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在纸上写某某不好
⑴ 孩子写作业老是让家长催,如何让孩子主动完成作业
从小教育,都沟通。
⑵ 为何有的父母喜欢贬低自己的孩子
有些父母为什么喜欢贬低子女,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贬低孩子的父母可能以为打击会让孩子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知耻而后勇”,孩子可以变得更好。但是很可惜,这是父母的错觉,贬低只能让孩子更加自卑。
2,这是父母的投射,父母觉得自己不好,就容易从孩子身上看到那些不好,而自己又没法接受,就只能通过贬低孩子,以此表示“我不能接受自己”。
在育儿方面,很多父母都会感到自己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感到能力不够,所犯的很多错误都来自于自身的失败感,对孩子的贬低行为,就反映出其内心的自卑感;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难以胜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一家庭课题;他们往往害怕孩子会发展出不良的后果,因此心中充满了恐惧,这时贬低孩子的态度就出现了,通常还会伴随有大量的批评和指责。
3)很多父母其实是无法跨过自己内心的那一关——超越自卑,才导致对孩子的贬低态度。孩子本不需要轻视和惩罚,他们需要的是鼓励,只有鼓励才能给他们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
⑶ 孩子写作文总喜欢用白话
1. 感觉还都是大白话,怎么快速提高作文能力
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跟口头语言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我们知道,孩子说话会有沉默期,写作能力也有沉默期。 沉默期的孩子其实也在不停息的进行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 最近心理学界有个热门词汇“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就是说的这种现象。
内隐学习对应的是外显学习,外显学习我们容易理解,就是师傅教徒弟,你一句我一句这样。 或者给一道题目,想办法做出来。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婴幼儿学语言是最典型的内隐学习。 其实这种现象古人也意识到了。
古人说“厚积薄发”,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可以看做内隐学习的一种表达。 就写作能力而言,这种能力的形成也是很大程度来自内隐学习的。
着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曾经就写作能力做过很严谨的调查,他发现,建立在大量的,有兴趣基础上的阅读(也包括听读),对于提升作文能力最有帮助。 首先要保证量,也就是厚积,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没法薄发的。
这个积累过程可能就是沉默期的由来。同时要有兴趣。
兴趣不仅仅是好玩,有趣,更重要的是能保证这种阅读是可理解性输入。因为没有人能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感兴趣,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肯定是自己的能力能够很好驾驭的。
用兴趣这个指标,可以保证孩子自主选择那些保证他能可理解性输入的内容。 这比老师或者家长随便扔给他一本书要强得多。
为了保证可理解性输入的效果,克拉申又提出了窄读(narrowreading)的概念。 就是阅读的题材要相对集中,比如围绕一个作家来读,围绕某个系列读,这样就不会遇到很多生词或者减少因不熟悉背景而造成的理解困难。
很多家长由于缺乏这些教育常识,往往发现孩子作文能力不佳就到社会上寻找作文辅导班来帮助。大多辅导班只追求短期效应,教给孩子一些糊弄老师的方法。
糊弄老师,实际上就是糊弄自己。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的作文写不好,不要着急。
相信孩子仍处于沉默期。与此同时,让孩子加大阅读量,听读量(听读就是听广播,评书,故事,小说,广义上也包括看语言类的电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兴趣。
卡通片虽然也让孩子感兴趣。不过要看是不是有丰富语言与故事的。
如果多是动作与打斗,对语言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 玩电子游戏,则更多是 *** 孩子的原始能力脑区:如攻击与防御,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提升不大。
甚至有种说法,过于沉迷游戏会造成认知能力的下降(也就是智商降低)。 现在孩子写作文越来越早。
应该说,多练笔不是什么坏事。起码可以巩固现有的成果,也可以帮助家长评价目前孩子所处的水平。
但是,不要以多写作来代替阅读。 更不要因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加大写作量,这样做是不会提升作文水平的,只能原地踏步。
写作练习要适度,输入量要加大。 而且,孩子写作的每篇作文都要存档。
让孩子形成作品意识,系统意识,创作意识。这种归档的方法,甚至打印成册的做法,能够帮孩子树立一种成就感。
因为家长重视他的劳动成果。不仅仅孩子,成人也是如此,比如大家给我投票后,我的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因为感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重视。 在国外,写作文还承载着一些“学术”功能。
