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为什么时间长了就没磁性了
‘壹’ 曾经风靡一时的“磁悬浮技术”,为什么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
曾经上海的磁悬浮确实很火爆,上海磁悬是中国首条磁浮线路,也是世界第一条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浮线,它西起上海浦东新区的地铁枢纽龙阳路车站,东至浦东国际机场,正线全长30公里,采用磁浮系统,设计时速430公里,跑完全程仅需8分钟,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现今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
一个是价格贵,上海磁悬浮的造价很贵,30公里总投入将近100亿,而为了回收成本,其定价也很高,在建成之初,单程普票为75元一人,贵宾席150元一人,面对日益惨淡的运营状况,现在普票降为50元,贵宾席降为100元。相比来说,地铁的价格只需要5元-10元之间,大巴只需要15元-25元之间,打车也只稍微比磁悬浮多一点。
‘贰’ 为什么磁铁遇到水,磁性会减弱
磁铁的磁性消失与水没有关系,那磁铁的磁性消失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磁铁不是铁,也不会生锈.磁铁的成分是四氧化三铁,本来就是一种氧化铁,所以不会生锈。至于磁性,永久磁铁的磁性是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丧失的.永磁体可以,不碍的.其它普通磁铁也一样, 水基本不影响磁场. 磁铁分为两种 一种是永磁铁 也就是经过演变而来得 一种是暂时的 它是被放在用磁铁的周围 慢慢被磁化的 永磁铁不会失去磁性 但是价格高 暂时的会失去磁性 但是现在老百姓使用的普遍是暂时的. 磁铁之所以具有磁性是因为磁铁内部有序的排列着很多方向一致的磁畴,当铁片靠近磁铁时,就会把磁铁的磁场磁化,也可以看成变磁铁成一块一块小磁铁,两个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磁铁就把铁定吸住了。如果磁铁的内部无序排列的话,磁铁就会减弱磁性,甚至消失磁性,比如你给磁铁或者铁片加热,或者大力敲击磁铁都会使磁铁无序排列,磁性就会消失,有兴趣的可以试试用磁铁吸烧的通红的铁片,肯定是吸不起来的。 而磁铁吸过铁片之后,也会或多或少改变排序,现在销售的很多号称永久磁铁只不过是排序改变的很小或者有其他的补磁装置而已。信用卡上的磁条也可以看成小磁铁,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是需要进行补磁的。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做个实验,买一块磁铁,吸到铁质的物品上,经过一段时间,磁性会减弱,如果长时间放置的话,最终会掉下来。 2
‘叁’ 磁悬浮列车真的悬浮吗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利用强大的电磁场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几厘米,从而大大降低车身和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车身和轨道之间的电磁力推动列车高速前行。因为摩擦阻力大为减小,磁悬浮列车的运行速度可达到现有城际列车速度的2倍。
由于磁浮列车与轨道的磁力使列车悬浮在空中,列车在行走时不需接触地面,就不存在车轮和轨道接触产生的噪声或振动,没有车轮磨耗,也不会在运行中产生铁粉或橡胶粉尘等空气污染,有利于环保。
其次,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大,线路适应性强,在狭窄地域,特别是建筑密集的城市建成区,有较强的线路适应能力。此外,因为列车是被“包”在轨道上运行,所以无脱轨危险,建设施工时也相对安全,采用接触轨供电方式,不会发生断网等故障,运营安全。
(3)磁悬浮为什么时间长了就没磁性了扩展阅读:
磁悬浮列车优缺点:
由于磁悬浮列车具有快速、低耗、环保、安全等优点,因此前景十分广阔。常导磁悬浮列车可达400至500公里/小时,超导磁悬浮列车可达500至600公里/小时。它的高速度使其在1000至1500公里之间的旅行距离中比乘坐飞机更优越。
由于没有轮子、无摩擦等因素,它比目前最先进的高速火车少耗电30%。在500公里/小时速度下,每座位/公里的能耗仅为飞机的1/3至1/2,比汽车也少耗能30%。因无轮轨接触,震动小、舒适性较好,可是颠波大对车辆和路轨的维修费用也要求极高。
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不与轨道发生摩擦,发出的噪音较低。磁悬浮列车一般以5米以上的高架通过平地或翻越山丘,从而不可避免开山挖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磁悬浮列车在路轨上运行,按飞机的防火标准实行配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磁悬浮列车
人民网-长沙研制出全国首辆磁悬浮列车
人民网-研究结果出人意料:磁悬浮列车噪音其实更大
‘肆’ 做磁悬浮列车磁卡会被消磁吗
磁悬浮列车产生的磁场大小及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使磁悬浮列车环境与安全研究的一项关键内容。磁悬浮列车产生两种:变化磁场和恒定磁场,前者为推进磁场,由沿线布置的变电所向轨道梁内线圈通以三相调频调幅变化电流提供;后者为上浮磁场,由车载电磁铁提供,电流由车载蓄电池提供.
