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凝血时间为什么比37度短
1. 试管里的血液37度10分钟会不会凝固
通常以室温温度20摄氏度左右,湿度在80%,标准大气压和氧合的条件下.
血液只要是在人的身体以外部位既可以认为是裸露,包括在空气中.凝血时间应该是玻片法一般在2-8分钟,试管法在4-12分钟.因为血液凝固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温度,以及一系列酶,凝血因子的调节过程,因此凝固时间与血液的量和暴露环境相关.
2. 请问一下人血的凝固速度是多少,会随哪些条件发生什么变化
血液在体外25摄氏度室温时的凝固时间正常是2.5-5.0s,温度越低凝固时间越快.
一般说来,血液会在五到六分钟内凝固,到24小时时凝血块就会完全收缩,析出血清。而血块的颜色也会随着时间有暗红色变成红褐色,然后再变成褐色。但是红细胞则不同。析出液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红细胞,红细胞经过一定时间逐渐被破坏,颜色由暗红逐渐变成红褐色、褐绿色、褐黄色、直至灰色。在非阳光直射的地方,数周至月余,才会由红色变为红褐色,到数年后,会变成褐色以及灰褐色;但是,在弱阳光下,数周后就会变成灰色;而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几个小时就可能变成了灰色。
2013.4.11
3. 血液放在37度恒温箱凝固时间为什么变长了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都有40ml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新生。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
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1]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1]即生命系统中的组织层次。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血液储存着人体健康信息,很多疾病需要验血。包括遗传病。
中文名
血液
外文名
blood
成分
血浆和血细胞
类别
结缔组织
快速
导航
详细解释
血液成分
血液循环
血型
血细胞类别
功能
重要性
生理学
昆虫的血液
病症
生成原理
造血物质
理化特性
血液传播疾病
基本常识
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13毫米每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分类,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 平衡四个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 体内免疫发生过程,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血浆功能主要为营养,运输脂类,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但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计。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各人的体重来决定的。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男子约占体重的8%,女子约占体重的7.5%左右。人体的血液总量不但在性别之间有差异,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一定的改变。身体健壮的人比瘦弱的略多,运动员的血量较一般人多,妊娠期妇女血量增加较多。不过,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一般的增减不超过10%。[2]
安全的血液指的是这样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给受血者带来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献血者必须身体健康,没有也未曾得过任何严重的疾病。受血者不应因受血而受到损害,献血者也不应因献血而招致风险。
血液的颜色是有差别的,血液的红色的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氧量多时呈鲜红色(动脉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红色(静脉血)。通常献血抽的是静脉血,所以外观看上去呈暗红色。若血含较多的是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则呈紫黑色。血浆(或血清)因含少量胆红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黄色;若含乳糜微粒,则呈乳白浑浊;若发生溶血,则呈红色血浆。
4. 血液在体外什么温度下凝结的最快,为什么
离体的血液在离体后会自动激活凝血酶,进入凝血过程,其中的凝血酶在37度的情况下的酶促反应效率是最高的,所以离体的血液在37度的时候,凝血最快在不同的实验反应里面还有很多对血液凝固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在体内的血液虽然是在37度状态下,但是凝血酶没有被激活,所以是不会凝固的很多伤口流出来的血都是在37度状态下凝固的
5. 凝血时间
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主要是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的一种检查。凝血时间的延长或是缩短都是不正常的,建议到医院的血液内科进行系统的检查,希望对你有用。
6. 为什么0度血液不会凝固
血液凝固的原因
这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血液凝固的关键过程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在血液凝固过程后1~2小时,血凝块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发生收缩并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这种液体被称为血清。与血浆相比,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不凝固的原因 酶促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发生,一般是20度左右,而0度以下酶反应根本就不会发生
