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出血为什么不好控制
⑴ 内出血和外出血
出血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外出血如果不是大动脉出血,户外爱好者得救的机会比较多,但内出血就不乐观了,因为内出血伤者在出血初期几分钟没有感觉,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伤者处于休克状态,加上腹部剧烈疼痛,便想呼救都做不到了。出血的危险程度还和血管性质有关,动脉出血的危险很大,骨折出血也不能轻视。
一个人的血量大约占体重的8%,一个60公斤重的人,仅有4800毫升血量。一旦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就会造成休克,严重的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失血量小于总血量5%(200毫升—400毫升)时不必惊慌,人体可自动代偿;失血量大于总血量20%(约800毫升—1000毫升)时,伤者出现面色苍白、意识淡漠、肢体湿冷、呼吸浅快等症状,会进入休克。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尤其是急性大失血时,伤者未经积极有效的急救,有生命危险。
出血的后果如此严重,所以在户外活动时要当心,尽量避免创伤。一旦创伤不可避免,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
四种常用的止血方法
户外运动常见的损伤按创伤类型分为皮肤擦伤、撕裂伤、刺伤、异物插入、骨折等;按照损伤的部位可分为头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四肢。在意外发生的现场,控制出血是非医疗专业人员所能做的少数几种影响后期救治效果的措施之一。成功控制外出血的重要因素是紧压出血区并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出血停止或急救专业人员赶到。出血量与出血速度因损伤程度的不同而异,所以采用的止血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止血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压、包、塞、捆。
压:当看见伤口流血,最常做的急救动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区,这就是压迫止血法。压迫止血法分两种:一种是伤口直接压迫,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找压迫点时要用食指或无名指,不要用拇指,因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容易造成误判断。当找到动脉压迫点后,再换拇指按压或几个指头同时按压。指压止血法虽然操作容易,但不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达到止血目的。
包:无论什么样的出血,最终都要用包扎来解决。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粘伤口,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应止血有效,检查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止血无效;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塞:用于腋窝、肩、口鼻、宫腔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需,尽量不采用此法。
捆:止血带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有效的,如战伤、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等。通常止血带用于手术室,对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潜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暂时的或持续的对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包括酸中毒、高钾血症、心律失常、休克、肢体毁损,甚至死亡。并发症与止血带的压迫力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密切相关,因此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非医务人员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
户外活动中的出血处理
皮肤擦伤是户外活动中最常见的损伤,即便损伤范围比较大,也不过是浅表损伤和毛细血管出血,不可能造成大量失血。伤口处理,主要是预防感染。包扎前,应用肥皂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流动自来水将伤口冲洗干净,直到伤口没有异物。野外条件不许可的,可用其他清洁水源,如水壶中的白开水。在出血部位周围皮肤上用碘酒或75%酒精涂擦消毒,局部使用抗生素药膏或霜剂。最后,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做成的敷料覆盖伤口,再用干净的布、绷带或三角巾等棉织品包扎。
