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贝为什么这么便宜
㈠ 火焰贝的基本介绍
名字:火焰贝
英文名:fire scallop;flame scallop;rough fileclam
学名:Lima scabra
饲养要求: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食性:滤食性贝类。以浮游物为主食,居住在岩缝阴暗处,滤食一些浮游生物,以植物性浮游生物为主
体长:4-7.5厘米
寿命:4年
养殖难度:高
性情:温和
珊瑚兼容性:安全 种类:粗纹玉黍螺
㈡ 烧烤店里的宠儿扇贝,可是一个百眼“小魔怪”
引言
炎热夏天的夜晚,没有什么比得上一顿凉风下的烧烤更让人感到惬意的了。在烧烤店里各式各样的食材中,有一样海产可以说是烧烤必备的美味,这就是扇贝了。去掉一片贝壳,以另一片作为品尝的碗碟,在炭火的炙烤下洁白的贝肉和蒜蓉在鲜美的汁水里面沸腾着,只要是品尝过扇贝鲜美滋味的人都会对它赞不绝口。
那么,人人喜欢的扇贝究竟是怎样一种贝类呢?洁白晶莹的贝柱又是扇贝的哪一部分呢?
图1:在海产市场出售的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图片的左边是深色型的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
好吃的扇贝
扇贝在西方是一种传统的食用贝类。但是,在我国直到近三四十年才开始大量的捕捞养殖并供给市场。与我们所能吃到的其它大部分双壳贝不同,扇贝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它的闭壳肌,也就是乳白色的贝柱。而其他很多可食用的双壳贝类的主要食用部分则是它们在泥沙里面掘洞的斧足,例如我们俗知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蚬子(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当然也有很多贝类有另外的部分适合食用,例如水管部分和整个软体部分,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在扇贝的闭壳肌以外还有一圈软组织,称为扇贝的裙边,尽管在加工扇贝制品的时候大多被当做下脚料来处理,但其实味道还是相当棒的。
作为一种食用贝类,扇贝的味道十分鲜甜,无论是煎、炒、煮还是烧烤都特别美味。当然依笔者的看法还是以炭烤为最佳。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㈢ 为什么有红色的贝壳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物种,生来就是红色,这种贝壳名叫火焰贝。
1、火焰贝总是藏身在洞穴,非常罕见。火焰贝中间肉体部分有两条发光体,好象霓虹灯在闪光,令人惊艳,南太平洋数量很多,爱好潜水者常专程前往欣赏。
2、贝壳里面呈现红色,触须呈现红色或白色。火焰贝的贝壳极其美丽,壳口处有许多火焰般的触手,内部还闪着幽兰色的电光,两壳张开时,壳内的外套膜显火红色。壳内唇肉部也有蓝色闪光。
3、火焰贝会利用小石子或珊瑚碎片建立一个巢穴。生活在海底,平时利用两片贝壳一开一合作迁移运动。当受到威胁时,它会通过开合它的壳推动水流逃走,用触须作辅助。能与不吃它的任何生物相处融洽,可以成群饲养。滤食性,在水族箱中过滤小型浮游生物为食物,最好放入成熟的生态缸。需要适度的钙含量和酸碱度。不能忍受高硝酸盐环境或含铜药物。
㈣ 世界上最大的扇贝
火焰贝壳,是英国研究人员2013年1月在沃尔什海湾海底发现的一种奇特的贝壳,外观像海葵 ,贝壳 伸出的红色触手 颜色和形状像是燃烧的火焰,于是被称为“火焰贝壳”,主要以小鱼、小虾和一些浮游动植物为生。下面,我们继续一起来多了解这世界上最大的扇贝吧!
