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画为什么这么便宜
① 国画在网上价格为什么这么低
原因有三个:
1、网上难免有假赝品,不好辨别,风险很大。不是真正的行家不敢出高价。
2、很少有拍卖会那样的场合,托们吹捧啁台。即使有托,很容易被发现,就臭名远扬,没人光顾了。现在的拍卖会多数背地里捣鬼作托,根本不是实价。不信您看看“中国油画拍卖前十名排榜”,那一个个都是什么?陈逸飞这样的真正大师反倒排名七八,前十名中,真正的大师好像才两个。
3、书画家们自吹自擂,把自己身价硬往上抬。在网上可没人吃那一套。
4、人们对网上购物持怀疑态度,怕上当,顾客少。
5、销售成本很低。没有场地费、税金等等杂税,出售收入净得。
综上所述..........
② 为什么有的字画这么便宜
走眼啦。
一是大部分是印刷品装裱,批发就50元左右,
二是现在画行画的很多,商家都是成批的收,流水线的东西,能不便宜吗?比一般市场装裱费都低。
不出名,而且作品还可以的画100左右/平尺,现在国画很多,有的可能更低。
你上嘉德在线看看。
③ 王西京画赝品有价格吗
一般王西京作品收购指的都是真品,假画 分很多档次,常见的是一两千块钱,有些更便宜200作品,陕西艺唐书画在收购他们的作品 但是只收真的哦 呵呵 1З7,72о9,911Ч
④ 破制贩假冒书画案告破,假冒书画对社会影响有多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它对书画、对人生、对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滋养作用。书画造假售假,由来已久,在许多地方存在着。随着书画等艺术品收藏的不断升温,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这一市场,恶意大量制售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欺骗消费者,这种侵权盗版行为不仅损害了书画着作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甚至给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 ,保护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成果,保证一个时代的艺术市场和环境的纯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定要把书画市场造假的不正之风刹住。
⑤ 为什么拼多多的范曾画这么便宜啊
因为是印刷品,都骗人说手绘。
⑥ 齐白石是着名大画家,为何却要大量收购冒充自己的假画
齐白石他出名后,到处都是他的假画。这件事如果搁在普通人身上,准会勃然大怒,但他却尽一切可能买自己的假画。梅兰芳有一个同伴,他花了200买了一个签名“齐白石”的画作。她非常高兴,她认为这一定是一幅真正的画,因为人和牛都很生动。
外人不知道的是,偶然的假画也很容易识别。住在长沙的算命先生说,他75岁的时候会有一场灾难。为了避免这一灾难,在75岁的时候,他按照假年龄的习惯给自己加了两年,并把自己的假年龄从75岁改为77岁,称自己为77岁。别的人伪造一幅画,其中不知道里边的猫腻,往往是在伪造齐白石的作品中,标题段称"时年75"或"时年76",以暴露漏洞。但其实只有齐白石知道自己的年龄具体是多少。
⑦ 制假拍假护假,书画如何保真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不断升温,假冒伪劣的书画作品大量充斥市场,“李鬼”横行,制假、拍假、假鉴、护假等丑陋行为对艺术品市场造成严重伤害。
盘点形形色色的“李鬼”乱象
书画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李鬼”故事,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1993年,着名艺术家吴冠中曾经状告拍卖公司擅自拍卖一幅署名吴冠中的假画。1995年,浙江中澳纺织有限公司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从当年的杭州秋季书画拍卖会上以110万元拍得一幅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后经徐邦达先生过目,定为伪作,在书画界引起轩然大波。
2001年,一批伪称是傅抱石先生在重庆金刚坡时期的国画作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舆论为之哗然。2002年初,不法分子伪造名家题跋、签字,使百余幅赝品冒充“长安画派”创始人、国画大师石鲁的“遗作”,并在河南某地公开展示,堂而皇之进入书画市场。2005年,珠海博物馆举办的 “国之瑰宝——黎雄才、关山月作品展”,展出的38幅作品,经过关山月之女关怡、黎雄才之子黎捷现场认定,全部为假冒之作。2010年6月,北京一拍卖公司在春拍中以72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拍出了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徐悲鸿油画”。不久,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的十名同学,从世界各地致函媒体声明,此画系他们班当时一名同学的课堂习作。2012年4月,着名画家杨之光通过女儿杨红的微博称,在已经拍卖和即将上拍的署有他名字的作品中,发现42幅赝品,涉及17家拍卖行。
