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为什么分布不均匀
㈠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主要是国土跨经纬度太大,地势复杂,导致降水不均匀,
㈡ 学习时间分配不均的原因
上了十多年学,反正我的感觉是, 没什么分配均不均的,就是看自己是否真的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否真的为自己学习.是否能作到在一心一意学习..有点墨迹了哈..呵呵
要是真的能意识到这些,那我想根本就不会考虑学习时间的分配问题,根本就不会学不好的.
㈢ 为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来解决
读图可知,(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2)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布上的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产生的原因是夏季降水多;为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修建水库.
故答案为:(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2)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夏秋季节,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各地年际变化很大.
㈣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表现。很急!!!
时空分布不均,概念上来理解,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分布都不均匀,时间分布不均匀就是雨季和旱季的交替,南方6、7月洪水,秋季全国天气普遍晴朗水位下降,12月到来年2月往往北方有明显的降雪带来之后的春汛,这就是时间上的不均匀;空间不均匀就是由于地形地貌条件引起的降水不均,譬如南方降水量大北方少,东部降水量大西部少,这就引起东南水资源多,西北少,这是空间上的不均匀。
㈤ 如何理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衡:就是一个地方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容易形成春旱夏涝。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就是同一时间不同地区降水量差别大,与我国人口、土地、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北方地区人口占47%、耕地占65%、gdp占45%,但水资源仅占19%。
㈥ 时间是均匀分布的吗
不是,由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只运动、引力会导致时间不均匀。
㈦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在分布上具有时、空分布不均衡和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的显着特征。我国地域辽阔,跨跃高、中、低三个纬度带,由于东西距海的远近、南北纬度的高低相差大,全国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地表径流的分布趋势,基本上与降水量相似,但地区分布的不均匀性比降水量更为严重。总的来说,南方水多、人多、地少;北方地多、人多、水少。南方四片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人均占有水量约为全国均值的1.6倍,亩均占水量为全国均值的2.3倍。其中,西南诸河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达全国均值的15倍,亩均占有水量达全国均值12倍。北方片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5%,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到全国的34%和39%。尤其是海滦河片,人均和亩均水量都是全国的最低值,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国均值的16%,亩均占有水量为全国均值的14%,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南方和北方相比,前者人均水量为后者的4.5倍,亩均水量为9.1倍;西南诸河与海滦河相比,前者人均水量为后者的89倍,亩均水量为87倍。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变化很大,水旱灾害频繁。由水循环可知,自然界的水循环在时间上的变化很不稳定,因此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不均匀性。尤其是我国位于世界着名的东亚季风区,属显着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都相当大,而且贫水地区的变化一般大于丰水地区。据统计,全国大部分地区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南方大部分地区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华北、东北的一些地区可达全年径流量的80%以上。
年降水量的最大与最小比值,在南方为2~4倍,在北方为3~6倍。年径流量的最大与最小比值,在长江、珠江、松花江为2~3倍,黄河为4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而且年际间还存在着连丰、连枯的现象,如黄河1922~1932年连续11年的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少30%,海河北系1980~1984年的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少1/2。松花江在近80年中出现过连续11年和连续13年的枯、丰年组,1916~1928年的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少41%,而1953~1966年又比正常年多41%。
降水量和径流量年际间的悬殊差别和年内高度集中的特点,不仅给开发利用水资源带来了困难,也是水旱灾害频繁、农业产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㈧ 为什么相对论中说时间分布不均匀,能清楚解释下吗
相对论(英语:Theory of relativity)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依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不过近年来,人们对于物理理论的分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以其理论是否是决定论的来划分经典与非经典的物理学,即“非经典的=量子的
㈨ 你怎么看时间的定义如何理解时间的两个性质(物质性和虚空性)怎么看时间粒子的非均匀性分布以及密度
19世纪作家查理斯?兰姆写道:“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东西像像时间和空间那么使我困惑。然而没有任何东西比时间和空间更少使我烦恼,因为我从不想起他们。
时间为何物?它是否像古老赞歌说的那样,把我们所有的梦想一卷而空的东流逝?抑或像一道铁轨?你可以一直前进却又回到早先的过站。
------摘自《果壳中的宇宙》
马克思的理论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动物,既然人具有意识,那么人类就会对任何的事物具有感知与思考。自人类诞生起,人们就感受着昼夜轮回现象。时间的概念也有此在人类的意识中被建立。因此也有哲学家认为时间其实是人类自己杜撰出的一种自由意识。人类建立时间的概念目的是为了描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需要。所以即使人类自由意识的不存在,事物也遵循因果关系在不同的前后相应的发生,所以我们不能以人能感知事物发生与变化来主观的认为时间产生于人类意识的杜撰。
任何的事物都处于无非是静止或运动的状态,事物的存在给予了时间确切的意义。事物会从一个方面转变到另一个方面,我们定义此过程就有了确切并有限的时间,但我们认为时间也可以无限长并且没有起点与终点。但是我们会考虑我们来自哪里,将要走向何方。假如我们的宇宙在某一时间被创生,那么在创生之间又等了多久,为何要等那么久?这样一个矛盾的问题似乎通过哲学也无法给出很好的解释。或许我们可以很知趣的说上帝在创生宇宙之前在睡大觉,并且睡了很久很久,呵呵。。。。。
我们应该都知道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我们普遍认为时间与空间是起源于奇点,奇点创生了宇宙的事物,所以时间也就变得具有意义。时间的开端也就在约137亿年的某一时刻,这是我们普遍被认可的宇宙模型。但是似乎从还存在这样的一个事实,假如宇宙在某一天停止膨胀,并无限的收缩,历史重新回到那个所谓的奇点,然后又经历一次烟花般的重生,在下一次的重生之后,我们是否还在认为时间之开始于奇点之后呢?假如真的这样我们的时间就是在遥远的未来回到了遥远的过去,我们无法追踪到起点与终点,时间或许是开放的,或许是闭合的。不过可以确定一点,时间将会永远的流逝。但你可能想当然的认为,我们的宇宙不会收缩,并且产生奇点是一个偶然事件,在这之前一切都不被定义,奇点之后事物才开始有了具体的意义。或许事实真的就是这样,但是我们又遇到了另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我们的尽头在哪里,时间的开端才具有短短的白亿年,尽头却是思维所不能企及的,我们怎么离起点这么近,终点却是远的让人恐惧!
