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而蜀国为什么能比吴国存活时间长

而蜀国为什么能比吴国存活时间长

发布时间: 2022-08-12 23:24:07

❶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何会持续长达42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之所以会持续长达42年的原因在于,无论是魏国,蜀国,还是吴国,这三个政权都有着优秀的统治者,在这些优秀的统治者的带领下,又有着无数优秀且杰出的人才。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些人才,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给各自所属的政权续了命,这也就导致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长期存在并且持续了42年的时间。

正是因为这些君主的优秀,还有他们手下的人才的辅助,才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多年。

❷ 三国中寿命最长的国君是孙权,最后灭亡的又是吴国,其奥妙何在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分别有魏、吴、蜀三个国家,当时的各国领导人有曹操、孙权、刘备三位。其中孙权的寿命最长,他统领的吴国也是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国家,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魏、蜀、吴三国版图对比

笔者今天斗胆为大家分析如下。

这是吴国最终难逃被灭亡结局的根本原因。后来强大的晋国来犯时,当时吴国末代星帝孙皓,反绑自己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至此吴国被晋所灭。

总之,孙权及吴国的前期,领导有方、国策正确、政局稳定、国力强盛,是其寿命长于其他两国的原因所在。

我们应该学习孙权的为人之道、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也要吸取他后期猜忌心重、行事优柔寡断,导致政局混乱、晚节不保的经验教训。

❸ 为何诸葛亮死后,蜀国还能存在二十九年呢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言,当诸葛亮死后,其实三国也就意味着终结了。以至于三国后期,尤其是蜀汉的情况,大多数人只知道姜维后来北伐,然后是邓艾偷袭阴平,刘禅投降,蜀国在诸葛亮去世29后,画上了句号。

29年,虽放在历史长河中渺小得不值得一提,但对于蜀汉这个国家来言,却是相当于奇迹了。因为蜀汉自公元221年建立,至公元263年被灭,才总共存在了42年。且这29年,还是在刘备、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赵云等等彪炳历史的人物去世后取得的成绩,故而焉能不算奇迹?


再看刘禅有过这样的记录吗?啥都怕对比!虽然刘禅的这参照物孙皓,实在拿不出手,但好歹刘禅不是最倒数第一,这是事实吧?有了这等功劳,焉能不感谢自己一下?那么若刘备听到刘禅感谢这五人会是啥感想?估计,会被气得恨不得,再摔他一次……

❹ 为什么蜀汉被魏灭亡之后,吴国还能独自坚持十多年

先分析一下当时的环境。

公元262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下令让钟会、邓艾等人伐蜀,很快就于次年灭掉了占据蜀中四十余年的蜀汉政权。在伐蜀前,司马昭与群臣的商略中就明确表示:“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然而,灭吴的愿望却等到十几年后才于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方才实现。

从司马炎表露出伐吴的意向,到大军灭吴,晋廷内部一直有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他们以贾充、荀勖、冯紞为首,对于羊祜、张华、王濬等人的伐吴主张百般阻挠。

据《晋书·贾充传》,贾充“本无南伐之谋,固谏不见用”,在伐吴前还上表表示反对,甚至大军所向披靡、即将灭吴时还从前线进表,认为“吴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湿,疾疫必起”,要求召还诸军,“以为后图”,甚至还要腰斩张华。

荀勖同样与贾充持相同观点,反对伐吴。在王濬表请伐吴时,“勖与贾充固谏不可”,贾充从前线上表请求罢兵时,荀勖也立即上奏附和。

至于冯紞,则向来与贾充、荀勖亲善,对二人阿谀奉承,与之沆瀣一气,司马炎初谋伐吴时,“紞与贾充、荀勖同共苦谏不可”。

那么,他们为何要对伐吴百般阻挠呢?难道他们看不到晋对吴优势在一天天加大,灭吴只是时间问题吗?我想应该不是的,作为久居高位、富有政治经验的他们未必看不出晋灭吴之必然性,他们所以阻挠伐吴,其实从前文贾充给司马炎的奏表中就能看得很明白,“虽腰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这样露骨的表达,体现了他们就是为了与张华、羊祜(后来是杜预)、王濬等主战派对立,不想让政治对手在伐吴战争中取得大功,进而威胁自己的政治地位。

事实上,在伐吴战争之后,杜预等其他出镇一方的武将,由于不会对朝中的局势有大的影响,加之其与司马氏的姻亲关系,所以反对派并没有大力打压。而主战派的核心人物、朝中重臣张华则一方面由于在立储问题上违背了武帝的意思而中意于齐王攸,更由于冯紞在司马炎面前的谮言,失去了武帝的信任,“终帝之世,以列侯朝见”,基本上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地位。

