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为什么便宜
⑴ 产品销量不高这篇爆款文案写法,可以让你的产品达到百倍曝光
如何成就一个爆款文案,标题是重中之重,曾经有着名自媒体作家是这样说的:“我写一篇文章要花一个小时,而想一个标题却要花三个小时”,可见标题在一篇文案中是重中之重的。
一个好的标题,对人们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曾经uc震惊部的标题,每次都能吸引我点进去一看,看完后却只想骂他们一顿,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效果达到了,让我点进去为他们增加了流量。
回想一下,他们是这样写标题的,"99%的人都不知道的XXX,它竟然可以这样?",再加点品牌或者大众化的元素进去,你会不会有种想点进去看看的冲动。再看看你是怎么写标题的?是不是把产品的卖点、优惠都列出来,然后想办法把它们提炼精简出来?
我们见过了太多平铺直叙的标题,这种标题你如果拿去和那些劲爆的新闻放在一起,那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这是一套经过大量的市场检验的话术,有几种类型的标题,在同类里面表现得格外出彩,阅读量至少比同类高30%以上。
惊喜优惠系列
现在各行各业,每逢节假日的时候都会搞活动,没有节日都要制造节日来做促销,我们见得最多的是优惠类促销了,通常一般厂家的做法就是把促销政策写一遍,再加上几句煽动性话语就完事了。
诸如标题是这样写的:某某品牌5折特惠。
可能厂家的初衷是以品牌为依托,塑造信任感,而且5折是个难得的抄底价,想要起到一个爆量的作用,结果数据反馈却不尽如意。反响仅仅一般。
而另一厂家的做法就很聪明了,它是这样写标题的:
今日包邮,所有精英人群都在用的某某,限时半价,仅59元,限购一件。
你看,这样的标题是不是吸引力就大多了,这就是经过精心构思,来引导用户的点击行为。
“今日包邮”看上去就像一个限时活动。
所有某某人群都在用,这么多人群都在用的,是不是表示产品真的很不错。
仅59元,这么好的产品居然这么便宜,限购一件,则是制造一种稀缺度,你会不会想点开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贪便宜是人的天性,但是人们并不喜欢卖不出去的产品,绝大多数都喜欢人气旺的,当某件畅销品牌突然有优惠时,人们更会去选择冲动式的消费。
所以,当你写文案标题时。
第一步,不要急着把价格直接报出来,而是要告诉用户产品的亮点:销量高,人气旺盛,深受某某人群的喜爱。表明了这款产品在某个人群中认知度非常高,让读者有了信赖感,并想要深入了解:到底是什么产品让那么多人喜欢。
第二步,直接写出具体优惠政策,比如,半价59元,5折仅需59元。价格很低,让人一眼就看到实惠。
第三步,制造紧张度和稀缺度,限时限量。用户未必现在想买,或者可买可不买的,那么就可以制造一种紧张情绪,吸引用户点进去看看到底是什么。
就像我们基本上都见过,某条热闹非凡的街道上,总有那么一家店,挂着“最后三天,亏本清仓”的牌子,结果你半年后再去看,还是最后三天,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法子,确实为店家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实用系列
”XXX给你讲解这套好用的自我管理手册”,
“她是吴晓波得力助手,带着4岁孩子1年谈下30个项目,她说她的高效人生,全靠这套自我管理术",看看这两个标题,是不是第二个能明显的吸引你点击的欲望。
她是吴晓波得力助手,傍名人,蹭热点,如果直接提她的名字,相信普罗大众都不知道她是谁,但是和吴晓波关联起来了,别人一看就知道,噢,是吴晓波身边的人啊,那应该是有点水平的。
带着4岁孩子1年谈下30个项目,我们都知道,带孩子是件劳心劳力的事情,而她却能够在带孩子的同时,还谈下30个项目,为后面的高效人生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效率呢,是因为有了这套自我管理术。
平等对话系列
人们选择一个品牌,就好比是交朋友,而你的文案,则是你对朋友说的话。想象一下现在你的客户就是你的朋友,你要如何同他们聊得热火朝天,
“没存款,靠玩信用卡买下26套房,她是怎么越刷越有钱的?”
