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为什么需要精确时间
‘壹’ 为什么gps定位需要时间,甚至较长时间
需要接收卫星信号才能定位,接收信号受周边环境影响,有时候信号差啊,自然就需要较长时间
‘贰’ GPS的工作原理是
原理: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
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记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
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0m;
P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1微秒,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
它是从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5个子帧每帧长6s。前三帧各10个字码;每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
后两帧共15000b。导航电文中的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数据块,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
当用户接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置,用户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
可见GPS导航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然而,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
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GPS接收机可接收到可用于授时的准确至纳秒级的时间信息;
用于预报未来几个月内卫星所处概略位置的预报星历;用于计算定位时所需卫星坐标的广播星历,精度为几米至几十米(各个卫星不同,随时变化);以及GPS系统信息,如卫星状况等。
GPS接收机对码的量测就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由于含有接收机卫星钟的误差及大气传播误差,故称为伪距。对 CA码测得的伪距称为CA码伪距,精度约为20米左右,对P码测得的伪距称为P码伪距,精度约为2米左右。
GPS接收机对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解码或采用其它技术,将调制在载波上的信息去掉后,就可以恢复载波。严格而言,载波相位应被称为载波拍频相位,它是收到的受多普勒频 移影响的卫星信号载波相位与接收机本机振荡产生信号相位之差。
一般在接收机钟确定的历元时刻量测,保持对卫星信号的跟踪,就可记录下相位的变化值,但开始观测时的接收机和卫星振荡器的相位初值是不知道的,起始历元的相位整数也是不知道的,即整周模糊度,只能在数据处理中作为参数解算。
相位观测值的精度高至毫米,但前提是解出整周模糊度,因此只有在相对定位、并有一段连续观测值时才能使用相位观测值,而要达到优于米级的定位 精度也只能采用相位观测值。
按定位方式,GPS定位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定位)。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
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均应采用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
在GPS观测量中包含了卫星和接收机的钟差、大气传播延迟、多路径效应等误差,在定位计算时还要受到卫星广播星历误差的影响,在进行相对定位时大部分公共误差被抵消或削弱,因此定位精度将大大提高,双频接收机可以根据两个频率的观测量抵消大气中电离层误差的主要部分,在精度要求高,接收机间距离较远时(大气有明显差别),应选用双频接收机。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2)gps为什么需要精确时间扩展阅读:
GPS 设置
GPS 拿到手,如果是新机器要定位,已经提到了。另外,还有一些设置,常用的有坐标系、地图基准、参考方位、公制/英制、数据接口格式什么的。
坐标系:常用的是 LAT/LON 和 UTM。LAT/LON 就是经纬度表示,UTM 在这里就不管他了。
地图基准:一般用 WGS84。