广义相对论认为,时间与空间构成了我们的宇宙,继而被称为“时空”时空的定义是在以不同的参考系为原则,观察者与被测体系的相对速度与时空特性不同,所得到的空间大小与时间流逝都会不同。从而我们判定时间与空间密不可分,我们不能再改变空间的情况下对时间不做任何影响,反之亦然。所以人们表象的认为时间其实是另一个维度。时间是不是一个维度,它只是由人们拿维度这个词来定义,但是时间与空间上却有本质性的区别。假如我们的宇宙在创生时只有简单的一维,但是时间必然会存在,在一维的空间内会发生点到点的运动这样的事件,继而必定会有时间来赋予此事件的意义。以此类推,二维、三维、甚至多维空间中时间都是必定存在的。只要宇宙创生空间意义上的维度,时间就像挥之不去影子一样伴随着。所以时间与空间意义上的维度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我们任然称它为一个特殊的维度。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覆水难收又何尝不是事实。在物理学中我们不可能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事物是不可逆的,一杯凉冰的开水不可能没有任何条件的回到100摄氏度,除非你也学着电视剧里的情节去穿越到开水烧开的时刻,或者直接重新将他放在炉子上(开个玩笑,呵呵),假如把宇宙看成一个最大的体系,当你在房间内独自抽一支烟时宇宙的熵值也在不断地增大,宇宙从刚开始的一锅热汤,形成现在我们的各大星系,在到最后达到热力学上的热寂,我们无可否认的认为时间具有了方向,任何事物是不可逆的,时间也是不可逆的。但是我们与发现时间的不可逆似乎只存在于经典物理中,在微观尺度下两个粒子弹性相撞的过程顺过来反过去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时间的不可逆性只有在统计力学和热力学的观点下才可被理论地解释。
我们回顾一下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牛顿时代经典物理学的建立,使人类认识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了质的提高,但观察事物的方式都是建立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轴上,时间的固定性是人类千百年来一个不可否定哲学事实,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在研究宏观物理现象时,时间的微妙变量并没有被人们所发现,但是随着人类认知的进步,经典力学时代被我们天才老爱同学改写了,相对论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时空的价值观,原来你和我生活在不同的时间里,可以说这是物理学的第二次**。当人们拿着第二次**的成果探究宇宙这座大殿的时候,却发现这盏知识的明灯也有照不到的地方。这又促使着人们又开始寻找新的理论,这终于使我们的量子大厦得以建立。量子大厦的建立使我们从微观的角度重新来审视这个世界的本质,空间的本质是什么,是否上帝在建立正空间上有所偏爱,负空间却抛到了一边,时间是否也真的具有量子性而不连续,一切的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探索。但至少我们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时间旅行是不可行的。我们至少可以掌控到扭曲空间与时间,使得时间变慢或变长,甚至可以在数学模型中的奇点附近让时间停止,但是我们不能使它倒流,就像是霍金叔叔说的,我们不可能越过时间的“视界”,只能无限的靠近它,假如你能越过时间的“视界”,那么就在此时此刻,50年后的你就很有肯能和你坐在一千看这篇文章,所以我想你肯定会一辈子都不会遇上这样的事情。尽管现在的影视作品中满篇的都是穿越,理论飞的一大堆,什么时空扭曲、平行空间、多重宇宙等等,这些只不过是作家们拿着物理学上可以拿出来一点在学术界比较有争议或者比较抽象的研究来做题材,它们完全不需要像理论科学的严谨性所以可以肆意的编排来实现娱乐的目的,我们如果只是以娱乐为目的完全不用理会理论的真实性只为娱乐,如果非要探究其根本,那么我们必须抱有一中理论学者严谨真实的心态去探索!
㈩ 物理学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可能不均匀吗
在宏观大尺度世界,物理规律对空间和时间都是所谓各向同性的,即均匀的。
但是在微观的量子世界,的确存在一种叫做“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现象,被认为物理规律在普朗克尺度的世界中,对称性在某种程度上被破坏了,导致你猜测的“物理规律对时空的不均匀”。
历史上,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推进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这是杨振宁和李政道最早提出,吴健雄所验证的结果,这一结果也是杨丁二位获得诺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