛滥,为弥补这一缺失,我们选择带孩子出行。
可是我们带孩子去香港、去韩国,去马尔代夫,去欧美,现在还推出了最适合带孩子去的十家度假酒店……,这些量身定做的高大上旅行,只是把孩子从你家门口商场里的小游乐场,带到了一个更大的游乐场,从一个城市的海洋公园,带到另一个城市的动物园、海洋公园……
“见到没见过的”和“长了见识”不能划等号,昂贵的投入,带来的并不是与之相等的见识增长,“孟母三迁”为的是让孩子在“好环境”中得到熏陶,到现代却逐步演变成对“物质繁荣”的嘘唏感叹。
在这些更豪华,更现代的环境中,得到的多是享乐与消费,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旅行,而不去审视什么样的旅行,最后结果就是,大家拿钱给航空公司和旅游公司做贡献。
为享乐而去的旅行,不如不要去!也许你会说,我带孩子去的都是户外,不是高级场所,那么下面一段是说给你听的。
3不要带儿童去旅行
把人生体验还给孩子
“在旅途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思考别人为什么活,自己应该怎么去活,旅途所见与内心所遇结合起来,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体验了生命,改变了人生”,这是有些人所谓旅行的意义,这其中更多是想当然的“我认为”和“我以为”。
小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不管她到哪,她最想去的还是游乐场玩,那么多名胜古迹她不在乎,不感兴趣,于是大人硬要她看,还硬要她看出点什么,实在可恨可笑。
一个孩子,也许乐意对着马路牙子发呆一上午,而不在意是中国的马路牙子还是外国的,这是她发自内心的探索过程。
孩子到底能从中看到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看到的,肯定跟大人看到的不一样,所以,所有大人以为的旅行目的,从头到尾都是错的。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当你真正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我为什么存在”的时候,你才对自己和别人要“怎么活着”感兴趣,才有探索的欲望,甚至有人到了成年,不也是浑浑愕愕无明的活着。
为什么把那些,孩子十几岁要跟同龄人结伴而行的地方,在小时候就由你带着他去呢?等到他大了,想要自己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看到你们曾经在各个景点照的照片,你觉得他还有兴趣再去一次吗?很多时候,我们带孩子转遍全世界的结果,不是让他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识”,只是他被迫在你的安排下,完成了家长的夙愿。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旅行,是的,儿童不要这样的旅行。这跟你让他去学钢琴,让他考好成绩有什么不同的高级之处吗?行万里路长见识,长了见识以后呢,为了孩子的竞争力更强,然后找个好工作,有一个你认为意义上的好生活,这与孩子的幸福有一毛钱关系吗?
当今的教育,就像这发疯的儿童旅行一样,以“为孩子好”的名义不及思索的用一件错事去弥补另一件错事。
没有欲望去探索的旅行,不如不要去!
4不要带儿童去旅行旅行对孩子的意义取决旅行对父母的意义
我们希望孩子读万卷书,也能行万里路。至于他长大以后,是不是闭关狭隘,取决于你对旅行的兴趣和行动。我们带着孩子出去,全是围着孩子转,不停的告诉孩子看,你从中看到了吗?
这就跟兴趣班是一样的,一个没有业余爱好的家长,培养不出有艺术情趣的孩子,孩子学的是父母,你先去行万里路,注意,不是为了带孩子出去才行万里路,而是因为你自己对旅行感兴趣。你能做到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装到笼子,带到野生动物园的经历,笼子外那些悠闲的动物,是如何看我们呢?其实,很多旅行无处不在牢笼之中,我们经常自欺欺人的为旅行而旅行,你真的从中体会到了你讲的那些意义吗?
对旅行没有热爱的父母,不如不要带孩子去!
5不要带儿童去旅行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不在酒店和景点里
不管走到哪,我们住的是标准化的酒店,看得是大门票套着小门票的景点,甚至吃喝,都是在各地都有的连锁快餐店里解决。难道在名胜古迹照了相,就算是旅行吗?等我们离开的那一刻,我们于这个新的城市,这个城市的生活,还是一片陌生,或者说是根本没有过融入和接触。
简单的参观游览,拿回来的一堆照片,那不是真正的旅行。你一定要在某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才能体会当地人的生活和风土人情。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除了身体的疲惫和人云亦云的感受,哪里会有对生活、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
如果你能在假期跟某个家庭互换,让孩子坐上当地的公交车,去当地的集市,你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村里那条小河汤水,让她坐在门口的老树下打盹,让她交到几个当地的小朋友……这段经历给她带来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她经历的,都不是人为制造的,都是不卖票的真实生活……
走马观花的旅行,要它何用?