世界最大扇贝——火焰贝壳
火焰贝壳的发现
在对斯凯岛和苏格兰大陆之间的沃尔什海湾进行调查时,研究人员在海底发现了至少1亿个火焰般的贝壳。苏格兰环保局长说道,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焰贝壳群落。
苏格兰海洋局在受委托进行一项调查时发现了这个生物群落,这项调研是确认新海洋保护区的一部分工作内容。这种扇贝一样的小型生物在两个贝壳之间长有许多霓虹橙色的触须。这些贝壳动物聚集在海底而且它们的巢穴为数百个其它物种提供了生存的礁石。沃尔什海湾火焰贝壳的礁石区域也比预期的要大得多,覆盖面积达到了75公顷。
巨大的挑战
环保局长理乍得-洛克赫德把苏格兰周围的海域描述为生物多样性的温床。他说道:“苏格兰的水域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五倍,尝试更多的了解我们珍贵而又多样化的海洋生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拥有橙色触手的火焰贝壳肯定会被认为是我们海洋中最引人瞩目的物种。”
他接着说道:“许多人都会把这样的外来物种放置在遥远的热带礁石上,而且并未意识到它们只是居住在斯凯岛海域的水下。这种火焰贝壳不仅看起来漂亮,而且这些神秘的贝壳能够形成一种礁石,为众多其它物种提供一种安全的多样性环境。”
沃尔什海湾的调查是由赫瑞瓦特大学代表苏格兰海洋局进行的。赫瑞瓦特大学生命学院的丹-哈里说道:“当我们去寻找特殊物种或者栖息地的更早记录时,却发现它们或者遭到破坏、或者正在挣扎甚至是已经灭绝,这都是经常的事。让我们高兴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一个巨大的火焰贝壳群落沿着沃尔什海湾的海湾入口生存。这对所有关心这项调查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令人惊奇的发现。”
扇贝是扇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代称,约有400余种。该科的60余种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之一。壳、肉、珍珠层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很多扇贝作为美食食用。颜色鲜艳呈辐射状花纹的扇贝受收藏者喜爱,花纹被采纳为艺术品的图案。扇贝为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中的一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以热带海的种类最为丰富。中国已发现约45种,其中北方的栉孔扇贝和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及长肋日月贝是重要的经济种。扇贝又名海扇,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
扇贝的物种分类
扇贝 ,是我国沿海主要养殖贝类之一,世界上出产的扇贝共有60多个品种,我国约占一半。常见的扇贝养殖种类有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可见我国扇贝的品种丰富。
( Chlamys farreri )
品种来源:黄海
特征特性: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瓣鳃亚纲,异拄目,扇贝科,扇贝属;生活在3m~ 30m岩礁及砂砾质海底;滤食,饵料以浮游植物为主;耐温范围一1.5℃~25℃;适盐范围16‰~43‰;产卵期在5月至6月;用途广,肉细嫩,味鲜,经济价值高。
属我国海区自然生种类。适宜于我国广大海域特别是北方沿海养殖。栉孔扇贝营附着生活,足丝料发达。成贝壳高可达8厘米以上。因右壳前耳有明显的足丝孔和数枚细栉齿而得名。壳面生长纹细密,具粗细不等放射肋;左壳约10条,右壳约20条,肋上有不整齐的小棘。
( Ar-gopecten irradians )
品种来源:1982年从美国引进。
海湾扇贝不宜在我国养殖,主要原因是海湾扇贝个体滤水量24小时会达到1.2方至1.5方,随着我国海湾扇贝养殖面积的增大,导致大面积海域水质出现氨氮过高,溶解氧过低,使海湾扇贝产量一年不及一年,其他养殖生物大量减少,导致海底淤泥增厚,这样一来我国的海洋环境会受到严重破坏,个人意见迅速产出渔政及环保部门迅速采取措施,抑制海湾扇贝在我国海域上养殖,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色海洋。
特征特性: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贝壳扇形,两壳几乎相等,后耳大于前耳,前耳下方生有足丝孔。壳面有放射肋18条,壳面呈黑褐色或褐色。生长适温范围5-30℃,最适生长温度18-28℃。
栉孔扇贝
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栉孔扇贝学名Chlamys (Azumapecten)Farreri,命名人 Jones et Preston 。 俗名干贝蛤(其闭壳肌制成)、海扇,属软体动物门、瓣腮纲、珍珠贝目 Pterioida 、扇贝科Pectinidae、扇贝属。
