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吃东西为什么有柠檬
‘壹’ 有些湘菜里吃起来有一股柠檬味是什么配料
有的是加柠檬汁,有的是加柠檬皮,吃起来都有柠檬的味道。
‘贰’ 宗左的美食是什么
你说的是广西崇左吧,如果是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啊
崇左的特色美食,有的鲜美爽口、有的肥而不腻,一起来探索舌尖上的崇左吧,热爱美食的你都吃过哪些呢?
1、鸿运当头
精选猪头1个,经配以佐料蒸煮而成。煮熟后紫黑透红,油香四溢,味美醇香,咸淡适宜,爽脆可口,肥而不腻,耳骨脆而可食。
2、密洲烧鹅
农庄美味——密洲烧鹅,采用雁鹅、糖、盐、香料、酱料等食材,精心烤制,配以相关佐料,风味独特,新鲜出炉吃口感更佳。在第三届陆路东盟国家商务(壮族歌坡)文化节第二届旅游美食节上获特色菜肴银奖。
3、酸甜马巴
马巴(马肉干)是用上等马肉经腌烤制成的食品,是南方特别是宁明边境一带比较流行的食品。其香味浓郁,咸甜适宜,配以糖醋干炒,鲜美爽口,韧而不坚, 颇有嚼头,而且越嚼越有味道,是下酒的名菜,佐餐的佳肴。
马肉含有十几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钙、锌、铁等矿物质,具有补中益气、养肝补血、滋阴壮阳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
4、酸粥猪肚
宁明酸粥猪肚采用本地土猪猪肚,洗净、烫至熟软时捞出,切片备用,再将酸粥熬好时加入猪肚片同煮,并加盐调味,放入嫩姜丝和胡椒粉后熄火盛出,食用时加入葱花少许即可。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
5、明江烤猪
明江烤猪精选本地百斤左右土猪,配以秘制香料,置于炭火上不断旋转烤制约3小时方可完成。它以皮脆、肉松、色润,鲜美可口而扬名,在参加崇左市第三届陆路东盟国家商务(壮族歌坡)文化节第二届旅游美食节中荣获“特色菜肴”金奖。
6、宁明沙糕
逢年过节做沙糕是壮族古老的风俗。宁明沙糕精选糯米粉、糖、芝麻、绿豆粉、猪油、花生油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具有入口即化的特点,具有养胃健脾、明目清肝等功效。
沙糕,因“糕”与“高”读音一样,因此壮家人喜欢当作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探亲访友带上沙糕,收礼者收到它自然高兴。
7、乌榄角、乌榄酱
将洗干净的乌榄放到60摄氏度左右的水中泡10分钟左右(在浸泡的过程中差不多5分钟的时候搅动一下乌橄榄),拿几个来用手轻轻捏一下看看是不是都软了,若是软了就可以捞起来。
用一根线在橄榄腰的中间把肉分成两半,手轻轻一扭就可以出来了。放入一些盐到榄肉里面搅拌均匀即可,腌制数周即可使用。腌制好的榄角,表皮紫黑色,皮下的榄肉则是紫红色。
若把榄肉捣烂成泥,加盐腌制后,则可做成“乌榄酱”,这也是南方才有的特产酱料,龙州尤为居多。
8、柠檬辣椒酱
柠檬果是广西常见的一种天然佐料水果,在龙州县多生长于大山脚下和大石缝处,所以得名为山柠檬。该果果型小,产量低,果味酸香,传统烹调的龙州柠檬鸭就是采用柠檬作为主要佐料制作而成。
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柠檬辣椒酱气味芳香,口感非凡,食用方便,乃是当今厨房之佐料佳品。
9、那隆腊鸭
那隆腊鸭:那隆腊鸭是利用那隆镇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河溪沟渠密布等特点所侍养的本地土鸭为主要原料。其制作传统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仍保留手工精制、天然风干的传统工艺,不含任何化学成分,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叁’ 柠檬的好处有哪些
1、促进消化:柠檬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而有机酸能够的提高味蕾的敏感性,同时也能促进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因此对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的人,如果适当的吃柠檬,通过补充有机酸,具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功效。
