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画为什么不好看
1. 为什么中国的山水和外国的山水给人感觉不一样
来源 知乎
地理主要研究两大要素: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因为题主说的是“山水”,因此,人文要素就不多讲了,这里主要讲自然要素。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被称为“环境五要素”,环境五要素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山水两个字分开来讲,影响山的是山本身(地形地貌)和气候,影响水的是气候(降水)。中国和国外的山水不同其实就是地形地貌和气候不同。首要原因就是纬度不同,纬度不同从而接受的太阳辐射也不同,造成了气候差异,又被称为不同的温度带。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侧,西南部亚欧板块受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印度洋-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消亡边界),在成了西南部的高高隆起,东部紧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生长边界),邻国日本、菲律宾处在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板块的挤压造成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而且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靠近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温差大、对水汽也有一定影响,温差会产生空气梯度差,从而产生风。风夹带着水汽从而产生降水,温度和降水又影响了植被,从而对山和水造成影响。先说山:山是隆起,影响隆起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地壳运动之后的地形受到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导致地形地貌出现改变,植物动物和人来活动造成的这些改变对于构造活动形成的地形地貌来说都是修修补补。对山影响的因素还是山本身,也就是山的“材质”,山的材质就是石头,一般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是比较硬的,喷出地表就是玄武岩,随着管状的火山通道喷发堆积而成就是火山锥,例如日本德富士山,随着裂隙喷出就是形成墙体装的山(这个在青藏高原有)。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固,后受到板块挤压隆起就形成山体,例如喜马拉雅山。变质岩由沉积岩和岩浆岩而来,不多说了。沉积岩受到构造运动影响隆起也形成山,石灰岩就是沉积岩,石灰岩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因此形成了卡斯特地貌(桂林山水),形成卡斯特地貌的条件一是要有石灰岩,二是要有充足的降水,例如在我国东北地区也有大量的石灰岩,但是像桂林那样成规模的石林见不到。再谈水:水主要河流,影响河流的就是降水了,我国主要是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冬季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因此中国河流的季节性明显。中国地势不仅是西高东低,中国还有纵横交错的山,山是阻隔风和水汽的,其中最出名的一座山就是秦岭,秦岭是中国800mm年降水量线,也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其他国家因为经纬度,气候,地质条件不同也都不相同,地形地貌和降水也存在差异。说到底,中国的山水之所以跟国外的山水不同,最终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不同,从而地壳运动和气候不同。
每个地方的山水肯定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 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求答案
因为风景画指的是以风景为题材的绘画,仅使用于西方传入的油画、水彩画等。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属于风景画,但不用此概念。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 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们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那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2)风景画为什么不好看扩展阅读:
当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我们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就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出发去分析。
因为艺术的根本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们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才是相互比较的关键。不管那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譬如当亚洲人在用笔渲染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时,非洲的土着却在用刀刻划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执着的崇拜。
3. 为什么西方风景油画不如中国山水画气势磅礴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西方风景油画不如中国山水画气势磅礴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西方风景油画和中国山水画追求的风格不同。西方风景油画追求形似,就是一定要画的很像。画的越接近真的,这幅画就画的越好。风景油画要向照相机那样真实的再现当时的风景。为了追求这种真实,一些画家会联系画静物画。甚至去研究光与影的关系。 不惜去探讨如何处理好光与影的关系,才能够使得风景油画更真实。
4. 山水画和油画中的风景画有什么不同点
