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为什么会产生时间膨胀效应

为什么会产生时间膨胀效应

发布时间: 2022-06-28 09:17:27

❶ 解释:时间膨胀。

解释: 时间膨胀是说时间并不是永远以我们感受到的现在的这种速度进行的,它也会发生变化.它一般是和速度有关的.速度越快,越接近于极限速度,时间就会越慢(这里有个名词:极限速度.我们所处宇宙的极限速度是光速,但并不是所有的宇宙其极限速度都是光速,可能更快,也可能更慢).举个设想的例子说吧,假如有一个人一分钟的心跳是60下,当他高速运动时,如果速度足够大,他的心跳可能会变成40下,20下,甚至更慢.因为随速度的增加,他的时间变慢了,他自身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变慢.这样,相对于他的时间就发生了膨胀. 【发现过程】 我们通常会认为,光波的速度因与我们运动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或取各种中间角度而有所不同。令人惊奇的是,爱因斯坦却认为事实上不会是这样。20世纪初,爱因斯坦就认识到,我们的时空观并不完善。他是通过分析电和磁相结合产生电磁辐射(例如光辐射)特性的规律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如果光在一切测量中具有协调一致的特性的话,在物理学中光速必定扮演着主要角色。特别是,真空中的光速必须不变,无论光源和观察者做什么样的相对运动,真空光速总是每秒三十万千米。 【牛顿与爱因斯坦的对立】 17世纪,牛顿曾提出过一个相对性的经典说法。当时他主张,作为参照基准的参考框架,无论做什么样的匀速直线运动,都不会对实验(包括物理的运动)产生影响。爱因斯坦认为这种说法与他的电磁学理论格格不入,当他试图搞清楚以光速运动的观察者所看到的光波将会是什么样时,他遇到了纠缠不清的情景。于是他清醒地认识到,为了在物理学领域取得协调一致的答案,就不能把空间只是看成供我们生活居住的容器。它还必须具有某些特性,例如人们以高速运动时,时间尺度将会改变,同时,空间尺度也会改变。在这个意义上,空间和时间是缠绕在一起的,空间和时间原是同一件事物不同的相对表现形式。 牛顿的绝对时空就是哲学或人们通常意义上所感受的时空,即在每一刻,都对应整个宇宙的某一态。从牛顿的绝对时空看来,这星光传播过程中,时间就一直在变大,在膨胀。 现今世界上最具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最近一期一篇文章明确指出,宇宙膨胀不是光的多谱勒效应,是时空本身的膨胀,而实际天文观测证实的,包扩哈勃红移在内,都是时间膨胀的结果,其它都是围绕时间的膨胀展开的理论分析和推测。 分析时间的膨胀,就涉及时空本质的理解,就物理学而言,我们就有两种时空:牛顿的和爱因斯坦的。 牛顿的时空称绝对时空,表面看起来,它的时间和空间是毫不相关的,实际上,从它的引力所具有的无限大速度的假设,可以知道, 牛顿的绝对时空就是哲学或人们通常意义上所感受的时空,即在每一刻,都对应整个宇宙的某一态。从宇宙的各向同性和平滑性,知这一刻对一态虽然在观测上不可行,但理论和人们思维上却是可行的。空间的三维始终应对时间的一维,这是用思维观时空,是横向看时空,空间的三维和时间的一维一一对应,我称之为三一时空。三一时空的同时性并不是没有物理实质,如产生了量子纠缠的量子所具有的同时性。 爱因斯坦的时空称相对时空,它以观察者为核心,强调可观察,是用眼睛看时空,以光速为极限,将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是纵向看时空,时间和空间缠绕在一起,人称四维时空。爱因斯坦曾有过一个设想,当一个人以光速运动时,一道光在人眼前穿过,这个人所看到的光应为弯曲的。 时间的膨胀是观察者观察的结果,是四维时空的产物,时间倚观察者而变,观察者的时间代表着真实的唯一存在,是四维时空模型中时间的最大值;观察者的时间代表着此刻,若设这个时间为零,其它被观察体的时间都为负值。在观察者本身却无法发现时间膨胀的原因,必须横向看时空,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就能发现时间膨胀的原因。 例子:假设一星体离地球60亿年,星像分离的一刻,宇宙的态对应时间为T,10亿年过去,这星体的像走了10亿光年,宇宙的态对应时间为T+10;再10亿年过去,这星体的像又走了10亿光年,宇宙的态对应时间为T+20;最后,经过T+30,T+40,T+50,到达地球时,宇宙的态对应的时间为T+60亿年。从牛顿的绝对时空看来,这星光传播过程中,时间就一直在变大,在膨胀。 从横向思考时空,就会发现一个星体的像离开实体一刻起,在传播过程中,时间就一直在膨胀,直到被观察者接收为止。由于星体和观察者之间的时间膨胀是一定的,我们收到的星光的红移值就是一定的。 这时间膨胀现在被解释为空间的膨胀,即这星光经过的路程被延长,延长的原因是过去比较热,空间热膨胀,道理上应能说得过去,但事实是现在空间已经这么冷了,我们却发现时间膨胀在加速,时间膨胀解释为空间膨胀就说不过去了。