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雾持续时间长为什么
Ⅰ 水汽是怎么凝结的雾的及雾的种类和特点是怎么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黏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这就形成了雾。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大雾的天气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雾形成的条件:①冷却,②加湿,③有凝结核。而雾消散的原因:①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②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③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此外,有雾还不能有风。不然,空气中的小水珠被风吹散,雾也是聚不起来的。
当你攀登黄山、庐山、泰山时,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从山下看去,山上白云缭绕,山峦隐没其中。当登上山顶后,山峦清晰可见,白云却在我们的脚下,人如同在雾里一般。根据水平能见度的不同,雾可分为重雾、浓雾、大雾、中雾和轻雾。重雾的水平能见距离不到50米;浓雾的水平能见距离为50~200米;大雾的水平能见距离为200~500米;中雾的能见距离为500~1000米,轻雾的能见距离在1000米以上。
雾的种类(1)辐射雾:辐射雾是地面空气因夜间辐射散热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状态后形成的。这种雾大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气又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辐射雾的出现,一般表示当天的天气晴好,因此有“十雾九晴”的说法。
(2)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
(3)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4)上坡雾: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5)锋面雾: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锋前雾是由于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经蒸发,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而锋后雾则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因为锋面附近的雾常跟随着锋面一道移动,军事上就常常利用这种锋面雾来掩护部队,向敌人进行突然袭击。
(6)冰雾:当任何类型的雾气里的水点被冷凝为冰片时便会生成冰雾,常见于南北极。
(7)谷雾:谷雾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8)烟雾:通常所说的烟雾是烟和雾同时构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如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雾与天气变化
雾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但常见的雾不外乎辐射雾、平流雾2种,现象虽纷纭,本质都是一个:水汽遇冷凝结而成。有时雾出预报晴,有时雾出预报雨,似乎混乱不堪,但是只要掌握了辐射雾、平流雾的特征,多方观察,仔细分析,就能准确地抓住雾与天晴、落雨的规律,以便预测天气了。
雾能预兆晴雨
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认识这个道理了,并反映在许多民间谚语里。如:“黄梅有雾,摇船不问路。”这是说春夏之交的雾是雨的先兆,故民间又有“夏雾雨”的说法。又如:“雾大不见人,大胆洗衣裳。”这是说冬雾兆晴,秋雾也如此。
准确地看雾知天,还必须看雾持续的时间。辐射雾是由于天气受冷,水汽凝结而成,所以白天温度一升高,就烟消云散,天气晴好;反之,“雾不散就是雨。”雾若到白天还不散,第二天就可能是阴雨天了,因此民谚说:“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为什么同样是雾,有的兆雨,有的兆晴呢?这要从气象学的知识里得到解释。
秋冬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后,随着天气转晴和太阳的照射,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多,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辐射雾,因此秋冬的雾便往往能预报明天的好天气。春夏季节的雾便不同了,它大多来自海上的暖湿空气流,碰到较冷的地面,下层空气也变冷,水汽就凝结成雾,这也就是平流雾,它是海上的暖湿空气侵入大陆,突然遇冷而形成的。这些暖湿气流与大陆的干冷空气相遇,自然就阴雨绵绵了。所以,春夏雾预示着天气阴雨。
雾与天气的关系如此密切,故可以看雾知天气的变化了。不过,上述的关于辐射雾、平流雾的解释只是就大体情况而言的。雾与天气的关系并不如此简单,还有许多复杂的内容,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要准确地看雾知天,还要作多方面观察、分析,进行综合判断。
雾的影响与人类健康
雾是对人类交通活动影响最大的天气之一。由于有雾时的能见度大大降低,很多交通公具都无法使用,如火车、飞机等;或使用效率降低,如汽车、轮船等。
雾一多就表示空气中灰尘变多(例如“雾都”伦敦),这样是危害人的健康的。有些人锻炼身体很有毅力,不论什么天气,从不间断。其实,有毅力是好事,但天天坚持也未必正确,比如雾天锻炼就有些得不偿失。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会变得毒性更大,如二氧化硫变成硫酸或亚硫化物,氯气水解为氯化氢或次氯酸,氟化物水解为氟化氢。因此,雾天空气的污染比平时要严重的多。还有一个原因也需要强调一下,那就是组成雾核的颗粒很容易被人吸入,并容易在人体内滞留,而锻炼身体时吸入空气的量比平时多很多,雾天锻炼身体吸入的颗粒会很多,这更加加剧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如长时间滞留在这种环境中,人体会吸入有害物质,消耗营养,造成机体内损,极易诱发或加重疾病,尤其是一些患有对环境敏感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会出现正常的血液循环阻碍,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等。
专家提醒,大雾天气人们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在户外时戴上围巾、口罩,保护好皮肤、咽喉、关节等部位,中老年、儿童、身体虚弱的人更应重点防护。
Ⅱ 雾的别名
雾的别名:水云,即含水量较多的云。
定风波(苏轼)中原文:绿鬓苍颜同一醉,还是,六人吟笑水云乡。此水云便指雾。
雾: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雾与云的主要分别是雾接触地面,而云则不会。
雾的种类
