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
㈠ 都说好战必亡为什么战国时期秦楚燕等国都存在了六七百年
战国七雄中,秦楚燕三国存在的时间是最长的,其中楚燕两国国祚在八百年以上,而秦国的国祚约为五百五十年,这主要是因为秦国建国晚的原因。楚国和燕国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经建国,而秦国一直等到历史进入东周时期才正式建国。

战国时期的战争残酷了很多,但诸侯国之间仍旧不是永远的敌人或者朋友,连横、合纵时时上演,唇亡齿寒的故事每每让国君们提心吊胆。因此各国开始变法图强,争取在未来的军事大战中占据有利地势。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时候本来相互攻打的两个诸侯国瞬间结盟了,又一致对付另外的诸侯国,因此这种混乱的局势是非常复杂的,完全不能用好好战来下定义。
国与国之间说到底是竞争关系,但仍旧在一个框架内,谁能先一步强大起来,并一直强大着,就能将自己的疆域不断扩大,而其他的诸侯国则不断缩小,直到都消失不见,这正是秦国一统天下的步骤。
㈡ 战国时期持续了多长时间
战国时期持续了254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时代的形势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在前期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
(2)为什么说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扩展阅读
战国分为春秋乱世、百家争鸣,大秦帝国的崛起。是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
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正经历着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划时代的变革。
战国时,各诸侯国陆续形成国君之下将相分职、文武分权的中央官僚体制。相,又称相邦、宰相,是百官之长。将,又称将军,是武官之长。秦国于武王二年(前309)开始设丞相一职,丞相中最尊贵者称相邦,最高武职初为大良造,到秦昭王时才设将军。
战国各国都吸收春秋时君权下替的历史教训,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纠过去宗法贵族把持国家大权之失。
战国时中央最高的官吏为相邦。相邦是百官之长,治理朝中百事,对大小官吏有赏罚之权。各国都置此官,但名称上略有歧异,有些国家借用太宰、冢宰、令尹之类的旧名。有的国家称为宰相,秦有时不置相邦,而设左、右丞相。
较相邦为低并分掌各种具体职务的官吏,有主管民政、军事和工程事务的司徒、司马和司空(见三有事),有管理刑罚和辞讼的司寇或司理。还有专管农业、手工业、山林资源的司田、工师、虞师等官。
㈢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日本的战国时期哪个持续的时间长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持续的时间长。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持续500多年,日本战国时期(公元1467年-公元1615年)只有100多年。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日本战国时期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此词汇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条中出现的“天下战国之上(天下戦国の上は)”一句。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多数人认为日本战国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至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日本战国时代结束。
㈣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特别的多,那么这些国家之间当时发生了很多的战争,所以说这个时候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
㈤ 为什么春秋战国持续时间比后面的战乱长
春秋战国之间互相制衡的相持阶段一般是比较漫长的,需要一段彼此竞争及强盛弱衰的转势过程,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势态就会如洪水猛兽般席卷残云的结束,相持的时间越久聚集的量能释放的往往就越大,所以高潮阶段也总是既痛快又短暂的。
㈥ 战国为什么持续了两百多年
首先你必须明白,春秋战国正处于中国周王朝时期,也就是说名义上,周天子仍然是国家之主,诸侯仍然是臣属,彼此之间的攻伐仍然属于国家内部权力分割。直到战国后期周王室被灭,中国才正是处于无主时代,也就说统一战争名义上上是从公元前249年开始,到前221年结束,这个时间段才是国家由分至合的时间,这是政治因素。
同时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虽然有强有弱,但是整体上呈现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使是秦国经历变法之后,一时间也难以吞并六个势力略逊于自己的对手,在前249年之前,秦国虽然是第一强国,但是与其他诸侯之间的战争也互有胜负,谁也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使是长平之战,秦国也元气大伤,短时间不能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所以秦国使用的是一种蚕食的方法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然后各个击破。
最后技术条件的限制,战争拼的就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消耗的就是包括人力物力各类资源,而在那个生产力尚不发达,运输仍不通畅的年代,一场战争的消耗往往是巨大的,秦之后强如西汉发动对匈奴之战,举全国之力最终尚且不能完胜,何况当时占据一隅的诸侯呢。
㈦ 为什么春秋战国打了这么久往后的历史基本都是
因为生产力不强,无法持续长时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打的时间都很段就得修整,所以只能蚕食,并且时人是杂居,天下存在大量不在统治内的势力,其他朝代无此工作。此后历史中国版图长期稳定就说明扩张是很难的。一个比喻:家中选家长与家中扩地建房相比,谁跟难?一者是家人一言可定;一者是要邻人挪地。
㈧ 中国战国时期总共持续了多长时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另一说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 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处于东周时期。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着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至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㈨ 战国时期多少年
战国时期持续了254年,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一共统治了549年,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其中春秋时期持续了295年,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