头皮出血比较严重,因为头皮的血管比较丰富,出血量自然比较多。头皮比较脏,处理时要注意彻底清创,以免感染,可先剃去毛发再清洗、消毒、包扎。
遇创口较大、出血较多的伤口或裂开需要缝合的损伤,要立即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包扎前,按上述清洗原则处理伤口,严禁用泥土、面粉等不洁物撒在伤口上,它不仅会造成伤口进一步污染,还给下一步清创缝合带来困难。
户外活动比较严重的损伤,要算滑坠了。滑坠可使人体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一些人会当场死亡。
如果遇到四肢开放性骨折,首先应使用指压止血法先将出血控制住,然后再利用手头的棉织品加压包扎。如果遇到大动脉出血难以止血时,还要选择止血带止血。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出血量大且难以止血。在怀疑是骨盆骨折时,应立即用宽大的棉织品或三角巾紧紧捆住臀部,将骨盆切实固定起来,防止骨盆继续出血。再用另外的棉织品将双膝关节绑扎在一起,双膝关节中间用棉织品隔开。三人平托轻轻地将伤患放在硬板上,使之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上软物,减轻骨盆骨折的疼痛,并将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滑坠、跌落使头部受伤造成的七窍流血,有可能是颅底骨折的结果,此时用填塞止血,会使原本能从耳、眼、鼻、口流出的颅内出血积攒在颅内,导致脑疝。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试图填塞止血,利用体位变化让其彻底流出来。当然,颅底骨折是很严重的颅脑外伤,现场还要考虑有无颈椎骨折。一旦颈椎骨折,变换体位就容易造成截瘫。
户外活动时,往往距离正规医院较远。因此,在遇到外伤出血时,要冷静判断出血量大小。如出血量较大,估计在将伤员送至医院救治过程中失血量大于800毫升,应将止血作为首要任务。
野外如何上止血带
常用的止血带是橡皮带、止血带、三角巾、有弹性的棉织品如宽布条、毛巾等材料,每次户外出行前请准备若干,不要用铁丝、电线、尼龙绳、麻绳等做代用品。
上止血带的位置要求严格。上肢出血,止血带应扎在上臂上1/3段,禁止扎在上臂中段,避免短时间内损伤神经而导致残疾;下肢出血,止血带应扎在大腿上段,尽量不在小腿、前臂上止血带,因为小腿、前臂都有两根骨头组成,无法捆扎夹在两根骨头中间较深的动脉。
上止血带前,在肢体无骨折的情况下,先要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减少出血量,并严格遵守下列要求:
1.止血带不直接与皮肤接触,利用棉织品做衬垫。
2.上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止血后远端不再大量出血为准,越松越好。
3.止血带定时放松,每40分钟至50分钟松解一次,松解时要用手进行指压止血2-3分钟,然后再次扎紧止血带。
4.做好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交代给接替人员。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至3小时。
手部出血,压迫尺、桡动脉。
上肢出血,压迫肱动脉。
手指出血,压两侧。
下肢出血,压迫股动脉。
环行包扎,用在粗细相等处。
螺旋包扎,用在粗细不等处。
螺旋反折包扎,用在粗细不等处。
“8”字包扎,用在关节处。
⑵ 什么血液病会使健康的人突然内出血短时间内死亡
中风
⑶ 内痔出血,而且血还止不住,吃药什么的都不管用
看你出血呈喷射状态 应该内痔的腐肉达到一定程度了 这种程度创面的愈合几乎为零 说白了 出血点附近的皮肤或肌肉组织已经坏死 大白话举个例子说明就是比如说你手上划破一个小口 伤口只要没感染 过几天会自愈,如果划破的伤口感染或溃烂 那么伤口是不会愈合的 就像你得的内痔是一样的道理 坏死的组织没有手术祛除掉其他部位根据不同情况 或许会加深病情或者扩大创伤面,马应龙的内痔用栓 外痔用膏 没听说过马应龙还能吃,我要对你说的是你既然去医院已经确诊为内痔的话 问题可大可小 我没给你检查 只能给你说个大概,内痔手术的话也是祛除治疗坏死的组织 让伤口尽快愈合 如果不手术的话也可以 药物只能是控制 即便不疼不痒不出血 也祛除不了根儿 痔疮就是痔疮 尤其是内痔 痔疮大白话说就是肌肉生腐 你现在的状况 药物也只能是暂时控制一下 如果药物控制短期内不见效你的症状持续超过两周 就必须去医院了 不然腐肉会在你体内扩散 简单说就是内痔的腐肉会逐渐扩大 遭罪的还是你自己 即便用药暂时控制住 治标不治本 以后还会再犯 比如不忌口 吃油腻 辛辣、脾气不好 爱生气上火 、办公室久坐、站立时间超长、遗传等等、都会是造成痔疮的形成的原因 所以做手术对你只要好处没有坏处 就像水果一样烂掉的部分不及时挖掉 只能是越烂越大。。。我就说这么多了 很多人觉得痔疮是小事 但是你知道因为忽视、延误治疗痔疮这样的小病情而引起的肠癌等等的病变 也是不容忽视的大事 你自己想一想吧 以上纯手写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⑷ 为什么例假突然像不能控制了一下子来了很多卫生巾都止不住往外流
你好,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如果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要考虑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吃些宫血宁胶囊.