2、生津止渴:对于口中津液减少所导致的口渴、口干、咽喉不适,如果适当食用柠檬,能够生发口中的津液,进而达到缓解口渴、口干和咽喉不适症状,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
3、补充维生素C:柠檬当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因此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人群,适当的吃柠檬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在预防和纠正缺铁性贫血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功效。
‘肆’ 广西三月三传统的美味特色小吃
广西三月三传统的美味特色小吃
在广西,三月三的美食各有不同,单说这饭,就有五色糯米饭,乌米饭、竹筒饭,趁着还没到三月三,就先来看看三月三有哪些特色美食,在南宁你又吃过那些呢?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广西三月三传统的美味特色小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广西三月三传统的小吃
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5种颜色的糯米饭,五彩缤纷的,让人看着都觉得好想吃,虽颜色鲜艳,它用的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枫叶、黄姜、紫饭叶、红蓝草等植物的汁液,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托着人们五谷丰登的祝愿。五色糯米饭有“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的作用之说。三月三当天,南宁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乌米饭
在广西梧州,吃乌米饭是“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很多人会选择在市场上买枫叶,自己在家里做乌米饭,三月三当天,街道上乌米饭飘香。乌米饭的口味分为咸、甜两种,有人说乌黑发亮的乌米饭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来也是相当美味。
凭祥竹筒饭
广西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竹筒饭。岭南一带盛产竹子,凭祥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吃起来粒松软,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
八宝鱼生
武鸣两江镇的八宝鱼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丝、萝卜丝、酸姜丝、香菜、紫苏,还有自腌的柠檬、酸梅,这些配料与鱼生拌在一起,吃起来可谓五味杂陈。
艾叶糍粑
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馃泛香,当天,艾叶糍粑遍布南宁街头巷尾,得到很多人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也有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蕉叶糍
蕉叶糍是壮家民间风味小食,南宁街头巷尾随处可以买到,也是南宁人的家常早餐的选择,磨好的米浆加糖搓匀,用蕉叶包成长条状,放到蒸笼上蒸,蒸好的蕉叶糍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儿,一口就能咬到陷,一般的蕉叶糍有花生馅或者芝麻馅的,也根据各人口味,有咸和甜两种。
红薯糍粑
红薯糍粑是扶绥县有名的特产之一,具有壮家的独特风味,扶绥当地的做法是把选好的红薯洗干净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然后剥去薯皮,再和糯米浆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就做成了具有天然清香味儿的糍粑皮。
