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作文为什么写不好
A. 关于写作文不好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往往是根据范文按图索骥,偷梁换柱,巧改名目,不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搬硬套。有的题材是在三年级写到六年级还在继续用。
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思想,训练量不足。学生没有习作兴趣,一提到“作文”头脑就“空白一片”成了他们的负担。只有相互敷衍塞责,这种抵触的心理。
不肯动脑,敷衍完成任务。写好作文必将要劳其一番心智,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投入真情实感,才能创作出来。
阅读少,词汇不丰富,无话可说。有时选材得当,想法新颖,立意深刻,但苦于不知从何下笔,不能生动地表述出来,往往一个感人的情节就一笔带过,使内容空洞,无说服力。
B. 为什么我写不好作文
按理说,书读得多的人,作文应当写得好。古代有个学者,打了个比方:读书好象化铜,化铜是很费气力的事,作文好象铸器,铸器就不太费力了。只要铜化成铜液,倒进摸子里,便铸成一个个器物。所以他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读书下了苦功的人,作文便很容易长进。
但是,确有一些少年朋友,书读得不少,作文却写得不好,是读写规律在他们身上不灵验了吗?当然不是,关键在于他们读书不得法。没有在读和写之间沟通一条渠道。这样说来,怪事也就不怪了。
分析起来,读书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学,有三个毛病。
一、读书不注重读“破”,没有在消化理解上下功夫。
唐朝诗人杜甫,写起诗来,“下笔如有神”,他的重要经验之一是“读书破万卷”。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
读书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学,恰恰犯了一个读书不“破”的毛病。他们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一本书,一篇文章看完,“好啊好啊”赞不绝口,可是你要问他好在哪里,说不出个所以然。如果再追问几个为什么,那更是无言答对。这样囫囵吞枣地读书,连文义都没有理解,又怎么能吸收到作文里,有益于写作呢?
读书要注意消化。我们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不仅要搞清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不仅要弄清作者是怎么写的,还要弄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尤其是一些短小的好文章,我们要仔细琢磨,认真分析,看看作者是怎样开头和结尾的,选择了哪些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用什么样的词表达思想内容。
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沟通了吗?
二、读书不注重吸收语言,没有在背诵上下功夫。
多读而不善写的人,一般都没有在背诵上下过苦功。有些同学写作文感到没词儿,词儿从哪里来呢?
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讲话,只能哇哇叫。后来他天天听爸爸妈妈讲话,听周围的人讲话,也就慢慢学会了讲话。印度有两个很小的孩子,被狼叼走,在狼的哺育下长大,后来被猎人抱回来,发现她们只能象狼一样地叫,不会讲话。这说明,人不是天生就会讲话,人的语言,是从一个语言环境中,渐渐学到的。
这是讲的口头语言,作文使用的书面语言也是这样,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吸收。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地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少年朋友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就不愁肚里没词儿了。
三、读书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没有在吸取思想、知识的营养上下功夫。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如果一个人的视野,只局限于直接见闻,仅仅是从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那点点材料了解世界,那么,他的知识一定很贫乏,认识一定很肤浅,想象力薄弱,感情也不会丰富。这就需要通过读书,吸取知识和思想的营养,积累写作的原料。
读一本《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可以学到生活的准则,帮助你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读一部《李自成》,可以了解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运动,帮助你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可以解答你各种各样的疑问;读了“少年网络丛书”,你就能像蜜蜂在花丛采蜜一样,得到丰富的营养;每天坚持读报,可以了解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
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C. 我为什么写不好作文作文
原因一是观察力出问题。如果面对作文题,总感到无话可说,那么有可能是孩子的观察力出了问题。观察力是在感知能力基础上产生的认知能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如果孩子的观察力弱,什么事到了他的眼里就会变得平淡无奇,自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在这样的基础上构思作文,就会觉得有说不完的话可写。