空间性质的改变也能造成时间的延长,比如光不从空气中而从水中传播,接收者就会发现时间延长了。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看,时间是不可逆的,空间尽管是真空,随时间的性质变化也是不可逆的。真空性质能有什么变化?真空的电场磁场引力场总在,电向磁的变化,引力的变化都是不可逆的。 宇宙的星系一直都在不断变化中,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中。就地球而言,地球在诞生时空间还没有大气,也不是一个蓝色星球;现在地球的温室效应,地球膨胀引起的空间的膨胀,都会产生空间性质的变化,同样会产生时间膨胀效应。空间本身由电向磁的转换,即由红向蓝的转变,就当然地造成红移,时间的膨胀。 也许这一切分析都是多余的,时间的膨胀就是时间的膨胀,从被观察物体到观察者,横向看时空,就有时间膨胀发生;太阳光到地球就有红移发生,不能也不要把时间变换成我们能理解的空间的什么东西,这样会犯错误的。道可道, 非常道; 时间是我们永远猜不完的谜。 【时间膨胀的应用】 时间膨胀是相对论效应的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例证,它是首先在宇宙射线中观测到的。我们注意到,在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的尺度随着观察者速度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假定我们测量正向着我们运动的一只时钟所表明的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它要比另一只同我们相对静止的正常走时的时钟走得慢些。另一方面,假定我们也以这只运动时钟的速度和它一同运动,它的走时又回到十分正常。我们不会见到普通时钟以光速向我们飞来,但是放射性衰变就像时钟,这是因为放射性物质包含着一个完全确定的时间标尺,也就是它的半衰期。当我们对向我们飞来的宇宙射线M作测量时,发现它的半衰期要比在实验室中测出的22微秒长很多。在这个意义上,从我们观察者的观点来看,M内部的时钟确实是走得慢些。时间进程拉长了,就是说时间膨胀了。 我们完全清楚,在平常的生活中看不出空间和时间有这种畸变。这是因为我们不涉及已接近光速运动的事物。事实上,相对论现象的特性由物体速度与光速平方之比这样一个比率来决定。当所研究的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十分之一时,这个比率才变得重要,因为此时该比率增大到百分之一以上。这样的高速领域几乎只局限在高能物理学家们的经验中。由于我们通常不会涉及这样高的速度,所以狭义相对论的许多结论都使我们感到惊奇。实际上,这些结论确实有些复杂,但早已证实了狭义相对论的完美,并且在处理低速运动时又几乎严格地与我们所熟悉的物理规律一致。 时间膨胀对于未来的宇宙探索,旅行等都有巨大的作用,而它也不断出现在科幻小说家的笔下,并有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时间膨胀效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 使用传统所用的摆钟,要比较“动钟”和“静钟”的快慢,不可回避地存在一个“二次相遇”的难题;但是对于原子钟而言,这个问题已经不复存在。爱因斯坦在1952年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英译本第15版添加的“附录”中写道:“我们可以将发出光谱线的一个原子当作一个钟”(2-P106),实际上原子钟仅指原子本身而已,跟那结构相当复杂的“钟体”并没有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在实验室内完全静止的条件下比较两台“原子钟”快慢的前提。 只需要知道两台原子钟工作时的温度差异,就可以定性地获悉两台钟铯原子喷射速度的大小;如果知道两台钟铯原子喷射的具体速度,就不难定量地测出△ν和△V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据两个展开式可知:如果△ν∝△V,用(1)式解释是正确的;反之用(2)式解释是正确的。 2、实验条件 选取两台频率一致性和长期稳定性均在10-13量级以上的铯钟,条件是己知两台钟工作时的温度、最好是铯束喷射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只需要将两台钟和比相仪或时间间隔器相联结,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依据记录曲线判定哪种解释是正确的。 3、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可以证明:狭义相对论揭示出的横向多普勒频移,应该是频率增大、即向光谱的蓝端移动;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时间收缩”,或曰“运动时钟变快”。