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虽然在题材上相同,最明显的差别是画种不同,一个是水墨,一个是油画。另外,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理想和不同的观察与表现方法。具体来看有以下三点:
一、观察方法不同
1、西方风景画采取定点观察、焦点透视
定点观察,如是再现
2、中国山水画的观察方法为散点观察、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搜尽奇峰打草稿”
二、表现手法不同
1、西方风景画因为观察方法的原因,在空间表现上呈现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另外也很注重光的运用;
①西方风景画要真实的再现自然,不能忽视“光”的因素,有了光,便有了体积,有了色彩。风景画的创作始终围绕自然的色彩展开。
②笔触
水纹
2、中国山水画在空间表现上采取“三远法”与“虚实相生”。
①所谓“三远”是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话语: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②中国画家用画面中的描绘处与空白处的交替层次变化,一层层形成山水形象的前后关系。——山若实,水则虚;树若实,云则空;远若实,近则虚。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③色彩方面,中国画使用的色彩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随类赋色,这种化繁为简的创作方法更符合中国儒道思想所追求的平淡中庸、清心寡欲的境界。
水纹
三、审美观念不同
1、西方风景画追求如真如幻视觉美景;
《干草车》康斯泰伯尔
2、中国山水画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画家在山水画中,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意境就是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高度统
一,即心与物、情与景的融合。简言之:意境是有情感的画境。
总体上来说,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观察、表现、审美理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西方风景画是写实和理想的,画家们以镜子为师,以色彩为灵魂,崇尚科学,客观写实;中国山水画是写心和诗意的,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表现出应然的美景,同时以笔墨为核心,宗法哲学,主观写心。两者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天地之大美。
5. 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中国艺术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其神韵,以线条和水墨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也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再现,主要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造型手段。
当然,比较中西方艺术我们并不能泛泛而谈,在此,我们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为代表,对中西艺术作一个较初步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特点及艺术精神
中国古代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就是它的写意性,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所谓写意,就是偏重于意韵与情趣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客观对象本质的外貌形态,强调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融入。“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但这种“抒情的表达”又并不是无本之源,并不是作者的随心所欲,而是在观察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完成的。当然,中国绘画表现出来的这种偏重主观情感的表达,强调写意性的特点,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及宇宙人生观紧密相连。因为中国古代信奉“道”家思想,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基础。所以,一个中国山水画家就要有容纳百川万物的胸中意气,才能做到下笔挥墨洒脱自如,才能表现出山水画那种超然与淡泊的意境。
西方艺术因为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认为: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目的是向上帝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所以西方画家非常注重绘画的写实性。写实性与写意性是相对的。所谓写实,顾名思义即艺术家偏重于客观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把客观对象的色彩、外貌及其所受的光影关系都尽可能真实地描绘出来。西方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关注内容所不同的方面主要在于是否较真实地模仿再现对象,而不是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所以,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形象、更直接地表现自然。这种表现基础是建立在他们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之上的。
