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话为什么和贵州话不一样
⑴ 四川话,云南话,贵州话之间有什么区别
1、分布不同区域:
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重庆市及陕南境内。
云南话属于汉语西南官话,主要分布于云南省。
贵州话属于西南官话,又称上江官话。分布于中国西南的四川、重庆等。
2、所属汉语系不同:
四川话属西南官话,云南话属于北方方言,贵州话属于西南官话。
3、疏远关系
西南官话区外,湘语与四川话联系最为紧密,两者拥有大量的独具特色的共有词汇,与川渝地区以外云、贵、鄂等地的西南官话关系却比较疏远。
(1)贵州黎平话为什么和贵州话不一样扩展阅读:
西南官话古入声未发生分化,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主要混入阳平)。例如四川话和重庆话中,入声整体混入阳平;岷江小片中整体保留了入声,部分地区甚至还保留塞音韵尾;仁富小片入声整体派入去声;雅棉小片入声整体派入阴平。
在湖广片中,不乏去声分阴阳的次方言,同时也有少部分入声分阴阳者。例如湖南北部的津市,其方言中古全浊入归阳入,其余归阴入。
⑵ 四川话和贵州话有什么区别
1、口音不同
所以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可能会听不懂,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就好了,相对而言贵州方言和四川口音又比较接近部分用词不一样。最具代表性的,四川人说啥子,贵州人说哪样。
2、一些“土话”用词不一样
尤其是动植物方面,比如“叮叮猫”和“蜻蜓”(突然忘了贵州话怎么说蜻蜓了)。四川话有常见的语气助词“撒”,与普通话的“呗”用法相似,贵州多数地区只有“嘛”。四川话语气词“得嘛”贵州多数地方也没有。
四川话特点
四川话的叠词用法非常容易萌化,来感受下:杯子——杯杯儿,虫子——虫虫儿,睡觉——睡觉觉(gao gao),吃东西——吃莽莽……连生气骂人都没了气势,一股奶凶奶凶的劲儿,下面说几个比较典型的叠词。
“妹儿,你下下都这样生气,莫走,给你买巧克力!”小哥在太古里追着穿着时尚的姑娘。外地人又一头雾水了,下下啥意思?因为吓人生气了吗?其实你们误会了。
下下,是四川方言古音遗存,很早就出现了,《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夫子共项托对答,下下不如项托。”它的意思是次次、每次。
⑶ 普通话与贵州方言的区别
也就是贵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贵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西南官话。
A. 语音方面
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 古全浊声母字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古入声字的分派最为划一:只要是古入声字,不论声母是什么,一律念阳平调。
B. 词汇方面
和普通话的词汇大同小异。
C. 语法方面
1、构词方面,普通话修饰性的词素在后。如"公鸡"、"母鸡"、"客人"、"拖鞋"等说法,贵州方言把修饰性的词素加在后面。如"鸡公"、 "人客"、"鞋拖"之类。
2、重叠表示附加的小义。如"盘盘"意为"盘儿","眼眼"意为"眼儿"。"豆豆"意为"豆儿"。
3、普通话有"是什么?""好吗?""是不是?"等句式;贵州方言有"ke(果)是?(或'可是'?)""ke(果)好?""是不?"等句式。
⑷ 关于贵州东南的话和四川话的(一样吗有没得好大的区别)
应该基本能懂。调值方面可能有点区别,词汇方面可能区别不大。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UqZzwI2SsU/
凯里话说唱,仔细听,绝对比乐山话(四川的)容易懂,凯里话的上声和四川话上声调值差别大,其他基本类似。不过也有一般贵州话的特点,去念克(四川很多地方也这么说)等
贵州那边就是少数民族风俗多,对于那边我也不太了解,复制了些希望对你有用。
饮食特点
生活百味,酸、甜、苦、辣,酸当家。黔东南是“吃酸”的故乡。日常生活的家宴、宴会、红、白喜事中,酸食无处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难怪当地乡谚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车”(指走路打趔趄的意思),道出了黔东南的酸食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风格。
