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小秋版本的碧玉簪为什么不一样
① 迟小秋为什么名声很好很大。她的扮相很一般,唱腔也不稳,无论如何都难及张火丁、刘桂娟、吕洋等人,为何
小秋可算是正宗传人,声腔和身段都符合程派,特别适合演贞洁烈妇,像《武家坡》《碧玉簪》《三娘教子》《孔雀东南飞》《六月雪》《骂殿》都极合,爱之平实气质。
海燕,她有一种高贵自赏的气质,声音宽亮但程韵很足,她演的《梅妃》《文姬归汉》《三击掌》《英台抗婚》《春秋亭》《玉堂春》都不错,虽然自从拜师李老后,都说她退步很大
李佩红,果然是武旦出身,表演带着硬气,她演的戏很多,但都不太耐赏,有时候高音上不去,有时候的确很飘,所以就算得了白玉兰奖,也只是因其表演多有琢磨吧!
刘桂娟 有辱师门
火之丁丁,很红呵,但是仔细品味她的程味确不浓,或许只是嗓子那样吧,她的做派略如小秋,《荒山泪》《火焰驹》等都很好,而且她有更文雅的气质,新排戏很成功,《断桥》和《梁祝》确实都很精彩。她的水袖乍一看的确不错 但不耐看
② 关于京剧的《碧玉簪》和越剧的《碧玉簪》的问题
基本剧情
吏部尚书李廷甫之千金李秀英,天资聪颖,秀丽贤淑,品德端庄,其父将她许与好友之子王玉林。秀英的表兄顾文友,垂涎秀英已久,因此嫉妒这桩婚事,遂与孙媒婆密定奸计。秀英出嫁之日,媒婆暗中偷走秀英的碧玉簪,连同伪造的情书,一并放入洞房。玉林在关房门时偶然拾得,怒不可遏。他欲与之评理,唯恐累及爹娘,又怕丑事传扬,有辱门庭。于是强自克制,撇下新房中的秀英,独自下楼而去,并发誓从今而后,不论夫妻之情。婆婆发现小夫妻婚后尚未同房,硬拉玉林上楼,但他顾自挑灯夜读,不理秀英。满月于归之期,玉林托故不去。秀英回到娘家后,玉林又遣人送去书信,责令秀英原轿返回,否则休了秀英。秀英无奈,与母亲李夫人洒泪而别。母亲不解,问她缘由,她一肚子的委屈咽下肚,哭哭啼啼回夫家。夜间,玉林寻衅辱打秀英。李夫人得知后,来到王家,为女儿讨还公道。谁知玉林怒气在身,竟以伯母相称。李夫人称病催夫速归。李廷甫怒气冲冲来到王家,责问玉林为何如此无礼,玉林理直气壮地当场拿出物证,李廷甫哑然失色,也疑女儿行为不端,拔剑欲砍,亏得婆婆相护。事后,经过追查,真相大白。李廷甫痛惜女儿病容憔悴,想带她回家休养。哪知道秀英为了遵守三从四德,执意不去。玉林深感愧疚,悔恨不已。于是,尊母之命,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送上凤冠霞帔,秀英不受。经过双方家长,特别是婆婆的劝慰,和玉林的再三恳求,严责己过,直至跪地请罪,秀英方才回心,夫妻终重归于好。
此剧原是越剧首演,后来由着名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改编移植为京剧版的《碧玉簪》
③ 越剧碧玉簪 歌词
第一场 喜讯
〔幕启:李府寿堂。李廷甫、李夫人同上。
李廷甫 (念)庆寿诞彩幛高悬,
李夫人 (念)有明珠掌上承欢。
老爷今日寿诞,容为妻拜贺。
李廷甫 夫人免了吧!
李夫人 哪有不贺之礼。
李廷甫 好好,老夫人也有一礼。
〔夫妻同拜毕。内声:“小姐庆寿!”夫妻笑。
李秀英 (念)华堂开寿诞,
歌鼓乐天伦。
今日爹爹寿诞,女儿为爹爹拜寿!
