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学佛为什么要学那么长时间

学佛为什么要学那么长时间

发布时间: 2022-05-09 20:24:10

Ⅰ 为什么学佛一年,佛在身边,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在寺院

这句话有可能是你听比丘们说的吧?
在社会上又有另一种说法: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拿佛卖钱。

学佛的人,第一年,一切都还新鲜,又有诚心又有好奇心,于是有了一点点感应,于是觉着学佛真是很神奇的,于是有了再努力一把就能成佛的幻想了,于是佛一直在眼前晃啊晃的;
第二年,因为对佛的幻想增大了,发现许多事情似乎佛帮不上忙,越是求佛越是失望,越觉着佛没有用了,因为不切实际的幻想,把佛推到了天边。
第三年,对佛已经失望极了,求财不得,求偶不得、求健康不得、求什么不得什么,完全忘记了佛说世间八苦之一就是求不得。忽然又发现一群傻子刚刚进门,于是就开始忽悠他们,显得自己学佛学得很好,于是名啊利啊的都来了,于是进一步拿佛卖钱了。

你看现在各寺院,很少有不收门票的、很少有不卖高价香的、很少有不卖”开光“物品的,很少有。。。。很少有真修实证的比丘。有钱就能在大寺庙于初一十五烧头柱香、有钱就能和主持做朋友,没钱连庙门都进不去,就知道现在各地拿佛卖钱的现象有多严重了。

广度有缘这句话,现在在多数寺庙中已经是考古学上的词汇了。

学佛,要有大信心、大诚心、大恒心、大智慧、大毅力、大勇气。则必定一世可成。学佛是求开悟,不是求福报,如果不能有这个发心,则不出三年,你一定会拿佛卖钱。

Ⅱ 什么是佛为什么学佛学佛有什么用

佛佛心心心佛佛,佛就是能够洞察世间一切的人能够了悟宇宙众生生命不息的人,佛说众生皆有佛心只是众生迷惑没有醒悟看不到自性本来面目,心明即是佛菩萨,心迷则是凡夫佛菩萨和凡夫一念之间。
我们为什么学佛,我们学佛是为了学习佛的智慧,学习佛的处世态度,学习佛的人生观观照自心利乐众生,学佛就是为了学习佛的慈悲平和无嗔无怒无痴无慢,做到心中有佛佛在,心中无佛佛自在。
一个“心”,我们心可大可小,大可以是无限广阔的大,小可以是针眼般大,所以我们常常说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我们的心无外乎于贪心,嗔心,痴心,一个贪心可以贪财贪物贪恋尘世的色、香、味、形,你贪得多了你是贪所有人的,你要慢慢的归还直到你归还清的那一天,你贪一个人的你就要还一个人的债,你贪恋尘世间的红尘色彩那么你就要烦恼一生,正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我们生了嗔圭心,我们就已经有了怨恨心,有了嗔怒心,有了嗔圭心便有了世间的恩怨情仇,当我们真正的放下所谓的嗔圭我们也就释怀,在我们心中没有了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种种所以的宿怨,痴心有的人痴迷于种种,有的痴迷于色,有的痴迷于书画等等,其实痴迷恰恰把你沉沦于迷盲中,使自己愈陷愈深,而迷失了自如的本性,所以心经开始就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仔细的想想我们的一生存在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形形色色都是虚幻的,唯有我们的心是真实的,我们的自性是真实的,如果不认识自我的自性犹如瓶中之鹅,只有在绝望中慢慢的消失。所以对于任何事情不要抱有一颗执着心,要抱有一颗平常心,随遇而安平常对待这正是一个真正大彻大悟觉悟之人的作为,凡事要运用广阔的智慧去处理,不是盲撞的处理,我们所做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恰恰是我们所筑造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行为无一不靠心所创造,佛菩萨内心清净所以没有污染,因为佛菩萨是大彻大悟之人,要达到佛菩萨般清净的心,非一日之功,即使我们学佛的目的。

