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贴的耳穴效果不好
① 为什么第一次贴耳穴痛
健康咨询描述:这个耳穴为什么贴上去会痛,还是地方贴的不对,因为是自己贴,对照医生左边的耳朵贴的,贴的位置是,耳尖下边里侧的沟那,第二张是耳朵外侧孤凸起骨头里侧一点那个地方,第三张是里耳耳口旁边点,第四张是里耳耳口斜上方,第五张是耳肉中间.
是增强低抗力的.对皮肤病的.
② 耳穴贴针治失眠第一天有效果,第二天没效果
耳穴贴针治疗失眠第一天有效,但第二天没有效果,你看一看是不是耳针松动了,建议去医院重新贴一下,或者让大夫给你重新改一下穴位。如果失眠比较厉害建议吃些中药治疗。
③ 耳贴真的有效吗
我也试过,觉得有点用
回答者:57357992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26 00:34
--------------------------------------------------------------------------------
有效的,耳朵上有好多个穴位直接跟身体有密切的关系的。跟足底按摩同样道理。
回答者:qiandon - 经理 四级 12-26 00:46
--------------------------------------------------------------------------------
耳贴是有效的,也叫耳压.用的是反射区的原理.局部反映整体,也能影响到整体,这样说好动么?
回答者:weiaiwu - 助理 二级 12-27 09:48
--------------------------------------------------------------------------------
中国古老的针灸技术很早就传到了日本、越南、朝鲜等一些东方国家。古希腊、埃及等国早已有人注意到外耳同机体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奇妙关系。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用割断耳后血管的方法治疗阳痿和男性不育症:他还发现外耳与"情绪低落"有关。
古埃及:有针刺耳廓以达到妇女节育的记载…… 以上说明在古代,虽远隔重洋的东西方两个古老的文化中心,都注意到了耳与整体的关系,都有通过耳廓诊疗疾病的记载。 耳穴诊治法在国外颇受重视,有几十个国家、地区应用和研究耳穴诊治法,其各国应用研究有如下特点:
法国:中国的针灸术是17世纪传入法国的。本世纪初,法国驻中国的领事粟理莫兰特等写的《真正的中国针术》(1943年出版)对欧洲针灸疗法推动很大,所以法国是国外应用耳针最早的国家。该国医学博士、外科医师诺吉尔早年学习过针灸,现在在里昂开业。据报道,1950年他亲自拜访过一位民间医生用烧灼同侧耳廓后使一位患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妇症状完全消失,这位民间医生的治疗方法是向旅居马赛的中国人学来的。以后诺吉尔自己又用铁制有洞的"耳型"定位,以火筷烧灼对耳轮下脚--称为坐骨神经特效点的部位,治疗了几例同样的患者。但他认为烧灼耳廓太残忍,而采取针刺耳廓可获得同样的效果,经过6年的研究,并用耳针缓解各种疼痛和治疗高血压、癫痫、月经不调、书写痉挛等病症,扩大了治疗范围,在《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3-8月号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根据压痛法提出耳穴分布大致如一个倒置胎儿的"耳针治疗点图"。从此耳针传入德国及其他国家,引起世界学术界的关注。