原因二是孩子阅读和经历的匮乏。孩子们经历有限、人生阅历有限,如果没有阅读的补充,如果不常与自然、社会接触,脑子会空空如也,无异于坐井观天。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对孩子教育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只有经常走出家门,身处大自然,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体验鲜活的生活,增长人生阅历;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孩子才能进入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去体味不可能亲自实践的、古今中外成千上万人丰富的人生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些积淀都可以成为日后作文的生动素材。
原因三是由于词汇贫乏,不足以表达出想要叙述、描写的事物,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词汇贫乏与平时的阅读积累有关。只靠在学校语文课所学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语言丰富的需求,只有课外大量阅读,才能弥补这个缺陷。
原因四是“语感”未形成。作文进步缓慢、写作文难的另一个原因,还可能因为没有形成作文的“语感”,这个问题过去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家长应有的重视,只是片面要求孩子多写、多练。许多孩子写作难、作文差,是由于书面语感欠缺造成的。作文语感是孩子对文章的整体感觉,包括文章的开头结尾、遣词造句、过渡衔接、段落句式、语体风格、层次结构、节奏韵律等,不是靠零敲碎打地解析范文就能掌握。讲作文怎么写,只能让孩子“知道”怎样写,分析范文只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文章好,距离“会”写还很遥远。而整体反复朗读、背诵范文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使孩子形成流畅的书面语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规律。
原因五是“缺练”。下笔再有神,如果孩子就是迟迟不“下笔”,作文也不会提高。因此练得少是怕写作文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原因六是没有思考习惯。没有思考的习惯,是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欠深刻的一个原因。如果家长平时引导孩子遇事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后果”“有什么收获、启示、教训”“怎么想的”等问题,就会养成孩子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平凡中见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D. 为什么作文总写不好
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E. 为什么我的作文老是写不好
既然已经是高三了,恐怕要加点“激素”了。
一是多读往年满分作文,用心读,每读一篇,从结构、语言、素材、立意四个角度,分析其长处,采撷其佳处,领悟其妙处。并从这些满分作文中分析出一套你认为能得满分的操作技巧,平时作文时运用之(不是抄袭,化用为你自己的东西)。
这是形成自己的写作理论。这很重要,比老师讲的要重要得多。
二是强化素材积累。强烈建议订阅杂文报,将报上所刊登的人、事、物、理、情注意弄清原委,进行记忆,并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之(不是生搬硬套,要恰当地化用)。
这是形成自己的素材库。这也很重要,比专门的作文素材书要有用得多。
三是提升思想水平。不妨将高中所学过的哲学知识进行一遍梳理,先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一些哲学原理是如何体现在作文中的。然后在作文的过程中运用这些哲学原理。
资料在网上有一部分,一些专门的作文辅导资料中也有。
上三点,做一时容易,坚持难。但如果坚持一年,会有很好的效果。祝你成功!
F. 作文写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作文写不好六大原因
许多孩子的作文写得不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有六大原因:
一、写得太少
孩子作文写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写得少。作文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操作性强,要掌握它,必须多动手写。有的同学一年才写20多篇作文,这就有点太少。
那么,一年写多少篇作文比较合适呢?我认为,每周不能少于一篇,一年要写50篇以上。没有这个训练量是不行的。而且每篇作文的字数,都要达到要求。比如三年要写300字以上,四年级要写400字以上,五年级要写500字以上,六年级要写600字以上。
写作文,必须有篇数和字数的要求。因为有数量才会有质量,质量是建立在数量基础之上的。
当然,数量的要求,也不能太过分。有一个家长要求孩子一天写3篇作文,这有点太多了。要求多写,也不能走极端。一天写三篇,孩子哪有那么多时间,还要学数学和英语呢。那样会把孩子搞得很疲劳。
二、书读得太少
我发现书读得多的孩子,一般作文写得就能好一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作文则会写得差一些。
写作文的确与读书有关系。读书与写作文有什么关系呢?
一是书读得多了,人的思想就丰富,思想丰富了 ,就便于作文的立意,便于确定主题。
二是书读得多了,掌握的材料就多,材料多了,写起作文来,内容就丰富。
三是书读得多了,掌握的词汇就多,词汇多了,写起作文来,语言就生动。
四是书读得多了,也能学学一些写作方法,写作方法多了,写的作文质量就高了。
所以说,孩子不爱读书、书看得少,也是作文写不好的一个原因。
三、写作方法不掌握
孩子不掌握写作方法,也是作文写不好的原因之一。
做什么事都要掌握方法,警察破案需要方法,医生看病需要方法,厨师做菜需要方法,学生写作文,同样需要方法。
作文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立意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达的方法等等。如果写作文的这些基本方法,你都不掌握,那怎么能写出好作文呢?