1、形态特征
贝壳较大,量圆扇贝,一般壳长74cm,壳高77MM,壳宽27.5MM两壳大小及两侧均略对称,右壳较平,其上有多条粗细不等的放射物,两壳前后耳大小不等,前大后小,壳表多呈浅灰白色。
2、生态习性
栉孔扇贝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水流较急、盐度较高、透明度较大、水深10-30m的岩礁或有贝壳沙砾的硬质海底,以足丝附着侧卧于附着基上,右壳在下。动物可开闭双壳排水,以反作用力作短距离的游泳。闭壳运动能发出清脆的声响,能脱落足丝到水中游动。正常生活时,通常张开两壳,滤食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以及其他小型微生物。若环境不适合,可自动切断足丝,急剧地伸缩比壳肌,借贝壳张闭排水的力量和海流的力量作短距离的移动。栉孔扇贝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水温0℃以下也能够成活。15-20℃是最适生长温度,水温超过25℃生长受到抑制,4℃以下贝壳几乎不能生长。高盐种类,最适盐度范围为23-34。栉孔扇贝耗氧率高,抗干露的能力较差。
3、产地、产季
产于我国北部沿海,山东长岛、威海、蓬莱、石岛、文登和辽宁大连、长山岛等地是主产地。
4、繁殖特性
栉孔扇贝为雌雄异体,存在雌雄同体的现象。在繁殖季节,雌性生殖腺呈橘红色,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区分明显。繁殖季节过后,生殖腺退化,雌、雄外观上完全相同,呈无色半透明状。栉孔扇贝每年有两个繁殖期,第一次在5-7月,水温14-20℃,第二次约在9-10月,水温22-20℃。繁殖季节主要与水温有关,在不同的海区有较大的差异,山东南部沿海,5月上中旬进入繁殖盛期;而在长岛北部岛屿海区,6-7月份才进入繁殖盛期。除水温以外,生殖腺植树的变化也是确定繁殖季节的一个重要依据,生殖腺指数平均达到15%时进入繁殖期。在繁殖季节有多次排放的习性,第一次排放后,经过一周左右又可排放,壳如此反复多次。产卵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壳高6-7cm的两龄倍,怀卵量800万-1000万粒,一次产卵量200万粒左右,壳高8-9cm的3龄贝,怀卵量为1500万粒,一次产卵量400万粒左右。成熟卵子直径70微米左右,精子全长50微米左右。
5、苗种培育
幼虫培育适宜密度为8-12个/mL,培育水温为18-20℃,受精卵孵化至D形幼虫期,即可进行投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小球藻、塔胞藻和扁藻等。以等鞭金藻为例,D形幼虫初期日投喂量为1万-1.5万个/mL;壳顶期日投喂量为1.5万-5万个/mL;分3-6次投喂。多种饵料种类混合投喂的效果比单一种类要好。每天换水两次。光照一般控制在500lx一下。每5-7天倒池一次。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海水中,每立方米水提价入2-3g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附着基一般是棕绳编成的小帘(绳径8mm左右),或聚乙烯网片,附着继需用0.5%的氢氧化钠处理,清洗油污等,在经过反复锤打、浸泡,清除碎屑、杂质及可溶性有害物质等。附着基投放过早,不但影响育苗池的正常管理,而且容易被残饵、杂质污染,水质变差,幼虫难以附着;附着基投放过晚,则错过大批幼虫最佳附着机会而下沉死亡。最佳投放时间应在池内幼虫有50%以上出现眼点时,一般配合倒池。
6、养殖要点
筏式养殖:在海区设置筏架,然后在筏架上 吊挂养殖笼,1CM左右雅贝一层防治200个左右,放养量为400笼1/15公顷;穿耳吊养:利用壳高3CM以上稚贝,在其前耳钻一小孔,然后吊挂在养殖绳上进行养殖;底播养殖:把贝苗直接播放到海底或滩涂潮间带养殖,可与对虾混养。
7、养成时间
栉孔扇贝为多年生,1-2龄贝生长速度较快,在人工筏式养殖的条件下,当年常温培育的苗种,入冬前壳高可达2cm以上,第二年壳底高可达7cm左右。
8、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很高。除在沿海产地常年可以吃到鲜贝外,为了保鲜和运输方便,多数将其闭壳肌取出冷冻后运销各地,称为冻扇贝柱或冻鲜贝。它是高级宾馆、饭店的重要烹任原料,并且正在进入一般家庭。用扇贝闭壳肌制成的干品“干贝”是海产八珍之一。
海湾扇贝
海湾扇贝 ( Ar-gopecten irradians )又称大西洋内湾扇贝,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学名Argopectens irradias(Lamarck)。
1、形态特征
贝壳扇形,两壳几乎相等,后耳大于前耳,前耳下方生有足丝孔。壳面有放射肋18条,壳面呈黑褐色或褐色。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为当地的一种采扑贝类。张福绥1982年从美国引进我国。海湾扇贝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肉味鲜美,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高。作为一种优质海水养殖品种,常年可收获,以春季质量较好。