当你对他们报以热情,他们必将以更大的热情回报于你。
反差法系列
糟糕的开局+完美的结果,
职业和学历反差:
“北大高材生回家卖猪肉”,“初中学历抓住风口成就千万粉丝网红”,“xx高管回乡卖小龙虾”。
年龄反差:
“高中生通过xx拿到千万融资”,“年龄逆生长,60岁的她教你通过xx重返30”。
境遇反差:
“网瘾少年成为电竞传奇,年薪百万”,“从小作坊到年入1个亿”。
每一个标题都能找出各种问题来推动你进去找寻答案,这就是标题的魅力所在。
⑵ 现在的大学生是不是和白菜一样,普遍廉价
说真的,你在网上已经很难听到理性客观的声音了,因为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网络已经成为了最大的网络接口,在这种情况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率不断提高,但中国网民的数字确实在急剧下降,
因为一开始上网的时候是全英文界面,只有少数高材生才有机会上网,所以你看第1代上网的人学历都是非常高的,随着互联网慢慢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甚至是文盲,能够利用手机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你就会发现网络上的声音看起来是非常的非理智的,而且素质是非常低的,但又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涉及到特定议题的时候。
就比如说随着大学的普及,对大学生地位的看法就非常的极端,主要牵涉到两个人群,第1个根本没有考上大学,甚至初中高中就已经辍学的人,对于这些呢是让产业区猛烈抨击的,自己得不到的肯定不是自己的问题就得毁掉另外一种,则是庞大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来说大学生是个标配,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感觉好像遍地都是,实际上并不如此。
他们还会拿一些个例来证明大学生是非常廉价的,但是很明显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今天的大学生虽然说不像20年前那样是天之骄子,但是也绝不是遍地都是。
以前读书读到初中、高中都算不错了。现在读到大学大专都觉得不入流!至少本科或以上才上得厅堂,且受教育面比以前大大拓宽,几乎大部分人都大学毕业,人多了,自然价值就低了,只有自己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才可以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人材。
大家扩招化,市场化的结果。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贵了。再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包分配,毕业即失业。所谓天之骄子早已是过去的荣耀了。
什么时候北大的也白菜了?
不得看是哪个大学的么?
你上的垃圾大学,上三年两年雨休,剩一年还赶上疫情在家自学了,,你觉得应该值钱么???
别侮辱白菜,百菜不如白菜,营养价值很高。
普通大学生现在的处境是‘’穷嫌富不要‘’,靠体力挣钱放不下身段,靠脑力挣钱拿不到想要的薪水,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
这个锅,大学不背,白菜也不背。
普遍,是因为实在太普通,没优势,没特点。
大学只是提供了一个敲门砖而已,同样的敲门砖,总有一两个特别优异、出众的,同样的,没有想法、个性、能力的人即便暂时敲开了门,以后也会发现到哪里都吃不开。
同样都是白菜,有的长得好,有的就长成一滩烂泥,好的白菜也不是那么容易就长成的。
你提的这个问题,也要视情况而定,即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概而论,总之,看你有无真才实学来说话!如果你刚踏进大学校门就本着“勤高中,懒大学”的思想理念,成天不务正业,不去学真知识、真本事,靠混天过日,不学无术来混一个大学文凭,毫无真才实学,岀了 社会 以后是“文做不来相公,武做不来武松,写个论文还是个文抄公”的这样的大学生,当然就和白菜一样廉价,甚至比白菜都不如!但人家样样懂,行行通,门门精,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走向 社会 就大不一样了!
白菜也有价格,何况今年也涨价了,再廉价也符合普陀大众的胃口,是餐桌上少不了的座上宾[奸笑]如果把大学生比做白菜,到是没有贬义,说明大学生的在校所学能学以致用,毕业就能直接进入到 社会 实践中去发光发热,是理想中的好现象[玫瑰]事实果真如此,那是好事,说明教育的投入都是切合实际,与现实接轨,是好事情
现在大学生是很多了,但不能说是普遍廉价!毕竟就算是上民办大学的学子也是通过12年努力学习、通过高考大门的。只不过大学水平不同,学生能力不同,更重要的是毕业生市场供大于求,突显了部分毕业生工作难找(当然也存在毕业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现象)毕业即失业。给大众感觉大学无用!!!