国别 车厢地板 椅座 椅背 列车旁恒定磁场 列车旁低频磁场
日本超导 20mT 10mT 5mT 30mT 2mT
德国常导 0.1mT 3μT 2μT 35μT 10μ
辐射保护标准 静磁场 交变磁场
世界卫生组织 2T 1mT
国际辐射保护协会 2T 公众照射全天0.1mT公众照射几小时1mT
按上述标准,德国常导磁场强度接近地磁,小于许多家用电器(如电视、电吹风等)产生的磁场强度,其静磁场和交变磁场均未超过标准,对人体不会产生有害影响。德国常导型则无需采取防护措施。而日本超导产生的磁场大于德国常导的2-3个数量级且超标准较多日本虽然以稳定磁场5T,交流磁场40mT对鼠、微生物、苍蝇(仅用稳定磁场)进行实验后,认为基本没有影响,但对人体健康肯定是有影响的。为此,日本已研究采取抑制和防护措施。主要措施为:规定远离超导线圈、屏蔽和缩短超导磁铁极距等。在未来的车辆中,将超导磁铁置于车辆端部下方,避免对车舱内、座椅的磁幅射,在车厢间贯通门部分采用磁屏蔽设施。对错车时互相幅射的磁场以金属导磁板防磁、上下车以专门通道防护。对于通过列车,规定人与车需保持4m以上距离(也是安全所需)。日本认为,在采取一定的防护措后,目前超导磁浮列车产生的磁场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伍’ 关于磁悬浮列车的动力问题
简单的说是磁场排斥的力量
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图文)
http://www.chinarailwayonline.com/newsdetail.asp?id=20866
http://www.610g.com/user1/zhangzuxi/archives/2006/988.html
自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出现以来,轮轨火车一直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火车速度的提高,轮子和钢轨之间产生的猛烈冲击引起列车的强烈震动,发出很强的噪音,从而使乘客感到不舒服。由于列车行驶速度愈高,阻力就愈大。所以,当火车行驶速度超过每小时300公里时,就很难再提速了。
如果能够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消除了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就能大幅度地提高火车的速度。但如何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呢?科学家想到了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气浮法,即使火车向铁轨地面大量喷气而利用其反作用力把火车浮起;另一种是磁浮法,即利用两个同名磁极之间的磁斥力或两个异名磁极之间磁吸力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在陆地上使用气浮法不但会激扬起大量尘土,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而不宜采用。这就使磁悬浮火车成为研究和试验的的主要方法。
当今,世界上的磁悬浮列车主要有两种“悬浮”形式,一种是推斥式;另一种为吸力式。推斥式是利用两个磁铁同极性相对而产生的排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这种磁悬浮列车车厢的两侧,安装有磁场强大的超导电磁铁。车辆运行时,这种电磁铁的磁场切割轨道两侧安装的铝环,致使其中产生感应电流,同时产生一个同极性反磁场,并使车辆推离轨面在空中悬浮起来。但是,静止时,由于没有切割电势与电流,车辆不能产生悬浮,只能像飞机一样用轮子支撑车体。当车辆在直线电机的驱动下前进,速度达到80公里/小时以上时,车辆就悬浮起来了。吸力式是利用两个磁铁异性相吸的原理,将电磁铁置于轨道下方并固定在车体转向架上,两者之间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并相互吸引时,列车就能悬浮起来。这种吸力式磁悬浮列车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状态,都能保持稳定悬浮状态。这次,我国自行开发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就属于这个类型。