Ⅲ 学佛要多久啊,有什么用吗

学佛是为了成佛,成佛了就不学了。
有什么用呢?可以让你有智慧,有能力,能够制服烦恼,能够看破放下,真正清净,得大自在。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不学佛也过的挺好的。
但是那是目光短浅的想法,因为福报总有享尽的一天。那时候就剩下的都是苦和业了。
到时候你做过的恶事,都要受报。苦的想死,现在的世间,没绝望过的人不多啊。那都是福报享尽的状态。所以要学佛,等你出离三界,摆脱六道轮回了,无生无灭,你就真正自由了。否则流浪生死。

Ⅳ 人为什么要学佛

我一直觉得,学佛的人都是心存善念,都有一个空杯的心态,人的内心都很强大的。这是我学佛前对它的定义。

《法华经》说:“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所以学佛的人,不作诸恶,力行众善;工作、学习一切照做,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宽容大度,净化心地,多行善事,不迷妄,不执着,足矣。

Ⅳ 为什么要学佛学佛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要学佛因为:
1、要知道人生的含义(人来到这世上的一辈子为了什么?)
2、明白娑婆世界有多苦?
3、明白人身难得。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的文字游戏,能讲几段佛经更不是为了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博学宏才。人们不能为了学佛而学佛,为了诵经而诵经。