6不要带儿童去旅行那怎么办?
以上旅行,我坚决提倡儿童不要去,那是不是就不要带孩子出去了?天天在家观察马路牙子?
当你明白旅行与否可以不畏压力,不为炫耀……
当你明白享乐主义盛行之下的变味旅行……
当你不去给孩子安排不适合他的旅行,剥夺他的体验……
当你能首先重拾自己对旅行的热爱……
当你真正找到观察生活之源头……
你就知道怎么去做了……
当她很小,渴望在草地上打滚,抓虫子,渴望跟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时候,我不会只为满足自己,痴迷于带着她长途劳顿……
当他长到足够大一点,允许他自由安排自己和小伙伴的假期,一起去经历这个世界……
当她在一篇《望天门山》读过之后,对我说:我也想去天门山看看的时候,我会带她去……
当我在坚持户外活动,她开始感兴趣的时候,我会让她跟着去……
当我有机缘,真的在给她设计生活经历的时候……
是的,这才是起点。
不是只有做飞机出门才叫旅行;
没有思考与欲望在先,不会有所谓的新发现;
没有榜样,再多的安排都是徒劳;
“儿童要旅行”已经被妖魔化,又被一些大V强调之后,更是浩浩荡大势所趋。不明所以,不得始终,儿童不要去旅行,只是期望父母们不要“人云亦云”的带孩子去,给孩子留些体验,做她这个年龄该做的、想做的事情。
⑵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去参加复兴之路敦煌徒步呢
敦煌徒步,是一项户外徒步运动,探索大漠戈壁的神奇景色,同时也在户外戈壁中挑战自我,磨砺自己,激发自我的一项户外徒步运动。2021年5月28日-6月2日是复兴之路2021“一带一路”青年企业家戈壁行活动的时间,这个时间里,报名参赛的驴友、企业家、商场精英不约而同去往敦煌戈壁,共同参加这盛大的徒步赛事,重走古商路,体验古人志在必得的意志带来的巨大力量。
⑶ 徒步有什么好处想去敦煌徒步
徒步所带来的愉悦能够缓解焦虑,徒步中的美景能愉悦心情,好处多多呀,楼主如果想敦煌沙漠徒步的话可以找新沙州戈壁行,会帮你安排路线的。
⑷ 为什么选择去参加星空文旅的敦煌徒步
去敦煌徒步
⑸ 3周岁孩子适合去敦煌和天池旅游吗
不建议带这么小的孩子去 就算真要去 也要注意小孩子在那环境下的身体状况承受的了不。大人们还是多费点心带宝宝去玩别的吧。
⑹ 西安俩 9 岁女孩 4 天徒步穿越 108 公里戈壁沙漠,如何看待带孩子旷课参加课外活动的教育方式
应该反对西安俩九岁女孩儿十天徒步穿越108km,旷课参加课外活动的行为。因为年龄不允许他们做这样超强度的活动。第二,在学习期间,旷课属于违反学校纪律,什么年龄的人就应该做这个年龄的事。而跨越年龄并且违反相关规定,打下这样的基础,对今后的一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应该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学好文化课,待体力和身体都适应时,才能够参加由学校和相关组织进行组织的活动,供参考。。
⑺ 参加复兴之路敦煌戈壁徒步的好处有哪些
参加复兴之路2021“一带一路”青年企业家戈壁可以让自己结识到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及精英,扩展自己的人脉圈子。在戈壁徒步的同时,逆增长的见识、充实的灵魂,会让你更加完善自己,在敦煌戈壁中开阔眼界,释放内心,戈壁中的所见所闻也会让你懵懂的灵魂变得知性、豁达。
⑻ 让孩子徒步的意义
徒步令孩子们体力充沛
步行与徒步活动不仅能加强肌肉和关节,也是维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方法。除此之外,适当有规律的户外运动还能增强一个人的免疫系统,让人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就连感冒病毒也无法入侵这样强健的身体。
徒步会带来积极正面的想法
运动往往会通过增加大脑的内啡肽而为你减轻压力,进而使人产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状态,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
徒步容易激发创造力