“若即若离”,是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工作状态。磁悬浮列车利用电磁力抵消地球引力,从而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在运行过程中,车体与轨道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磁悬浮间隙约1厘米,因而有“零高度飞行器”的美誉。它与普通轮轨列车相比,具有低噪音、低能耗、无污染、安全舒适和高速高效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交通工具。特别是这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由于具有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优点,特别适合城市轨道交通。
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磁悬浮列车研究的国家,德国开发的磁悬浮列车Transrapid于1989年在埃姆斯兰试验线上达到每小时436公里的速度。日本开发的磁悬浮列车MAGLEV (Magnetically Levitated Trains)于1997年12月在山梨县的试验线上创造出每小时550公里的世界最高纪录。德国和日本两国在经过长期反复的论证之后,均认为有可能于下个世纪中叶以前使磁悬浮列车在本国投入运营。
磁悬浮列车运行原理
磁悬浮列车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其原理是利用电磁力抵消地球引力,通过直线电机进行牵引,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运行(悬浮间隙约1厘米)。其研究和制造涉及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直线推进技术、机械设计制造、故障监测与诊断等众多学科,技术十分复杂,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与普通轮轨列车相比,具有低噪音、无污染、安全舒适和高速高效的特点,有着“零高度飞行器”的美誉,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交通工具,特别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磁悬浮列车按悬浮方式不同一般分为推斥型和吸力型两种,按运行速度又有高速和中低速之分,这次国防科大研制开发的磁悬浮列车属于中低速常导吸力型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的种类
磁悬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以德国高速常导磁浮列车transrapid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列车悬起,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而超导型磁悬浮列车也称超导磁斥型,以日本MAGLEV为代表。它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这两种磁悬浮列车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指标,德国青睐前者,集中精力研制常导高速磁悬浮技术;而日本则看好后者,全力投入高速超导磁悬浮技术之中。
德国的常导磁悬浮列车
常导磁悬浮列车工作时,首先调整车辆下部的悬浮和导向电磁铁的电磁吸力,与地面轨道两侧的绕组发生磁铁反作用将列车浮起。在车辆下部的导向电磁铁与轨道磁铁的反作用下,使车轮与轨道保持一定的侧向距离,实现轮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无接触支撑和无接触导向。车辆与行车轨道之间的悬浮间隙为10毫米,是通过一套高精度电子调整系统得以保证的。此外由于悬浮和导向实际上与列车运行速度无关,所以即使在停车状态下列车仍然可以进入悬浮状态。
常导磁悬浮列车的驱动运用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车辆下部支撑电磁铁线圈的作用就象是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励磁线圈,地面轨道内侧的三相移动磁场驱动绕组起到电枢的作用,它就象同步直线电动机的长定子绕组。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知道,当作为定子的电枢线圈有电时,由于电磁感应而推动电机的转子转动。同样,当沿线布置的变电所向轨道内侧的驱动绕组提供三相调频调幅电力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承载系统连同列车一起就象电机的“转子”一样被推动做直线运动。从而在悬浮状态下,列车可以完全实现非接触的牵引和制动。
日本的超导磁悬浮列车
