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名族类大学不好就业
Ⅰ 西南民族大学不好就业
任何民族大学都不好就业,因为他们的专业设置和重点专业压根不是就业市场上走俏专业
Ⅱ 急!急!急!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会有隐性歧视吗
民族大学一般都是综合性大学,相对多数招生名额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各省会制定相关民族考生优惠报考政策,人口越少、各类条件越差的少数民族享受越多的降分录取政策,以促进各民族地区的发展),汉族学生与其他各民族学生单独对比一般依然是学生数最多的。民族院校里民族学类相关学科聚集,便于国家进行相关学科研究的开展及各项民族政策的执行。其他与普通综合性大学一样,民族类大学的各项实力包括科研实力正越来越强,在部分学科已经具备国内领先地位,以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为代表的民族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有就业歧视。
中央民族大学985、211、双一流,地处北京,民族学(A+)学科全国领先,与民族学有关的文史学科实力强劲,是相关学科学子首选。
在中国的民族大学里,校园优美布局合理(地处武汉光谷,面积1554亩),学科发展最均衡的是中南民族大学,文法理工全面发展,民族学(A-)教育部学科排名全国第三,化学、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科研机构及大学ESI排名前1%(民族院校唯一,截至2019年9月),有大陆第一个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正式建制运作的“中国人脑库中心”(神经生物学,戴甲培教授)、药学院科研大拿云集(院长:刘吉开:国家杰青,973首席科学家、获2007中科院院士提名)实力强劲。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机械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都具备了比较好的(师资、科研)发展条件,文法理工相关学科选择中南民族大学必是最佳选项。
国家民委还有下属的 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 也各有特点。部分省份也办有民族类大学,比如: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在湖北恩施市)、贵州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
Ⅲ 读民族学专业好不好就业怎样急。。。
特别不好就业,我就是宁夏大学的民族学专业研究生,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不招这个专业,进高校一般不开设这个专业,虽然属于法学大类,但是和法律不沾边,倒是和历史人类学打交道,没啥前途!!
Ⅳ 若在大学里面的努力程度相同,与其他同层次大学想比,民族类大学毕业后有前景吗
这是一个社会认可、认识问题,民族类院校,特别是民委直属院校,都是很好的。如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都是一本的设施,二本的生源,这是民委要求的,给他们拨款就是叫他们每年招生65%以上是少数民族考生。为了完成任务才在多数省份在二本招生。
中南民族大学在湖北等华中、华东及西南地区是很受欢迎的。
Ⅳ 民族类大学好找工作吗
你说的民族类大学,他的专业也不一定就是和民族有关系的呀,他的专业也是各种各样的,这个好不好找工作?要看你到底是什么专业业的了?
Ⅵ 为什么民族类大学争取双一流大学那么难
因为民族学是限制民族的。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英文名: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of the world)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柱。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Ⅶ 民族大学就业好么民族类大学怎么样我是汉族人。想学日语……怎么样呢
我国好的民族大学主要有中央民族(985、211),中南民族等,也就是这么2-3所,你的分数报中央民族肯定不行了,我不太清楚中南民族现在是二本招生还是一本,以前是二本,但即便是二本,你的分数也够呛。多考虑一下别的二本院校吧
Ⅷ 中南民族大学在河南湖北收到了一本线,但在沿海发达省区分数线很低,为什么是因为这学校真不太好就业吗
中南民大在湖北河南广西等省招的是一本,其余省是二本。
你可以在网上查到的。
此外你要知道,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中南民族大学所在地武汉不够发达啊,他们眼里武汉地处内陆了,经济比沿海地区落后。就像我们大部分人考虑地缘因素都不想报西北地区的学校一样。我看过这样的报道,像武汉大学这样的名校在上海的报考热度不高,不少人宁愿上上海的二本也不想上武大。
对河南湖北考生来说,武汉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城市。而且湖北,河南都是中南民大的招生大省。
就所在批次来说,中南民大的录取分数不高。按一本招分数基本压一本线。像在河南的理科,经常要征集志愿。按二本招比二本线高一二十分吧。
因学校是民族大学,可能大多数汉族学生对他不感冒。少数民族的考生又都是有加分的,所以导致学校分数线不高。
学校的就业,你可以网络下嘛。大环境是大学生就业难。
你补充的问题,我还真不好说啊。民大的工科还可以吧,我知道的民大计算机(具体专业名忘了)就业还不错。你说的沿海不知名二本,真的是不知名啊。我也不了解 。刚网络了一下,但还是不能很好滴回答。你还是自己再查查再判断吧。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以土木,工程管理,建筑等为主打学科的专业性高等学校,学校的强势专业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还有工程管理等有一定实力,同时这些专业也是就业比较热门的专业。
宁波工程学院个人感觉不太好。
话说来,中南民大是大学,大学比学院专业全。
你自己再网络下想报的学校,专业吧,更有针对性。