1957年以后,诺吉尔和他的学生在历次国际针灸会议及法文、德文针灸杂志上又发表了许多文章。法国有专门研究耳针的杂志,他们研究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耳穴的定位问题;(二)金针和银针问题;(三)心耳反应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等。 1961年继胚胎倒影的耳穴图发表后,1962年又补充了饥点、垂体、大脑忧郁点、顶叶、视丘下、强迫观念点等。
1975年,诺吉尔和R.Bourdiol又得出了全身各部位的神经、肌肉、骨骼、血管、内脏、内分泌系统分别与耳廓各部相应关系的新耳穴图,并认为耳廓前面反应感觉障碍,背面则反应运动障碍。 1975年,诺吉尔在维也纳欧洲针刺学术会上首次报告耳脉反射,又称耳心反射,简称A.C.R。1976年5月R.Bourdiol提出将此反射改称为诺吉尔反射。
A.C.R是指在进行耳廓物理刺激时,在脉搏上反射性出现宽度、强度和节律的变倾化,这种变化的明显程度,取决于受刺激的耳穴的特性,而与刺激的强度无关。激发A.C.R所用的刺激包括:
1. 接触--用橡皮头或探棒或软木塞接触耳穴。
2. 温度--用高于室温或低于室温的冷热刺激来刺激耳穴。
3. 磁场--用一强磁铁在耳穴前面不断翻动,改换南北极,而不接触皮肤。
4. 光波--选用七种不同颜色的滤色玻片造成不同的色光照射耳穴,或用能发出7种不同脉冲频率闪光装置的光探头照射耳穴。一般认为光波刺激效果最好。刺激一般持续2-3脉搏的时间即可
A.C.R的感知方法是:当相应耳穴受刺激后,医生切脉感知浅表的搏动。若感到脉搏变:
洪(宽)、弦(硬)、浮(浅)、数(快)-- 耳脉反射增强。
窄(细)、濡(软)、沉(深)、迟(慢)--耳脉反射减弱。
受刺激后可在第2、3个脉搏--15个脉搏以内,出现增强或减弱,经几秒钟至几分钟内自然恢复,然后再做第二次检查。他们认为这一反射可相当准确地用于进行疾病定位诊断,探知某部病症,属功能性或器质性,判断病人属交感或副交感偏亢以及该用正电流或负电流,该用金针或银针等。 在作用原理研究上,注意到耳廓与经络的关系。
1961年,法国医生诺吉尔设想耳廓上有两条既非血管、又非神经的能量通道,一条自耳屏下方开始向下,经耳垂转个弯至对耳屏,再沿对耳屏上升到耳廓上方与耳轮交界处。另一条从耳轮尾向上,沿耳轮缘成一大环状,止于耳轮脚。他认为这两条管道及其更细的分枝把耳廓各敏感点联系成一个整体,能量在这两条管道中不断循环,可发生加速和减速。按摩这两条能量管道,能影响全身,治疗许多疾病。
1972年,法国R.Bourdiol在叙述耳屏尖时指出:左右耳屏游离的作用是不同的,即右利者,左耳相当于督脉,屏尖相当于长强,屏底代表龈交,对骨、韧带和肌肉有强壮作用,对督脉病如腰背、躯干、头部和四肢疾病均有效。右耳屏相当于任脉,屏尖相当于会阴,屏底代表承浆,对植物神经有调节作用,能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左利者相反。
德国:从1952年就开始发行《德国针术杂志》,德国的耳针疗法是从法国传去的。在60年代初,德国就有在减少用药的情况下,用耳针治疗偏头痛的报告。近年来,德国临床医生学习针灸、耳针者显着增加。以福兰克、巴尔为主的"德国针灸系统"不断组织有执照的医生学习和验证耳针疗法,并不定期出版耳针专刊。他们多次来华参观、学习针灸和耳灸。