参考方位:实际上有两个北,磁北和真北呀(简称 CB 和 ZBY)。指南针指的北就是磁北,北斗星指的北就是真北。两者在不同地区相差的角度不一样的,地图上的北是真北。
公制/英制:自选。
数据接口格式:这得细谈谈。GPS
可以输出实时定位数据让其他的设备使用,这就牵扯到了数据交换协议。
几乎所有的 GPS 接收机都遵循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National
Marine Electronics
Association)所指定的标准规格,这一标准制订所有航海电子仪器间的通讯标准,其中包含传输资料的格式以及传输资料的通讯协议。N
MEA
协议有 0180、0182 和 0183 三种,0183 可以认为是前两种的超集,现在正广泛的使用。
经纬度的表示
再讲讲数据表示。一般从 GPS 得到的数据是经纬度。经纬度有多种表示方法。
1.)ddd.ddddd, 度.度的十进制小数部分(5 位)
2.)ddd.mm.mmm,度.分.分的十进制小数部分(3 位)
3.) ddd.mm.ss, 度.分.秒
不是所有的 GPS 都有这几种显示, GPS315 只能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
在 LAT/LON 坐标系里,纬度是平均分配的,从南极到北极一共 180 个纬度。地球直径 12756KM,周长就是12756*PI,一个纬度是 12756×PI /360 = 111.133 KM (不精确)。
经度就不是这样,只有在纬度为零的时候,就是在赤道上,一个经度之间的距离是 111.319KM,经线随着纬度的增加,距离越来越近,最后交汇于南北极。所以经度的单位距离和确定经度所在的纬度是密切相关的,简单的公式是:
经度 1°长度=111.413cosφ,在纬度φ处。 (公式不精确)
参考资料:网络----GPS
‘叁’ GPS 定位时间问题
摘要 手机GPS从打开到完成搜星定位都需要一定时间,卫星信号好时为1-3分钟,信号不好或运动状态下会大大延长搜星定位时间。曾经有过在城市街区乘车半小时定不了位的经历。
‘肆’ 为什么GPS可以测出世界各地的时间呢
GPS定位后就机器知道你的所在地的经纬度信息了,各地时间对应的时区是与地理位置中的经度有关,目前,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处的东8时区的标准时间。东8时区是以东经120度为中轴,向东西各延伸7.5个经度所形成的一个南北狭长的区域。而卫星传输的GPS定位信号中又包含了统一的时间信息,信号经过你的GPS处理后就可以显示出你所在的地区的时区好时间了。这个时间是很准确的。
另外,GPS的设置中也有时区的设置,一般出厂时已经把北京时间作为默认设置了。所以GPS显示的时间一定是北京时间了。
‘伍’ 为什么卫星定位系统中必须有一颗卫星来矫正时钟误差
由于不是使用同步卫星,因此卫星相对于地面进行高速移动。所以必须使用相对论进行卫星时间的修正。
参照三球交汇定位的原理,根据3颗卫星到用户终端的距离信息,根据三维的距离公式,就依靠列出3个方程得到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即理论上使用3颗卫星就可达成无源定位,但由于卫星时钟和用户终端使用的时钟间一般会有误差。
而电磁波以光速传播,微小的时间误差将会使得距离信息出现巨大失真,实际上应当认为时钟差距不是0而是一个未知数t,如此方程中就有4个未知数,即客户端的三位坐标(X,Y,Z),以及时钟差距t;
故需要4颗卫星来列出4个关于距离的方程式,最后才能求得答案,即用户端所在的三维位置,根据此三维位置可以进一步换算为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若空中有足够的卫星,用户终端可以接收多于4颗卫星的信息时,可以将卫星每组4颗分为多个组,列出多组方程,后通过一定的算法挑选误差最小的那组结果,能够提高精度。
电磁波以30万千米/秒的光速传播,在测量卫星距离时,若卫星钟有一纳秒(十亿分之一秒)时间误差,会产生三十厘米距离误差。尽管卫星采用的是非常精确的原子钟,也会累积较大误差,因此地面工作站会监视卫星时钟,并将结果与地面上更大规模的更精确的原子钟比较,得到误差的修正信息。
最终用户通过接收机可以得到经过修正后的更精确的信息。当前有代表性的卫星用原子钟大约有数纳秒的累积误差,产生大约一米的距离误差。
为提高定位精度,还可使用差分技术。在地面上建立基准站,将其已知的精确坐标与通过导航系统给出的坐标相比较,可以得出修正数,对外发布,用户终端依靠此修正数,可以将自己的导航系统计算结果进行再次的修正,从而提高精度。例如,全球定位系统使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后,定位精度可达到5米左右。
(5)gps为什么需要精确时间扩展阅读:
空间定位原理
在空间中若已经确定A、B、C三点的空间位置,且第四点D到上述三点的距离皆已知的情况下,即可以确定D的空间位置。
原理如下:因为A点位置和AD间距离已知,可以推算出D点一定位于以A为圆心、AD为半径的圆球表面,按照此方法又可以得到以B、C为圆心的另两个圆球,即D点一定在这三个圆球的交汇点上,即三球交汇定位。北斗的试验系统和正式系统的定位都依靠此原理。