天然简朴而又意义深刻的户外世界最容易令人的头脑感到自由放松。当你的身体感到自在愉快的同时,你的大脑也会接收到愉悦的信号,从而在轻松的思想环境中孵化出更多的好点子。
⑼ 带孩子去敦煌和新疆旅游需要注意什么求解答
假期里带孩子出去见世面是件好事。但一般地说带年幼的孩子去旅行以近距离、大城市、符合孩子认知水平和兴趣、安全度高的地方为宜。
我孩子小的时候(20年前),我们夫妻俩暑假里也常带着他一起去旅游.带着孩子上路,非常辛苦,当然那时的经济条件较差,是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的。但主要的问题是孩子对5、6岁时的经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记忆。后来,想想觉得不划算。10年前,我送孩子到北京上大学,父子俩来到天安门广场,我问他能不能想起5岁时来北京的事情,他说:只对天安门广场上放鹞子(风筝)的事有印象,其他的都不记得了。与你说这件事情,是因为我觉得你的孩子也还小,带他去这么远的大西北旅游,不合适。因为:
一、现在西北地区的条件相当沿海发达地区上世纪80年代后的条件。你们若是随旅游团走的话,还好一点,若是自己走,相当累。
二、孩子对敦煌的壁画和泥塑可能没有兴趣,而北疆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他也可能不适应。
三、不知道你的孩子平时挑不挑食?即使不挑食,西北地区的饮食他也很有可能不习惯。
四、新疆地域广阔,人烟相对稀少。旅游地间的交通以长途汽车为主,带着孩子旅行,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所以,我认为你的趟西北之行,最好不要带孩子去。带去的结果很可能是,他觉得不好玩,而你因他而没玩好。其实,你不用急着让孩子出去长见识,他们通过电视了解的外部世界已经太多了。你我完全可以相信,孩子们这一代会走遍世界的,让他们成年以后自己结伴去旅游比我们现在带他们去要好。我之陋见,当否,请斟酌。
⑽ 为啥在孩子上小学前,一定要带孩子出去旅行一次
说到带孩子出门旅行,我想起了一则有趣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家宝贝刚刚满月,到了院子里或者公园自然也是和一群带着满月娃的家长们玩交流心得经验。时间久了我们发现这其中的一个胖娃娃就是显得比旁的娃娃机灵一些,自然大家对于孩子还有孩子的家长也是一番称赞。在这个过程中奶奶就发表了这样的言论,"我出门都带着他,不管去哪儿,别怕汽车尾气什么的,就是咱们离马路远汽车尾气就不捎过来嘛?"
于是有些家长就开始效仿这样的做法,开始带着孩子更多的接触人群。很快别的家长纷纷发表类似的感慨,"这两天我带孩子去菜市场了,这看着就是不一样,忽然长大了很多似得。"这自然又是引起一阵欢笑。
说的是满月的娃娃,其实小孩子也都是如此,总是把孩子困在一方相对安全的天地,反而是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因为课业,能够出门的时候就会变少,在孩子入学前带孩子去旅行就变成了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了。
不要让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都停留在书本上或者电子屏幕上,带着孩子去见识见识他们即将会在书本上学习到的这个世界。山川河流,离家不远的寺庙都不再仅仅是听到的传说,而是孩子真真切切看到的,感受的到的东西。原来所处的世界是这样的不同。
在孩子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让孩子首先知道世界的广阔。不仅仅带孩子旅行一次,有机会的时候带着孩子行走更多的地方,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路程中让孩子去思考他的人生各种不一样的可能。旅行所得的见知是书本上的知识无法替代的,也许您认为孩子的学业更加的重要,那么在孩子学习的时间段内就让孩子尽量高效的学习。见识过这个世界的开阔,孩子可能会更加愉快的投入到繁重的学习中去。不要禁锢了孩子的腿脚,也禁锢了孩子的心胸,那样的孩子最让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