在刺激耳穴的方法上,德国和法国强调金针和银针的应用,临床上遇到针刺无效的病例,改用针具可获得显着疗效,也有的经针刺治疗见好的病例,一旦改换针具后病情反加重。并注意到金针和银针作用不同。 细胞功能低下者,如坐骨神经痛运动后加剧者,或胆囊病饭后加重者,宜用金针--补法: 细胞功能亢进者,如运动后症状减轻、休息时反增剧者,宜用银针--泻法。
德国最先开始应用激光耳针,用低功率氦氖激光器的光束来代替耳针,作用于耳穴,由于这种方法无刺激性,无任何不适感,易于患者接受。另外也有用磁棒刺激耳穴,使磁棒的南北极交替接近某些耳穴,发挥磁效应治疗疾病的。 1975年5月,在德国巴特霍姆堡由国际针灸协会和德国针灸协会联合举办的针灸会上,还举办了耳针疗法学习班。 1976后5月在里昂召开了德国、拉美各国针灸和耳针会议。
奥地利:除编译和综述我国的耳针资料,将我国的耳穴进行编号加以验证外,有的还用彩色照片拍摄耳廓外形和颜色的改变,进行耳廓视诊的研究。柯尼希、汪古拉合编的《耳针疗法》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开展耳针的情况,主张一般情况下均采用不锈钢针,只有在需要强刺激时才采用金针和银针。
日本:日本最初应用耳针见于1965年5月号《医道与日本》杂志所介绍的和田秀的《针刺耳垂治疗泪囊炎》一文。 1960年,长友次男介绍法国和我国耳针的情况,在临床上验证并成立耳针研究会。 1970年台湾青年医生张谦赴日,介绍中国耳针疗法和针麻资料。1972年在大阪参加小林研究会,与小林良英一起研究耳针。 1975年10月在东京港区北里研究所召开日本第一次耳针会议。 日本在耳针的应用和研究方面有几个特点:
①应用耳针治疗病种较广,并用于减肥和戒烟,刺激方法也较多,如毫针、电针、皮内针、耳捏法、点刺法、耳穴离子透入法。在针具上推行M·P针和昭和针。 M·P针,又称阴阳针。根据耳针深度约5毫米为适应点,为了增强金针、银针的补泻作用而设计的长7毫米,并且用锌和铜的合金针M针代替银针,用铜和钢的合金针P针代替金针。由于 M·P针比银针、金针间的电位差大, M·P针的补泻作用也较强,急性痛症留针5-10分钟,慢性虚症留针30~60分钟。 昭和针是将 M·P针浅刺,起针后再在拔针痕上用胶布贴敷金属粒( M粒和P粒),此法对腰痛、肩凝症效果好。
②用中医理论来指导耳针的应用,在选穴上,按脏象学说取穴,针对疾病的虚实分别采用 M针或P针,并注意耳针的手法,针感及耳与十二经络的关系等。
③提出新的耳穴
耳肝点:因按压神门稍后的对耳轮隆起处能使胸部肝经期门部位的压痛消失而将此点为耳肝点。
疲劳恢复点:太田氏因发现外出步行较多,处于劳累状态下的同时,耳廓相当于我国耳穴口区处压痛明显,针刺后疲劳很快恢复,而定其为疲劳恢复点,又称太田氏第一点。
腰痛区: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向后一片定为腰痛区。 腮腺点:在耳垂相当我国眼区附近定为腮腺点,原称阿多福。 速听点及速听经:1971年日本三谷颖根据按压耳舟中部"速听点"引起的感传及把耳廓上能引起听力增加的点连接起来,绘出了一条线,从耳轮背部上行,绕耳轮向前达耳屏,从耳屏下缘,经耳屏内侧反回耳门,并称其为"速听经"。
④对作用原理进行了研究
日本长友次男,认为应从胚胎发育过程来认识耳穴。日本并注意耳和经络的关系。1972年,石川县岸勤曾报道他和藤田六郎一起进行家兔经络主线的实验,认为耳上也存在十二经络,但未见具体实验方法。后来又发现刺激人体各经络原穴一分钟后,针感经听营入耳,从听宫开始用触诊法能检查出阴经反应在耳廓前面,阳经反应在耳廓背面。