❷ 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是怎么回事

时间膨胀效应是相对论效应的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例证。它是首先在宇宙射线中观测到的。我们注意到,在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的尺度随着观察者速度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假定我们测量正向着我们运动的一只时钟所表明的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它要比另一只同我们相对静止的正常走时的时钟走得慢些。另一方面,假定我们也以这只运动时钟的速度和它一同运动,它的走时又回到十分正常。我们不会见到普通时钟以光速向我们飞来,但是放射性衰变就像时钟,这是因为放射性物质包含着一个完全确定的时间标尺,也就是它的半衰期。

❸ 《星际穿越》中有个星球,星球上的7年等于地球的1小时这是由什么造成的

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科幻思想,而是真实的科学理论。是由于引力过大造成的“引力时间膨胀”效应,简单说,就是引力越大,时间就过得越慢,具体慢多少,有一个具体公式可以加以计算,这里不再列举,有兴趣的可以搜索计算,并不难!

引力时间膨胀效应已经被实验所证实,而且也被应用于实际之中。虽然地球在其周围所产生的引力场较弱,但依然可以测得这种现象。例如,GPS卫星距离地球表面大约两万公里,它们所处的引力场要弱于地球表面,所以GPS卫星携带的时钟走得比地面时钟更快,通过计算可知,卫星时钟每天累计快了大约45微秒。

虽然这个差别很小,但要知道光速大约为30万千米每秒,因此,由于引力时间膨胀效应,GPS卫星每天累计的定位误差达到了13.5千米。可见,如果不对GPS卫星的时钟进行校准,就无法实现准确定位(另外还需考虑狭义相对论带来的时间膨胀效应)。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主角等人在穿过虫洞之后先去了米勒行星。这颗行星十分特别,因为它绕着一个名为卡冈都亚的黑洞运动。

由于黑洞产生的引力场极强,米勒行星又十分靠近这个黑洞,所以导致这颗星球上的时间流逝速率远远慢于地球上,从而使得米勒行星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两者相差了6.1万倍。

❹ 有谁能解释一下时间膨胀效应,最好能举个例子

时间膨胀是说时间并不是永远以人们感受到的现在的这种速度进行的,它也会发生变化。它一般是和速度有关的。速度越快,越接近于极限速度,时间就会越慢(这里有个名词:极限速度,人们所处宇宙的极限速度是光速,但并不是所有的宇宙其极限速度都是光速,可能更快。也可能更慢。举个设想的例子说吧,假如有一个人一分钟的心跳是60下,当他高速运动时,如果速度足够大,他的心跳可能会变成40下,20下,甚至更慢。因为随速度的增加,他的时间变慢了。他自身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变慢。这样,相对于他的时间就发生了膨胀。