比如实验报告,讨论提纲,调查报告,小论文等等。这个过程,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素材搜集能力。
有时候,这个搜集材料的过程比作文的结果更加锻炼人。 我的沉默期比较久,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开始才写了一些小日记。
一共坚持了一周,水平还不如现在许多一年级的孩子。但是到了五年级,仅仅一年时间,水平就开始爆发。
到了六年级得了市级作文竞赛的一等奖。 这个沉默期里,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兴趣的阅读。
因为是自主阅读,我都是真读,真读就是读或者收听那些自己真正能懂的东西,而假读,有时候是糊弄老师和家长,装模作样的读。我看到一些家长时不时扔给孩子世界文学名着来读就觉得担心。
比如《好老师不如好妈妈》这本书中提到,不许孩子读缩微的世界名着,只能读那些原版名着。 这种做法很可能是违背可理解性输入这个原则的。
这种阅读往往是一种假读。世界文学名着,因为翻译的时候是用比较欧化的语言,阅读起来,语感上就很吃力。
而且文学名着可不是故事书,人物众多,含义深刻,看《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书,光人物关系就能把人搞晕。 所以,阅读要真读,要理解阅读的真谛,要理解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真正联系。
要真正做到可理解性输入。我大量的听各种广播节目。
那个时候家里也没电视,广播是很好的伙伴。 然后,阅读量很大。
少年网络丛书出一本我就买一本,中国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自然地理入门,成语故事,来自西方的故事,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以及一些优秀作文选,对这类书爱不释手。后来对于历史故事饥渴到要拿来初中教材阅读。
每个人最终都能学会说话,大多数人都能学会游泳,骑自行车,作文能力实际上不是一种多么高深的能力。 原则上,只要坚持可理解性输入,大部分人都能写好作文,有一个比较好的文笔。
至于中学时写的说服性文字,如议论文,则需要专门的思维训练,那就是另外一套学习方法了。
2. 用白话写一个人的作文
大家好!我叫某某某,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小学生。我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像黑宝石一样晶莹透亮。
我最喜欢下象棋了。每次和爸爸下棋,虽然我用一些小聪明来瞒天过海,但每次都被爸爸看穿,并把我杀的片甲不留,至今我只赢过爸爸两次。
俗话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除了下象棋我还喜欢看书。上个星期六晚上,我想多看会书,妈妈不让。于是我偷偷钻到被窝,打开手电筒津津有味地看,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手电筒也忘了关。第二天手电筒的电也耗完了。这可不怪我,谁叫我这么喜欢看书呢!
我还喜欢一些植物,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就成了一个“植物迷”。我经常和楼下的小朋友用植物的刺或者汁液,进行植物大战,每次都是我赢。
这就是活泼好动的我,是不是很可爱呢!
3. 一位家长的心得:怎样教孩子写作文
古人说:文无定法。
写作真无规律可循吗?我想从儿子肖铁身上做一下实验。 从哪儿入手?兴趣。
童年爱迪生孵小鸡的兴趣,引他步入科学的殿堂,足以给我们以启示。写作的兴趣从哪儿激起?我觉得与孩子识字同步。
让他知道正是这些字垒成文章,就像他用积木垒成各种房屋,车辆或动物一样。 肖铁6岁入学前,识字还不多,便借助录音机。
从动物园玩完回家,我对他说,“你用一两句话形容一下你印象最深的动物,随便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像游戏,他觉得挺好玩,便对着录音机信口开河。自然,大多是大白话,一般化,但有个别的确实精彩,是非孩子之口莫能言出的。
比如《白熊》:“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白,因为北极的冰雪把你染的。”再如《大象》:“你长长的鼻子,多像公园的滑梯!”…… 我告诉儿子:这就是作文。
他眨眨眼睛,不难嘛!对着录音机没完没了地说。当然,在这之前,我找了几首有关动物的小诗,比如有一首写《河马》:“它的牙这么黄一定是不爱刷牙。”
目的不仅仅是学有目标,主要还是引起他的兴趣。他一听不刷牙便乐起来,因为他也不爱刷牙。
一旦与自己有关,便能打开智力的大门。因此,我不大给他买多如牛毛的作文辅导之类的书。
兴趣比刻板的书有用得多。 还是6岁这一年,他识字渐多一些。
我带他登泰山看日出,对他说:“你写一写,太阳怎么出来的?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他这样写道:“日出前我先看到原来是一片红色。
一会儿露出一点头,一会儿又露出一点头,最后太阳使劲地一跳,跳出来一个大火球。”我说:“这就是作文,尤其后一句最好。”
他挺高兴,觉得并不那么难,只要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就行。 我想:就是让他觉得不难,从一开始便打消写作文的畏难情绪,而是把写作文与他日常生活尤其是玩联系起来,使他感到有兴趣,可以写成作文的事情多得是。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老师出了个题目《我喜欢的小动物》,他便不费力,因为平常与小动物玩的趣事太多了,只要写出来就是了。 第一步,兴趣是把钥匙,引他入门。