⑶ 请问各位兄弟 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大学子卖猪肉”事件发生在哪年要具体时间的 谢谢了啊
2006年
陈生是广东湛江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清华EMBA。1984年毕业分配至广州一个机关,三年后他毅然决定下海。陈生笑着说,当时进入机关的,只有他一人是学经济学出身。有一天,他闲来无事就写了篇名为《中国迟早要进入自由经济》的论文,后来还发表了,但不知怎样论文竟辗转到了上司手中。上司看后就把他叫去办公室“教育”了一番,认为他的观念有问题。陈生说,他喜欢独立地对某些东西作出决定,但在那个工作环境中,他无法按照自己的个性行事,可以说“论文事件”促使他间接作出了辞职的决定。辞职后为了生计,陈生当起了“走鬼”,开始摆地摊卖衣服。卖了数月衣服后,他赚了一点小钱。后来有一天,他去湛江农村的一位亲戚家玩。正好当天他的亲戚抬着自己种的100多斤萝卜上街去卖,可是由于当时刮风下雨天气不佳,亲戚只卖出了10斤,赚了10元钱。而当天村子里面其他农民的遭遇也相差无几,一群农民都很生气,坐在地上抱怨“明年再也不干了”。当时站在一边的陈生却受了这句话的启发。按照经济学原理,供小于求时价格会上升。于是,他便用倒卖衣服赚取的一点积蓄承包了100亩菜地,自己带着一些菜农来耕种。期间,他发现,除了供求关外,蔬菜的价格受天气的影响最厉害。尤其是当西伯利亚寒流逼近广州地区的前一天时,当天天气闷热,蔬菜的价格就特便宜。陈生就趁机将市场上能收购的蔬菜都收购了。到了降温那天正好过节,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出来卖菜。“进价1毛钱一斤,我卖到6毛钱一斤。”陈生说,这笔倒卖让他赚到了人生了第一桶金,一下子赚了十几万元。此后,他开始专做倒卖蔬菜的生意。而关于对天气影响价格的领悟,陈生笑着说他一直守口如瓶,直到时隔8年回去和当年的菜农们闲聊时才透露出去。拿着赚到的第一桶金,1993年陈生开始投身于湛江的房地产业。只用了三年时间,他做到了湛江房地产市场的前三名。考虑到房地产业涉及的一些法律之外的不安全因素,陈生开始转行去制造饮料。“当时我想做一种纯碳酸饮料。”陈生说,正当他的纯碳酸饮料研发进入最后关头时,两个朋友打来的电话改变了他的命运。“你不要再研发你的碳酸饮料了,这年头大家都流行喝醋饮料啦”。原来,当年由于某国家领导人在湛江视察时选择了雪碧勾兑醋这种新颖喝法,一时间醋饮料风靡起来。陈生跑到市面上调查了一番,发现大家都是直接用醋和雪碧在一起勾兑,却没有一种现成的醋饮料。随即,他大刀阔斧拍板马上生产醋饮料。于是,1997年中国第一家醋饮料便在陈生的手中诞生了。
陈生决定“杀猪”是他去菜场买肉时突然决定的。他发现这个行业被别人误解了。广州的猪肉市场一年几十亿元,为什么没人去做大?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巨大的市场的诱惑,开始投资。他解释说,假如他是卖电脑的,他得面临像联想等这些几百亿上千亿级的企业竞争,但是选择卖猪肉,跟他的竞争对手相比,他还是有优势的。他就要在这个职业里面干出一点伟大的事,比如人家卖一头猪、半头猪,而他能卖到十几头猪,这不是北大水平吗?2006年,陈生在湛江和广西交接处附近打造他的土猪养殖厂,2007年开始在广州开猪肉档卖猪肉。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广州乃至广东最大的猪肉连锁店“壹号土猪”。
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北大高材生,祝贺了!
⑷ 北大高材生卖猪肉,被嘲笑20年,后来怎样
如果说一个北大学子毕业后开创公司,全国20多家连锁门店,年销售额超18亿,为母校累计捐款9亿,相信没有人会质疑。
可无论是说一位屠夫开公司有了这样的成就,还是一个北大学子毕业操起杀猪刀,都会让人大跌眼镜。
说起陆步轩,可能少有人知道,不过“北大屠夫”的称号,却是伴随着“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二十年前,北大毕业生出来当街卖猪肉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和质疑,北大学历难道真的这么无用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陆步轩现在的人生,是怎么高开低走又峰回路转的。
小结:
“庙堂无作为,肉案写春秋”,他喜欢用这句话形容自己的一生,陆步轩笔耕不断,一直尝试着写有关“屠夫”的书。而他在北大所学的“自由与平等”已经深深地烙在他的骨子里,他坚信"读书一定改变思维",反击那些以他“做榜样”的读书无用论。
正如后来北大老校长许智宏在为此演讲致辞时说的那样“北大学生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北大文凭的背书从来都不是一张上流社会的“入门券”,它只是在北大校园里学习过的证明,而所学所想,其实早就深深地改变了人的精神和思维模式,是无需证明的。
它也凭借着这些北大授予的能力,以“壹号土猪”的牌子,正在做大做强,成为猪肉行业的顶尖。
⑸ 北大高材生,毕业后为什么去卖猪肉
古代的时候都说读书是穷人的唯一出路,而事实上,放在现如今,虽然说如今社会上的工作机会很多,但是如果能够读书,就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进入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也能够对一个人造成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学历不是代表全部,不是说学历高的人就一定会在高职位工作,这与自身的能力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况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这样才会有意义。
⑹ 北大研究生学费为什么那么贵
跟其他学校差不多一样的, 个别专业会高一些。
据国家有关规定,北京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均须缴纳学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学年为8000元,专业学位和特殊招生项目的研究生按照各类招生简章规定缴纳学费。
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学费基本上都是统一的! 其实,说因为学生是外校的就提高门槛,是一句实在话,因为每一个学校针对于外省的考生都是不同的分数录取线和每一个省的录取人数都是不一样的。
有些省时录取分数线低,名额少,有些事录取分数高,名额高,还有些都是说不定的!详细的情况都是本校制定的,你要报考哪个学校你可以打电话去问问!