李廷甫 起来!秀英知书达理,真乃贤孝女儿。哈哈哈哈!
老夫人 正是。
春香 老爷、夫人在上,春香叩头!
(3)迟小秋版本的碧玉簪为什么不一样扩展阅读
越剧《碧玉簪》传统剧。明朝吏部尚书李廷甫将女儿秀英许配翰林王裕之子玉林。秀英的表兄顾文友因求婚不成,便买通孙媒婆向秀英借得玉簪一支,连同伪造的情书,在秀英成婚之日,暗置于新房之中,玉林果然中计,疑秀英不贞,备加冷落和凌辱。
廷甫闻女被虐,赶往王府责问,玉林方出示情书、玉簪,遂使真相大白。然秀英已被折磨成疾。玉林悔恨不已,上京赴考中魁,请来凤冠霞帔向秀英认错赔礼。
碧玉簪为越剧金派名篇,女主角李秀英的初代扮演者为金彩凤
④ 碧玉簪的创作原型
《碧玉簪》是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一部优秀作品,很多越剧团都将它作为保留剧目,还曾拍成电影艺术片。但是,不管是出版本还是改拍成彩色电影,都只署整理改编者的名字,没有署剧本的首创人员姓名。那么原创人是谁呢?他们就是越剧创始人之一的马潮水和张云标。1918年,马潮水与名伶王永春、卫梅朵、张云标等进上海,他感到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剧目不更新,不适应市民的口味是不行的。为此,他买回《李秀英宝卷》,一口气看完,觉得不错,并联想到曾在家乡看东阳婺剧《三家绝》的演出,认为《李秀英宝卷》可以改编成一出好戏。为了作好充分的准备,他又去书店买来《碧玉簪》全传,与师弟张云标共同商议,着手改编。经过他俩演出之余的精心整理、改编,《碧玉簪》终于诞生了,并于1918年7月20日在上海华兴戏院正式演出。《碧玉簪》演出后,轰动了浦江两岸,获得极大成功。这不仅仅是演出精彩,几位主要演员扮演角色逼真感人,更主要的是剧本改编得好。第一:改东阳婺剧班的大悲剧《三家绝》为大喜剧。原来的情节是李秀英新婚之夜受不白之冤,又遭夫婿冷落,受屈受辱,不白之冤难伸,其父李廷甫不问清红皂白,一脚将她踢死。顾文友则私造情书,陷害他人,送官问斩。玉林则在真相大白后,悔恨交加当场碰死。李、王、顾三家均系单丁,三人既死,绝了三家后,故名《三家绝》。马潮水、张云标的首功,在于将三人亡故的大悲剧编改为真相大白后,王玉林奉命上京赴试高中,夫妻大团圆喜剧结尾。这就是妇孺皆知的“送凤冠”一出。玉林跪倒在秀英面前,这是作者惊人之笔。在封建社会里,夫为妻纲,让堂堂男儿跪倒在妻子面前,本就是件惊天动地之事,何况王玉林是钦点状元、天子门生,如今头戴官帽插宫花,身穿官袍,脚穿朝靴,跪在发妻跟前求情,陪罪认错,是绝无仅有的奇事。这一跪跪得好,大大反了封建传统礼教。第二,有它特有的艺术效果。和睦相爱、合家团圆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者把悲剧改为喜剧,以大团圆结束,是符合人民心愿的,因此大受上海广大观众的欢迎。第三,富有时代精神。《碧玉簪》创演于1918年,正是“五四”运动前夕,剧目内容与当时社会妇女争取解放、男女平等、求自由自主的新文化运动潮流及其时代脉搏相吻合。顺时代潮流而创,合时代精神而演的《碧玉簪》是当时上海戏曲舞台上出现的少有的好戏,越剧走在戏曲界之前列,因而受到各个阶层的肯定和欢迎。正是由于《碧玉簪》在上海一炮打响,使初进沪地不到两年时间的越剧,巩固了演出地盘,牢牢地占领了上海戏曲舞台。《碧玉簪》的诞生与演出,是越剧史上一次质的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