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其超导元件在相当低的温度下所具有的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超导磁铁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超导线圈构成,它不仅电流阻力为零,而且可以传导普通导线根本无法比拟的强大电流,这种特性使其能够制成体积小功率强大的电磁铁。
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车辆上装有车载超导磁体并构成感应动力集成设备,而列车的驱动绕组和悬浮导向绕组均安装在地面导轨两侧,车辆上的感应动力集成设备由动力集成绕组、感应动力集成超导磁铁和悬浮导向超导磁铁三部分组成。当向轨道两侧的驱动绕组提供与车辆速度频率相一致的三相交流电时,就会产生一个移动的电磁场,因而在列车导轨上产生磁波,这时列车上的车载超导磁体就会受到一个与移动磁场相同步的推力,正是这种推力推动列车前进。其原理就象冲浪运动一样,冲浪者是站在波浪的顶峰并由波浪推动他快速前进的。与冲浪者所面对的难题相同,超导磁悬浮列车要处理的也是如何才能准确地驾驭在移动电磁波的顶峰运动的问题。为此,在地面导轨上安装有探测车辆位置的高精度仪器,根据探测仪传来的信息调整三相交流电的供流方式,精确地控制电磁波形以使列车能良好地运行。
超导磁悬浮列车也是由沿线分布的变电所向地面导轨两侧的驱动绕组提供三相交流电,并与列车下面的动力集成绕组产生电感应而驱动,实现非接触性牵引和制动。但地面导轨两侧的悬浮导向绕组与外部动力电源无关,当列车接近该绕组时,列车超导磁铁的强电磁感应作用将自动地在地面绕组中感生电流,因此在其感应电流和超导磁铁之间产生了电磁力,从而将列车悬起,并经精密传感器检测轨道与列车之间的间隙,使其始终保持100毫米的悬浮间隙。同时,与悬浮绕组呈电气连接的导向绕组也将产生电磁导向力,保证了列车在任何速度下都能稳定地处于轨道中心行驶。
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尽管磁悬浮列车技术有上述的许多优点,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由于磁悬浮系统是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断电后磁悬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其高速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很长时间的运行考验。
(2)常导磁悬浮技术的悬浮高度较低,因此对线路的平整度、路基下沉量及道岔结构方面的要求较超导技术更高。
(3)超导磁悬浮技术由于涡流效应悬浮能耗较常导技术更大,冷却系统重,强磁场对人体与环境都有影响。
‘陆’ 磁悬浮列车是怎么回事
最近磁悬浮又火了!4月21日,日本东海铁路公司(JR东海)磁悬浮创造了603公里时速世界纪录,这是人类地面交通工具的最高纪录。
2014年5月16日,长沙高铁站至黄花国际机场磁悬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年底建成,这是我国第一条完全自主研发的商业运营磁悬浮线。
2015年4月21日,北京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S1线全面开工建设。
中国在实现高铁轮轨技术的快速发展后,正在磁悬浮领域悄然实现着新一轮的逆袭。
‘柒’ 磁悬浮列车的轨道为什么不用钕铁硼高强度磁铁能用图说明现在采用的电感线圈磁极和钕铁硼磁极的区别吗
时间长了会退磁。而且,要浮起列车,需要的磁铁会很重。钕铁硼永久磁铁磁场强度还是赶不上电磁铁。
电动汽车里的钕铁硼永久磁铁也会退磁,需要拆下来送回厂家重新充磁,很麻烦。我遇到过。磁悬浮列车遇到这种情况(长期承受高斥力或超温度)就会带来安全、停运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捌’ 磁悬浮列车问题
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工具,是人类挑战地面交通速度极限的象征,是对传统轮轨铁路技术的一次全面、根本性的革新。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全新的列车。一般的列车,由于车轮和铁轨之间存在摩擦,限制了速度的提高,所能达到的最高运行速度一般不超过300 km/h。磁悬浮列车是用磁力将列车悬浮起来,使列车与轨道脱离接触,以减少摩擦,提高车速。列车由直线电机牵引,一般电动机工作时都是转动的,其结构主要是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构成的。在定子中通入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转子就随着转动。