掌握这些方法,首先要靠学习。要多看一些介绍写作方法的书。其次,要在写作中运用。再次,要学会感悟。有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需要一点一点的去悟才能学会。
四、作文本身比较难写
为什么说作文本身比较难写呢?因为,因为写好一篇作文要求太多。
第一,要求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字要会写,还要写工整;要有词汇,还要用准确;会写句子,还要符合语法;标点符号也得会用。
第二,要求有一定的思想能力。每写一篇作文,都要求要有中心思想,没有中心思想,就不能评一等作文。所以,学生写作文,还需要有一定的思想能力。
第三,要求有一定的逻辑能力。写作文,不能没有先后顺序吧,不能前后颠倒吧,不能自相矛盾吧……这些都涉及到逻辑能力问题。
第四,要求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写作文,就是写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所以写好一篇作文,生活经历还要丰富。
第五,要求有一定的想象力。写作文需要学生有想象力,写《未来的我》《未来的家乡》《未来的机器人》等,都需要想象力。
所以,作文本身比较难写,学生一时难于把握它。
五、家长重视不够
我接触过很多的学生家长,有的孩子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作文学习。有的亲自辅导,有的经常督促检查,有的还请老师给孩子讲作文。
一般来讲,有这样的家长,孩子的作文写得就比较好一些。
相反,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写作文是天赋,不用刻意去学习;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作文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会写了,丧失了孩子学习作文的最佳教育时机;还有的家长是忙与事业、忙于其它事情,顾不上过问孩子的作文学习。
一般来讲,贪上这样家长的孩子,作文可能就会差一些。因为孩子失去了家长的指导、失去了家长的支持,自然在作文的竞争中,就失去了一大优势。
孩子作文写得不好,家长不要光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要反省一下自己重视孩子的作文学习了吗?自己给了孩子多少指导?自己给了孩子多少支持?自己给了孩子多少关心与关注?你为孩子的作文学习付出了多少?
六、老师指导不到位
语文老师是学生作文学习的教练,教练水平高,就会带出一批高水平的学生;否则,教练水平差,也很难带出好徒弟。
说句实在话,语文老师的水平和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作文题目 ,有的语文老师只讲了十几分钟,同学们就都会写了;可有的语文老师,辛辛苦苦讲了一个小时,学生还是不会写。会讲的老师就像“庖丁解牛”,能够抓住要害、抓住重点,言简意赅;不会讲的老师就是“隔靴挠痒”,费时费力,讲不到点子上。
语文老师教学水平差异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有的语文老师教令长一些,经验可能会丰富一些;有的语文老师刚从大学毕业,教学经验还需要积累。但也尽然,老教师不去知识更新,也会落后;年轻教师在运用现代科技教学方面,可能会优于老教师。
一个班的学生作文写得好不好,与语文老师的责任心也有关系。有的老师勤奋,一周一篇作文,而且批改仔细;有的语文老师偷懒,能不布置作文就不布置,免得辛辛苦苦去批改。
所以,我说孩子作文写不好,老师也有原因。
总结:
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原因:主观与客观。学生方面是主观原因,其它则是客观原因。学生肯学,家长支持,老师会教,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到位了,孩子的作文才能写好。
G. 为什么写作文,总是写不好
因为你并没理解那个题目的意思,或者就是不用心。
H. 作文写不好的原因
考试,在普遍人的眼里,都是枯燥的、乏味的,令人厌烦的,但我却有幸参加了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它让我既感慨又惭愧。