❺ 时间膨胀效应的理论基础

时间膨胀效应是首先在宇宙射线中观测到的。在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的尺度随着观察者速度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假定我们测量正向着我们运动的一只时钟所表明的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它要比另一只同我们相对静止的正常走时的时钟走得慢些。另一方面,假定我们也以这只运动时钟的速度和它一同运动,它的走时又回到十分正常。
我们不会见到普通时钟以光速向我们飞来,但是放射性衰变就像时钟,这是因为放射性物质包含着一个完全确定的时间标尺,也就是它的半衰期。当我们对向我们飞来的宇宙射线M作测量时,发现它的半衰期要比在实验室中测出的22微秒长很多。在这个意义上,从我们观察者的观点来看,M内部的时钟确实是走得慢些。时间进程拉长了,就是说时间膨胀了。
相对论(Relativity)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大质量物体扭曲时空改变物体行进方向无关。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领域。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提出于1905年,广义相对论提出于1915年(爱因斯坦在1915年末完成广义相对论的创建工作,在1916年初正式发表相关论文)。
由于牛顿定律给狭义相对论提出了困难,即任何空间位置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因此,在整个宇宙中不存在惯性观测者。爱因斯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最着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它说明了质量随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它也可以用来解释核反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但它不是导致原子弹的诞生的原因。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与有些天文观测到的现象符合。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分野 传统上,在爱因斯坦刚刚提出相对论的初期,人们以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非惯性参考系来作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分类的标志。随着相对论理论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显出其缺点——参考系是跟观察者有关的,以这样一个相对的物理对象来划分物理理论,被认为较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一般认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区别在于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引力(弯曲时空),即狭义相对论只涉及那些没有引力作用或者引力作用可以忽略的问题,而广义相对论则是讨论有引力作用时的物理学的。用相对论的语言来说,就是狭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是平直的,即四维平凡流型配以闵氏度规,其曲率张量为零,又称闵氏时空;而广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则是弯曲的,其曲率张量不为零。时间膨胀新解。 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以光速C传播的电磁波的存在。到十九世纪末,实验完全证实了麦克斯韦理论。电磁波是什么?它的传播速度C是对谁而言的呢?当时流行的看法是整个宇宙空间充满一种特殊物质叫做“以太”,电磁波是以太振动的传播。但人们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理论。如果认为地球是在一个静止的以太中运动,那么根据速度叠加原理,在地球上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光的速度必定不一样,但是实验否定了这个结论。如果认为以太被地球带着走,又明显与天文学上的一些观测结果不符。 迈克尔逊 莫雷 的实验示意图
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了非常精确的测量,仍没有发现地球有相对于以太的任何运动。对此,洛仑兹(H.A.Lorentz)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一切在以太中运动的物体都要沿运动方向收缩。由此他证明了,即使地球相对以太有运动,迈克尔逊也不可能发现它。爱因斯坦从完全不同的思路研究了这一问题。他指出,只要摒弃牛顿所确立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根本不需要什么以太。 (以太:由希腊学者提出,认为是光传播的介质) 经典力学中的速度合成法则实际依赖于如下两个假设:
1.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与测量时间所用的钟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
2.两点的空间距离与测量距离所用的尺的运动状态无关。
爱因斯坦发现,如果承认光速不变原理与相对性原理是相容的,那么这两条假设都必须摒弃。这时,对一个钟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对另一个钟不一定是同时的,同时性有了相对性。在两个有相对运动的坐标系中,测量两个特定点之间的距离得到的数值不再相等。距离也有了相对性。 如果设K坐标系中一个事件可以用三个空间坐标x、y、z和一个时间坐标t来确定,而K′坐标系中同一个事件由x′、y′、z′和t′来确定,则爱因斯坦发现,x′、y′、z′和t′可以通过一组方程由x、y、z和t求出来。两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速度和光速c是方程的唯一参数。这个方程最早是由洛仑兹得到的,所以称为洛仑兹变换。