Ⅵ 学佛目的是什么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摘编] 学佛的目的就是作佛。自度度他。那么,不作佛行不行呢?佛说三界火宅,我们不成佛,就要在六道中轮回。不作佛,我们就会有烦恼、有忧虑、有生老病死、有三苦、有八苦,身心都不得自在。所以,真正关爱自己,想救渡自己出离苦海,就一定要学佛,学佛就要学作佛,让自己先离苦,才能帮助众生离苦,做到自度度他。我们要学佛,就要明白“修行”几个字的含义。学佛就在生活与工作中学,修正我们的错误想法和行为! “行”是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就是“修行” ,把佛法当作镜子照自己,千万不能照别人!自己度自己!发现自己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就是开悟。悟后起改,改正了错误就是“修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一棵树下,躺着一只狼。这时候,正好有只小松鼠跑过来。狼一下子扑过去,把小松鼠抓住了。它对小松鼠说:“在吃你以前,请你告诉我,你每天为什么这么快乐,蹦来蹦去的。而我的力量等各方面都比你大,但是我为什么每天愁眉不乐呢?”小松鼠说:“你先放开我,我就可以告诉你。”狼放开了小松鼠,小松鼠飞快地爬到树枝上,告诉狼说:“你为什么不快乐呢?因为你每天心里都想着怎么样去害别人,怎么样能够捕捉到别人,把别人都吃了。我没有这些坏心眼,所以就过得非常地快乐啦!”当然这只是世间的一个小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修行者,要真正的快乐自在,必须从我们的内心来获得。世间人可怜,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一条修行的路,不懂得怎样来修这颗心。我们虽然知道了修行的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要真正降伏这颗心,就像古人画的牧牛图一样,要降伏那头牛,而且骑着牛回家,实在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我们有贪心,一、佛教我们修“布施”,布施就是舍,舍贪心;因为我们常常造恶业,二、佛教我们“持戒”,断恶向善;我们有嗔恚,三、佛教我们修“忍辱”,忍辱是对治嗔恚;四、修“精进”,对治自己的懈怠、懒惰;五、修“禅定”,对治自己的散乱;六、修“般若”,对治自己的愚痴。佛教给我们这六条,你能够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你是行菩萨道。什么叫行菩萨道?换句话说,你过的是菩萨的生活,不是过凡人的生活。所以,佛法要落实才管用,如果不能落实,这佛法学了多少年,看了多少经典,一条也没用上,白学了!学佛有三个字,缺一不可。就是‘闻思修’。闻是听闻,‘佛法难闻,今已闻。’能够听闻佛法,甚为不易。但是闻后,没有进一步思惟,也是枉然。现在三藏十二部到处都有,可是经藏不会开口宣说。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所以必得深入思惟与研究。再说净土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若要通达,必得深入经藏才能明白。由此可知,净土光研究还不行,必须实修。不能实行,就是废话。要知多闻不如多思,多思不如多行,三者缺一不可。你学佛多年,还是执着名闻利养,还是执着自私自利,还是随顺烦恼,还是造作恶业,每天还是忧愁,还是苦闷,身、口、意得不到清净,这说明了什么?你学佛的功夫不得力,简直没有入门,连佛的门路都没有摸到!有一位高僧说过,今日的佛教,不是没有人相信,也不是没有人研究,而是真正修持的人太少,真正有证悟的人太少。尽管有很多人将佛法的道理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但不付诸实行,不能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佛法说得再多、再好,于事无补。说一丈不如做一寸,好比一个人有很多钱,假如把它锁在箱子里不去使用,那么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如同废纸一堆。钱只有在使用时才能发挥出金钱的价值和作用。为什么有的人学佛多年,烦恼依旧;求法无量、痛苦如昨?毛病出在结合上。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二字,真正的含义是有二层意思,“学”是一层,“习”又是一层。习是指练习、实习、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为完整的学习。实践证明,我们的学佛,一分结合就有一分收获;一分结合就有一分进步。如果学习佛法不能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不能和自己的思想与言行相结合,那么,势必佛知还是佛知,我见还是我见,学等于白学。例如:佛教导我们要布施,而我们仍然自私、贪而不舍。这种“学管学,听管听、做管做”的学佛,怎么会有进步呢?学佛离开了结合,只能是“画饼充饥”、“观梅止渴”自欺欺人。在生活中,应当说佛法是最务实的,一方面只有依赖它才能从根本上获得解脱;另一方面,它能够真正的为我们实际生活与工作解除烦恼、消除障碍。可是自己做的又怎么样呢?学佛相当一段时间后,还是老毛病常犯:遇到别人的夸赞立即喜不自胜,遭到别人的中伤马上还以“颜色”。