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为什么道德和法律不一样

为什么道德和法律不一样

发布时间: 2022-06-13 14:17:39

㈠ 道德和法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是什么

联系:

1、在发生学上,都由原始习惯脱胎而来。

2、都属于社会规范,只是在规范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3、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且在很多方面二者是相互转化和渗透的。

4、都是社会控制的手段,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

区别:

1 、产生和变迁不同。法律的产生和变迁更多具有人为的特点;道德的产生和变迁具有自生自发性。

2 、两者表现的具体形式不同。法律是具体的、规范的表现形式,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是成文的。道德体现在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中,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一般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3、 两者的实现方式和约束力不同。法律具有国家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各环节中体现,道德不依靠强制力,依靠内心信念,习俗、教育力量来维持。

4 、调整的范围不同。可以说大多数的社会关系既可以由法律和道德共同调整,也可以由他们各自调。

5、表现形式不同。法意国家意志形式出现,主要表现在规范性文件中;而道德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舆论。

6、违反的后果不同。道德制裁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统一性;而法律制裁则是十分确定的;道德制裁无须经特定程序;而法律制裁必须有特定机关按一定程序进行。

(1)为什么道德和法律不一样扩展阅读

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来说,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制定法律规则同样重要。法律与道德二者各有各的边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们有各自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不能简单偏重于某一个方面。

对于法律规则来说,无论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还是社会习俗演化而成的法律,都适用于社会公共行为领域。在法律规则管辖的公共领域,维护社会正义、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权利是根本要求。

而道德更多涉及个人内心的自我修为,它可以高标特立,但只能针对自己,不能强迫他人。因此,法律以公共利益为指针,道德以效法圣贤为理想;法律讲求的是底线正义,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

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律能够为社会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构架,为个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够净化人们的内心,让人们激浊扬清、去恶存善。

因此,虽然法律规则不等同于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发人们的道德良知。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讲规则,都按照法律规则处事,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不坏的社会,虽然可能还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而法律要深入人心、发挥作用,也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追求。换言之,法律规则要有道德性。这个道德性不是法律规则自身生长出来的,而是法律规则吸收了道德理念,从而彰显一个社会的道德价值。

与此同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们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弘扬社会公序良俗,自觉遵守法律。另外,实践中被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为法律规则。

可见,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分割或统合。使二者绝缘甚至截然对立起来肯定不行,但混同乱用的做法也行不通。应当明确,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义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的基础。今天,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

法律并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这个促成不是代替,而是为道德提供一个制度环境。一个法治昌明的社会,才有望成为一个道德纯净的社会。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齐的草地,法治犹如一个农夫,用猎枪抵御强权的侵夺,用镰刀去除蔓生的杂草。这样,美丽的道德之花才会芬芳开放。

㈡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

一、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不同。法律规范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规范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

二、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

三、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

(2)为什么道德和法律不一样扩展阅读:

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在阶级社会中,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除法律规范外,还有道德、习惯及其他共同生活规则等,但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有明显的区别:

①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其适用和遵守要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其他社会规范既不由国家来制定,也不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

②在一定的国家中,只能有统治阶级的法律规范,其他的社会规范则不同,在同一阶级社会中,可以有不同阶级的规范,如既有统治阶级的道德,又有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③除习惯法外,法律规范一般具有特定的形式,由国家机关用正式文件(如法律、命令等)规定出来,成为具体的制度。其他社会规范除某些社会团体制定的规章(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保证的性质)外,一般没有正式文件的形式,而大都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或社会生活习惯中。

法律规范和统治阶级的其他社会规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其他社会规范,在统治阶级认为必要时,也可以经国家制定或认可为法律规范,获得法律规范的属性。

法律规范是一般的行为规则。它所针对的不是个别的、特定的事或人,而是适用于大量同类的事或人;不是适用一次就完结,而是多次适用的一般规则。

至于只适用于某一具体的事或人的具体命令或判决,虽然也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但它不是法律规范,是法律规范在具体条件下的适用,是非规范性的文件。强调法律规范与非规范性文件的区别,对防止行政、司法专横,维护法制具有重要意义。

㈢ 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有哪些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
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
第二,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
第三,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
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

㈣ 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是,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一种行为标准.不同的是法律是规范人的行为,道德只能是制约人的行为.

㈤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法律、道德都是行为规范,都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1、法律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撑持

道德的产生先于法律,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无不是以特定民族和国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石,并力求与道德相适应,相协调的。一个真正的法律制度必然蕴涵着道德精神。法律的实施不仅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且要靠群众在舆论上的支持。

2、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

人们道德自律的增强不仅要靠教育,而且要靠法治。为道德立法有利于促使人们逐渐形成道德自律。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产生和形成的方式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道德是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通俗约成的,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

2、实施的范围不同

法律是对全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法律不仅仅是属于道德的事情,当然有些事情是道德范畴,也是法律范畴。

道德不是对全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因为有一些道德是特定成员提出的,如职业道德。

3、保证实施的方式不同

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道德则是非强制的,它完全依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4、处罚的方式不同