壮粽
壮族称粽子为“粽粑”,宁明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也是用来祭祀拜祖的食品。壮粽比我们一般吃的粽子要大很多,一般要几个人一起吃才能吃完。
龙州金龙镇角粽
角粽形状似牛角,所以壮话叫“角莫”,“角莫”是用上乘的糯米做的,用粽叶或楠竹叶卷成斗斗状,用禾草捆扎,金龙镇的村民们把“角莫”当成送礼佳品,特别是寻亲访友时,都喜欢带上几串“角莫”。
鸡屎藤面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面,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鸡屎藤面是选用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的鸡屎藤叶子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当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除了面,还有鸡屎藤糍粑。
把荷鱼丸
把荷鱼丸,是崇左市天等县地道的地方风味小吃,汤煮、酥炸、煎蒸均可,韧而不硬,营养丰富,没有腥臭味,清爽不腻,味道别具一格,深受人们青睐。
发糕
莲花发糕是南宁人拜祖祭祀必不可少的的特色食品,莲花发糕有焦黄、泥黄、雪白三色、焦黄色发糕是最传统地道的做法,一般是用红糖做的,不过现在很少人早餐会选择吃发糕,只有过节的时候才买得比较多。
菜包
菜包用牛皮菜做皮,用糯米、五花肉、香信、木耳、咸鱼、虾仁、葱花、老蒜等做馅,菜叶包好馅后放在锑锅和猪筒骨一起焖熟即成,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最为正宗。据传菜包是六十年代困难时期艰苦条件下的产物,当时是用野菜包制而成。
三月三的传说
三月三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伍’ 为什么有些人会把柠檬汁淋在烤肉上呢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柠檬是一种吃起来酸酸的水果,直接吃,口感不好,但是很多人都爱它。柠檬水或柠檬茶是夏天最受欢迎的冷饮。柠檬的香气清新闻了让人心情愉快,
最后柠檬酸可以使肉入味,使其乱化。柠檬酸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和结缔组织分解。这和牛排在入锅前用红酒腌制是同样的原理,将肉在柠檬汁的腌料中腌制一段时间时,会启动变性过程,蛋白质会暴露在酸中,使蛋白质变性。肉在烤架上烹饪的时间就可以缩短是肉的口感更嫩。
‘陆’ 为什么吃烧烤加柠檬会解毒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许多人在去吃烤肉的时候,看到这个名门片可能会用柠檬片来泡水喝,当然有些人以为这是店肉用的,会直接将它丢掉,甚至有些人可能还会将柠檬片拿起来开玩笑糍像旁边的朋友,而且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在吃完烤肉之后留下的就如战场一般凌乱。
虽然说烤肉吃起来非常的过瘾,但是毕竟属于烧烤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所以说大家在平时的时候偶尔吃一两次过过嘴瘾,但是不要经常吃。
‘柒’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吃柠檬,反正只要是酸的我都喜欢
你这样貌似是身体里缺少某种营养吧,才会使你有吃酸的瘾。具体少什么最好去医院查。但是一般这样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不是有那种喜欢吃墙灰 玻璃什么的人么,也都没什么事啊。还有一种可能是肚子里长虫子了。最好检查一下吧
‘捌’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有什么特产
宁明县地处中国与越南的边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厂成立于2006年6月8日,主要生产及加工当地土特产,如山黄皮(俗称鸡皮果)、酸梅、柠檬、酸笋、蜂蜜等。主打产品就是当地盛产山黄皮,采用优质鸡皮果天然制成,用途广泛,即开即食,是上等的烹饪美食佐料,加入猪、牛、羊、鸡、鸭鱼等肉类食物中烹饪,具有独特的香浓鲜味,醇香味美。