1974年,小林良英等从耳针的针感来分析经络与耳针的关系,看到针刺耳穴有时能在体内相应的经络上出现针感,如针刺肺穴,有人引起上肢内侧酸重感,针刺坐骨穴,有人有一股暖气从耳廓向下传向患肢,其疼痛立即消失;针刺胃穴胃经的冲阳穴电阻变低……此外,间中喜雄在1954年曾在赤羽氏现象的实验中观察过39例一侧耳廓少量放血前后胆经足窍阴穴的赤羽氏指数变化。结果赤羽氏指数显着增加者25例,显着减者8例,影响少或不变者仅6例。说明加于耳廓的刺激能使远隔部位的胆经经穴知觉感度出现规律的影响。本实验提示耳与胆经的联系。
日本大阪医大的北出利胜也进行了电针不同耳穴,对人体、头颈、胸腹、上下肢代表点上耐痛阈变化的观察,证明耳穴电针能提高痛阈,并在实验中看到耳针镇痛有一定的后作用。
美国:近年来,耳针疗法在美国比较盛行,治疗病种上以减肥、戒烟、解除药瘾等为主,耳针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结肠炎等方面也有报导。 在中国针灸学会《国际耳穴诊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中,美国纽约Cabrini医学中心葛玉兰报道,用耳穴治疗酒精中毒成瘾者707例,治疗达7次以上者50例,有30例停止饮酒达2个月以上。
宋悦湘报道:用针刺、耳穴埋针胃、脾、胰、口、神门、饥点及内分泌穴减肥222人,有效率92.5%,每次治疗减肥平均数为1.60磅,同时他还用针刺和耳穴埋针:神门、胃、肝、肺、口戒烟200例,完成戒断者94例,减少者74例,有效率84%。 美国在治疗方法上有以下几种:
1. 超声耳针:
是以超声波发生器,配以耳穴专用的输出探头对准耳穴,将输出功率调至1/4-1/2瓦,每穴刺激0.5-1分钟,用此法治疗哮喘、鼻炎、胃肠病、皮肤病等15000人次以上。
2. 耳穴埋藏U形针:
将一枚U形针的两只脚同时埋入穴位,用胶布固定,嘱病人定时按压。
3. 耳穴振荡法:
利用电按摩机原理制成振荡器小型探头放在耳穴上,包括已行埋针、压丸的耳穴上,振动刺激的方法,每穴10秒到1分钟。 在作用原理上:提出"德尔他反射学说"这是美籍朝鲜人赵敏行(M.H.Cho)提出的,他是内科医生,任过大学生理助教,他多次访问法国、日本,并到法国、日本学习耳针疗法,喜欢用耳针与体针相结合的"电针体耳疗法"。 "德尔他反射"是用胶布将电子测温计探头固定在耳廓的手、足、膝、腹等区点上,每次固定一个探头,等测温计指针稳定后,双手或足、膝等部位,用冷、热或扎针进行刺激,则见10-15秒内,耳廓上与受刺激部位的相应相应的区域皮温上升1-5.5℃,维持时间不等,最长可达2小时以上,并有个体差异,而不相应的区域未见温度升高,同样刺激耳廓某区点亦可在相应的躯体上出现皮温升高。
从德尔他反射通路看出,这种躯体内脏 中枢 耳廓(或其他脏腑、躯体)间的通路是双向反射径路。这种反应径路不仅是耳针疗法的基本反射通路,也是其他穴刺激疗法的生理学基础。由于这一反射图呈三角形,颇似尼罗河下游的德尔他三角洲,故称德尔他反射。 从实验中提出,躯体某部与其相应的耳穴间有犹如钥匙和锁孔一样的关系。
1946年,美国病理学家E.L.Potter曾观察到一些先天性两肾未发育的婴儿具有耳廓低,外形较小,软胃相应少及耳尖呈水平角度等特征,认为耳廓的外形与内脏发育有一定的关系,这与我国《黄帝内经》中"肾开窍于耳"说法不谋而合。
1957年Sternlieb及1976年Edgar、Lichstein的报告均指出:耳垂部的斜行皱纹与冠心病有一定的关系。 在耳穴作用原理的研究上:美国国立麻醉研究所,首次报道了用电耳针能使人鼠实验戒断症(皮下埋藏吗啡后注射Naloxone使产生实验性戒断症状)显着缓解。
