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为什么有多种颜色
A. 为什么陶瓷可以呈现各种美丽的颜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器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
B. 建盏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原因在于含有氧化铁成分/经高温窑烧
建盏是中国福建省建阳市出产的一种传统陶瓷器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在建盏的制作过程中,通常使用的釉料是铁离子和氧化物,这些釉料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独特的色彩和纹理效果。
建盏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建盏在烧成过程中,窑内可达到1300℃以上的高温,伴随着釉面中的铁离子分离出来,在釉面上流动,建盏就会自然产生各种不同的条纹。并且在高温下,在杯底还会呈现出一种挂釉的现象。建盏的颜色丰富,也与其原料和工艺相关。
建盏最大的特殊就在于釉色上,釉色的形成主要看三个方面。一个是釉基,这是基础,建盏的釉矿石以石英为主,含铁量高,淘洗出的矿釉颜色呈红、紫色,坯体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对釉面斑纹有影响。
其次是发色剂,建盏的发色剂主要是氧化铁,是建盏釉料最重要的着色剂,也是建盏可以形成斑纹最主要的因素,比如氧化铜发绿色,氧化钴发蓝色等等。
此外就是高温,当釉中的含铁量高达8%-10%时,烧成的釉色便呈黑色了。假如温度太高或者冷却的太快,就会形成纯黑釉;温度太低或者窑内气氛条件不适当,则会形成杂色釉。
在正常制作建盏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成分是天然无害的,建盏需要窑炉温度在1200-1300摄氏度以上才能烧成,长时间高温下建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优于中温瓷和低温瓷,其中所含有的少许杂质或有害物质也会被挥发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