可见,想把佛法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之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作为真正的佛子来说是不会畏惧这个难度的。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它。金刚经里有这么两句经文:“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它告诉我们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就是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看实际,看实效、看实质。佛的这二句话意思是说,是佛法的,有时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有时却是佛法。譬如,念佛是佛法、拜佛是佛法、诵经、打坐、布施、持戒全都是佛法,但是,如果你在念佛、拜佛、诵经、打坐时,心里一直在打妄想,一直在起贪嗔痴念头,当你在行布施时,抱着沽名钓誉的心理,这时,是佛法,也不是佛法。又如,上课的时候,老师把讲废话的学生叫起来,不准他坐下,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给予处罚,看起来于佛法无关,事实上,老师是为了维护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权利,也是为了教育犯错的学生,接受教训,不再重犯。这个时候的处罚,也都变成佛法了。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此意。有位高僧大德在解释佛法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世间的一切善法,都是佛法”。此话讲得很透彻,很有道理。好就好在他把佛法和世间法圆融地结合起来了,把佛法的内涵提升到更深入、更全面、更现实的层次。笔者认为“法”谁讲的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符合众生的利益,是否符合佛教的宗旨;要看你的思想行为是否真正体现出佛教的精神。有的人嘴上说嘴上学;有的人心里想心里学;而有的人虽然不声不响,实际比信还信,比学还学。现今社会上的很多做法虽然没有出现佛法这个名词,但用佛教的观点来看,是符合佛法的。比如雷锋,刘胡兰,没有人说他们信佛学佛,但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人品与佛菩萨是一致的,在佛教徒的心目中,他们是人间的佛菩萨。又如目前政府所开展的“希望工程”,“爱心活动”,“精神文明”,“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助人和度人。与佛教的宗旨也是一致的,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现代“佛法”。 如果我们真是一个佛教徒的话,就应该积极地投入到这个事事为社会为大众服务奉献的行列里来,献一份爱心,帮一个穷人、积一份善德,尽一份责任;如果我们真是一个佛教徒的话,就应该认真学习“现代佛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刻苦修行,使自己早日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上成佛。可悲的是,我们有很多佛教徒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佛教,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佛法。他们想问题做事情不依正确与否为标准。我们学佛也好,做事也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结合求实效,不能偏见,不能执着。谁讲得正确,谁讲得符合佛理,不管是谁,我们应该都听,谁能发扬佛教精神,谁能依法奉行,无论是谁,我们都向他学,这才是佛教所提倡的“正知正见”和“平等心” ,可是我们大多数修行人是依人不依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干什么。我们有些人把烧香拜佛当成学佛的主要途径;有的人一天三课,把诵经念佛当成修持学佛的全部内容,他们将学佛与现实生活,将学佛与社会实践,将学与用,总是象油和水似的结合不起来。笔者认为,真正的学佛,真正的修持,是要从现实的生活行为里表现出戒定慧,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没有贪嗔痴。学佛只有结合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实实在在的利益。很多学佛人的态度是“贪”各种法,就如神道教修行者一样,想要修得各种道法,用此“作法”助人(想赚钱或得名)或降服鬼神(以显示自己的威神力!)。还有的人跑跑这个寺庙,跑跑那个道场,就是天天跟在“大师”身边或到处参加法会,所得到也只是很有限的一点点人天福报或一些佛缘而已,了脱生死的事还未入门呢。学佛人一定要能自觉到非好好学佛不可,自觉到三界如火宅,若不认真学佛很难了生脱死永出六道轮回。因此,迅速精进学佛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若能如此,则佛道不远矣。若非如此(很多人),则学佛成为其“杀时间”(消磨时间)之用,也许假日无处去也没事做就去学佛,一旦有“要事”或“乐事”(诸如赚钞票或享乐之事)则学佛摆一边,也有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刺激一下”就精进几天,过了则又麻木了,诸如此类,想要了生死就难如登天,要以佛法渡生那更不用说了。