苏联:1959年卡尔辛斯基在其专着中认为:"耳针治疗是超节段的反射过程",刺激耳廓或鼻粘膜可获得一定疗效。 近年来临床应用耳针还进行实验研究:高尔切关于针刺耳廓反射点治疗7例各种眼痛报告及V.L.Krichisvili在苏联针灸会议上发表的《人和动物不同部位在耳廓上的投影》一文指出耳与躯体的联系,与交感精神经有关等。 在1987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一届针灸学术大会上P.Ja.Gaponiuk,T.Ju.Sher-kovina报道了针刺耳穴,对114例一 、二期高血压及不同类型的血液循环患者的中心血液动力学的参数的影响。
针刺耳穴:皮质下、脑干、肾、高血压点、耳尖和降压沟,可降低过度运动型血液循环张力亢进的血压。 针刺耳穴:降压沟、枕小神经、耳尖、心、肾,可调节心脏节律与收缩力引起运动减退型或正常血液循环的血压。 其中94%患者症状改善,6%患者无显着改变。
近代耳穴疗法,在世界各国应用较为普遍,特别是1971年,我国对外公布针麻成果以后,许多国家都来我国访问,研究针麻,研究应用耳针。如罗马尼亚Biance Donose和Awrelia Banica报告了耳针治疗100例由于颊颌颜面和耳鼻咽喉疾病引起的头痛,80%头痛获得缓解,20%有改善,朝鲜Kim Won Chol等报道了针刺对脑震荡患者的穴位反应性和脑电图的作用的临床研究。朝鲜Pak Yong Sun等报道了耳穴的生理特性的研究。他们研究了耳针穴位、电生物活性及其针刺刺激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耳针可使疼痛阀值升高,降低由于疼痛引起的血压升高,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越弱,耳针的效果就越好。印度J.K.Chandnani报道了耳针和体针治疗肥胖病100多例, 10次治疗后体重下降2-3公斤,30次治疗后80%患者体重下降6-10公斤,20%患者体重不降。印度Snbhaon Daeal,Nirmalchandra Sh Tty报道了耳针在小儿外科术后止痛方面的应用,129例在耳神门、皮质下、肺和相应穴位区域埋针,结果获得止痛、镇静和睡眠良好,没有副作用,与应用和止痛药物相比,耳针作用强;经止痛药治疗无效的病人改用耳针后疼痛可立即缓解。加拿大中医针灸学会Ledrich.T.Cheung报道了电刺激双侧耳针穴位:交感、肺、神门、皮质下,防治吸烟嗜好。
耳穴诊治法已在几十个国家应用,并从耳穴的特异性、耳穴和经络、脏腑的关系、耳穴作用机理去研究,而且在研究上也注意多学科协作,在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上也日趋增多,有其特色,可供我们借鉴,然而耳针源于中国。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更要努力发挥中国宝贵医学遗产,为发展耳针事业,做更大努力!
自己不懂 但给楼主找了点参考资料
④ 耳穴疗法的耳穴疗法简介
耳廓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掏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
耳穴疗法为什么有效?
中医美容减肥方法中有一种刺激耳廓的耳穴疗法,而且颇有效果。然而,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耳穴疗法为什么这么有效,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耳廓与经脉、脏腑、神经关系密切.