‘陆’ gps定位为什么定的那么慢差不多半小时才能定好,怎么加快
若使用vivo手机,GPS定位慢,可参考以下处理方法:
1、检查手机定位服务和权限设置
进入设置--安全与隐私--定位服务,确保手机的定位服务开启,确保第三方应用的定位权限开启。支持设置定位模式的机型,请设置为:准确度高。
*注:安卓9.0及以上机型不显示定位模式设置选项,不影响定位功能实际使用。
2、检查所处位置是否存在信号遮挡
处于高楼大厦、室内、山谷、隧道等遮挡严重的地方,GPS信号接收会受到影响,导致定位不准,建议移步到空旷的地方使用观察。
3、确认是否使用第三方磁吸或金属配件
请您查看是否使用金属保护壳、磁吸保护壳、磁吸支架等配件,金属和磁性材料容易干扰和屏蔽GPS信号的接收,建议您取下配件后重新定位。
4、检查是否受到第三方虚拟定位软件影响
请检查手机内是否安装第三方虚拟定位软件或打卡软件,如果有使用此类软件,请重启手机或卸载软件后定位。
5、对比测试验证
驾车场景,汽车处于发动状态时,如果在车内导航信号弱,可移步车外对比观察导航信号强度,排查是否受到车内电子设备干扰或汽车玻璃贴膜影响。另外使用不同的地图软件,判断是否属于软件自身原因。
6、升级系统版本
请您将手机升级至最新版本使用查看。
7、服务中心检测
若以上方法未能解决您的问题,请您提前备份好手机数据,携带手机和购机凭证前往vivo客户服务中心检测,关注微信公众号“vivo”或者“vivo客户服务”进行查询服务中心地址电话,建议去之前电话联系,确保有工作人员接待再过去,避免耽误宝贵时间白跑一趟。
‘柒’ gps 可以用来对时,并且比较准时,精度多少原理是什么
GPS授时是利用GPS卫星搭载的高精度原子钟,产生基准信号和时间标准,提供覆盖全球的时间服务,其授时精度高达20亿分之一秒。
GPS授时系统主要是利用GPS精确对时的特点来实现装置的统一对时。GPS接收器在任意时刻能同时接收其视野范围内4~8颗卫星信号,经解码和处理后从中提取并输出两种时间信号:
(1)时间间隔为1s的脉冲信号PPS,其脉冲前沿与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威治时间)的同步误差不超过1μs;
(2)经串行口输出的与PPS脉冲前沿对应的国际标准时间和日期代码。
GPS授时对时方式
主要有3种对时方式:硬对时(脉冲对时)、软对时(即由通讯报文来对时)和编码对时(应用广泛的IRIG-B对时)。
1、硬对时一般用分对时或秒对时,分对时将秒清零、秒对时将毫秒清零。理论上讲,秒对时精度要高于分对时。硬对时按接线方式可分成差分对时与空接点对时两种。硬对时仅能实现站内装置对时。
2、软对时采用通讯报文的方式,传输的是包括年、月、日、时、分、秒、毫秒在内的完整时间。此种对时方式受距离限制较大,且存在固有传播延时误差,所以在精度要求高的场合不能满足要求。
3、编码对时目前常用的是IRIG-B对时,分调制和非调制两种。IRIG-B码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综合对时方案,因为在其报文中包含了秒、分、小时、日期等时间信息,同时每一帧报文的第一个跳变又对应于整秒,相当于秒脉冲同步信号。
(7)gps为什么需要精确时间扩展阅读:
GPS特点:
(1)全球全天候定位
GPS卫星的数目较多,且分布均匀,保证了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至少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GPS卫星,确保实现全球全天候连续的导航定位服务(除打雷闪电不宜观测外)。
(2)定位精度高
应用实践已经证明,GPS相对定位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10-6m,100-500km可达10-7m,1000km可达10-9m。
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时以上观测时解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mm,与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定的边长比较,其边长较差最大为0.5mm,校差中误差为0.3mm。
实时单点定位(用于导航):P码1~2m ;C/A码5~10m。
静态相对定位:50km之内误差为几mm+(1~2ppm*D);50km以上可达0.1~0.01ppm。
实时伪距差分(RTD):精度达分米级。
实时相位差分(RTK):精度达1~2cm。
(3)观测时间短
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仅需15-20分钟;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采取实时动态定位模式时,每站观测仅需几秒钟。因而使用GPS技术建立控制网,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