周一的班会,刘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走进班里。看着那些试卷,班上的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发出一阵阵叹息。刘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场考试…”未等刘老师说完,一同学聚插嘴道?“老师,这次考试是关于什么的?”老师笑了,眨眨眼睛说?“同学们,我们这次既不是语文测试,也不是数学测试,而是一次‘亲情测试’。”“亲情测试?从来没听说过”“莫不成是要考家人对你爱的指数?”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谈论起来了。
卷子发下来了,只是这一次考场里没有了往日沙沙的答卷声,因为这张卷子上写的题目让很多人都无从下手∶
1.父母的生日
2.母亲喜欢的饭菜
3.爸爸下班的时间…
我看着卷子上的一道道考题,第一次感受到了考试时的迷茫。这些题目是那么难答,却又那么简单。“同学们,这次的考试没有满分,也没有及格分。这次的考试,不是想要为难你们,只是想测测你们对家人的爱到底有多少,如果把这些问题抛给你们的家人,他们一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吧…”此时,班里响起了低低的抽泣声,一些女生们都红了眼眶,甚至哭出声来,而平日里调皮捣蛋的男生们也都沉默不语,班里异常的安静。直到下课,同学们也都久久没有离去…
在爱的天平上,家人对你的爱永远都是最厚重的,而你是不是总在那一头高高翘起呢?这次不寻常的考试,让我明白了∶对家人的爱永远没有满分,只有你不断的去努力,才能让这个‘成绩’越来越好,而你和家人之间的爱也越来越深。
I. 写作文为什么写不好
作文写不好的根本的迷失了自我,读读下面的文章吧,它对你也许会有帮助。
“心”的迷失,作文的死胡同
四川彭山青龙初中 徐敬德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只要我们像小时候学习用嘴说话一样,不怕羞,不怕难,勤练习,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的。可是,我们有的同学的作文,虽一练再练,水平还是不见提高,甚至是越练越难、越练越烦,陷入了越难越烦、越烦越难的怪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最近,我对这些同学的作文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作文时,把自己的“心”给迷失了,钻进了作文的死胡同。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作文
我的邻居
汪 博
我的邻居有个孩子叫洪羽,他是从小跟我玩到大的好朋友,我非常喜欢他。
洪羽很调皮,又很惹人喜欢。不敢做一些胆大的事,很谨慎。记得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去钓鱼。开始,他只知道玩,还去捣乱,让别人也钓不到鱼。几个老爷爷说他,他还不听。他的鱼铒早就光了也不管。过了一会儿,他看见我钓了几条鱼心里直痒,于是他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他又坐不住了。后来,我对他说了一些钓鱼的事项,他果真做了起来,没要几分钟,一条小鱼儿上钩了,他高兴得连嘴巴都合不拢了,而且声称比我钓得多。看他那得意忘形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在公路边上玩,看见了一个盲眼老爷爷,他在公路边上正要过公路。我们看见了,急忙帮他过了公路。他要我们把他送回家,并说要给我们一些报酬。我们答应了。到了他家后,洪羽说:“老爷爷,我们走了,你的报酬我们也不要了,因为这是我们少年儿童扶老的美德,再见了!”说完拉起我走了。我真想不到能从他嘴里说出这样的话。这个小学生能有这样的美德,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老爷爷也一定非常感激我们的。
我以后一定要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美德。
(选自彭山县初一语文学年统考试卷)
【评析与点拨】这篇习作的主要毛病,是“心”的严重迷失。
习作中,没有鲜明的景物,没有人的表情、神态,甚至没有人物细微一些的动作,这是迷失了“观察之心”;没有符合人物身份、场合的语言(习作中洪羽的话,显然不合身份、场合,是编出来的),这是迷失了“聆听之心”;习作中没有细腻的心理活动,这是迷失了“思考之心”……因而,习作中的人物成了没有感情,不会说话,又缺乏健康正常思维和情感的只有手脚偶尔动一下的麻木者,比木偶还不如。读这样的“人”的故事,不乏味才怪!这样的作文,咋个好得起来?