但是,用电动机驱动的交通工具(如电动机车和城市中电车等)需要做直线运动,用旋转电机驱动的机器的一些部件也需做直线运动。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把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直线电机。列车上装有磁体(有的就是兼用直流电机的线圈),磁体随列车运动时,使设在地面上的线圈(或金属板)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磁场和列车上的磁体(或线圈)之间的电磁力把列车悬浮起来。只要几千千瓦功率就能使悬浮列车的速度达到550 km/h。
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结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悬浮电磁铁以电磁力将车辆往上浮起,电磁控制系统保证磁悬浮列车与轨道保持1厘米间距。导向电磁铁保证列车沿线路两侧的定位。列车通过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来驱动和制动。直线电机的原理可以从旋转电机引伸出来,即将旋转电机定子和转子剖开再展直,安装在线路两侧下面。直线电机定子线圈中的电流产生一个运动磁场。在这个运动磁场的作用下,推动磁悬浮列车前进。
高速磁悬浮列车与传统的高速轮轨列车相比,除了运行速度可达450~500 km/h的速度优势之外,还有4个优点:①磁悬浮列车能量消耗低,是汽车的1/2,飞机的1/4;②启动快,爬坡能力强,选线比较灵活;③安全、舒适、维护少;④采用电力驱动,没有废气排放,运行时没有车轮,和轨道间的摩擦小,对环境影响小。
磁悬浮列车除具有上述的优点外,也存在缺点与不足:①与高速铁路相比,磁悬浮铁路的造价比较昂贵,而且无法利用已有的线路,必须全部重新投资建设;②由于磁悬浮系统是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断电后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有待解决;③由于常导磁悬浮的悬浮高度较低,因此对线路的平整度、路下沉量及道岔结构方面的要求比超导技术更高。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华01号”暗轨磁悬浮列车,应用的是永磁补偿式悬浮技术。它是根据磁场基本原理,利用永磁材料制造的斥悬浮和吸悬浮工作机构相互补偿而产生,与德国为代表的常导电磁吸式悬浮技术和日本为代表的超导电动悬浮技术相比,成功地解决了“超大悬浮力”、“节能悬浮”、“经济悬浮”等技术难题。
“中华01号”的导向耗能与运行阻力耗能远低于德国技术指标,由于采用车路一体化结构与控制设计,安全性能超过国外磁悬浮技术,而暗轨磁悬浮路段每千米造价仅相当于国外的1/6,是现今运行成本最低的磁悬浮列车。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对磁悬浮列车的长时间的运行考验,磁悬浮列车将以其优势,成为未来最理想的地面交通工具。
一、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实现悬浮的,都有几种悬浮形式?
学过物理课程的人们都知道,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的特性。两个磁铁同极性相对,将产生排斥力,使之悬浮起来。磁悬浮列车车厢的两侧,安装有磁场强大的超导电磁铁。车辆运行时,这种电磁铁切割轨道两侧安装的铝环,至使其中产生感应电流,同时产生一个同极性反磁场,并使车辆推离轨面7厘米,在空中悬浮起来。但是,在静止时,由于没有切割电势与电流,车辆不能产生悬浮,只能象飞机一样,用轮子支承车体。当车辆在直线电机的驱动下,并速度达到80公里/小时以上时,车辆就悬浮起来了。目前,这种磁悬浮列车已达到了550公里/小时的地表运输车辆的最高速度。
利用两个磁铁异性相吸的特性能否产生悬浮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有一个电磁铁和一只软铁球,当电磁铁通电时,软铁球将被其吸引(见图1)。倘若电磁铁中的电流是恒定的,则软铁球将被吸住,决不可能产生悬浮效果。为了实现磁悬浮,人们利用一个传感器去测量软铁球在空间的位置,再把位置信息送入一套自动控制系统中去调节电磁铁中的电流,使磁力能够变化。在控制系统能调节得使电磁铁产生的磁力与软铁球的重力相等时,软铁球不就在空间悬浮起来了吗?
由此可见,磁悬浮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称推斥式(EDS),另一种即吸力式(EMS)。
二、常导吸力型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工作的,都有哪些特点?