1、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热气辐射至天空里,冷却后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并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风弱时出现,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后便会自然消散。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2、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
3、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4、上坡雾: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雾5、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锋前雾是由于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经蒸发,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而锋后雾,则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因为锋面附近的雾常跟随着锋面一道移动,军事上就常常利用这种锋面雾来掩护部队,向敌人进行突然袭击。
6、混合雾:有时兼以上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7、烟雾:通常所说的烟雾是烟和雾同时构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如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8、谷雾:这个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9、冰雾:当任何类型的雾气里的水点被冷凝为冰片时便会生成冰雾。通常需要温度低于凝点时亦会生成,所以常见于南北极。
Ⅲ 雾是什么形成的 雾的成因与种类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如被称为“雾都”的伦敦(注:伦敦现在已经不再有严重的雾霾现象了)。
雾消散的原因,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雾的成因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在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
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春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雾的种类
1、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热气辐射至天空里,冷却后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并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风弱时出现,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后便会自然消散。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2、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的天气。
3、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蒸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4、上坡雾: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5、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一般雾后便是持续性的降雨。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锋前雾是由于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经蒸发,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而锋后雾,则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因为锋面附近的雾常跟随着锋面一道移动,军事上就常常利用这种锋面雾来掩护部队,向敌人进行突然袭击。
6、混合雾:有时兼以上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7、烟雾:通常所说的烟雾是烟和雾同时构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如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
8、 谷雾:这个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9、冰雾:当任何类型的雾气里的水点被冷凝为冰片时便会生成冰雾。通常需要温度低于凝点时亦会生成,所以常见于南北极。在《环境监测》一书中按其形式把它分为分散型气溶胶和凝聚型气溶胶。常温状态下的液体,由于飞溅、喷射等原因被雾化而形成的微小雾滴分散在大气中,构成分散型气溶胶。液体因加热变成蒸汽逸散到大气中,遇冷后又凝集成微小液滴形成凝聚型气溶胶。雾的粒径一般在10μm以下。。。。。。。。。。。。。
Ⅳ 漠河冰雾频繁的原因
“冰雾”是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又称冰晶雾,常见于严寒地区的冬季,近地气层温度很低,一般多在-40℃以下,使其中水汽凝华而形成。冰雾是高寒地区人们鉴定极端气温的一种标志。
漠河县位于中国大兴安岭北麓,中国版图的最北端,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冬季气温经常低于-40℃,出现冰雾很正常。漠河出现冰雾的时间大约在12月中旬至二月初,最长能持续50天之久,最短时在20天左右。冰雾能见度极低,经常在空气干冷、无风、天空无云的清晨六到七时出现,持续到中午十一时左右散去。
Ⅳ 漠河零下41度冰雾天气,在这种天气下还有生物能生存吗
漠河零下41度冰雾天气,在这种天气下还有生物能生存。人还有很多生物不都是活的好好的。
再打个比方吧!生物是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的,要知道在南极那种情况下,企鹅依旧生存的好好的,所以这就说明了不同的天气情况下,不同环境下的物种早就已经有了适应环境的基因。所以漠河哪怕出现这种极端天气,生物也不会灭绝。再加上漠河这种天气来得快也去得快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所以对生物的影响也不会太大,顶多那一小段时间内生物可能在室外活动的频率降低了而已。
用平常心来看待零下40度的漠河,毕竟这种情况也不是非常罕见,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还有补充一句冰雾天气下可能会对人们的出行造成影响,希望漠河人在这种天气下尽量少出行,如果出行也要注意安全。生命第一,安全第一!