作者仿佛不是活动的参加者,而是站在远处毫不相干的观众;看,没看清楚;听,没听明白;“人物”想了些什么?不知道;“我”又会想什么呢?没有参与,不知道。读这种作文,好像听毫不相干的人讲毫不相干的事,哪有不烦的道理?作文和演戏一样,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一个演员只是在那里毫无表情地舞手弄脚,你愿意看吗?严重地迷失了“心”的作文,自然不会是好作文。
做作文,把“心”给严重迷失了,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殊不知,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呢!这就是“心”完全迷失——作文练习中的“抄袭”现象。
就在这一次阅卷中,一位老师阅到一篇作文。连连呼妙,不住地说:“一篇妙文,一篇妙文!”并主张给它打满分。我满心欢喜地接过来,一看,满心欢喜一下子烟消云散了:这是一篇抄袭之作。它原来的题目是《男子汉的歉意》,发表在乐山市的《读书园地》上,作者是当年在我校读初一的梁林勇。它原来的开头是“我的前排坐着一位女同学,她的名字叫葛利群……”抄袭者对它作了小小的改动。题目自然成了“我的邻居”,开头则成了“我的邻居有个女儿,她是我的同班同学,她坐在我的前排,名字叫肖丽”,后面的文字呢?几乎是原封不动。抄袭,是把自己的“心”完全给迷失了。“手”是自己的“手”,而写的却是别人“话”,别人的“心”。就好比那墙上的喇叭,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别人的声音。其结果是,无论说过多少“好听的话”,自己还是一句也说不来。用抄袭的办法来“练”作文,一辈子也休想写出好作文来。
作文练习中“心”的迷失,说到底,是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迷失,是因为平时没有用“心”去观察,体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里的“用心”有两层意思:一是留心,注意;二是饱含感情。也就是说,如果平时没有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留心,注意,没有饱含感情地去观察,体验,感受,那么,作文时“心的迷失”就是一定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丰富源泉,也是唯一的源泉,迷失了它,怎么不感到材料缺乏,没啥可写的呢?又怎么不去“编”,不去“抄”呢?而这“编”、这“抄”,不仅使自己钻入了“心的迷失”这个作文死胡同,而且还会带来更严重的迷失——“写好作文的努力”的迷失和“作文兴趣”的迷失:反正是“编”,就“编”一篇“万金油”作文,来个“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前面举的作文,用它来写《我的邻居》,又用它来写《我熟悉的人》《值得我学习的人》;用它来应付《我的同学》《我的伙伴》,甚至用来敷衍《童年趣事》《童年的回忆》《学雷锋的故事》《助人为乐的人》等等等等。本来就是一张“歪膏药”,用它贴了脚杆又贴手杆,贴了手杆又贴肚皮……能有什么效果嘛!可是我们的同学想,只要能应付考试,管它呢!至于“抄,更简单,找一篇“早”一点的“远”一点的好作文背下来,再来个“万金油”处理,考试就可以应付过去了。这样,还用得住“写好作文的努力”吗?然而,“编”也好,“抄”也好,应付得了一“试”,应付不了一“世”;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是痛苦的事。痛苦生烦乱,烦乱生厌恶,自然没有了“作文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连“作文的兴趣”都迷失了,那么,作文怕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了。
怎样才能回到作文成功之路上来呢?办法是:把迷失的“心”找回来。首先,对作文要“有心”,要抱以极大的热情,要怀有浓厚的兴趣,决不放弃写好作文的努力;再者呢,就是要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心”,处处“用心”,观察它,体验它,感受它,积累作文的材料;三呢,就是作文时要“有心”,记住一条朴素的原则:“我笔写我口,我口言我心。”雏燕的啁啾不如黄鹂的歌唱好听,但毕竟是自己的歌。一句话,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文中去。开始,也许还是写得不好,不过,请你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多多练习,就会逐步好起来的,正如小时候学习用嘴说话一样。
J. 作文段落写得不好,通常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要是想要写好一篇文章,不单单得掌握特别多的阅览堆集文章资料,还要加上日常得一些体会,还有经常得练笔和深度得考虑这些都是必不可少得条件。
了解了不懂得如何写作文之后,接下来再带大家来看看如何对症下药,写出好的文章吧!
怎样写出一篇好的作文?
特别多得阅览是写好作文得基础。孩子作文不理想或许有特别多方面得原因,但想要写好作文阅览是无可或缺的。由于写作就如同大家说话,也是要一个从输入到输出得过程。我们之所以会说话便是由于听得多,那么想要写好作文就需求读的多多,多读大家得印象里才会堆集资料,那么自然就懂得如何去写出好作文啦!。
好了,今天得分享就到这啦,那我们就下期再见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