人体的血液在体外,凝固时间最短的温度是37°c最接近于体温血液凝固是一个生化反应,生化反应一般都要酶的参加,酶的活性和温度还有pH有关,一般该酶所在内环境的温度和pH为最佳。
而在血液凝固中起作用的酶就是促凝血酶原激酶,促凝血酶原和凝血酶,
他们的最佳活性温度就是人的体温
7. 观察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过程,并回答以下关于实验目的、原理、过程及结果的问题
). 关于实验目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以发生血液凝集的时间为指标
B. 向血液中加入或去除某些因素
C. 改变血液某些条件
D. 观察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E. 观察对止血过程的影响
满分:4 分
2). 关于实验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系统与外源性凝血系统
B. 凝血过程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C. 实验直接从动物动脉放血,其凝血过程主要由外源性凝血系统所发动
D. 各种凝血因子可间接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E. 温度不会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满分:4 分
3). 取干净的小试管,准备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然后加入血液2ml,经观察凝血时间最短的是
A. 空白管
B. 试管内放棉花少许
C. 试管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
D. 试管保温于37°C水浴糟中
E. 试管内加入肺组织浸液0.1ml
满分:4 分
4). 实验过程为动物准备,试管的准备,放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ml步骤,记录凝血时间等。以下为记录凝血时间的具体要求,其中错误的是
A. 每个试管加血2ml后,即刻开始计时
B. 每隔15s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
C. 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
D. 加肝素8单位、草酸钾1-2mg的试管加入血液后不得摇动
E. 加肺组织浸液0.1ml的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
满分:4 分
5). 加入肝素的实验结果是血液不凝固,其原理是
A. 抑制酶促反应
B. 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
C. 使血浆中Ca2+显着减少
D. 使血浆中K+显着减少
E. 凝血因子Ⅻ不易激活
满分:4 分
您不登录也可以回答问题
8. 凝血酶的最适温度为什么是体温为什么体内的血液不会被凝血酶凝固
因为凝血酶在血液中是以没有活性的凝血酶元形式存在的,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形成伤口后,组织中和血小板中释放的凝血致活酶作用于凝血酶元,使其成为有活性的凝血酶,才能对凝血起作用。
9. 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低55.3是什么意思
病情分析:您好,凝血酶时间低就是说明你的血液凝固的时间比较短,意义是您的血液存在凝血功能过高的现象,和你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结果符合,建议当地降脂处理的同时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和水果,少食油腻食物,少吃蛋黄
10. 出凝血时间的注意事项
PT,APTT凝血实验检查均使用静脉血.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以防止组织损伤,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针管. 2.凝血实验标本最好不与其他实验一起采集,否则由于标本的分配,分装等使用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一般血液采集,进入 容器至进行实验所用的时间越短,所分析的凝血因子被保护得越好.从输液三通管取出血的做法不可取.
3.取血时病人应松弛,环境温暖,防止静脉挛缩,止血带的压力要尽可能小,压力大及束缚时间长可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和内皮细 胞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活物(t-PA),后者将引起纤溶性增强,血小板短和内径应标准化,国际上推荐用21G1.5或20G1.5 针头.取血时,拉针栓的速度要慢而均匀,使血液平稳地进入注射器,防止气泡的产生.
4.一旦取样完毕,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一般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此管有充分的透明度,根据取血量设计,有2.0,5.0 ,10ml各种血液收集管,真空负压并有定量的抗凝剂,能保证抗凝剂与取血量的比例,且能有充分的空间便于血液和抗凝剂混合.
5.用硅化玻璃或塑料注射器采血.考虑结果的精确性,应将试管刻度的可能误差控制在既定体积的10%以内.
6. 采血后标本在低温保存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笔者曾对不同条件保存的血浆因子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在32℃保存血浆6,12, 24hⅧ因子活性可分别消失50%,60%95%,即使保存在4℃也分别消失5%,55%,70%.V因子活性在32℃分别消失 25,40,80%,而在4℃则仅损失0%,5%,10%.因此测定APTT的血浆在-80℃至少可保存1个月,4℃为6h,2 0℃为6h,而32℃仅为血浆,在4℃为24h,20℃为6h,32℃为2h.