赝品大行其道根源在市场
与前些年书画作伪的暗中潜伏、伺机作祟不同的是,现在的造假者多以公开制作、贩卖的面目出现。在国内各主要城市的文化市场,一般都能见到出售书画伪作的店铺。业内专家称,目前书画市场赝品多、品种全、价格便宜,而且造假规模化、集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于书画赝品泛滥的现状及原因,北京歌德拍卖有限公司书画部经理曾家钰告诉记者,艺术品市场持续火热,名家书画作品价格一路走高,现在市场上一类画家的作品可以卖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但是画家一生当中作品是有限的,就拿齐白石来说,一生大约画了两万张左右的国画,其中馆藏约五六千件,扣除多年来的损毁灭失,民间收藏大约有一万件,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就更少了。
艺术市场评论家、鉴赏家齐建秋认为,参与制作和出售假画的有个体画廊的老板、有专营此道的“行里人”、有道德沦丧的画家,更有某些不太规范的小型拍卖公司。目前市场上主要出现的赝品是仿制水平比较低劣的假画,一般在小拍卖公司和大型拍卖公司的小拍上常见,这类购买者的目的主要为送礼、风雅、捡漏等。
国内一位画家私下对记者说:“为什么假画愈演愈烈,说明市场对赝品的需求是大量的、有利可图的。生意场上、仕途之路相互求助帮忙都需要一点‘意思’,真画太贵,赠送几幅名家伪作,受礼者无从辨别,送礼者实惠又有面子。”
书画真伪鉴别需要话语权
对于鱼龙混杂的书画市场,打假权威者无疑是艺术家本人、艺术家亲属或者是书画鉴定专家。那么这些在书画爱好者看来公信度十足的专家,对于画作真伪的判断是否有效呢?
近年越来越多的在世画家处于“被署名”的境地。所以很多人认可该画家对自己作品的真伪鉴定,这看起来应该毫无问题,但齐建秋告诉记者,有部分画家本人鉴定不一定完全可信。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保护作品行情。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日益火爆,书画家的润笔费也一涨再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书画家当年曾有不少作品无偿送他人或低价流转于社会。这批作品一旦进入书画拍卖或交易市场,其价格必然低于书画家目前的开价。因此,为了保护作品的行情,有的书画家会将以前流传的真画鉴为假画。
其二,保证作品质量。有的画家一生的作品数以万计,但真正的书画精品不过十之一二,而剩下绝大部分劣作如果在鉴定中被认定为真迹,书画家本人则担心会被认为水准不高,有失其身份。因此,为了保证自身作品的艺术质量,也有部分书画家会将那些艺术水平较低的作品说假。
曾家钰认为,对于艺术家亲属以及各大博物馆鉴定专家而言,在鉴定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也会有打眼的时候,毕竟书画鉴定涉及的内容太多,对于不同画家不同年代的作品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且,鉴定的过程有可能受利益驱使或者不愿意承担鉴定带来的后果而做出违背真实的结论。
齐建秋告诉记者,目前的书画市场难断真伪,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不同时期的书画鉴定,采纳不同专家的意见。对于时隔较久的古代书画,首博、上博、国博、故宫博物院等专家群体的意见值得借鉴。当然,一两个专家的意见并不能左右作品的真伪;近现代书画方面,多以艺术家亲属、书画名家、专家等特殊群体的鉴定意见为主;而当代书画则是原创作者的意见起决定性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对造假者,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对贩假严重的公司应采取更严的惩处,文物艺术品拍卖需要懂行的专业鉴定人才,提高艺术品拍卖公司准入门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当今国内拍卖假货泛滥的现状。
⑧ 街上在卖的画很便宜是真的画还是假的
当然是假的咯。多逛逛鬼市是可以淘到真的的,现在假的都卖很贵,便宜的就更不可能是真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