收益方面:举个例子,这两年清华北大毕业生被深圳中学引进当老师的新闻大家都有所耳闻吧,他们的年收入估计在50万左右吧,还有人才引进房,各种福利加持,有梧桐树,他们为啥不去深圳呢。再举个例子,看看上海的落户政策,对北大清华的学生是有人才引进优惠加分的。
抛开那些功利的东西不说,光说未名湖湖畔的仙气就足以吸引你去。况且学术氛围,良好的校友资源,足以让人心动。所以赶赶紧挣钱找学费去。
⑺ 从北大高材生沦为农村低保户,18年闭门不出,到底发生了什么
智商和情商哪个更重要?高智商是否意味着高情商?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故事,也许就会有点更深的理解。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张进生,出生于湖南常德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虽说不富裕,但家庭和睦,尤其是张进生自小便表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不管是生涩的古文,还是抽象的数学,他都能学得非常好,这让张进生的父母深以为傲。
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大多没有这样的高学历,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享受着衣食丰足的生活。反观张进生,虽有硕士、博士的高学历,却只能闷在家里穷困潦倒。究竟是高学历重要还是高情商重要?也许已经不言自明。
⑻ 为什么说清华毁一生,北大穷三代
“读清华毁一生,读北大穷三代”的传言是偶在网上偶然所碰见的一句话,但是却深刻击中了当前清华北大中大部分贫二代的现状。通过过年回家的案例实证,清华北大研究生高学历的风光早已成为历史,名校制造屌丝而非精英也成为现实。
凡是在清华北大就读的研究生大部分都不愿意离开北京这座城市,而据调查,名校研究生大部分家庭均出自工薪家庭,与二代系无任何瓜葛。二代们相反大部分在较为普通的省市高校就读,比如黑龙江大学就是黑龙江的官二代居多,这些三类学校聚集了最多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名校超高的分数线使得只有寒门子弟才具备这种拼搏的斗志,当然清华北大的二代也有不少,但是大部分以在职研究生等形式,而且与普通的屌丝完全隔离开来,所以不具有代表性。前些年,清华北大这种高校,几乎以清一色的农家子弟为主,农家子弟出人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今天是寒门子弟,明天却是天子门生,掌控极大的社会财富!成为主宰庞大帝国的统治阶层,角色的变化使得学而优则仕成为了所有中国寒门家庭的梦想!
然而如今的清华北大研究生刚毕业就要面临高房价的困扰,300万以上的超高房价使得名校精英们一毕业即成为“负翁”,高负债与低收入形成巨大的反差,因此名校屌丝阶层开始形成,这是一群农村中的龙凤,然而当他们鱼跃龙门之后,面临的处境甚至比在农村更为艰辛,高负债使得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一种贫困走向另外一种贫困。由于清华北大学生天生高贵的精神品质,也使得他们不愿意屈就,无论是职业还是择偶,所以很多名校屌丝最终郁郁寡欢而不得志。相反一些小学毕业生,很早混社会,本身就没有什么期望所赋予的压力,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滚大众却获利丰厚。开奔驰宝马,有漂亮老婆儿子,曾今他们的偶像的高材生却不得不拮据得租房过日,如今谁又是谁的偶像?
财富的流向使得工薪阶层依靠工资收入改变命运成为童话,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命运格局似乎说明了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总是跟不上???