‘玖’ 作为地图上的“柠檬精”,广西人到底有多爱吃“酸”
“酸”是“酸甜苦辣咸”这五味中极具诱惑力的一种味道,且其分布甚广。
除了部分食物需要蘸醋,用“酸”来激发其中的美味,在各地的代表菜中也都能看见“酸”的身影,例如,山西酸粥、广东咕咾肉,东北酸菜炖粉条、江苏糖醋排骨、四川酸辣粉。
广西,在“酸”的领域中是让人难以忽视的一个。无论是“酸”的用法、“酸”的口味,还是“酸食”的种类,广西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必然性。
1.“酸”得特殊
《诗经》有云“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其中的“菹”就是现在的酸菜,可见,在古代,酸菜是用于皇室祭祖之品,也算是有一定地位的食物了。由此看来,酸味从古至今都是颇受欢迎的一类味道。
其中,将酸味最大程度地“附加”到各种食物上的地方便是广西。
在这里,有一种特殊的酸味食物——酸嘢。“酸嘢”是当地的方言,意为酸菜或酸的东西,所以酸嘢其实是一种统称,主要包括腌制后有酸味的水果蔬菜。广西的桂林、柳州等地区则更直白,直接把它们称之为“酸”。
据传说,广西的酸嘢要追溯到秦始皇下令修建灵渠的时候,那时的一些厨子将泡菜工艺传到了广西,经过广西人的改良发展,变成了现在的酸嘢技术。
酸嘢技术大体分为两种:用醋腌制与用酸菜坛子腌制。
第一种方法是直接加入醋进行腌制,这样可以大量减少腌制时间,让酸嘢更快入味,因此也被市场广泛应用。
第二种酸嘢是不加入醋进行腌制,而是利用糖或其他物质发酵变酸的原理,让食物的酸味更自然,但是腌制时间较长。这类常会有装有酸水的酸菜坛子,当你想腌制什么的时候,往坛子里“丢”就行。
除了让食物产生酸味,制作酸嘢还要根据不同口味将糖、盐、辣椒按比例调配,以求达到最佳的口感。
因为广西各地的口味不一,酸嘢也发展出了不同的风味。其中较有名的,也是种类较多的是南宁酸嘢,其中一般包括水果和蔬菜两大类酸嘢,水果类的有酸菠萝、酸西瓜、酸芒果、酸木瓜、酸芭乐……蔬菜类的有酸莲藕、酸萝卜、酸蒜米、酸姜、酸辣椒、酸豆角、酸芥菜……真的可以说是“无所不酸”。
酸嘢都会选择当季的水果蔬菜进行腌制,其中的水果一般是选择五六成熟的进行加工,例如生芒果、生木瓜等,因为过于烂熟的水果口感就不够脆爽。
虽然名字叫酸嘢,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酸,而更多的是形成了“酸甜口”。对于本身就带有酸味的水果,制成酸嘢会激发食物内在的酸甜,部分地区还会加入梅子粉,带来别样的风味,例如菠萝、柠檬等。
摊上也常常备有辣椒粉、甘草盐、辣椒醋酸水等调味品,供食客们根据自己的口味自行添加。
“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酸嘢摊”是广西当地的一句俗话。酸嘢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让人停不下来”,也是广西酸嘢的魅力。广西酸嘢会将“酸甜辣咸”这“四味”不带冲撞地巧妙融合,这种又酸又甜又辣又咸的“神仙”滋味,让你觉得口中的食物真实而又虚幻,只想一口接着一口地不停吃。
2.万物皆可“酸”
广西人不仅仅“酸”蔬菜瓜果,连鸡鸭鱼猪等肉类都逃不过被“酸”的命运。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酸”不了的东西。
在过去,一些山区的少数民族,每日需要上山劳作,为了节省来回吃午饭的时间,他们便想出来腌鱼、腌肉的好办法。
酸肉需要将猪肉洗净晾干,切成长条,放一层肉,放一层炒米粉和盐,如此叠加,并层层压实,不留缝隙,再放入瓮中密封,十余日后便可生食,无需再煎煮;腌酸鱼也是类似,鱼肉清洗干净后,晾至半干,再伴以糯米粉、甜酒曲、辣椒、生姜等佐料,入坛密封两个月便可直接食用。
而现在,由于资源获取更加方便了,而酸鱼、酸肉、酸鸭等制作耗时又过长,它们也就成了当地的上等菜肴,只有在招待贵宾或重大节日才会用上,甚至是有些民族在接新娘时还有必须送上一对酸鱼、一只酸鹅的习俗。
有句民谚这么说“十年酸鱼送老酒,做人一世也抵得”,可见他们对酸食有多么痴迷。
“酸”任何东西其实都得讲究个时候。在广西,三月青菜收割,八月田鱼肥美,过年杀猪庆祝,这样便有了“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的习惯。