(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临床实践中发现,接受耳针或耳穴贴压治疗的病人,有轻微的触电或气体流动或一股发热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如对针刺经穴循经感传显着的受试者、刺激耳穴时出现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在104次的测试中,90次所诱发的感传的循行路线与耳穴刺激互有特异的对应关系,约占86.5%,其余14例感传系沿着同名经、表里经或其他无关经脉的路线循行。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在经典着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令耳闻声。”后世医着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如《千金方》中说“……神者,心之脏……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也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厘正按摩要术》中进一步将耳背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其云:“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以上这些论述,体现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临床用电针耳穴胃区,观察对人体胃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电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即针前胃电波幅和频率偏低者,针后可提高;针前偏高的针后则能降低。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有恢复其机能正常的作用,说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功能调整有相对的特异性,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针刺或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疾病。
(三)耳廓与神经关系
耳廓的神经很丰富,有来自脊神经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有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随着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
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对脑神经及两对脊神经相中枢神经系统的均有联系,如分布在耳廓的耳额神经属三叉神经下颌支的分支,除司咀嚼运动和头面感觉外,还与脊髓发生联系;面神经除司面部表情肌运动外,还管理一部分腺体。延髓发出的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对呼吸中枢、心脏调节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唾液分泌中枢(呕吐、咳嗽中枢)等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除管理躯干、四肢、骨关节肌肉运动以外,还支配五脏六腑的运动。由脑、脊髓部发出的副交感神经和脊髓胸、腰部发出的交感神经(分布在耳廓上的迷走神经属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在耳廓上伴动脉分布)所组成的内脏神经,对全身的脏器几乎有双重支配作用,两者互相抵抗,而又互相协调,共同维持全身脏腑和躯干四肢的正常运动。
从耳廓神经分布看出,耳廓与全身有密切联系。从耳廓神经分布的显微观察,更可以看出耳廓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神经进入耳廓后,从表皮至软骨膜中会有各种神经感受器:游离丛状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神经感觉末梢及环层小体;耳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有单纯型和复杂型丛状感觉神经末梢、高尔基型腱器官、露菲尼样末梢及肌梭。由于耳廓含有浅层和深层感受器,在耳穴治疗中如手法行针、耳穴按压、电脉冲、激光、磁力线等不同刺激方法出现的“得气”,可能是兴奋了多种感觉器尤其是痛觉感觉器,接受和传递各种感觉冲动汇集到三叉神经脊束核。然后,由该核传递冲动至脑干的网状结构,从而对各种内脏活动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影响。
耳穴疗法减肥的优点
一是疗效显着。耳针最大的特点是见效甚快,耳针减肥亦是如此。施术后即由饥转饱,随后日渐消瘦,适度而止。
二是方便经济。耳针减肥时,一般不用扎针、埋针,而是使用压丸法。系将黄豆般大小的粘有小丸之胶布贴于耳,数分钟便可完成。
三是绝对安全。除使用埋针方有耳廓易致感染之虞外,采用耳穴压丸绝无副作用。
四是作用广泛。耳穴都有“一穴多用”的作用,进行耳穴减肥时,往往可以兼治其它疾患,可谓一石多鸟。
耳穴减肥简单,安全,方便,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上班族的朋友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耳穴减肥的同时也可以配合上针灸、刺络拔罐、中药等,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每次治疗时间是15-20分钟左右,每次治疗间隔时间4-5天左右,这也根据每个的情况而定。
耳穴疗法取穴原则:
取穴原则就是指在用耳穴治病时选取耳穴的依据。当疾病确诊后,用哪些耳穴进行治疗?根据什么原则选择穴位?这是采用耳穴治疗疾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取穴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疗效。