要知道,时间快如火箭,转眼人就白了头,一旦无常到来,“顷刻一声锣鼓尽,不知何处是家乡”,黄泉路上昏昏暗暗,随业轮回,无有尽期。为什么现在我们修得这么难?有时候精进,有时候懈怠,反反复复,断断续续的呢?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出离心,看不破这个、放不下那个、还在留恋这个花花世界。如果越修越自在、越学越清醒、越修越勤奋,这样才叫修行。现在都是越修越傻,真正的善知识你不爱听,今天听这个人说学这个好,明天听那个人说学那个也好,天天变花样。哪有那样学佛的?把自己搞的就像个傻瓜了,这样学佛能学成吗?学佛要找到佛的根,佛的根是发菩提心。“菩提”是觉悟、智慧的意思。菩提心一发,所有一切罪障都消除了,所有一切冤亲债主都得福了。我们菩提心一发就成无上道,就入圆教初住的位置,用这个心念佛就决定得往生。菩提心一发,就出了十法界,菩提心周遍虚空法界,太大了,十法界圈子太小,把十法界挤破就出去了。妄想分别执着是妄心,妄心是轮回心,用轮回心修什么样的法还是出不了轮回,如何把轮回心转成菩提心,决定不用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就是菩提心。积功累德多少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以真心去做,以真心积的小功小德,也能往生。用妄心去积功累德,不能往生,果报是三界有漏的福报。小善小利、小功小德用真诚心去修行,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只要常常读诵、思惟体会、落实在生活上,就是积功累德,就是深心、大悲心的落实。只要有一个众生,你不喜欢他、讨厌他、嗔恨他、不想度他,你就没有菩提心。 念念想众生,念念想社会,菩提心就现前,念念想自己,菩提心就没了。真正的修行人,干什么活都不会觉得累,积福消业吗!打扫卫生的时候是抹业障,擦烦恼。不干净是你的心,心不干净才是真不干净,你把不干净的心弄干净了,这就是修行。你看你现在,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自己搞得脏兮兮的,一百个人看见,一百个人伤心,哪有这样的学佛人?哪有这样的修行者?像傻子一样,胡里胡涂地学,什么时候能解脱,什么时候能成佛?所有的三界众生包括天人、天王和梵轮王都赞叹、恭敬、供养佛菩萨。我们不是在学佛吗?可是你连周围几个人的赞叹和恭敬都没有得到。 你要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知道生死的来源与去处。把这些道理弄明白,这叫学佛修行。“明心见性”说起来很神,实际上没有什么可神的。什么叫明心见性?实实在在地说,就是让你找到你自己。你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你自己,没有弄明白自己的心到底在哪里,总是这样胡里胡涂地过日子,难道这还不愚痴吗?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的道理,但由于他没有腿,所以不会有什么成就,所谓的理想不过是空想而已,懂得一点道理也不过是说食数宝。还有一种人有腿没有眼睛。尽管他的腿很健康,一天能走很多路,由于他没有眼睛,不过是盲闯而已,毫无方向地在那里走。也许走来走去,仍在原地方,根本没有挪窝。这种人,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因为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在佛教里边,有眼睛没有腿,比喻有理论没有实践。这种人往往把佛法的道理讲得一套又一套,修行的理路也懂得一点,但就是不肯去做,或者想做又下不了决心。这种人虽然能说,但由于不能行,所以他永远也不能到达目的地,永远只能停留在替人数珍宝的阶段。有腿没有眼睛,比喻对佛法的道理、修行的要领并不十分了解,或者根本就不了解,只知道跟着人从形式上去念经拜佛。这种人修行只不过是盲修瞎炼而已。盲修瞎炼是不能够到达目的地。因为他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修,修行的路途当中有哪些问题,他并不了解。从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量无边的业,这些业习使我们只要遇到一点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分别、妄想和不平等的心,我们根本就不能做自己的主。所以,我们要在每一个境界到来的时候,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觉照能力,磨练自己。这就叫“历境验心”——在一切所缘的境界上来考验自己的心是不是平等,是不是光明自在,是不是能够解脱。在事修上,如果我们能够把“当面关”一一打得破,在一切所缘的境界上不起好丑是非之心,不起好恶之心,那就说明我们在事修上有了一定的工夫。事修离不开理悟的指导,反过来,事修的积累又能增进我们的理悟,两者互相增进,到了最后,我们就能够从解悟跃进到证悟。证悟和解悟有什么不同呢?解悟等于是看地图,看旅游指南;证悟就是我们根据地图或旅游指南亲自去走了一番,对于所经历的境界,一切都了如指掌,不会再有迷惑。修行的要求和目的,就是要“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解行并重,由解入行,最后入证。平常我们总在说如何修、如何学,真正到了节骨眼上,却不能主宰自己,往往为当下的烦恼所转,这说明我们在事修上下的工夫还不够,还没有达到证悟。