在世界“吃在中国”。在中国素有北咸,东南甜,西辣的说法。气候干燥食为盐、气候湿热食为甜、气候潮湿食为辣。同为吃辣,湘、贵、川又各有妙趣,有所谓的“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戏说。具体而言,贵州是酸辣,四川是麻辣,湖南是炸辣。黔东南又与贵州其他地区不一样,强调和突出的是第一个字“酸”,而其他地区则强调和突出第一个字“辣”。
常言说“除油盐无贵味”,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可见酸食习俗,实非偶然,它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黔东中地区气候潮湿,多烟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因此,每家每户都少个了几个酸坛子:酸水坛、醋水坛、奄莱坛、腌鱼坛、腌肉坛,还流传着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和“坛不下,莱不烂”等关于酸食的腌制季节和保存方法的俗语。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黔东南苗、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吃酸的独有风格和制作工艺,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酸食文化”,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种工艺。
人类长寿,确有几份酸的功劳:酸食有防病健胃之药用,酸食有除惑提神之功效,酸食有防腐保鲜之功能。1990年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寿星与总人口之比高于传统长寿区广东省的比例,居全国前列。长寿是多因素的,这其中应该包含有“吃酸”的因素。198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一群记者采访世界老年长跑冠军黔东南运动员李发品老人,问到能创造世界界老年长跑纪录的秘诀是什么时,李发品老人答道:“我要是能吃上家乡的酸菜,还要跑得快。”可算是妙语惊人。进入本世纪后期,酸食这一具有黔东南民族特色的传统食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酸汤鱼、腌鱼、腌肉、酸汤鸡、酸汤猪脚、三合一酸汤、四合一酸汤……有的落户京城,有的飞进国宴,有的漂洋过海,更多的被移植宾馆、酒店,凡是到贵州的中外游客,都点名要吃正宗凯里酸汤鱼。
黔东南的风味食品还有侗乡腌鱼、镇远道菜、凯里酸汤鱼、下司狗肉、下司酸汤鱼、香茅草烧鱼、重安江酸汤鱼、侗家油茶、社饭、从江香猪、三穗麻鸭、榕江香羊、侗果、侗家胯肉、侗家羊瘪、牛瘪。
[编辑本段]娱乐习俗
抢花炮
“抢花炮”是壮族、侗族广泛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贵州、湖南、广西一带比较流行。每年春节或者其他重大节庆,黎平、从江等地的侗族群众便会穿上节日的盛装,按照传统习惯,以村寨为单位进行抢花炮比赛。
比赛场上,队员们你争我抢,用传递、掩护、假动作、奔跑等方法,力图把用红绿布缠绕的花炮放进对方花篮内。花炮分为头炮、二炮、三炮。据侗族老人传说,抢得头炮象征“吉祥如意”,抢得二炮象征“风调雨顺”,抢得三炮象征“五谷丰登”。
“抢花炮”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攻防转换快,既要有个人突破,又要有整体的配合。因此被誉为“东方橄榄球”。
斗牛
盛行在黔东南的苗族侗族斗牛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范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形成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东方斗牛文化。在这个节日里,海内外来宾将一睹东方牛王争霸的雄风,还欣赏到新奇的斗狗、斗马等民族民间竞赛活动。黔东南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沃土,歌舞的海洋,在开幕式上,观众将欣赏到一台融传统文化的古朴、神秘和现代流行文化为一体的文艺盛会,既有浓郁民族地域特色的歌舞、服饰表演,还有当代歌坛走红的着名歌星、着名演唱组合的精彩演出,以及杂技惊险表演。