用《晋书·杜预传》里杜预给武帝上的表中的话来说,那些反对的人只是由于“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故守之也”,其实,不独伐吴,其它任何事情,朝中都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自顷朝廷事无大小,异意锋起,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难,故轻相同异也。”

朝中重臣的意见长期不能统一,反对者贾充等人的势力又非常大,晋武帝绝不可能忽略不理,使得伐吴的时间一拖再拖,直到最后,武帝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令贾充为前线总指挥,一方面给予高位但又并不能干预到各路军队主将的实际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也将贾充调出中朝,缓解朝中主战派张华等人的压力。同时,在伐吴胜利以后,不仅没有深责反对派贾充、荀勖等人,反而是让这些人“无谋而并蒙重赏”。这些折中之举虽是司马炎对于朝中党争的平衡与无奈,但却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灭吴过程中贾充等人虽有异议,但并未影响胜利,灭吴后也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局面。

可见,长期的党争使得司马炎在没有协调好彼此关系之前,是不可能大胆做出伐吴决策的。

除了上述几个显见的原因之外,心理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百年以来,北方政权或者蜀中政权对江东政权的战争并没有取得过决定性的胜利,尤其是雄才大略的曹操以下荆州之威而惨败于赤壁、一代枭雄刘备挟上游之势却大败于猇亭,这些失败的教训,不能不使北军心有余悸,即便是同时占据江北和蜀中,客观上已经对东吴形成了包围之势,司马炎也仍需慎重考虑伐吴之事。

第五是蜀中的局势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之后,并不是说蜀中的局势就立即归于平静,相反,这一地区却发生了持续的动乱。首先,担任灭蜀总指挥任务的钟会出于对于邓艾等人立功的嫉妒以及自身野心的膨胀,在灭蜀后不久,就诬陷邓艾谋反,消灭了邓艾的势力之后便举兵谋反,企图达到其“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的目的。虽然,钟会的反叛由于士兵的不配合等原因而失败,但是,动乱造成的后果却是十分严重的,“会既死,蜀中众军钞略,死丧狼藉,数日乃集”,大量的平民及官吏为乱兵所害,这其中甚至包括后主太子刘璿,足见动荡之甚。

其次,司马氏灭蜀依靠的是强大的武力,蜀中必然有人不服从新政权的统治,或者至少是心理上不愿意立即接受其统治,对其抱有迟疑态度。比如,统蜀汉南中事务的安南将军、建宁太守霍弋在听闻成都不守的消息后就没有立即投降,而说:“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即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像霍弋这样的将领还有守巴东地区的罗宪,也是没有立即投降或者逃窜,而是谨守城池,等待消息。他们都是对新政权持观望与迟疑态度,像这样的军民绝不在少数,可以说,蜀中的局势是极为微妙的,新政权的统治基础是相当脆弱的。为此,司马昭下令将许多以前入蜀的、原籍非蜀中的军民三万余家连同后主一起迁往洛阳,一方面控制这些人,防止其留在蜀中发生状况,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本地人占有蜀中统治权的愿望,从而达到稳定蜀中的目的。

但是,不愿服从新政权的统治、长期与中原的隔阂以及本地民族、人群的复杂性等其它相关原因,使得蜀中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蜀中状况频发,动荡不断,民变、兵变不绝于书。

“(泰始)四年,故中军士王富,有罪逃匿,密结亡命刑徒,得数百人,自称诸葛都护,起临邛,转侵江原。”“七年,汶山守兵吕臣等杀其督将以叛。”而泰始八年的一次动乱尤为激烈,先是“汶山白马胡恣纵,掠诸种”,接着益州刺史皇甫晏在征讨的过程中为属下张弘等人所杀,“其众抄掠百姓”,杀死官民不少,经历了不短时间才被王濬平定。

即便是在王濬出任益州刺史之后,蜀中仍然发生了咸宁三年(公元277年)犍为民陈瑞妖言聚众、咸宁四年汉中郡吏袭祚等谋杀太守姜宗以叛的事情。

政治、民族、宗教等因素交织而造成的持续动荡,折射出了蜀中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显示了晋廷在当地的统治并不能算是完全稳固,如不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缓和社会矛盾,不要说顺流灭吴,就连巩固在蜀中的统治都十分困难。所以,晋廷一面花了很大的精力笼络蜀汉故官,令其忠诚于晋室,一面派出王濬这样的干将大力镇压反抗,在蜀中粗安之后,才有了王濬顺流而下灭吴的举动。