只说不修,就等于到佛门中白走一遭,一无所得,那是很可惜的。好比一个人到了宝所,却不识宝,空手而归,那不是浪费时间吗?对出家人而言,只说不修不但是空手而归,而且还要袈裟下失却人身,那更是非常可惜、非常悲惨的事情!所以我一再要求,每个人一定要发起痛念生死的心。怎样才叫做“痛念”呢?就是“大事未明,如丧考妣”——生死这件大事没有弄明白,就好象死了父母一样悲哀!要发这样的痛念生死心是很不容易的。佛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你却说这三界还是挺好玩的!出离心发不起来,修行也就自然谈不上。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生的痛苦,认识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认识到生死烦恼时时刻刻在逼恼着我们,你才有可能真正地发起出离心,你才肯真正地用功修行。每个人的面目不同,其因果也不同,每个人在往昔生生世世所欠下的债也不同。有些人欠债太多了,到这个世界上来,还也还不清,所谓“债台高筑”,也就是业障之台,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深,债上加债,纠缠不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往昔专门放高利贷,借钱给人,利上加利,贪得无餍,自己以为占了便宜,结果是自己吃了亏,业障一天比一天重,终于拔不出腿来了! 有的欠人做父亲的债,有的欠人做母亲的债,有的欠人做妻子的债,有的欠人做丈夫的债,有的欠人做儿子的债,有的欠人做女儿的债。所谓“父母的饥荒,伦常的账码”,种种的因缘,乃促成你我今生命运的安排。可是一般人不明白一切都是前因后果,定业难逃,所以有时候还不认账,还想扛债不还,明明欠人的债,却不承认。因为不明道理怨天、怨地,所以酿成世界上种种麻烦的发生 -- 你有你的麻烦,我有我的麻烦,他有他的麻烦,各人有纠缠不清、善恶夹杂的因果。偶尔遇到佛教,听了佛理,便明白一点;可是今天明白了,明天又胡涂了;后天又想明白,大后天又胡涂了。于是变成智愚平等的局面,智能和愚痴平均,胡涂时便不想修道,明白时便想修道。可是修道的时候很少,胡涂的时候很多,因此所修的不及所丢的,智慧也一天不如一天,而愚痴却一天比一天增加,在无明驱使之下,便做出很多胡涂事。心里胡涂,进一步身上也胡涂了;心里有贪瞋痴,变做出了杀、盗、淫,这些胡涂事。 所以有时家庭眷属不和,父子不和、母女不和、夫妇不和、兄弟不和、姊妹不和、兄妹不和,种种问题就发生了。发生了,自己还不甘心,总认为自己命太苦,反而觉得很受委曲。其实这都是前因后果的定律,以前种下的因,如今结果了,有什么好怨呢?所以“是故知命者,不立岩墙之下,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首先要明白因果,不要再种胡涂因果,要种清净的因果,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要再把善恶混淆不清,是飞不明,若能黑白分明,真假了然,便有机会返本还原,回复到本有的性净明体、妙真如性。一个修行人真的很忙,他顾不得别人对自己怎么样,毁谤呀、赞叹呀、或者外缘上制造障碍等等,他都无所谓。他主要是看护好自己的这颗心,不能让它有一念的偏离。当然如果有很好的外缘来帮助我们降伏这颗心,我们也应该好好地接受。降伏自心的过程,只有依靠自己去做,别人只能外缘上给予一些引导、开示。或者谈一谈他的体会。每个人的根性不同,你可以选择与自己相应的方法,来让心住在正念当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要训练能生惭愧心。也许我第一念错了,但第二念马上要能纠正过来,绝对不让它重缘思觉,继续错下去的。如果你不用上心,即使你在念佛修行,也根本没有在用功。因为你只是随着别人在念佛,你没有真正地把这句佛从口里念出来,从耳朵听进去,然后让心念在这句佛号中。不管外面的境界如何,不会影响你。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要这样的应用,虽然身在动中,但是我的心要保持正念,不能让它动。从早到晚,一定要让心住在正念当中,不要浪费每一个心念。念念不空过,念念成佛道。诸位!修行是修什么?这个不好修,那个不好修,修一辈子只有徒增烦恼。有人说:“我业障很重。”你问问他,什么是业障?他也说不出来。罪业很重,什么是罪业,他也搞不清楚!《地藏经》上讲得清楚,“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罪业是什么?罪业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打妄想。由此可知,学佛人他学什么东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学佛到底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这个一定要搞清楚!绝对不是我念了多少部经、念了多少部论,我也会写、我也会讲,那没有用处的,那些世间人都会!把佛法当作世间一种学问去研究,他搞的是佛学,不是学佛。学佛是要搞戒定慧,佛学是搞世智辩聪,完全是两桩事情!学佛,成就的是功德;佛学,成就是造业,不但功德没有,说老实话,福德也没有。真正说老实话,那是造业!这世间有许多人,佛法懂得不少,对于净土念佛法门不能接受,什么原因?“佛”说了,他前生是三恶道来的。这个法门是特别法门,他当然不能接受!他不但不能接受,他还随便批评,甚至毁谤弘扬这个法门的人。有的修行人脾气大,无明贡高更加强烈,那就是在盲修瞎练。如你真正的修行,啊!太快乐了!清净的地方 感觉到寂静,污浊邋遢的地方一样感觉到快乐、清净。诸位!在这娑婆世界你想找清净吗?错打了妄想!