取穴原则一般根据下列5个方面考虑。
一、按相应部位取穴:即根据人体的患病部位,在耳郭的相应部位(耳穴)取穴的方法。如胃病取耳穴“胃”,肩关节周围炎取“肩”穴,胆囊炎取“胰胆”穴等。这种取穴方法,是应用耳穴治疗疾病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许多疼痛性疾病、急性病,患病部位的相应耳穴,绝大多数可以找到敏感点,刺激这些敏感点,往往可以获得立刻缓解甚至消除病痛的效果。
二、按藏象辨证取穴:即根据祖国医学中藏象学说的理论,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行辨证取穴的方法。例如,藏象学说认为“心主神明”,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神经官能症、癔病等;又如治疗脱发,藏象学说认为“肾其华在发”,故可取“肾’’穴来治疗脱发,又如治疗皮肤病,藏象学说认为“肺主皮毛”,故取“肺”穴治疗各种皮肤病,再如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藏象学说认为“心与小肠机表里”,除取“心“穴外,再取“小肠”穴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按经络学说取穴:即根据经络学说取穴的方法。分为循经取穴和经络病候取穴。
1.循经取穴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后支),其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即取耳穴的“膀胱”穴治疗,又如臂之外侧痛,其部位属于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取耳穴“三焦”穴治疗,面三焦穴的发现和命名也是这样来的,再如偏头痛,其部位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故取“胰胆”穴来治疗。
2.按经络病候取穴是根据经络之“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病候来取穴。“是动病”——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阳明大肠经。是动则病齿痛颈肿”。②经脉经气变动引致所连络脏腑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又如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是动则病 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其病主要由经脉传来,非本脏腑所生,故名“是动”。“所生病”——经脉病候的另一类,也出自《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反映在经脉据行路径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所生病还有“牖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其病一般由本脏腑所生,并非经脉传来,故名“所生’。 。是动病”和“所生病’都是经脉及其所络属脏腑症候群,如手阳明大肠经的是动病为。大肠手阳明之脉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治牙齿痛和颈肿时可取耳穴“大肠”穴,又如手少阴心经的所生病为。心手步阴之脉……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故耳穴“心”可治疗目黄、胁痛、上肢的内侧面尺侧和掌中热痛等。
四、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是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是一致的。如交感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而命名的,又如肾上腺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肾上腺的功能而命名的。因此,必须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来理解和运用这些耳穴。如胃肠疾患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可取“交感”穴;又如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有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可取”肾上腺”穴来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
五、按临床经验取穴:按临床经验取穴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个(或某些)穴位对治疗某病有效,取而用之。如腰腿痛,取“外生殖器。穴,胃痛,取“腕”穴,甲状腺疾患,取“肘”穴,肝昏迷,取“耳尖”、“结节”放血,老花眼。取“枕”穴等。
所以,每个病症取穴的多寡,应根据病情和上述5点取穴原则,进行全面考虑后选用。
影响耳穴疗法效果的因素:
如果你以为仅仅在耳朵上贴几下、按摩几下就能减肥美容,那就错了, 事实上耳穴疗法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取决于4个基本因素: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
1、诊断明
诊断明是指要清楚地知道或懂得接受耳穴治疗的患者是患什么病,即对疾病要有明确的诊断.明代医家汪石山说:“既不认脉,又不察形.但问何病,便针何穴,以致误针成痼疾者有矣。问或获效,亦偶中耳!”,还指出:“病变无穷,灸刺之法也无穷”。我们古人就告诫要重视明确诊断,治法随证而变。 要想提高疗效,首先必须明确诊断,不仅要知道是患什么病,还应辩明虚实寒热。只有在辨证的基础上才能决定配方和手法,否则就是无的放矢,根本谈不上什么疗效高低。 明确诊断,正确辨证(包括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等),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基础和前提,即它是提高耳穴疗效的第一个环节。