当然,仅有兴趣并不够,还要辅以方法。这我下次再讲。
〔附〕我喜爱小白兔肖铁 暑假头一天,叔叔给我买了两只小白兔:一只红红眼睛像红宝石,短短尾巴像小绒球;一只耳朵老长老长,真好玩极了。 我找了个纸箱,把兔子放进箱里。
不知是冷还是怕,它们总是蜷在一块儿。我让妈妈找一些棉花,我找了一张牛皮纸,把它们铺在箱底。
可它们仍然蜷在一起。我想:它们不是冷,是饿了吧?我赶紧找了些菜叶给它们吃,它们一下子就不蜷在一起了,跑了过来,不一会儿就把菜叶吃光了。
第二天,我打开箱盖,问它们:“早上好!”它们睁着两只红红的眼睛好像在问我:“有吃的吗?”真是一对小馋鬼。我把一块黄瓜给它们吃,开始它们不吃,后来觉得黄瓜挺好吃的,就抢着吃。
我看了挺生气,就把那只大白兔搁在别的地方。因为大白兔老是自己吃,不让小白兔吃。
我等小白兔吃得差不多了,才让大白兔吃。大白兔知道再抢也没用了,就安分守己地吃了。
看!它们俩吃得多么津津有味! 前段时间,为了鼓励孩子写作文,开了一个博克。孩子的作文写得还可以,他自己起了个笔名叫“狂龙”,或许文章好了一点,有的朋友不相信其真实性,于是写了一篇文章,专门就如何教孩子写作文总结了些心得。
博克中狂龙的作文,到目前,已经不止一人对文章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我很高兴听到这些疑问,一来说明朋友们彼此是真诚的;二来也说明狂龙的文章还是有一点点水平的。
为此,今天想就狂龙的文章作些说明,和大家交流一下孩子写作的成长过程。 一、狂龙的学校 狂龙的运气不错,进了一家省级小学读书。
这家学校在语文教学上有点经验,他们的学生都是从一年级就开始写作文了,学生的作文在外参赛获奖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不单是省级的奖状,获得国家级的奖状也是很平常的。记得当年去他们学校为狂龙报名,我就是被他们公告栏里随意地张贴出来的成绩表吸引了:全国小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组织奖,每一个项目下面都写满了名字。
这是一个很注重教学质量的学校,不浮躁,是狂龙顺利成长的重要依托。 二、狂龙的写作 狂龙的作文在班上算好的一类,但不算最好。
不过,文章倒都是他自己写的,特别是到了四五年级,很多作文都要求当堂完成,没有造假的时间。 五年级狂龙的写作水平有一个较大的飞跃,我想或许和他四年级暑假开始就坚持参加学校的作文班有关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五年级他开始偷偷写小说,在班上被广为传阅。我们知道的时候是收到了老师的投诉,说期末考试大家还在传看他的小说,怕影响了班里复习,要他暂时别写了(班里还有其他的同学也在写小说)。
于是,待到寒假,我就减掉了他全部的寒假作业,任由他随意写小说,只见他日日伏案奋笔,不时搬出网络全书查找资料,甚至搬出《老子》查找“道可道,非常道”,我看着有趣。据说写的是武打小说,可惜那小子不让我看。
狂龙能写好文章,从他自身角度讲,有以下几点吧:一是他很喜欢写作,有感觉的题目,能一挥而就,偶尔还能写几句有深度的话,渐渐有了自。
⑷ 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
你好,我先说我的结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那是因为他学习没有成就感,做的题目越多,错的题目越多,心理的挫败感越强,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觉得学习都是被逼的。
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都是一个渴望被认同的个体。老师夸奖学生,学生会很开心,学习更加努力。老板夸奖员工,员工上班更加卖力。
然而,作为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的夸奖基本是听不到的,做作业还遇到一堆不会做的题目,心里更反感。所以,我们如果想提升孩子的成绩,不如从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开始。
如何培养他们的成就感?我们可以设置一批难度较低的题目,其中混杂着一小部分难度高一点点的题目,一份试卷拿到80-90份,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可以给孩子报名一些门槛低的兴趣班,比如少儿编程,拖拽积木就可以做出编程作品,学习0门槛,学6节课就可以做出植物大战僵尸这样的游戏。孩子学会了编程,就会跟其他同学炫耀,这对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来说,都得到大大的满足。
⑸ 小朋友写的文字总是奇奇怪怪又十分真实,你认为他们的灵气是怎么消退的
大概就是规矩多了,然后被限制住了。时间长了,自然也就忘了当初那些想法了。
孩子们小时候想的往往都是大人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的想法一般是得不到成年人认可的。而且作为父母师长,往往还会因为他们奇奇怪怪的想法而批评他们。
孩子本来就是敏感脆弱的,被批评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不敢再表达自己了,慢慢他们也就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以后想问题之前肯定先想想如果是大人应该怎么想,或者干脆不想了,直接问大人该怎么想。
再发展下去,孩子们哪里还有什么灵性,完全就是一个复制的机器。就算是他们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去表达自己了。
孩子的想象力被扼杀,消失的不光是他们的灵气,更是他们自我表达的意识。如果可以,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