想找清净,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才是真正清净;那里想找污染都找不到。这世界就是这样!大家觉悟喔!不要自己找苦吃了,所以读经是修定。读经有两种读法,两种目的。第一种方法,求根本智,那种读法,恭恭敬敬,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念得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错,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怀疑,这种读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我们修无知。读经想想这句什么意思,那一段怎么解释,就坏了,读经的目的破坏掉了。读经是修定,读一小时,修一小时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净宗是用读经、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是修定。第二种方法,随文入观,已经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这种能力,把经里佛所讲的理论、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体。那是高境界,心跟经融成一片,是真功夫。信心不具足,还有怀疑,遇到境界还会动心,就要听经、读经。读经的目的是在学道,应该怎样学?一部经,从一部经下手。如果没有得定,没开悟,绝对不看第二部经。自古以来祖祖相传,历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这个方法。凡是失败的人都是自作聪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旧规矩。“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深入是修定,长时熏修是从定里开慧。他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真修的人不但世间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选一部经,一门深入,从一部经成就戒定慧、成就清净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再求解,那个解是正解,不会曲解、错解。没有根本智,心不清净,看经不理解,听讲意思也错会了。关键是在用心。要如法的修学,要修真实的清净心,清净心起用就是智慧。读经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不是念这个经佛菩萨喜欢,念给他听。今天造恶业,回去念几遍经,佛菩萨就原谅你、消你的罪业了,那是自欺欺人。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读多少部经,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经上讲的完全不相应,一天读两百遍也枉然。读经一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部经要一次读完,分几段读效果就低,就差很多很多。读经时绝对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扰。在家读经最好把电话拔掉,用清净心读才能收到效果。读经如果常常有干扰,常常间断,这种读经是帮助你熟悉,是练习阶段,没什么大作用。读经要求不夹杂、不间断,等于是跟打仗一样,这不是练习,一定要求得到真实的功德效果。单靠念佛,靠修定,就好比需要十年才能明心见性。如果能听经、研教,可能三、五年就开悟了。因为念佛,贪嗔痴慢用佛号压了,压到饱和点压不住就爆发了。听经闻法这个智慧是什么?是你一面用定压,一面用智慧化解,把它化掉了,就没有了。我们修法的目的只是为了脱生死或渡众生,若不想了生死或渡生则何用修法?要了生死或渡生,修行者最重要的在于能“自觉”,觉他 ,若不自觉、觉他,别人劝你了生死或渡生,那效果很有限,相信各位有此种经验。修行者一定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我们要专修专念一句佛号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三集请求;师兄给传播一下; 净土修行必读第三集书内容: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就在生活与工作中:多数博文带有《佛教小故事》,让更多的师兄们能够看到此书.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Ⅶ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修行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得自我的净化,自我人格的完善。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就是要达到解脱的目的。解脱什么呢?解脱烦恼,解脱无明,解脱我们的种种业障.。现在修行的方法来讲,大部分人是修净土法门。它是求解脱的一种最殊胜、最方便的法门。修行净土法门,就是要真正使我们向往净土的这种意念时时刻刻不要间断,即《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