⑸ 颅内出血该如何避免,会有后遗症吗
生儿轻型颅内出血儿几乎全都存活,后遗症较少,发生率0~10%;中型死亡率5~15%,后遗症发生率15~25%;重型则死亡率高达50~65%,几乎都有后遗症。
一般认为足月儿、急性缺氧、20分钟Apgar评分正常、蛛网膜下腔出血、室管膜下腔出血、小量脑室内出血及额叶小血肿等预后较好。
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慢性缺氧、20分钟Apgar评分过低、大量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顶枕部脑实质出血或同时伴有顽固低血糖者预后差。存活者常留有癫痫、脑瘫、智力低下、视力或听力障碍、共济失调等后遗症。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患者中10%-15%发生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症状可有可无,其中65%患儿可能停止发展或恢复。
1、智力低下
由于颅内出血可以影响大脑细胞的正常发育,因此可影响病儿的智力。轻者表现为运动行为发育较同年龄的孩子要差,语言功能障碍和学习成绩差,经过适当的治疗和教育后生活可自理,学习上可达到初小水平;严重的病儿则智力严重受损,多数不能生活自理,终身需人照顾。
2、癫
颅内出血的病儿即使经抢救侥幸存活下来,但由于颅内大量的出血没有得到及时清除,时间一久,血块发生机化,机化的血块存在于大脑内形成一个异常的放电病灶,从而导致病儿发生癫并且反复发作。
3、脑性瘫痪
由于严重的颅内出血,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大脑细胞,最终可影响脑细胞的发育而使病儿发生脑性瘫痪,由此而引起的脑性瘫痪常表现为痉挛性脑瘫,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因抬头和坐位困难而被家长发现。该病可伴有智力低下,其低下的程度与瘫痪程度的轻重大致相平行。
⑹ 脚扭伤了,内出血怎么办啊
最快的办法就是去医院 我三个礼拜前也是严重的脚踝扭伤,当时肿的老高,两天后,皮下大片淤血,血都是积在脚底边和脚面处。这是因为血都是往下流的,所以并不出现在扭伤处。去了医院,拍了X光,医生说骨头没事,只给开了点止疼药,让我等它自行恢复。现在三个礼拜过去了,淤青基本退去,脚走路时没事,就是下蹲时弯曲脚踝时有疼痛感,比较吃力。希望你可以对比你的症状有所借鉴。在急性扭伤的当时千万不要热敷,而是应该用冷水毛巾(或冰水毛巾)敷。每隔10分钟以后换条毛巾在冷敷。如此反复数次,既能止痛,又可防止局部肿胀加重。经过1-2天后,局部损伤的组织得到使血肿、水肿修复,渗出也停止了,此时,就应采取热敷的方法,通过加强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促使血肿、水肿及炎性代谢产物吸收,使损伤部位能迅速痊愈。所以,一旦发生急性扭伤后,正确的做法是先冷敷止血,在热敷促进吸收。这才是正确的补救措施。
⑺ 眼睛内出血
是结膜下出血,一般在强烈呕吐和咳嗽时出现。
可以自行吸收,不必恐慌。不过吸收速度因人和程度而异,有的数天可吸收,有的长达一两个月。
三天内可以每天数次冷敷,促进收敛。三天后热敷促进吸收。
控制原发病(呕吐),小心感冒咳嗽加剧出血。
如果出血增加,或面积很大,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