7.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CTH)推荐使用3.2g/dl(含2H2O)或0.109mo l/L的枸橼钠作为凝血因子检查的抗凝剂.另外,近年来,许多试验室采用缓冲抗凝剂,这种试剂对标本经冷冻保存后再行分析更为适 宜.因为无缓冲剂,血浆pH值随时间而增加,凝固时间可延长,特别是Ⅷ因子即使是在-20℃保存,其凝血活性也可减少50%.缓 冲剂的作用是维持血浆恒定pH,防止易变因子失活.抗凝剂在血标本的绝对含量可改变血浆中钙离子浓度,进而影响试验结果,一定要 注意采血时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应指出,所谓血液与抗凝剂按9:1比例混合,实际上是指抗凝剂与正常压积血液之间的比例而言.因 此应根据患者红细胞比例(Hct)状况随时调整抗凝剂用量. 1. 凝血活酶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凝血活酶标准化应用的国际参考品(international reference preparation, IRP),有下列几种:单一组织凝血活酶国际参考品:是一种组织提取物的生理盐水悬液制剂.WHO在英国使用的统一标准的英国 比较凝血活酶,编号67/40.同时又以BCT67/40为基础标准化了次级参考品.如牛脑组织凝血活酶,编号68/434; 兔脑为70/178等.复合组织凝血活酶国际参考品:它是组织提取物的生理盐水悬液中加入适量纤维蛋白原,因子V和氯化钙组成的 制剂,如牛组织凝血活酶OBT/79等.
(2)组织凝血活酶工作制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由于不同组织凝血活酶对凝血因子 的敏感性不同.为了使不同敏感性的组织凝血活酶在检测PT中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必须要制定一个共同的敏感性指标.自制的试剂要与 国际参考品(IRP)进行比较,然后得出一个校正值(即ISI).ISI值越接近于1.0,表明组织凝血活酶试剂越敏感,因此, 生产和出售得产品必须标有ISI.
(3)仪器特有的ISI:上述PT根据报告方式适用于手工法(试管倾斜法)测定PT.但是手工 法与仪器法以及仪器法与仪器法测定PT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之间,仍有差异.为此,专家们提出建议:同一组织凝血活酶试剂 用于不同仪器时,可用所谓的仪器特有的ISI或称区域性ISI来计算INR.每台仪器所用的凝血活酶试剂都应该有特定的IS I值,重新标定ISI值的做法是购买标有INR的冻干血浆,然后在自己的仪器上再标定所使用凝血活酶试剂的ISI值,这样才可使 病人的INR具有可比性.
(4)某些凝血活酶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并不一定与某此仪器相匹配.浑浊的或含微粒的凝血活酶和部分活化 凝血活酶不能运用通过光学系统测定终点的仪器进行检测.
(5)凝血活酶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的使用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通 常在使用前必须充分混匀试剂,以使微粒重新均匀悬浮于液体中.按说明书要求的温度存放试剂,并且试验过程中,将试剂置于37℃下 的时间不能长于说明书中规定的温度.
(6)做APTT实验时所用的活化剂不同,对血内肝素,狼疮抗凝物质及因子Ⅷ,Ⅸ缺乏症的敏 感性也不同,要根据检测项目来选择不同活化剂的APTT试剂.同样PT延长时反遇有关凝血因子中单一因子或几个因子缺陷引起的病 理现象,由于不同疾病可能仅反映某一因子的变化,因此一种特定试剂不可能对这些疾病的变化的敏感性一致.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PT 试剂质量不同,因此,同一份标本用不同PT试剂其结果可有明显的差异.因此PT实验最好采用INR的报告方式.
2. 试剂准备过程中应该使用去离子水.如果pH值增高的水没有得到适当的缓冲,将会延长测定结果.如果用含氨的水配制抗凝剂,会导致 V因子活性快速降低,从而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部分活化凝血活酶,缓冲液和抗凝剂须在4-10℃条件下贮存,但在室温下 保存氯化钙和水.
3. 正常对照血浆通常将多份健康人血标本混在一起,以弥补个体误差.正常对照血浆要求20份以上健康,年龄在18-55岁间的男女个 体,且删除服药者,须在平静,休息状态抽血.样本离心取出血浆后混匀,分装小瓶,冻存于-80℃备用,或冷冻干燥.
