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为什么两边不一样
A. 画的长城两边的城墙怎么不一样
体现远近的视觉效果
B. 长城的两端在哪里
我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至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筑城堡以防御?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争霸,根据各自的防御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
我国的长城号称万里,实是当之无愧,并无疑义,但长城的两端到底在什么地方却有着不同的说法?因为长城的修筑前后历经2000多年,很多长城并不是绵延不绝连在一起,以及早期修筑的颇多损坏,以致对长城两端所在地的认识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说法: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长城的两端是临洮和辽东?可惜的是经过时间的侵蚀,很难再看到西起临洮的这一段长城是否存在过?有关专家曾在这里找到了很多秦代遗物,不过这一带本来就是秦朝活动区域,找到一些秦遗物并不能说明问题?
第二种说法:万里长城东端到辽东,西端为现在新疆罗布泊地区,此种说法是基于汉代所修筑的长城之上的?汉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于是汉王朝不再唯唯诺诺,而是主动出击?经过一系列战争,打通了甘肃经河西走廊到新疆罗布泊的交通要道,还4次大规模修筑长城?
第三种说法:长城分别是东至山海关,西至甘肃的嘉峪关?这两座雄关修建得气势磅礴,至今保存完好,又经过多次修复,一东一西相互对峙,所以被认为是万里长城的两端?万里长城的两端到底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时候的为标准来定,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长城
C. 北京有长城分为那几个发现去的两个不一样。
北京的长城很多,长度也很长,贯穿北京的东北部、和西北部。知名的有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箭扣等长城,还有很多没有开发的长城和野长城。长城都是根据山势而修建的,北京的长城有很多重要的隘口和关隘,所以没有那两处长城是一样的。
D. 长城为什么不是连起来的
上面回答真好玩,长城起始的时候基本上是连起来的啦,除了两段中间有陡峭的山锋,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地方被战争摧毁,有的被人扒走了砖坏还有的是自然损坏,所以现在就这个样子的啦。
呵。。。不是很专业,但是这么一回事。
E. 长城的两边分别是现在什么地方,修建的时候两边又分别是什么国家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 八达岭长城 ,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41公里(2009年修订)。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F. 长城的墙头为什么是凹凸不平的
那些凹的部分是供防守士兵向外观察和射箭用的,而凸起的部分则可以阻挡敌人射来的箭,保护防守的士兵。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
G. 长城的台阶为什么高低不齐
长城的路曲曲弯弯崎岖不平,台阶相当难爬,大小不齐,高低不平,其实都是长久以来自然界的风化和登山人所踩踏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