利用洛仑兹变换很容易证明,钟会因为运动而变慢,尺在运动时要比静止时短,速度的相加满足一个新的法则。相对性原理也被表达为一个明确的数学条件,即在洛仑兹变换下,带撇的空时变量x'、y'、z'、t'将代替空时变量x、y、z、t,而任何自然定律的表达式仍取与原来完全相同的形式。人们称之为普遍的自然定律对于洛仑兹变换是协变的。这一点在我们探索普遍的自然定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经典物理学中,时间是绝对的。它一直充当着不同于三个空间坐标的独立角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了。认为物理的现实世界是各个事件组成的,每个事件由四个数来描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时空坐标t和x、y、z,它们构成一个四维的连续空间,通常称为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在相对论中,用四维方式来考察物理的现实世界是很自然的。
狭义相对论导致的另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关于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在爱因斯坦以前,物理学家一直认为质量和能量是截然不同的,它们是分别守恒的量。爱因斯坦发现,在相对论中质量与能量密不可分,两个守恒定律结合为一个定律。
他给出了一个着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其中c为光速。于是质量可以看作是它的能量的量度。计算表明,微小的质量蕴涵着巨大的能量。这个奇妙的公式为人类获取巨大的能量,制造原子弹和氢弹以及利用原子能发电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爱因斯坦引入的这些全新的概念,大部分物理学家,其中包括相对论变换关系的奠基人洛仑兹,都觉得难以接受。旧的思想方法的障碍,使这一新的物理理论直到一代人之后才为广大物理学家所熟悉,就连瑞典皇家科学院,1922年把诺贝尔奖金授予爱因斯坦时,也只是说“由于他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更由于他发现了光电效应的定律。”对于相对论只字未提。 马赫和休谟的哲学对爱因斯坦影响很大。马赫认为时间和空间的量度与物质运动有关。时空的观念是通过经验形成的。绝对时空无论依据什么经验也不能把握。休谟更具体的说:空间和广延不是别的,而是按一定次序分布的可见的对象充满空间。而时间总是又能够变化的对象的可觉察的变化而发现的。
四维时空是构成真实世界的最低维度,我们的世界恰好是四维,至于高维真实空间,我们还无法感知。有一个例子,一把尺子在三维空间里(不含时间)转动,其长度不变,但旋转它时,它的各坐标值均发生了变化,且坐标之间是有联系的。四维时空的意义就是时间是第四维坐标,它与空间坐标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时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四维时空不仅限于此,由质能关系知,质量和能量实际是一回事,质量(或能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运动状态相关的,比如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在四维时空里,质量(或能量)实际是四维动量的第四维分量,动量是描述物质运动的量,因此质量与运动状态有关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在四维时空里,动量和能量实现了统一,称为能量动量四矢。另外在四维时空里还定义了四维速度,四维加速度,四维力,电磁场方程组的四维形式等。值得一提的是,电磁场方程组的四维形式更加完美,完全统一了电和磁,电场和磁场用一个统一的电磁场张量来描述。四维时空的物理定律比三维定律要完美的多,这说明我们的世界的确是四维的。可以说至少它比牛顿力学要完美的多。至少由它的完美性,我们不能对它妄加怀疑。
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时空,能量与动量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动量。这说明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量之间可能存在深刻的联系。在今后论及广义相对论时我们还会看到,时空与能量动量四矢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根据狭义相对性原理,惯性系是完全等价的,因此,在同一个惯性系中,存在统一的时间,称为同时性,而相对论证明,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却没有统一的同时性,也就是两个事件(时空点)在一个惯性系内同时,在另一个惯性系内就可能不同时,这就是同时的相对性,在惯性系中,同一物理过程的时间进程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用同一物理过程来度量时间,就可在整个惯性系中得到统一的时间。在今后的广义相对论中可以知道,非惯性系中,时空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在同一非惯性系中,没有统一的时间,因此不能建立统一的同时性。
相对论导出了不同惯性系之间时间进度的关系,发现运动的惯性系时间进度慢,这就是所谓的钟慢效应。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时,钟就几乎停止了。 尺子的长度就是在一惯性系中同时得到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值的差。由于同时的相对性,不同惯性系中测量的长度也不同。相对论证明,在尺子长度方向上运动的尺子比静止的尺子短,这就是所谓的尺缩效应,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尺子缩成一个点。