腌制时间也非常严格,一些水果类的酸嘢只要腌制一小时左右即成,若是泡得久了,不仅会失去原有的酸脆口感,对人体也有害。
3.这“酸”,还有好几幅面孔呢
在地理位置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广东省、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越南相邻;在饮食习惯上,广西可以说是中国最复杂的一块区域。
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复杂的饮食习惯注定让广西的“酸”有了“五花八门”的风味。
靠近广东的广西南部及桂东南地区,例如,南宁、宾阳、梧州、玉林等,他们的口味偏清淡偏甜,食物与粤味菜式较像。这些地区出现的“酸”,可能大部分就会偏向“酸甜”。
靠近湘黔的桂柳话地区,例如,桂林、柳州、贺州等,会相对偏辣,饮食也常会带有中原特色。由于受到周边省份影响,这里的“酸”会向“酸辣”靠近。
靠近云南、越南的西部地区,例如百色、南丹、东兰等,会以少数民族饮食为主,包括腌渍食物、腊味等,口味也会较咸,所以“酸咸”口味会是这里饮食的特色之一。
南部沿海地区,例如,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更会讲究食物的鲜美,会有更多海鲜类食物出现在日常饮食中。若是出现“酸”味,他们也会更讲究“酸鲜”。
除了这些,还有以柳州螺蛳粉、武鸣生榨粉为代表的更是酝酿出了独特的“酸臭”、“酸馊”的奇特滋味。
虽然广西也有部分地区的餐桌上是较少出现酸味的,但是只要是有“酸”的地方,其中的“酸”滋味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4.“酸”在这里是个名词
在广西,由于酸的种类过于繁多,“酸”更多地被当作一个名词来用,而不是形容词。
当地比较有名的几种酸有都安酸、武宣红糟酸、靖西酸。
都安酸是广西较为出名的“酸”品牌。它以红糖为主要原料,通过传统方法发酵配制成糖醋原浆,再加上辣酱搭配腌好的酸食便食用。因此,这种酸会格外香甜。
武宣红糟酸是用煮好的的米饭,拌入红糟种,添加适量醋酸和米酒使之发酵制成红糟酸。所以它颜色会较红润,同时也会较细腻、有米香味,其中红糟姜酸是由它腌制的代表性产品。
靖西算是酸嘢的发源地之一,那里的靖西酸,以使用米醋为主,很少使用陈醋,所以那里的酸不会呈现出黄赭色,那里的酸嘢也会更为清爽。
有趣的是,在这里,各种蔬菜瓜果的名字反而成了形容词。例如:芥菜酸、豆角酸、茭子酸、辣椒酸、姜酸等。
很多广西菜虽然不是直接腌制而成,但往往离不开这些“酸”的“酸味加成”。其中较为出名的广西菜“柠檬鸭”中,必不可少也不可替代的配料就有辣椒酸、姜酸、柠檬酸。
5.“酸”得有道理
为什么广西这么“酸”呢?
广西纬度较低,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尤其是夏天极为闷热。当地人已经不能用“热”来形容广西的天气,而是用另一个更为形象的字——“焗”。
这“太焗”的天气也造成了人体内的酶活性下降,使人食欲不振、胃口不佳。此时就轮到酸食登场了。酸食助消化吸收、增强食欲、消油腻,可以达到饭前开胃,饭后解腻的功效,所以特别适合在夏天食用。
其次,广西部分地区为喀斯特地貌,该地区岩石较多为石灰岩(主要组成部分为碳酸钙),由于水的溶蚀作用,水中含较多钙离子,水硬度高于其他地方,长期饮用“高钙水”,易得结石。
而吃酸有利于减少体内结石堆积,大大降低了得结石的概率。
还有个原因是过去广西部分山区的资源相对匮乏,为了增加食物保质期、携带方便等原因,使用腌渍的方法进行保存,从而导致了他们习惯吃酸。
一个国际科学研究小组从数千份尿液中检测分析出中国南方广西地区的人的内脏最健康。这大概和他们“吃酸”的饮食习惯是分不开的。
同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书中提到:酸食可以散瘀、止血、解毒、杀虫,用于产后血晕、黄疸、大便下血等症,且有解药、解鱼肉菜毒的功效。现代医学也证明,适度吃酸食有利于养肝。
所以,广西的“酸”大抵也是广西人的“长寿秘诀”之一吧。
参考资料:刘覃波《广西民族地区酸食习俗及其成因初探》,张玉莲《广西靖西酸嘢腌制工艺考察与文化流变研究》,《地道风物 广西》。
‘拾’ 为什么吃带了柠檬酸的东西就饿
柠檬酸能帮助减小胃酸的ph使分泌系统向中枢神经报告饥饿,三餐前适当空腹吃一些酸性食物有助于增加食欲。其他例如酒石酸、苹果酸或者醋酸也有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