Ⅵ 雾的类型
1、蒸发雾:
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2、上坡雾:
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3、锋面雾:
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锋前雾是由于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经蒸发,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
而锋后雾,则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因为锋面附近的雾常跟随着锋面一道移动,军事上就常常利用这种锋面雾来掩护部队,向敌人进行突然袭击。
4、谷雾:
这个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5、烟雾:
通常所说的烟雾是烟和雾同时构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如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
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6)冰雾持续时间长为什么扩展阅读:
雾的形成原因: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在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Ⅶ 什么叫冻雾
雾是接近地面的云。它是当大气里的湿气由地球表面蒸发,上升并冷凝后生成的。雾与云的主要分别是雾接触地面,而云则不会。雾有数种不同类型,主要根据凝固的成因不同而作出分辨。
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热气幅射至天空里,冷却后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并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风弱时出现,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后便会自然消散。
平流雾∶当暖湿空气平流到冰凉的地面上,较下方的空气会冷却而生成雾。这种现象通常在冬天发生,持续较长时间,有时甚至可达数百米厚度。
清晨时湖面雾气弥漫,但天空仍然明朗蒸气雾∶这通常在冷空气流过较暖的水面时形成。水蒸气会很快便经由蒸发作用而进入大气层并且逐渐降至露点以下而冷凝,最后形成蒸气雾。蒸气雾通常会在极地发生,并且最常见于晚秋及早冬时的大型湖泊旁。它与大湖降雪效应及大湖降雨效应有密切关系,并且通常会生成冻雾或白霜。
锋面雾∶锋面附近的空气里的水滴或雪等降水粒子向下降至云层以下,并使水点蒸发为水蒸气,当水蒸气在露点凝固后发生冷凝现象而生成锋面雾,气温下降而导致空气饱和时亦会生成。
上坡雾∶当风将空气吹向山坡时,使其向上流动,再因绝热膨胀而冷凝时产生上坡雾。
清晨时的雾谷雾∶这个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城市里的冰雾冰雾∶当任何类型的雾气里的水点被冷凝为冰片时便会生成冰雾。通常需要温度低于凝点时亦会生成,所以常见于南北极。
冻雾∶当雾里的水点在物体表面凝固时生成白霜,这时的雾景被称为冻雾,常见于云层底部的山顶。
低雾∶当雾掩盖天空的范围不及60%时,称为低雾。
所有雾均是在相对湿度达100%及空气温度降至露点以下时生成,这是水蒸气在这种环境会受压而冷凝的关系。
在理论上,所有类型的雾均会在受到日照后逐渐消散。而雾一般会在清晨时份出现,下午时份最少出现,这是因为日照猛烈的关系。
云是指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
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因为云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电磁波,所以云的颜色成灰度色,云层比较薄时成白色,但是当它们变得太厚或浓密而使得阳光不能通过的话,它们可以看起来是灰色或黑色的。
云形成于当潮湿空气上升并遇冷时的区域。
雾本来就是云的一种,而且地球上整个水环境是循环的,不仅雾被风吹到天上是云,蒸汽蒸发到天上也能变成云.
Ⅷ 阿木尔的地理环境
阿木尔林业局地处寒温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低,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而漫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热,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南部山地受地形影响,小气候变化多端。春秋两季,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温度上升快,降水偏少,物燥干旱,易发生森林火灾;秋季降温急剧,常有早霜和冻害发生。风向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全年主风向为西风和西北风。冬季在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下,盛行西北风;春季常有低压系统从贝加尔湖入境,盛行西风;夏季本局位于大陆低压北部西,受海洋气团影响,多盛行东南风;秋季风向大变,由东南转东北风向,再转北和西北风向。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7~8级大风日数为6~10天,大风多出现在4~6月份,多偏西风以静风频率最多。
阿木尔林业局为中低丘陵区,森林覆盖度大,空气湿度大,山地有林地相对湿度大于无林地河谷平原,年平均相对湿度60%左右,林分内为70%左右,草甸平原为30%。四季之中,春季5月份相对湿度最小,夏季7月相对湿度最大。出现雾日数要比平原多。雾的形成主要是湿度和地形,呈现相邻地区明显差异。河谷地带傍晚和清晨时有云雾出现。雾凇主要在冬初和春初为多,偶尔在冬季也会出现。出现雾凇天气一般都在寒冷季节,天气突然变暖,干冷空气与云量配合。阿木尔林业局一般在4月份、12月份常见,雾凇多在夜间形成,形成雾凇的第二天一般为温暖和晴朗天气,日出之后,一切空间地物沾满雾挂,雾凇景象十分可观,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冰雾是阿木尔林业局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冰雾多出现在极寒冷的月份。一般气温在-45°C以下时出现,本地人称作“冒白烟”。冰雾是高寒地区人们鉴定极端气温的一种标志。出现冰雾时间约在12月10日至1月底40天之内,最长持续日期50天,最短时20天左右。冰雾现象,是在空气干冷、无风、天空无云、清晨6时至7时出现,持续到中午11时散去。冰雾中能见度极低,10米距离外不见人影,汽车白天在冰雾中行驶要开大灯。可谓滴水成冰。本局年平均气温在-5.5°C。各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的月份长达8个月之久。气温年较差为49.3°C。平均无霜期为86.2天。年平均降水为400~500毫米,全年降水70%以上在7~8月,7~8月为汛期,5~6月为旱季。冬季降水占全年的10%左右。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在96~107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为2377~2625小时。10°C的积温为1436~2062°C。