成佛。成就无上佛道就是学佛最终目的,六道轮回不是我们久居之处,毕竟,六道充满苦痛、无常、空幻、无我、六道非永恒的。声闻(梵语 sravak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二乘行者,仅是独善其身,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急迫求离生死,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生死,自度自利,并非学佛者的愿望。

菩萨行者正行六度波罗蜜中,未究竟证成菩提,亦然非学佛者的理念,佛道是修学佛法的终程,一切行门已告圆满,智慧(梵语jnana)、慈悲(梵语maitrya)、信愿、神通皆已具足,圆满无碍,万德庄严,是故,成佛就是学佛最终目的。

Ⅷ 什么是佛为什么要学佛学佛有什么用

阿弥陀佛

佛是“觉悟”,究竟圆满的觉悟。学佛可以离苦得乐。

老法师---“佛”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觉悟的人,他不是神。你如果对于宇宙人生彻底觉悟了,你也就叫做佛了。

1 佛教究竟是什么?诸位要晓得,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一切众生的教育,所以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

2 在哲学里面,“能”与“所”是对立的;佛法虽然讲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宗教的定义,一定要有一个宇宙的造物主、一定要有个神,佛法里面没有造物主,也没有神。

3 “佛”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觉悟的人,他不是神。你如果对于宇宙人生彻底觉悟了,你也就叫做佛了。

4 佛法是平等的,佛说人人都可以成佛。佛法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大家成佛。所谓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

法师---学佛有什么好处?“佛法德用”。这个德跟得到的“得”是一个意思,古时候这个德是通用的。你所得到的是什么?是“大觉”,得到的是智慧。


1 学佛一定是愈学愈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比一个月好,能够做到一个月比一个月好,那我就很恭喜你。为什么?你的功夫得力了,非常得力。

3 如果你说你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好,那我就可以说,你这一生决定成佛,没话说,决定成佛。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进步,这还得了吗?这不得了!这是我们要努力的。就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妄想、执着要逐渐地减轻,心一天比一天清净,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智慧增长,对人、对事的看法不一样了,处理起来也不相同。

4 有很多很用功的人,我教他念经,一天念十遍。念了一年多来见我,他说是不一样,妄念少了,现在好像是聪明了。为什么?办事情很顺利,讲话也不会颠三倒四了,处理事情好像也很有条理。

5 心清净,智慧现前,你看看,一、两年效果就收到了,所以,我们要懂得一门深入!学佛有什么好处?“佛法德用”。这个德跟得到的“得”是一个意思,古时候这个德是通用的。你所得到的是什么?是“大觉”,得到的是智慧。

6 智慧起作用,起作用就太多太多了,归纳成两大类,一类是“大慈”,一类是“大悲”,常讲大慈大悲。大慈是“利乐有情”,我快乐,我也要帮助大家都快乐,这是大慈,这是佛法的用处;大悲是“教化众生”,悲心就是怜悯心。

7 佛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帮助众生、成就众生,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成就无上菩提。我过去迷惑颠倒,得到佛法的启示,才能够恢复自性的清净光明,我得到这个好处!

Ⅸ 学佛改变命运,要很长时间吗

学佛改变命运无需很长时间,就在你断恶向善,请持戒律,老实念佛,和佛菩萨感应道交的那一瞬间

Ⅹ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佛法

学习佛法是为了从烦恼痛苦得到解脱,离苦得乐。
佛法是因果法,讲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大家修行佛法,去断恶修善,就会在生活中减小很多恶业带来的苦难果报,增加善业的福慧。
这样大家的生活就会美满,没有那么多的烦恼。

热点内容
螃蟹壳煮好了为什么两种颜色 发布:2025-05-16 04:26:51 浏览:413
美团月付的还款时间为什么是8号 发布:2025-05-16 04:26:46 浏览:690
孩子为什么老爱哭 发布:2025-05-16 04:23:00 浏览:342
为什么微信发视频通话就闪退 发布:2025-05-16 04:16:56 浏览:369
为什么打开软件后黑屏 发布:2025-05-16 04:08:58 浏览:831
为什么晚上不能吃雪梨 发布:2025-05-16 04:06:08 浏览:172
为什么有些手机扫描不出5g网络 发布:2025-05-16 04:02:16 浏览:305
为什么手机一直重启才能开机 发布:2025-05-16 03:44:45 浏览:213
青春期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幻听 发布:2025-05-16 03:29:07 浏览:331
苹果手机为什么看腾讯视频卡一下 发布:2025-05-16 03:09:17 浏览: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