第六是孙吴还有些许实力

占据江东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孙氏政权绝非一个不堪一击的软柿子。从其自身的纵向发展来看,自孙氏立足江东以来,江南得到了长足的开发,其经济等各方面实力绝非百年前所能相比。横向与蜀汉相比较来看,孙吴的实力也远在其上,仅从最直观的土地、人口等数据来看,孙吴灭亡时有“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而蜀汉则只有益州一州,“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综合来看,东吴的各项指标是蜀汉的二倍强。而且,与蜀汉地形复杂、便于突袭不同,孙吴政权据有长江数千里防线,一旦有事,可迅速组织抵抗,司马氏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

在魏伐蜀的消息传到江东之后,孙吴政权立即采取了一些军事行动试图救援,尽管这些军事行动并没有挽救蜀汉灭亡的命运,但是,它其实是起到了扩大防区、保卫东吴政权的作用,这使得魏军已经失去了“出其不意,掩其不备”的战略优势,而且魏军“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所以即便没有出现钟会之乱,魏军也很难就灭蜀之势一举灭吴。

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司马炎屡有灭吴的想法,却等了足足十五年才出兵灭吴。除了上面分析的其政权自身以及蜀中局势的阻力之外,对手的并不弱小,也是一大原因。孙吴政权在这期间虽经历了孙休病死、孙皓暴虐等状况,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并没有呈现出全面衰弱、不堪一击的状态。从整体的军事行动上来看,它仍在不停主动进攻北方;从武将能臣上来看,丁奉、陆抗等干将仍统领军队数年;从兵力上来看,它尚有数十万甲兵;从军资、装备上来看,即便是到吴亡时,仍有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而这其中,两场战役尤其能够体现出东吴的军事实力绝不可小觑。

一个是晋吴在交州地区的争夺。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五月,由于吴交州刺史孙谞的贪暴,郡吏吕兴杀之投降司马氏,从这时起,晋吴就交州、主要是交趾地区的归属展开了长达八年的争夺。期间,晋军从南中派兵,曾一度获胜,占据优势,但最终为吴将陶璜等人所败,吴军“禽杀晋所置守将,九真、日南皆还属”。这一场拉锯战的具体过程比较复杂,这里不想多谈,只从战役的大体进程与结果来看,晋军那时在西南地区、孙吴的侧翼并没有优势可言,以至于损兵折将,不能抓住从侧翼、后方威胁吴国的机会。

如果说交州之争是因为晋军路途遥远,鞭长莫及,不能集中兵力与吴军作战而导致失败的话,那么步阐降晋之战的失利则更能够说明晋军对吴在前线也没有太大优势。公元272年(吴凤凰元年,晋泰始八年)九月,吴西陵督步阐据城降晋,围绕着救阐与攻阐之间,晋吴双方有了一场激烈的交锋。晋军以羊祜、杨肇、徐胤分别从江陵、西陵、建平三个方向援救步阐,从地理位置来看,陆抗至少面临着西、北两个方向的压力,腹背受敌,陆抗在安排留虑、朱琬抵御徐胤的同时,亲率大军对抗杨肇,就在两军对垒时,吴将朱乔、俞赞还投降了杨肇。即便是面对这样有利的局面,晋军仍旧未能击败吴军、救回步阐,反而被陆抗杀得“大破败”,“伤死者相属”,最终步阐城破身亡,羊祜等将领被晋武帝贬官处理。步阐所处的西陵,可以说是长江三峡的东峡口,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若晋军得了此地,则可作为顺流东下进攻吴国的跳板和基地,防止出现军队被扼在三峡之内,不得施展的局面,甚至可以就势东下,对吴国形成致命打击。这一地区,对于晋吴双方来说都极为关键。可以说,双方都是全力相搏,而晋败吴胜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晋军在此时、此地,并没有明显优势,只是与吴军形成对峙的均势局面,显然,灭吴的时机显然还并不成熟。

而数年之后,吴主孙皓之暴虐所造成的后果已十分严重,国力大衰,吴国“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伐吴的时机到这时才完全成熟。

所以在蜀汉灭亡之后,孙吴由于各种原因又存在了十几年。

❺ 东吴存活的时间比蜀汉长,说明它有能力一统三国吗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当时孙坚随会稽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在这之后,他又转战于江南诸郡,并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部队与一定的根基。在董卓之乱时,身为长沙太守的孙坚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虽然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孙坚表现出众,然而他还没有为孙氏积累下一定的基础,孙坚就在与荆州刘表战斗时,中毒箭身亡,在此之后,孙坚的长子孙策率领孙坚的部队投奔袁术,并向袁术借来兵马攻占扬州。后来袁术自行称帝,孙策当即与袁术断绝关系,自立门户,并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开始向江东发展。