由以上陈述可知,钟慢和尺缩的原理就是时间进度有相对性。也就是说,时间进度与参考系有关。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认为,绝对时间是不存在的,然而时间仍是个客观量。比如双生子理想实验中,哥哥乘飞船回来后是15岁,弟弟可能已经是45岁了,说明时间是相对的,但哥哥的确是活了15年,弟弟也的确认为自己活了45年,这时与参考系无关的,时间又是绝对的。这说明,不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它本身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客观量,是绝对的,这称为固有时。也就是说,无论你以什么形式运动,你都认为你喝咖啡的速度很正常,你的生活规律都没有被打乱,但别人可能看到你喝咖啡用了100年,而从放下杯子到寿终正寝只用了一秒钟。 爱因斯坦于1915年进一步建立起了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性原理还仅限于两个相对做匀速运动的坐标系,而在广义相对论性原理中匀速运动这个限制被取消了。他引入了一个等效原理,认为我们不可能区分引力效应和非匀速运动,即非匀速运动和引力是等效的。他进而分析了光线在靠近一个行星附近穿过时会受到引力而弯折的现象,认为引力的概念本身完全不必要。可以认为行星的质量使它附近的空间变成弯曲,光线走的是最短程线。
基于这些讨论,爱因斯坦导出了一组方程,它们可以确定由物质的存在而产生的弯曲空间几何。利用这个方程,爱因斯坦计算了水星近日点的位移量,与实验观测值完全一致,解决了一个长期解释不了的困难问题,这使爱因斯坦激动不已。
他在写给埃伦菲斯特的信中这样写道:“……方程给出了近日点的正确数值,你可以想象我有多高兴!有好几天,我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
广义相对论让所有物理学家大吃一惊,引力远比想象中的复杂的多。至今为止爱因斯坦的场方程也只得到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确定解。它那优美的数学形式至今令物理学家们叹为观止。就在广义相对论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哥本哈根学派创立并发展的量子力学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物理学家们很快发现,两大理论并不相容,至少有一个需要修改。于是引发了那场着名的论战:爱因斯坦VS哥本哈根学派。直到现在争论还没有停止,只是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更倾向量子理论。
建立了广义相对论以后,爱因斯坦后来的约四十年的时间都用来探索统一场论,试图把引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以完成物理学的完全统一。刚开始几年他十分乐观,以为胜利在握;后来发现困难重重。当时的大部分物理学家并不看好他的工作,因此他的处境十分孤立。虽然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不过他的工作为物理学家们指明了方向:建立包含四种作用力的超统一理论。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有希望的候选者是超弦理论与超膜理论。 1915年11月25日,爱因斯坦把题为“万有引力方程”的论文提交给了柏林的普鲁士科学院,完整地论述了广义相对论。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解释了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水星轨道近日点移动之谜,而且还预言:星光经过太阳会发生偏折,偏折角度相当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数值的两倍。
第一次世界大战延误了对这个数值的测定。1919年5月25日的日全食给人们提供了大战后的第一次观测机会。英国人爱丁顿奔赴非洲西海岸的普林西比岛,进行了这一观测。11月6日,汤姆逊在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联席会议上郑重宣布:得到证实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牛顿所预言的结果。他称赞道“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爱因斯坦发现的不是一个小岛,而是整整一个科学思想的新大陆。”泰晤士报以“科学上的革命”为题对这一重大新闻做了报道。消息传遍全世界,爱因斯坦成了举世瞩目的名人。广义相对论也被提高到神话般受人敬仰的宝座。
从那时以来,人们对广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太阳系内部引力场非常弱,引力效应本身就非常小,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结果与牛顿引力理论的偏离很小,观测非常困难。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射电天文学的进展,观测的距离远远突破了太阳系,观测的精度随之大大提高。特别是1974年9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泰勒和他的学生赫尔斯,用305米口径的大型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发现了脉冲双星,它是一个中子星和它的伴星在引力作用下相互绕行,周期只有0.323天,它的表面的引力比太阳表面强十万倍,是地球上甚至太阳系内不可能获得的检验引力理论的实验室。经过长达十余年的观测,他们得到了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符合得非常好的结果。由于这一重大贡献,泰勒和赫尔斯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