常导吸力型磁悬浮列车的电磁铁线圈用常规导体制成(铜或铝导线),不需要低温冷却设备,在既有的工业基础水平下,可以比较容易制造。这种磁悬浮列车有高速型,如上海浦东引进德国技术建设的机场线,比较适合于500公里以上的长大干线运输,其目前最高速度已达到450公里/小时的水平。这种磁悬浮列车还有中低速型,最大速度在100~150公里/小时左右,适合于城市内的轨道交通或卫星城间的旅客运输。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轨运动中的滚动冲击和传动箱中的摩擦噪声,运动部件及轨道的磨损少,工作寿命长,具有绿色环保效果。我国新近问世的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就属于这一类。
常导吸力型磁悬浮列车无论是在静止或运动状态,都能保持稳定悬浮状态。从图2中可以看出,它的电磁铁位于轨道之下,并固定在车体转向架上。其上还装有气隙测量传感器,用来测量电磁铁与轨道的气隙。电磁铁为典型的的U型铁芯形式,低碳钢轨道截面呈倒U型,它们的磁极宽度相同并相对。倘若我们以8毫米长度为电磁铁与轨道间的悬浮气隙,希望在这种状态下,使电磁产生的向上的电磁吸力总能与电磁铁上所受的重力相等,就可以实现磁悬浮。
在车辆运行中,如果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电磁铁与轨道的气隙变大(大于8毫米),则气隙传感器将以电信号形式,把这个变化信息送到悬浮控制器中,并使电磁铁中的电流增大(磁力增大),则电磁铁向上运动,气隙恢复到原设定的8毫米。反之,当气隙变小时(磁力将减小),在重力作用下,电磁铁与轨道的气隙又恢复到原设定值。由此可见,只要电磁铁偏离了悬浮设定气隙,电磁铁的电流都要相应变化,总能使磁力与重力相等。自动控制的悬浮系统的调节速度很快,只要合理配置系统参数,都能够保证在任何时刻,任何状态下,保证稳定的磁悬浮。
在常导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转向架上还装有感应式直线电机,它是一种把圆形电枢拉直的一种特殊电机。当对它通入频率和电压都可以调节的三相交流电流时,其与轨道上的铝板及下磁路之间形成一个速度可变的行波磁场,并在铝板中产生感应电流和推动力,使车辆沿轨道以可控的速度运动。因为推动力通过磁场反作于轨道,直接作用于车体,不需要象轮轨车辆那样,要依靠“粘轴力”来传递动力,故不会打滑或产生摩擦阻力,所以它的爬坡能力强,运行噪声低。
常导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车厢及其它电器设备,与地铁、轻轨或旅游大客车基本相同,完全可以直接代用。
三、常导吸力型磁悬浮列车的悬浮气隙这样小,能保持行车安全吗?
不必担心,8毫米气隙指的是走行部件的相对位置。要知道,常规轮轨列车的这个间隙可是零毫米呀!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下面,只要不是吸上一个大的永磁铁块,不会发生大的行车事故,况且电磁铁的最前端还装有清障器呢!这种车辆的车体或吊挂的各种设备与轨道面的间隙都在100毫米以上,小障碍物不会影响行车。
另外,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常导磁悬浮列车的电磁铁是包在轨道上,故不会发出轨的颠覆性事故,是很安全的。
四、磁悬浮技术还有哪些应用领域呢?
譬如,以往的飞机做气动试验时,要在风洞中进行缩比模型吹风实验。传统的风洞天平要用支架来支撑模型,至使吹风时带来支架干扰,引起实验误差。用磁悬浮技术将实验模型悬浮在风洞实验段中,可以真实地再现飞行器在空中的飞行状态,提高实验的相似性。国防科技大学磁悬浮研究中心在1995年与2000年分别研制成功15cm×15cm与30cm×30cm两座磁悬挂天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为飞行器气动实验,开辟了新领域。
利用磁悬浮列车的高速运行能力及使用地面能源的优势,还可以用它取代第一级火箭,将第二级火箭以上的载荷加速到二级火箭分离速度,并将其发射出去。为此,国外已有多个研究机构在研发这个技术,如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就拟建这个系统,计划2004年完成。
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开发成磁悬浮轴承,能使其主轴达到高速运转。除了在机床主轴上使用外,还可以制成卫星姿态控制飞轮,电动汽车用的储能飞轮等。
磁悬浮技术还可以用在平台隔振上,美国在“星球”大战中研制的卫星拦截器中,就研制了一种可使红外寻的探测器稳定的磁悬浮隔振系统。
总之,只要有军事、工业、交通等市场的需求,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玖’ 超导后磁性会不会消失或减少听老师说磁悬浮列车有的就是用超导材料做成的,那还应该不会失去磁性吧
超导材料昂贵,是超导材料运行在超导环境里更昂贵,所以超导磁悬浮铁轨一般用非超导材料制备,而列车与铁轨接触部分使用超导材料制备。
超导材料超导后把磁力线排出超导体外,叫做完全抗磁性,不是没有磁性。
还有,钢管怎么也不会超导的!
超导材料超导后是零电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