身边实例论证:
1、某某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在北上广城市月收入虽然过万,但是依旧是屌丝一枚。在租的小房子里面生活,挤地铁挤公交。
2、某某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出国攻读博士,年近40,未婚,在国外争取拿绿卡中。年收入虽然可以足够温饱,因不屑于和难民做朋友,平日主要和自己对话,至今未有进入当地的主流社会,经常不由地感叹“苍天啊、大地啊,怎么来到这块土地上了啊”。
3、某某清华北大毕业在某体制内单位任职,月薪不到5000,虽挂着体制内的名誉,但终究不能当饭吃!只能每天对于民生社会大发感慨,然后去动物园批发市场或者淘宝网购些日用品。
4、相形之下,大部分大专甚至中专的学生在中小城市,曾经被老师批评的最没有前途,班级里面最后一排的学生,现在活得至少有模有样,有吃有喝有完整家庭。
⑼ 北大毕业又如何
由此其愤怒地感慨:“我再不怎样也是中国最好学府的毕业生啊,我就纳闷了:这年头北大毕业的怎么啦”?为此,这个北大高材生要以一元人民币的低价,出让北大文凭。不管其人是否北大高材生,不管其人有何动机,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生的家长,我想对这个年轻人说:北大毕业的又当如何?我单位的同事学历都比较高,而且毕业的院校也都很好,不是排名前20的毕业生根本进不了这个门,但从整体发展来看,北大毕业的相对较差。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北大毕业生的发展呢?就我身边的同事而言,主要问题在于比较自以为是。北大人的特点,聪明、善于思考,思想活跃,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有时候还有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当时让儿子选择报北大,主要是看重北大全国第一的理科排名和无人能及的人文环境,但是,对于北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是非常警惕的。从儿子一考上北大开始,我们就时常提醒他,你考上了北大,只说明你这次高考是成功的,它与你未来的成功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不能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同样会一事无成。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在他大三的时候,我和大学同系不同班后来改行做了律师的同学商定,让他到我同学的律师事务所做一段时间最没有技术含量,最枯燥乏味的文案工作,而且怎么麻烦怎么做。我的这个同学非常成功,改行后不仅在律师界站住了脚,而且还成为京城着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年薪过百万。家里仅小车就有五辆,最便宜的是奥迪A8。在律师事务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是北大的学生,都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饮水机没水了有人叫他去换水,来了快递有人叫他去签收。在那里,谁都可以使唤他。真正让大家感觉到他有些特别是因为事务所的网络出了问题,专门负责技术保障的几个人折腾了半天也搞不定,因为影响了事务所的工作,我同学才叫我儿子去帮助看看。解决问题以后,大家才开始关注他,揣测他,觉得他不应该是个普通人。一个北大的理科生,天天整理律师事务所的文档,分类、立卷、装订,需要什么样的意志力和定力?但我儿子就是坚持下来了。与此同时,他还时常替我同学跑腿,到处送法律文书。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条件是很好的,但我和同学事先约定,不能太过于迁就,一定要让他明白,将来他走入社会以后,任何岗位都是如此的平凡和千篇一律。生活不是小说,没有那么多的浪漫色彩。你想有个好的生活,先要学会从平平凡凡的工作做起。他帮助送文件,从海淀到东城,从朝阳到丰台,不允许打车,只能挤公共汽车或者乘地铁,其实,我家自己就有两辆车。到政府机构,感受衙门作风和白眼;到企业,感受客户就是上帝的经济定律,每次完成工作后最高奖励就是一听冰镇可乐。在律师事务所的几个月,使他受益匪浅。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就是要珍惜自由和生命。在案卷中,他看到了一幕幕人生悲剧,他真正懂得了年轻人做事要有担当,要三思而后行,冲动是魔鬼。离开律师事务所的时候专门为他搞了一个非常隆重的欢送会,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真不像北大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他是北大学理科的,为什么不去科研机构或者公司,偏要去律师事务所。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他去科研机构或者公司,干的还是他的本行,他很难跳出那个大圈考虑问题,更不可能发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是多么无知和渺小。律师事务所对于他而言是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任何一个人都比他强,他会看到山外有山,高手如云。实事求是的说,北大的文凭是很好使的,无论是求职还是出国留学,最起码在出国留学的时候获得奖学金的几率比别的学校高,而且入学成绩也可以比别的学校低。人们常说文凭是求职的敲门砖,与其他大学相比,北大的文凭是金砖。不可否认的是,北大的这个敲门砖只是在你求职入门的时候是好使的,一旦你入了门,文凭带给你的光环将失去光泽,能够使你真正出彩的是自身的能力了。如果在职场经历了那么多的沟沟坎坎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该抱怨的不是北大的文凭是否有用,而是应该检讨自己究竟缺失了哪些职场中最重要的品质和素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掌握好抑和扬的度。没有节制的过度张扬,在遭遇挫折时是很难有良好的心态去应对的。过度的抑会使孩子缺乏自信,个性得不到充分地展示。律师事务所最浪费时间、最没有创造性、最乏味的工作,将使他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