二、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画因为使用的是最富有弹力的毛笔和对笔触、水分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宣纸,所以形成了中国画笔墨不易塑形,笔触变化无究的特点。同时中国山水画主要是依靠水墨和毛笔用“线”造型,用“线”和毛笔的各式各样的皴擦来塑造各种山石及流水的特性。因此,“线”在中国山水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对“线”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幅山水作品的成功与否。所以想要画好中国画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摸索与练习笔墨和线条,以达到十分娴熟,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画好一幅画作。因为,每一个画家对生命的领悟都不一样,中国画家把这种对人生的认识与感悟渗透到线条与笔墨之中,最后形成具备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风。
西方绘画使用的是与中国画完全不同的油画笔、油性颜料与画布,因为工具与表达媒介的差别,就必然导致中西绘画表现手法的不同。上面说到西方艺术强调写实性,真实的摹写对象,而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要想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塑造出三维空间来,必须用块面和明暗来表现对象。所以西方风景画不同于中国山水画的“线条”,它用油画笔和颜料表现形体的块面和明暗,加之以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西方艺术家认为,必须通过一个个小的块面,才能塑造出接近现实事物具有立体感的对象来,因此西方风景画中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个的“面”组成的,加之光影与色彩,来增强画的体积感与真实感。所以我们看到的西方风景画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
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观念不同
我们比较中西的两幅作品:黄宾虹的《山中坐雨》和多比尼的《奥普特沃兹的水闸》。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山中坐雨》是一种自由的流动式的空间观念,这种空间观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的视点,可以将不同视点观察到的对象同时组合在画幅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可见中国画的这种空间观念不是一般的物理空间观念,而是一种置于天地间非常自由灵活的空间表现,所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多山下农舍掩映于群山林野之中、行旅之人漫步于溪桥湖畔边,画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毫不拘泥于现实的空间环境。这就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特殊的透视方法——“散点透视法”。
再来看看西方风景画的代表作多比尼的《奥普特沃兹的水闸》。画家力图在平面上塑造出一种立体空间感,逼真的再现对象所处的空间环境,他只是在自然和风景画的空间转化中充当了一个载体的角色。他运用的是带理性的科学分析的焦点透视法,他的这种空间观念是建立在其科学和理性思想的指导下的,是用明暗和透视来表现的。所以说,西方艺术家对于空间理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的空间认识,并不能像中国画家那样能够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
中西艺术的确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审美思想和表现手法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作为人类艺术精神的表现,它们又有着共同之处,完全可以互为借鉴,共同创新协调发展
6. 都说艺术是为了表达“真善美”,那为什么有些艺术作品看起来很丑陋
有些艺术作品看起来非常的丑陋,是它的艺术手法或艺术形式与常见的不同,并不代表说表达的就是丑陋的一面,或者说有些时候我们反而需要丑陋才能衬托出美好,我们需要揭示丑陋,才能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艺术形式同样是如此,也许有的人认为非常丑陋的,另一些人却觉得很可爱,这也是正常的情况,观看艺术作品的乐趣也正在此。有1000个读者就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如果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同一个观点,那么岂不是一点争论的乐趣都没有了,那艺术也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了。大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尚且如此,那么普通的艺术,又怎么能避免这一点呢?
7. 速写人物画的好,但风景画的很烂,
多练习一下画风景。虽然人物画的不错但是毕竟人物线条和风景的不一样。人物的线条用着风景上就不一定好看了。还可以问问老师画风景的技巧什么的
8. 我没学过素描 为什么 我画风景素描 还好看 而人物 就画不出
风景画的好的原因:
这个我只能说你的1.明暗关系感很好,2.你可能看过很多画有点画画的意识,对画的审美有点认知。风景画要求的是构图和整个画面关系处理就可以的,其中对造型能力基本不做什么要求。简单的说风。
人物画画的不好的原因:
1你没学过素描,意味着你的造型能力一般。人大家最常见的就是人,你一旦型不准就被看出来了也就不好看了。2.人的外形和内在骨骼的结构肌肉走向很多要一一学习很多考验技术的很多,其次它多黑白灰关系虚实关系要求很高不能像风景一样大面黑白灰。
要想真正不如绘画:
1,系统的学习,从头开始。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道路,如果你只是喜欢不想以后走上这条道路,只想做个爱好的话。建议你走下面这条路。
2.坚持自己的风格继续画下去,但是同时也常看些名人的作品适当的看些绘画方面的专业书籍,可以给你的绘画爱好路带来很多帮助。
9. 怎么画好风景油画,我画了3年了!感觉不如别人。快疯了
什么叫不如别人?是哪方面的问题?色彩还是构图?你也不发张来看看,大家怎么帮你分析嘛。
那我就谈点个人经验好了,风景画的细节不是很重要,主要是感觉,就是大色调的控制,颜色尽量用纯一些,画出来灰灰的不好看。
构图就没办法拉。实在感觉差,多去拍拍照,找找构图的感觉
10. 为什么西洋风景画看上去气氛阴郁
并不如此。
的确有些风景画比较阴郁,比如俄罗斯巡回派的《弗拉基米尔卡之路》《墓地上空》等等,这些作品本身的思想感情就是阴郁的。
你去看看同是巡回派的《莫斯科郊外的晌午》就明快多了,还有很多西洋乡村风景的画,也非常明快。另外印象派的风景画色彩鲜明跳跃,相当生动。总之画面是阴郁还是明快,与画的形式关系不大,主要看画家的心境和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