2、生活习性
海湾扇贝多数分布在海面下3-10米处,性格比较泼辣,耐温范围-1-31℃,5℃以下停止生长,10℃以下生长缓慢,18-28℃生长较快;其耐盐范围16‰-43‰,适盐范围21‰-35‰。在环境不适时,能自切足丝用两壳开闭击水进行快速移动。海湾扇贝一次击水可跃进1-2米左右。
海湾扇贝从受精卵起计算,在流大水肥的海区经过8个月,平均壳高能达5-6厘米以上,最大个体达7厘米左右;在内湾流缓海区平均壳高只达5厘米左右。在全人工养殖条件下,低密度放养较高密度放养生长快,分苗早较分苗晚生长快。
3、生殖习性
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其生长发育较快,春季培育的苗种,养殖到秋季(壳高达5厘米左右)性腺就成熟,并可以此为亲贝采卵培育苗种。生物学最小型为2.2厘米。性腺局限于腹部,精巢位于腹部外周缘,成熟时为乳白色;卵巢位于精巢内侧,成熟时褐红色,通常性腺部位表面具一层黑膜,在性腺逐渐成熟过程中,黑膜逐渐消失,精巢与卵巢便历历分明。
当性腺开始发育后,在控温条件下给予一定数量的饵料,能促进性腺提前成熟,排放精卵,这就是提前苗与多茬育苗的生物学根据。在我国北方海域,海湾扇贝一年有春秋两个繁殖盛期,春季为5月下旬至6月,秋季为9至10月。秋季生殖期后,腹部透明,无精卵存在。
虾夷扇贝
原产于日本和朝鲜。现已引进我国,并已在山东、辽宁等北方沿海进行人工养殖、增殖生产。
特征特性
属滤食性双壳贝类,贝壳扇形,右壳较突出,黄白色,左壳稍平,较右壳稍小,呈紫褐色。壳表有15-20条放射肋,两侧壳耳有浅的足丝孔。右壳肋宽而低矮,肋间狭;左壳肋较细,肋间较宽。壳顶下方有三角形的内韧带。 自然分布水深6-60米,底质为砂砾。虾夷扇贝为冷水性贝类,生长适温范围5—23℃。原主要产于日本、俄罗斯千岛群岛的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洲北部。对盐度的适宜范围24-40,分布于盐度较高,无淡水注入的底质坚硬,淤沙少和水深不超过40m的沿岸海区。主要在我国北方的辽东半岛、山东长岛等海区进行养殖.生长速度较慢,从稚贝开始至壳高1l--12厘米,最短时间需1年零7个月。据记载,最大壳高可达27.94厘米,其寿命约在25年。虾夷扇贝在我国北方繁殖季节为3—4月份,产卵水温为3—10℃。自然种群雌:雄为6:4左右。虾夷扇贝受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后不断发育,初期D型幼虫壳长110—120μm;经过浮游幼虫阶段,当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μm时出现眼点,随即附着变态,稚贝壳长达3—4cm,足丝腺退化。
㈤ 一般贝司跟异形贝司(比如火焰贝司)比缺点和优点都有什么
普通的贝司手感好音质好,容易买到,价格适中,有挑选余地,比如fender,ibanez,warwick等。异形bass一般是国内的垃圾厂家做的,只是外形稍稍好看一点,可是木材,拾音器等做工很差劲,更不用谈音色了。不推荐异形琴,而且异形琴会养成不正确的持琴姿势。尤其是火焰型和燕尾型。
采纳哦
㈥ 从海虹里找到一个红色的贝壳,有没有人知道红色贝壳是怎么回事
俗称:火焰贝
英文名:fire scallop; flame scallop;rough fileclam学名:Lima scabra
分布:太平洋加勒比海地区 菲律宾海域
饲养要求: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食性:滤食性贝类 以浮游物为主食,居住在岩缝阴暗处,滤食一些浮游生物,以植物性浮游生物为主
体长:4-7.5厘米难养度:难
种属:双壳纲,狐蛤科
火焰贝总是藏身在洞穴,非常罕见。火焰贝中间肉体部分有两条发光体,好象霓虹灯在闪光,令人惊艳,南太平洋数量很多,爱好潜水者常专程前往欣赏。
贝壳里面呈现红色,触须呈现红色或白色。火焰贝的贝壳极其美丽,壳口处有许多火焰般的触手,内部还闪着幽兰色的电光,两壳张开时,壳内的外套膜显火红色。壳内唇肉部也有蓝色闪光。
火焰贝会利用小石子或珊瑚碎片建立一个巢穴。生活在海底,平时利用两片贝壳一开一合作迁移运动。当受到威胁时,它会通过开合它的壳推动水流逃走,用触须作辅助。能与不吃它的任何生物相处融洽,可以成群饲养。滤食性,在水族箱中过滤小型浮游生物为食物,最好放入成熟的生态缸。需要适度的钙含量和酸碱度。不能忍受高硝酸盐环境或含铜药物。
在水族箱中,不需要特别关照。只需要追加一些浮游生物、有机食物(海洋雪—有机碎屑和selcon—主含不饱和脂肪酸),按水流方向把食物投到它的前面。每个火焰贝都需要单独饲喂。
一般火焰贝的生命周期约四年。
火焰贝名称的来历就无需解释了,有趣的是这种贝会跳越式奔跑,放入缸中,很快就跳到活石缝里去了,还可以倒悬在石头上,原来它靠分泌足丝可以将贝壳固定,外套膜边缘如触手状的延伸物犹如摇曳的火苗,在外套膜边缘经常可以看到像电流一样的蓝光在来回流动。
只是火焰贝好象对光线很敏感,跳到石头缝里就很少出来了,踪影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