❻ 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是怎么回事

需要注意纠正的问题是,不是因为光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是因为光的速度相对任何惯性系都不变。

另外也不要以不存在的假说来要求用相对论证明。比如寿命极短的粒子运动时寿命延长,这是一个不存在在假说。

一个粒子在寿命是1秒,无论它用多速的速度运动,它的寿命也是1秒。不可能因为运动速度的不同而“延长”。只能因为速度的不同而使测量者测量到的数据“延长”。

这就像一个远处的房子,尺寸不会因为你看到它变小了而变小。你看到它变小了不关它的事。一百个不同距离的人观测它,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尺寸,它该如何变?

相对论解决的是如何把测量值换算成事实值,不是如何把事实成测量值。

相对论相对论,一定是相对的,速度是两个物体相对距离的变化率。因不同的参照系而改变。

假如一个人在路边的椅子上坐着看书。

相对椅子他的速度是0米/秒。

相对一个旁边走路的人,他和速度可能是1.3米/秒

相对一辆行驶着的汽车,他的速度可能是13米/秒

相对一架正起飞的飞机,他和速度可能是130米/秒

相对一发飞行着的炮弹,他的速度可能是1300米/秒

相对一个某宇宙空间站,他的速度可能是13000米/秒

相对一个正掠过的流星,他的速度可能是130000米/秒

……

要是速度会改变时间,他看书的速度应该是多少?他的时间该咋变?听谁的?

事实上,他在看他的书,旁边有没有人走过关他什么事?有没有飞机起飞关他什么事?有没有流星关他什么事?

起跑的人说他的时间是什么、飞机说他的时间是什么、浏览说他的时间是什么关他啥事?

你测量某个高速运动的物体,那是你的事,谁让你测量了?要是另一个系统测量到的结果和你不一样,该听谁的?

上图中A是相对O以速度v运动的惯性系。B是A上的一点。

在A运动到与O重合的时刻,一光子从A射向B。

在A看,光子的路径是ct' ,在O看,光子的路径是ct 并且在t 时间内A 移动了vt的距离。

三个长度的关系是:(ct')²+(vt)²=(ct)²

解出t' 就得到了:t'=t×√(1-v²/c²)

单从公式上看,好像是t' 变慢了,可是从图上看就发现,相对速度对ct'没任何影响。

反过来说就是,A上的光子射向B,关O什么事?O上观测到的ct是O的事,关A啥事了?

速度v是多大对ct'没影响,只是影响观测者O的观测数据。如果要想在O上知道A上的情况就要进行换算,然而,不管O换算不换算,都不关A的事。

假如光子从A射向B,到B的时候光子就被吸收了,就是说光子的寿命是t',和t有什么关系?

要是O 想知道光子的寿命,那就用t'=t×√(1-v²/c²)来进行换算,但是算得对不对是O的事,和A无关。

凭什么光子的寿命由O说了算?

要是有另一个系统P相对A的速度是v2呢?那谁说了算?光子的寿命是结束还是不结束?

高速运动的粒子的寿命并没有改变,因此也无法解释它的寿命为什么改变。就像一个蚊子没死,又如何解释它为什么死了?