所以认为,正因为特有的文化和江东士族的观念,当时东吴是没有办法一统天下的。

❻ 俗话说“唇亡齿寒”蜀汉灭亡后,孙吴靠什么坚持17年之久的

吴国是三国之中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他一共有4个皇帝,一共52年。在280年的5月1日,吴国灭亡于西晋,标志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在吴国灭亡之前,蜀汉已经在263年被司马昭派遣的军队消灭了,这个之后,也就是蜀汉灭亡之后,吴国和司马氏对抗了17年之久,那么问题来了。这么悬殊的实力背景之下,东吴到底是靠什么坚持了17年之久。

孙皓亲自带领军队,令自己的军队攻打晋国。这个对于吴国来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也能通过不断的进攻导致西晋的军队疲于防守,没有办法集中精力进攻东吴。吴国的这个策略无疑和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差不多。成为他能够坚持那么久时间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吴国也有好几个比较能干的将军。

❼ 东吴为什么能够在西蜀被灭后还支撑了十余年

三家归晋,那么为什么东吴为什么能够在蜀国灭亡之后还支撑了十余年呢?

东吴是鱼米之乡,这里的水稻产量丰富,并不输于天府之国的巴蜀。但是蜀国由于内部实在太空虚,加上国力是三国之中最弱的。当时司马氏家族还没有代替曹魏的统治,当时还是魏国。加上蜀国同魏国连年征战,各方面也是损失殆尽。所以就选择了先攻取蜀国,攻下蜀国之后。形成了南北对立的局面。

司马氏家族的核心这时并没有放在吴国身上,他们忙于自己取代魏国,终于在司马炎的时候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了曹魏。这时新政权的建立难免会军心不稳,像钟会、邓艾案,都是司马家族的教训。他们先需要做到的是急于稳固自己这边的政权,笼络人心。像很多蜀国官员在晋代魏之后也能得到重要,还有很多曹魏的旧时官员,只要愿意效忠就可以继续做官。稳定好国内局势之后,司马炎就开始了准备好对吴国的作战,不轻易对吴国作战,也是有当年曹操兵败赤壁的教训在。

当时的吴国虽然有长江天堑,但是内部政权从孙权后期开始就严重的腐化,而且内部也非常的不团结。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残暴荒淫,动不动就挖人眼睛,砍人手脚。而且规定大臣女子必须经过她筛选之后,才能考虑是否才能谈婚论嫁。吴国很多人也已经逃到晋国。最终经过详细准备的晋国军队消灭了东吴,完成了统一。

❽ 为什么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还能存在29年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言,当诸葛亮死后,其实三国也就意味着终结了。以至于三国后期,尤其是蜀汉的情况,大多数人只知道姜维后来北伐,然后是邓艾偷袭阴平,刘禅投降,蜀国在诸葛亮去世29后,画上了句号。

29年,虽放在历史长河中渺小得不值得一提,但对于蜀汉这个国家来言,却是相当于奇迹了。因为蜀汉自公元221年建立,至公元263年被灭,才总共存在了42年。且这29年,还是在刘备、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赵云等等彪炳历史的人物去世后取得的成绩,故而焉能不算奇迹?

再看刘禅有过这样的记录吗?啥都怕对比!虽然刘禅的这参照物孙皓,实在拿不出手,但好歹刘禅不是最倒数第一,这是事实吧?有了这等功劳,焉能不感谢自己一下?那么若刘备听到刘禅感谢这五人会是啥感想?估计,会被气得恨不得,再摔他一次……

热点内容
手机上为什么下不上拼多多 发布:2024-05-03 18:24:15 浏览:577
为什么手机用不了苹果的数据线 发布:2024-05-03 18:19:58 浏览:812
为什么男生老看女生 发布:2024-05-03 18:15:10 浏览:640
为什么同款包包不一样重 发布:2024-05-03 18:15:03 浏览:437
自助餐里面的虾为什么不好吃 发布:2024-05-03 17:39:27 浏览:691
为什么我的手机用了10g网速慢 发布:2024-05-03 17:34:49 浏览:659
为什么咽东西有气流堵着 发布:2024-05-03 17:34:15 浏览:485
为什么镜子在不同时间镜像会变 发布:2024-05-03 17:29:55 浏览:477
手机qq为什么黑屏怎么办 发布:2024-05-03 16:16:50 浏览:317
哮喘为什么不能吃冷饮东西 发布:2024-05-03 16:16:04 浏览: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