4.参比血浆:标准化是质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标准化对有的实验室来说是困难的,因有设备条件方面的限制.为了使结果大同一实验室 的不同时期具有可比性,必须使用标准品或参比血浆.WHO已建立了10多种国际标准品. 1.玻璃器皿的要求:贮存和测试时应选用干净,没有划痕的试管.酸清洗法(盐酸3mol/L)被公认为适用于凝血研究清洗玻璃制品的 最佳方法.玻璃制品必须通过彻底冲洗,以去除残留的酸,避免改变容器表面的pH值.一次性玻璃和塑料制品分开保存.手工法PT或 试管法全血凝固时间测定时,试管口径为8mm,直径越大,CT越长.
2.温度的要求:人工测定终点法要求水浴箱的温度必须保持在(37±1)℃,并且周围照明设备要好,便于读取终点.如果为了读数而将 试管从水浴箱中拿出,倾斜观察,此时动作应迅速,否则试管中的血浆温度将很快下降.
3.仪器的选择:自动终点测定法有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类型,区别在于前者在试剂和血浆移液步骤上仍是手工的;而后者完全由仪器自动操 作.自动终点法测定所得结果重复性好,大大提高了不同试验室结果间的可比性.
应该根据仪器的精密度,可靠性,使用和维修的简易程度来选择所购买仪器.现在已有不少用合成底物法代替以凝固为终点的生物学测定 法的报道.但是,这两种测定方法的临床意义不尽相同. 1. 许多试验误差都来源于技术的错误.在实验技术,试剂,温度及pH值上很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试验结果明显的变化.孵育时间与温度是 在一期法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时应严格控制的参数.血浆不能在37℃下放置超过10min,凝血活酶放置时间也不能超过说明规定的时 限.
2.手工法PT或试管法CT检查时,倾斜试管动作一定要轻,角度要小,以减少血液与管壁的接触面积.同一标本要做二管(有文献报告试 管法CT检查要3管)并取均值报告.每批实验必须有正常对照.
3.血液凝固主要是酶催化的反应,所以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理想的pH环境和溶液的离子强度.多数常规试验都在处于血液生理pH值缓 冲范围的缓冲系统中进行.反应混合物的pH值必须处于7.2-7.4之间.
4.试验结果准确还取决于所用的反应物的量,加入顺序和不同反应物的孵育时间.如每次APTT试验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和血浆混 合物的孵育时间必须一致. 混匀过程决定了APTT试验中接触活化的量,在孵育时如果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与血浆混合的技术不佳,将会改变测定结果。
5. APTT,PT需乏血小板血浆.一般30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血浆.离心前注意标本量,离心后注意血浆的量(Hc t)以保证抗凝剂与标本量最适比例.
6. 试验前检查血浆是否有溶血,黄疸,脂血和出现凝块.红细胞膜含有磷脂,溶血标本具有与血小板第Ⅲ因子(磷脂)相似的凝血活性,这 种磷脂能缩短溶血血浆的APTT值.标本中如果出现凝块,无论凝块多么小,均会影响试验结果.
7.报告方式:(1)以PT的秒(s)数报告.(2)以患者PT(s)/正常对照(s)的比(PTR)报告.(3)在口服药物治疗监 控时以INR报告.(4)ICSH规定,不再用百分比(活动度)报告.(5)APTT以秒报告。 绘制质控图并随时分析其变化趋势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每天工作中,同时测正常和氨基常对照血浆(商品或自制),并用Le vey-Jeuny质控图检查有无失控.其步骤为,首先在常规的实验条件下(包括高素质的实验人员,规范的操作,稳定的仪器), 对质控品至少进行10次测量,计算出X及标准差,然后绘出质控图,质控物的X值为基线,纵轴有X±2s.每次试验时质控物与标本 一起检测,并把当日的结果点在图表上.下列的质量变化图形有利于操作人员判断结果是否有所失控.当失控时,按下述步骤(图1)检 查原因.
室间质评:各实验室必须积极参加由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以便了解本单位的结果准确性,因仪器和试剂不同,同一份质控 血浆可行到不同结果,应将回报结果根据仪器试剂分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