违反法律必须受到法律的强制制裁。

违反道德将受到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良知的谴责。

5、法律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是具备一定权威性,是要求每个人都遵守的,如果制定过于严格的话,那么人们容易造成违法,并且也不现实。

道德的调整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生活上,有些东西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模式。

㈥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一、产生方式不同

法律是自觉的、有形的。道德根据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渐产生,依赖教育培养而积累长成。

道德是自发的,有时是无形的,一般不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人员来制定,也不一定要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制度来实现。

二、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形式,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确定性、一般性的特点,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法典、单行法规、判例、条例、条约等规范性文件。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认可、解释是拥有法律创制权的专门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权限,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进行的,其他个人、团体、组织无权进行法律的创制。

道德则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论、行为、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形式而表现出来。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约定俗成,无须经过某个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它的运作、功能的发挥也不必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某个行政命令而实现。

三、实现方式不同

法律和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

法律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它往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坚强后盾,依靠强制手段来加以推行和实施,法律主要是一种外在强制力。

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界定十分模糊,它的实施、实现也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评价的力量,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内在修养、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来维持,诉诸人的心理,通过人们的内在的自觉而进行的,道德是一种内在强制力。

四、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所调整的范围主要是人的行为,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的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远比法律广泛得多,它几乎涉及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领域、一切活动、一切人际关系,涉及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动机。法律所调整的绝大部分对象,同样也可以用道德来调整,而道德所调整的对象不一定可以通过法律来调整。

五、评价的尺度不同

法律评价人的行为的标准和尺度是合法与不合法,有效与无效。只要人的行为符合法律、法律规范的规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道德评价人的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主要是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一定人群集合体的善恶观、公正观、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人们的行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就是正当的和合理的。因此,法律的标准与道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差别,法律标准远比道德标准明确和规范。

六、权利义务的特点不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都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配置而实现社会调控的。但法律主要是以权利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义务为主体。

法律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定的,是以法律为根据和基础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实在形态,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的特征。

道德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应然性,是一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观念形态、理想形态的。

拓展资料: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㈦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法律分析:道德与法律的联系:法律、道德都是行为规范,都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1、法律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撑持

道德的产生先于法律,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无不是以特定民族和国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石,并力求与道德相适应,相协调的。一个真正的法律制度必然蕴涵着道德精神。法律的实施不仅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且要靠群众在舆论上的支持。

2、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

人们道德自律的增强不仅要靠教育,而且要靠法治。为道德立法有利于促使人们逐渐形成道德自律。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产生和形成的方式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道德是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通俗约成的,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

2、实施的范围不同

法律是对全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法律不仅仅是属于道德的事情,当然有些事情是道德范畴,也是法律范畴。

道德不是对全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因为有一些道德是特定成员提出的,如职业道德。

3、保证实施的方式不同

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道德则是非强制的,它完全依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4、处罚的方式不同

违反法律必须受到法律的强制制裁。

违反道德将受到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良知的谴责。

5、法律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是具备一定权威性,是要求每个人都遵守的,如果制定过于严格的话,那么人们容易造成违法,并且也不现实。

道德的调整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生活上,有些东西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模式。

法律依据:无相关法条规定

㈧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法律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国家承认的习惯,而道德是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2.思想道德主要涉及个人思想和思想问题,界定毕竟模糊,而法律诉讼的范围是非常具体和明确的。

3.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依据个体内在的要求和信念起作用,是一种“软调控”,法律是通过强制性的外在控制发生作用,是一种“硬控制”。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1.道德与法律都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2.法律是思想道德的保障,思想道德建设是法律制定的目标。

3.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8)为什么道德和法律不一样扩展阅读:

道德的特征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由于类似或相同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着某类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

3.历史继承性

道德与其它观念一样,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

4.自律性

道德主体借助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

5.变化性

道德观是不断更新变化的,不同时代道德是有侧重的,某种方面说,在不同的时代评价古代都有其局限性。

6.传播性

道德观的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而对世界的认识是在变化的,所以道德观也是变化的,是学习的,是可以传播的。

法律的特征

1.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

4.法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法在实现统治阶级职能的同时,还"执行由一切社会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的职能。

热点内容
为什么陌陌不刷新时间 发布:2025-05-19 19:48:16 浏览:229
一年级读书为什么找不到 发布:2025-05-19 19:43:07 浏览:175
为什么红绿灯有四个颜色 发布:2025-05-19 19:43:06 浏览:731
为什么设置到一半电脑白屏了 发布:2025-05-19 19:41:32 浏览:687
美甲为什么两个手颜色不一样 发布:2025-05-19 19:36:14 浏览:714
为什么女人的嘴唇颜色淡 发布:2025-05-19 19:31:55 浏览:679
为什么微信扫描二维码老是弹出来 发布:2025-05-19 19:28:34 浏览:584
为什么originos找不到主题了 发布:2025-05-19 18:55:10 浏览:58
晚上睡了口干喉咙干不知道为什么 发布:2025-05-19 18:52:43 浏览:29
咸鸭蛋为什么颜色很深 发布:2025-05-19 18:42:47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