更进一步的问题欢迎追问。

❼ 《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效应该怎么理解

《狭义相对论》也是如此,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一切事物,如果利用《狭义相对论》来计算更精确,但是与我们原本的常识之间的误差,更加微不足道,除非利用更加精密的仪器,否则你要突然蹦出来一句“时间是相对的,我的时间比你走得慢”,肯定分分钟让吐沫淹死。实际上狭义相对论并非难以攀登,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也就破了。下面我们开始捅:你无法判断船是否在动

要讲《狭义相对论》,我们就要先讲一下相对运动,很简单两张图。两个小孩在一个密闭空间里面扔球玩,没有窗户,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小孩说:“我们应该在屋子里,因为我们没有感觉到这个空间在动。”

❽ 解释一下时间膨胀效应的原因

时间膨胀是相对论效应的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例证。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就认识到,我们的时空观并不完善。他是通过分析电和磁相结合产生电磁辐射(例如光辐射)特性的规律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如果光在一切测量中具有协调一致的特性的话,在物理学中光速必定扮演着主要角色。特别是,真空中的光速必须不变,无论光源和观察者做什么样的相对运动,真空光速总是每秒三十万千米。爱因斯坦考虑了当人们在高速运动时会出现什么现象。我们通常会认为,光波的速度因与我们运动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或取各种中间角度而有所不同。令人惊奇的是,爱因斯坦却认为事实上不会是这样。

17世纪,牛顿曾提出过一个相对性的经典说法。当时他主张,作为参照基准的参考框架,无论做什么样的匀速直线运动,都不会对实验(包括物理的运动)产生影响。爱因斯坦认为这种说法与他的电磁学理论格格不入,当他试图搞清楚以光速运动的观察者所看到的光波将会是什么样时,他遇到了纠缠不清的情景。于是他清醒地认识到,为了在物理学领域取得协调一致的答案,就不能把空间只是看成供我们生活居住的容器。它还必须具有某些特性,例如人们以高速运动时,时间尺度将会改变,同时,空间尺度也会改变。在这个意义上,空间和时间是缠绕在一起的,空间和时间原是同一件事物不同的相对表现形式。

我们完全清楚,在平常的生活中看不出空间和时间有这种畸变。这是因为我们不涉及已接近光速运动的事物。事实上,相对论现象的特性由物体速度与光速平方之比这样一个比率来决定。当所研究的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十分之一时,这个比率才变得重要,因为此时该比率增大到百分之一以上。这样的高速领域几乎只局限在高能物理学家们的经验中。由于我们通常不会涉及这样高的速度,所以狭义相对论的许多结论都使我们感到惊奇。实际上,这些结论确实有些复杂,但早已证实了狭义相对论的完美,并且在处理低速运动时又几乎严格地与我们所熟悉的物理规律一致。

时间膨胀是相对论效应的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例证,它是首先在宇宙射线中观测到的。我们注意到,在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的尺度随着观察者速度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假定我们测量正向着我们运动的一只时钟所表明的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它要比另一只同我们相对静止的正常走时的时钟走得慢些。另一方面,假定我们也以这只运动时钟的速度和它一同运动,它的走时又回到十分正常。我们不会见到普通时钟以光速向我们飞来,但是放射性衰变就像时钟,这是因为放射性物质包含着一个完全确定的时间标尺,也就是它的半衰期。当我们对向我们飞来的宇宙射线M作测量时,发现它的半衰期要比在实验室中测出的22微秒长很多。在这个意义上,从我们观察者的观点来看,M内部的时钟确实是走得慢些。时间进程拉长了,就是说时间膨胀了。

热点内容
为什么插了移动硬盘后电脑会很卡 发布:2024-05-08 19:40:46 浏览:379
为什么找不到对象就是要求高 发布:2024-05-08 19:34:59 浏览:221
为什么男人总是找麻烦 发布:2024-05-08 19:30:06 浏览:210
为什么有些女人喜欢到处传话 发布:2024-05-08 19:24:15 浏览:150
侠岚为什么考核不一样 发布:2024-05-08 18:58:15 浏览:664
煤焦油洗发水为什么要晚上用 发布:2024-05-08 18:58:03 浏览:229
为什么苹果笔记本电脑比较贵 发布:2024-05-08 18:53:05 浏览:267
为什么猪接人做完了手不好使 发布:2024-05-08 18:16:16 浏览:264
刷金刚为什么颜色会浅 发布:2024-05-08 18:16:10 浏览:554
为什么机场浪费那么多时间 发布:2024-05-08 18:16:06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