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早上9点之前是魔鬼时间
① 对魔鬼时刻要有科学的认识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有人总结了一些容易发生急症的魔鬼时刻,然而对于这些所谓的魔鬼时刻,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认识,不要被误导。
魔鬼时刻1:早晨6点到9点,下午4点到8点,说这两个时刻容易发生心梗和脑中风等急症。应该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科学根据,但是会产生误导,实际上一天中的魔鬼时刻与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而不是由具体时间决定。较多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清晨是容易发生心梗和脑中风急症的时间,这是与睡眠时的低血压以及清晨时血压的剧烈变化相关的,而且这种血压的变化可以导致血小板聚集。也有研究证实进食正餐(午餐或晚餐)后活动减少(睡觉或不睡觉)是心脑血管病的诱因,因此应该提倡饭后百步走,也应该改变午餐后马上午睡的习惯。
魔鬼时刻2:每周的星期一。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较多的大规模的临床调查证实,星期一是一个星期中心脑血管病高发的时间,同样这种高发与星期一本身无关,而与人们的工作规律相关,有研究证实星期一心脑血管病高发与持续工作压力增加相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认同这种说法,日本的一个涉及五万人的临床调查就没有发现这种趋势,同样我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对入院病人做的类似研究,也没有发现这种趋势。因此与魔鬼时刻1相比较,魔鬼时刻2的力量较弱。
魔鬼时刻3:每月月圆前后也是魔鬼时刻,也容易发生急症。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不正确的,估计是吸血鬼电影看多了,因为这一魔鬼时刻与魔鬼时刻1互相冲突。实际上已经有较多研究团队就这一传言应用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所发表的文章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一魔鬼时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韩国研究团队的结果显示月圆之后的三天实际上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是明显降低的。因此这一时刻与其说是魔鬼时刻,不如说是天使时刻。与魔鬼时刻1和魔鬼时刻2相比较,魔鬼时刻3是一个不存在的魔鬼时刻
魔鬼时刻4:每年最热和最冷的时间。实际上对于心脑血管病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季节变化的时间,特别是秋冬季11月份左右,而不是最热和最冷的时间。当然最热的季节,喝啤酒的人增加,因醉酒打架和车祸的人必然增多,相应的急症也会增多,但这是另外的概念,与心脑血管病不同,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必须注意的是所谓的魔鬼时刻,由于其生动形象在疾病预防的宣传上可能起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一定要秉持科学的态度,不轻信不科学的信息,特别是不能因此而放松平时对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心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时间本身并不能对疾病产生影响,所谓的这些魔鬼时刻本质上都是通过人们的生活习惯发挥作用的。
② 996工作制是什么意思
1、996工作制,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996工作制是一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工作制度。
996工作制堪称“魔鬼工作制”之一,即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上6天班。2019年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程序员们揭露"996ICU"互联网公司,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称,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则表示,自己还能做到8116+8(周一到周六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周日工作8个小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2016年10月,互联网公司58同城被曝出实行全员“996”工作制度,公司CEO也因此受到员工声讨。彼时,58同城所提出的“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时间从早9点到晚9点,一周上6天班,且没有补贴或者加班费,也不允许请假。此后,58方面回应称,所谓“996”只是常规性动员,并非强制性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应对9、10月业务量较大的工作需求。
“996”指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
2019年12月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996”位列其中。
2019年12月2日,该词入选《咬文嚼字》2019年十大流行语。2019年12月2日,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③ 为什么说“早晨是高血压的“恶魔”时间”
一般来说,人体的血压在一天之内会有正常的波动,早晨起床之后血压开始逐步上升,中午时到达最高值;午后血压逐渐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到傍晚时分的时候再次上升,达到一天中的另外一次峰值;直到夜间入睡以后血压又再次回落,大约在2:00am~3:00am时降至最低,这样一个“两峰一谷”的模式构成了人体血压的正常波动。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的高血压患者而言,他们的血压在晨起后迅速而大幅度地升高,可持续4~6h,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清晨高血压,也称为血压晨峰。清晨高血压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尤为明显,而且在治疗上也有独特之处,值得引起重视研究表明,跟一天中的其他时间相比,6:00am~12:00am这段时间内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危险度高出40%,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危险度高出29%,各种类型中风发生的危险度高出49%。由于清晨血压的升高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峰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很多学者建议把清晨高血压列入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关研究表明,清晨异常升高的血压可加重血管的炎症反应,进而诱导斑块的不稳定性。此外,具有清晨高血压现象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84%的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单纯高血压病患者58%消失;在合并高血压的脑梗赛患者当中,有85%出现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现象,而这一数据在单纯高血压患者中仅为55%,提示血压的昼夜变化以及是否存在清晨高血压与脑梗塞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④ 警惕发生心梗的“魔鬼时间”
一项关于心血管病发病的时间性研究揭示,心肌梗死等猝发性心脏病的发作,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起床后1~2小时和此后的10~12小时,尤以第一个高峰更为明显。以往人们发现高血压也有这种双高峰规律,即早晨7~9点和下午3~5点时血压升高,以致脑中风在这两个时间段也呈高发现象。这个规律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专家们指出,要是能在高峰到来之前用药,无疑能减少猝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此,专家们提出了一种生物节律健康法,认为早起早睡,生活规律,能有效地降低这种危险因素。与此同时,还可配合药物治疗。通常服用的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在服后24小时左右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因此,一天一次的药物应在早晨6点服用,一天两次的应在早晨6点和下午3点服用,一天三次的应在早晨6点、中午12点、下午5点服用。这样就有可能抑制双高峰的出现,减少猝发心脏病和脑中风的危险。
根据冠心病发作的这种双高峰规律,冠心病患者的锻炼也需“拨误反正”,应将传统的晨练改为晚9时锻炼。有些人的心脏病突发就是因晨练不当所致。晚9时锻炼一方面避开了发病的高峰期,另一方面还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发病隐患。
冠心病患者的锻炼应适度,早起后可散散步,做做操,晚锻炼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项目进行,时间约40分钟左右,但必须遵循在锻炼中和锻炼后无明显不适感的原则。病情较重的患者,锻炼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