春季当贝加尔湖、蒙古低压向东移动经过本局时,在其前部往往出现强盛西气流,后部则有猛烈的西气流侵入,多大风天气。4月中下旬到5月末,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C,进入春季后,冰雪融化,土壤解冻,多风少雪,早晚凉,中午热。当日平均气温达到5°C以上时,野生植物开始生长,到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C时,是农作物开始播种的季节。
夏季处于大陆低压东北部,太平洋出现高压系统,带着潮湿的空气自南向北推进,同时北方的冷空气南侵,在7月份,冷暖气流汇合,产生频繁降雨。有时本地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出现长时间晴朗无雨天气,发生夏季干旱。气候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雨水多而集中,风向不定,风速不大。夏季平均气温在17.7°C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5°C。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时有暴雨。日照时间长,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树种和其他野生植物进入旺盛生长时期,光、热、水资源充沛,森林生长条件良好。7月份是全年温度最高、降水最多、湿度最大的月份。月平均气温在16°C左右。7月份降水量在140毫米左右。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7~8月份是湿度最大的月份,时有大雾气候。
秋季同样有低压经过本局,但发展机会不多,常形成持久的晴朗天气。气温比春季略高,风速则比春季减小,夜长昼短,地面辐射冷却湿热较多,平均气温急剧下降,一般在9月上旬即有早霜出现。太阳辐射降低,气温下降,天气转凉,季平均气温在2.3°C上下。9月下旬平均气温降到5°C,日极端最低气温降到-5°C以下,开始降雪,树木和野生植物停止生长、枯萎,进入休眠状态。降水减少,全季一般降水在104毫米左右,低温干燥,草木枯干,是护林防火的又一关键时期。10月上旬积雪覆盖山川大地,日最低气温降到-10°C以下,秋季结束。
冬季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冷空气从北和西北侵入,盛行西北风。每当西风带低槽自蒙古东移到大陆东岸时,槽后强烈的冷空气随之自西北向东南推进,气温骤降,异常寒冷。冷锋过境时,常有大风天气,有时产生雪暴。霜降前后,大地封冻,河水结冰,气温下降,日可见光不足,云不密而雪花飞。冬至前后,白昼最短,早8点30分出太阳,下午3点即落日。一般在元旦前后20天左右,气温急剧下降,严寒低温,多冰雾天气,有时晴空飘清雪和冰针,被人们称为“冒白烟”。冬季降水较少,仅占全年降水的8~10%左右。冬季漫长寒冷,太阳辐射弱,光照时间短,因受西伯利亚寒流侵袭频繁,冬季平均气温在-25.9°C,日照143.1小时左右。1月份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气温可达-49.4°C。 白卡鲁山
羊山
凤水山
面包山
交鲁山
平顶山
孤尖山
东天山
海亚鲁山
嘎来奥伊山
嘎来奥山
小白嘎拉山
馒头山
扎林库尔山
崖头峰 黑龙江
额木尔河
玛斯立那河
嘎来奥河
阿夫科洛希河
阿兴奇河
乔鲁巴河
阿里亚奇河
奥拉奇河
楚龙沟河
小宝尔奇河
大宝尔奇河
博拉蓦里河
库乌埃提河
马大尔河
高里大沟河
直趟子河
北二根河 阿木尔林业局植被属欧亚寒温带针叶林南延部分。树种主要以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所构成,属于寒温带针叶林区。本局内仍保留面积不等的原始针叶林自然景观。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所组成的针叶林。落叶松适应性很强,分布极广,其次是白桦、樟子松、山杨和丛桦。除地带性原生植物类型外,还有天然和人为活动后形成的次生白桦、山杨与落叶松混交林,林下有各种灌木丛和乔本植物。由于条件不同,各地段的森林植物分布及生长状况各有差异,在地理因素和区域气候影响下,本局的植被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呈规律性变化,在垂直分布上大体可分为三个植被带。
Ⅸ 为什么山上会起雾
这个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冰雾:
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又称冰晶雾。冰雾常见于严寒地区的冬季,由于近地气层温度很低,一般多在-40℃以下,使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形成。冰雾的颜色同水汽雾一样呈灰白色,如果伴有灰霾颜色会略深一些。同时,冰雾还是高寒地区人们鉴定极端气温的一种标志。
冬季出现的极寒天气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如果伴有能见度极低的冰雾或降雪,危害性将更大经常引发公路交通、飞行航运等安全事故。冰雾中常伴有烟幕、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这是因为形成的冰雾阻碍了城市空气中原有尘埃、汽车尾气等物质的扩散,导致空气污染进一步加剧。
(9)冰雾持续时间长为什么扩展阅读:
1、影响交通
雾是对人类交通活动影响最大的天气之一。雾天能见度恶化,易引发交通事故,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中,因浓雾等恶劣天气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不仅阻碍交通,更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2、影响健康
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会变得毒性更大,如二氧化硫变成硫酸或亚硫化物,氯气水解为氯化氢或次氯酸,氟化物水解为氟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