2、取穴好
取穴好是提高耳穴效果的第二个环节,它要求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熟练地、灵活地运取穴原则。只有取穴对证,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3、穴位准
穴位准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穴位准不是指机械地按耳穴的解剖部位扎准就算穴位准了,而是指在耳穴的这个区域内扎准敏感点。因为耳穴虽不大,但有它一定的区域,往往是这个区域中的一点,穴位准指的是扎准这个敏感点。这就需要在扎针前仔细地用压痛法寻找其压痛点,或用肉眼观察法寻找其阳性反应,或用良导法探测其敏感点,然后再准确地扎在敏感点上。在临床治疗疾病时,不论是耳针或是耳压,要想提高疗效,就必须取准反应点,这已为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所证实。
4、手法对
手法对是指耳针手法、耳压手法等,重点从针刺方向、针感和刺激量3个方面加以论述。
1.针刺方向要根据不同的穴位和不同的病种选择针刺的方向,如针刺胃穴时,若是为了止吐(如防止晕车、晕船,或耳针麻醉作胃肠手术时的恶心呕吐),针尖应刺向贲门穴方向;若是为了治疗消化性溃疡,针尖应刺向十二指肠方向。临床经验证明,按这样的方向刺,疗效就较好。
2.针感耳针与体针一样,要求获得一定的针感,疗效才好,一般的针感是痛、胀、热、酸、麻等。有些病症则要求针感直达病所,疗效才佳。如治疗坐骨神经痛、牙痛、腰背痛等病,最好针感能到达病所。如用耳针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坐骨神经穴时,一般要求针感应使患肢有热感,或冷,或酸麻,或胀,或疼痛突然消失(或大大减轻)等感觉。若无上述针感则应调整针尖方向,或拔出针另寻敏感点针刺或捻转针(顺一个方向捻转或左右捻转),以获得预期针感。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若针感好,常可获得。针到病除”的良好效果。
3.刺激量因为刺激量=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故对各耳穴的刺激量就是指对各耳穴给予多大的刺激强度,以及刺激时间和留针时间的长短。我们对某一疾病进行临床辨证后,必须正确决定对各个耳穴的刺激量,这是耳针手法的重要组或部分。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是提高耳穴治病疗效的4个基本因素。只有认真抓住这个“四要素”,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介绍几种对肥胖症行之有效的耳穴疗法。
⑤ 哈尔滨乐仙堂的耳穴贴治疗扁桃体腺样体红肿肥大的!一个疗程2000我买了又不敢用,有没有谁用过急
东北的那几家私人医院配的那些天价药都试过了,是没用的骗人的,建议去正规三甲医院治疗
⑥ 贴耳穴感觉有什么变化
你好,一般都是用王不留行贴耳朵的穴位,然后在按压穴位,主要是刺激穴位,让穴位产生经气。使病变的地方恢复的更好。一般穴位贴的比较准或者有问题的地方,按压的时候都是比较疼痛的。一般是每个穴位每天最少刺激300次。
⑦ “耳穴贴”在耳朵上贴多长时间
“耳穴贴”受众广泛,通常它在耳朵上贴多长时间?
耳穴贴的效果确实非常好,很多人都会使用这种东西。因为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耳朵的,不是这种尔学期可能对大家的一些不适的反应,有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产生疑问了,这种耳穴贴到底要贴在耳朵上多长时间了?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使得情况逐渐得到缓解,并且让自己的病情逐渐好过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点的关注。
⑧ 耳穴疗法真的有用么
耳疗还是有用的,任何一种疗法,只要能够准确的找到位置和使用正确的方法,对人体都是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毫无用处,相信这项疗法也不会存留至今儿,耳疗法是一个很古老的治疗手法好像从远古时代就一直传承着这门手艺,耳朵是我们听到外界声音的唯一介质。在我们身体中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它联络着我们的经脉。做疗法能够疏通经络,让我们的耳朵更加的灵活,而且现在生活压力很大,外界的噪音很多,有时候做耳疗还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啊你要发肯定是有用的,我建议大家可以经常去做一些耳疗,因为我自己要体验过,真的很舒服,对身体好而且又能够放松减压感觉是一个很不错的养生之道。
⑨ 耳穴贴在心的穴位,按那里会痛,是不健康吗准不准的有哪位大神知道的,请告诉我吧!感激不尽!
耳穴治病,每个人的身体都有敏感区,有的人是右边敏感,有的人是左边敏感,不能说明健不健康。通过耳穴刺激达到治病目的,比如神经衰弱、劳损、失眠、都可以贴耳穴治疗。你所说的情况不能说明你就不健康,别自己吓自己。不明白的可以问帮你贴耳穴的医生。
⑩ 耳朵贴穴位有效吗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的周围五脏皆有,所以,五脏虚弱,禀赋不足可能造成近视等情况,那么耳穴贴压也遵循这个原则取穴。
指导意见:
取穴主要以眼,目1,目2,肝,肾,为主,可以加用脾,肺,心,神门,内分泌。
但这中贴压最好是在医院请专业的医生给你贴压,因为耳朵比较小,每个穴位的位置都比较紧凑,如果取穴不准,必然会影响疗效。
贴压后每天用手按捏贴压部位,直到有酸胀疼痛或发热感为好。
注意用眼卫生,看电视或写作业保持良好的距离和环境亮度,坚持做眼保健操。
祝你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