Ⅸ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断凸显,尤其是大量农村籍大学生无法就业,给政府和社会造成极大压力,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虽然中央、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大学生摆脱目前的困境,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新的就业矛盾不断出现,不容我们忽视。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1.对农民家庭和农村经济的影响 就业难导致农民家庭贫困,生活水平明显下降。据调查,近年在青海省属各大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每年学费及生活费等各项支出约需1万元,一个家庭供养一个学生本科毕业,需4万元,省外就读花费更高。就不了业导致家庭长期贫困,孩子书读得越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就越差;供养大学生越多,其家庭就越贫困。面对这种现实,许多家长无不痛哭流涕,学生无不悲观绝望。这种高投入、无回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多少善良的企盼富裕的农民家庭重新回到贫困的境地,大大增加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度。 2.农民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和目标产生了怀疑 在大学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免缴学费的年代,十年苦读,考上大学是农民子弟改变前途,农民家庭改善生活最主要的途径。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农民子弟大都没有享受到优质中小学教育,处于劣势地位,考入大学就读者居少数,暴露了教育的不公正。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收费的大幅增长。据有关调查,1994年至今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升至每年5000~8000元,学费猛涨约20倍,而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有经济学家将此解释为是拉动内需的必要措施。特征之二是大幅扩招,有教育专家将此解释为减缓竞争,增加上大学的公平性和几率。多年的实践证明,内需拉动了,但供养大学生的农民家庭一个个处于长期贫困之中。上大学容易了,而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农民则眼睁睁地看着自已倾家荡产培养出的大学生因无处就业拿着毕业证书回到家里,成为农村待业一族。我国的大学生真的是太多了吗?过剩了吗?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全国劳动力适龄人口中,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力所占比重仅为5%,而在非农业劳动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也仅占20%。我国首次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描绘了我国人力资源基本现状,整体国民素质偏低,中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但大学毕业生就不了业的现实却不得不使人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和目标产生质疑。 3.就业难造成社会财富和人才极大地浪费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劳动资源中一个优秀的群体,对于他们的培养,国家和其家庭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年均教育成本最低为1.2万元。按各高校学费的最低限4000元计,学生家庭承担的教育成本比例也在33%左右(而国外通常在13%~15%),且不论还要负担除学费以外的其他费用。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农村生源已占大多数,这意味着农民已成为高等教育投入的主体,农民为高教改革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对于西部边远地区的农民来说,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回报几乎为零。长期待业,已使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处于闲置状态甚至荒废,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知识、人才的极大浪费。虽然有相当数量者以打短工谋生,有的甚至加入到农民工队伍干着简单繁重的体力活或在饭馆当服务生。并非大学毕业生不能干这些活,但重要的一点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农民家庭以巨大投入培养出的人才,如何才能真正体现出他们回报社会的价值,才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这种被赞扬为“观念发生了新的转变”论能让人折服吗?我们认为,这是当今社会中优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4.不能就业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已被社会边缘化,沦为新的弱势群体 我国的农民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而严峻的就业现状使毕业后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农家子弟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这部分年轻人年龄大都在25~30岁之间,经济上难以自主。既就不了业,也成不了家,悲观绝望。对前途的渺茫和命运的不公表现出愤愤不平,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厌世心态摧毁了他们的心灵。永远偿还不清的债务,厌弯了那些为高等教育做出过巨大贡献,渴望过上小康生活的善良的贫困农民的脊梁,现在应是到了对这些来自贫困农村、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已被社会边缘化的年轻人的生计和前途
Ⅹ 为什么民族类大学收分不高,像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等,民族大学里很多少数民族吗,为什么又叫民族大学
民族大学是国家累的政策类大学,往往是针对照顾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很多,西南民族大学除了艺术美术类外少数民族占很大一部分。
分数低的情况可能限地区,你说的都是四川的学校,中央民族大学每年的分数可不低,这根地域性好坏也有关!
为什么叫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是从2002年左右改过来的(新建了新校区)。以前都叫民院,当然现在的四川人眼中民大依然是民院,如果你在大街上说民大在那,四川人都会说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