凯里被誉为“苗岭明珠”、“芦笙的故乡”、“东方斗牛之乡”,民族传统节日多达135个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的苗族服饰,苗族飞歌、芦笙奔放悠扬,更有精彩的斗牛、斗鸟、斗鸡的民族民间竞技活动;美味的苗家酸汤鱼。
你可以仔细看下网络里对黔东南或凯里的介绍,可能对你很有用。
⑸ 贵州方言的语言特点
方言是一个地区独有的风味,贵州话属于西南官话(上江官话)的说是多支,所谓贵州话一般是以贵阳为主要标准来看,但其实贵州内部方言仍然错综复杂,区别很大。但是整个西南官话地区语言受普通话影响有逐渐发展壮大相互统一、同化之趋势。和大多数汉语方言所感受到的方言生态危机不同,西南官话不但没有受到普通话的威胁而萎缩,反而由于西南官话语法系统与普通话有较大的一致性,它跟随普通话一道发展,现代汉语书面语绝大部分成果都能为之所用。西南官话的使用面积在不断东进、南侵、西扩、内没。
⑹ 贵州话的分类
贵州话广义上包括贵州所有的汉语方言,但实际上地域与四川相连,语音系统、词汇与四川南部第二大方言西南官话岷江小片同质的黔北和黔东北赤水、习水、桐梓、务川、沿河、印江、思南、德江等九县的西南官话岷江片常常也被四川人看作是四川话。余下的贵州方言,除了黔北片在秀山有分布,其他都是四川所没有的,所以它们是狭义上的贵州话,分类如下:1.黔北片:贵州省北部以遵义-六盘水-毕节为中心的27县市。2.昆贵片: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黔西南等。3.岑江片:贵州省东南部镇远-岑巩-黎平-锦屏-台江12县。4.黔东南与黔南片:贵州省南部凯里-都匀-麻江县。
由于贵州境内有西南官话5个小片的分布,差异也是很大的,所以说什么某某话是贵州话标准音纯属对语言学一窍不通的无稽之谈。黔北、黔东北九县的岷江小片更是因为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入声,有独立入声调值33,有喉塞韵尾q而在贵州方言内显得与众不同,由于其发音的独特性以及音韵系统对于元灭四川之前的古巴蜀语的继承性,一些专家提议将其划出西南官话,单立蜀语,所以对岷江小片的地位和贵州其他4片是无法一概而论的。贵州其他4小片,虽然口音有所差别,但都符合入声归阳平,都属西南官话。其中岑江片的内部差异又最大,有苗瑶和壮侗底层;昆贵片的贵阳市区话已经丧失了诸多昆贵片特点,趋近新派成渝片;黔南片老派以及“穿青人”的老派汉语方言具有类似吴语和江淮官话的鼻韵化的特征,如ian变ie,与其汉人相传祖先来自南京等江淮地区不谋而合。而贵州黔东南方言却带有地方苗族口音,俗称:“苗音”,比如:麻江方言,雷山方言以及凯里方言都带有苗音。
⑺ 黔东南地区方言有哪些
黔东南地区方言有汉语西南官话、苗语、侗语。
西南官话,又称为西南方言,是流行于中国西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北大部、湖南西部、陕西南部、河南信阳、东南亚北部局地(包括缅甸果敢)的主要语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有部分华人使用。《中国语言地图集》给出的定义是,西南官话是西南地区以及附近的,入声整体归派到某一声调或者四声调值与成都、武汉、重庆、贵阳、昆明、桂林相近的汉语方言 。
苗语是苗族人的语言,属于苗瑶语族的苗语支。苗语可以分为湘西(100万人)、黔东(210万人)和川黔滇(300多万人)三大方言。其中以川黔滇方言最为复杂。这三大方言与布努语等语言共同组成苗语支。
侗语(Dong Language)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中国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20多个县。使用人口约140万。分南、北两个方言,以贵州锦屏县南部侗、苗、汉族杂居区为分界线。南、北方言又主要以语音差异为依据,各分3个土语。1958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⑻ 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异同
h,f还是分的.前鼻和后鼻部分,平舌和卷舌不分,还有就是语调不一样.主要就是这个3个方面的区别.
⑼ 我是贵州人,可是我说贵州的这边话,一个村子的都听不懂我说什么,请问下是怎么回事
每个村子都有每个村子的方言,你那边的方言可能跟另一个村的方言相差很大,所以对方听不懂你的话
⑽ 贵州话和四川话一样吗
贵州话和四川话不一样。贵州话和四川话被说出来的时候,说话的语调和有些方言词汇是不一样的,但是二者都是属于西南官话。
贵州话和四川话分别盛行于各自的省内,而且在各自省内,又有着各自城镇地方上的方言差异。但是因为地理位置挨得比较近,所以不熟悉的人听起来会觉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