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为什么公鸡有一段时间很瘦弱

为什么公鸡有一段时间很瘦弱

发布时间: 2022-05-26 09:17:58

① 有50只公鸡,一半是这样。精神萎靡、厌食、瘦弱、渐渐死亡。

鸡瘟 给点药吃

② 本地公鸡吃食少还消瘦但是精神不错是什么原因啊

可能得病了,找个兽医查查

③ 养的公鸡快四个月了,个头还不错,就是有点瘦,怎么办

养的公鸡快四个月了,
个头还不错,
就是有点瘦,
用不着着急,
喂一些好一点的饲料营养丰富一点的,
就会胖起来的。

④ 养鸡为什么不长肉,还越来越瘦自家

作为养殖收益的养鸡朋友,鸡群的采食、饲料转化吸收率这些因素十分重要,如果出现鸡粪便过料的现象,就意味着营养物质流失,料肉比降低。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鸡过料是怎么回事,鸡过料的真正原因。

一、营养性因素
1. 霉菌毒素。有很多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购买低质量饲料,或发现饲料发生霉变,也没有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霉菌毒素不仅导致鸡粪便过料,还可能导致鸡腹泻拉稀,更严重可能患肠毒综合征。
2. 饲料更换。饲料更换过于频繁,或更换饲料时没有过渡导致鸡过料。
3. 饲料营养不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或含盐量过高、缺乏维生素物质等缺乏,导致鸡群吃下去的饲料无法全部消化,一部分随粪便排出形成过料粪。

二、疾病因素
1. 肠道菌群紊乱、肠炎。因为某些原因所导致的鸡肠道菌群不稳定,容易被梭菌感染请按,引发坏死性肠炎,破坏鸡群正常的肠道消化功能。
2. 寄生虫病。球虫、线虫、绦虫等寄生在鸡体内,导致鸡小肠炎症,降低饲料转化率,出现过料。
3. 细菌性、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新城疫等病也会引起。
4. 鸡腺肌胃炎。鸡患腺肌胃炎时,肠粘膜严重脱落,饲料转化率低,导致鸡消化不良,拉饲料粪便。

三、管理不善
对鸡舍内温湿度、通风的控制不合理,饮水、饲料质量低,鸡舍内垫料更换不及时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鸡过料。
四、应激
温度过高时对鸡群造成热应激,大量水分随粪便排出,导致粪便不成型,环境变化较大,鸡群无法适应,消化功能紊乱,腹泻过料。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鸡过料是怎么回事有了详细的了解,对于营养因素和管理、应激因素导致的鸡过料,需要养殖户多多注意,做好管理工作,对于腺肌胃炎引起的鸡过料,可以使用腺胃炎药“胃得乐”进行防治,有效解决鸡腺肌胃炎---点

⑤ 鸡越来越瘦慢慢死亡是怎么回事

家养的鸡越来越瘦慢慢死亡,究竟是怎么回事?

家养的鸡越来越瘦慢慢死亡,究竟是怎么回事,发生消瘦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卫生条件差、饮水遭受污染、饲料被霉菌感染所引起的。病情严重时,往往能造成鸡的死亡了。发病初期,病鸡一般食欲减退,并迅速消瘦。当病情进一步加重时,病鸡呼吸急促、发喘、直至死亡了。

对于鸡来说,每天傍晚不用驱赶它,它都会自己回到鸡笼里。那时候农村地区,有很多黄鼠狼,农村人称为“黄皮”,一到傍晚就喜欢潜入院子里。偷家养的牲畜,经常偷很多的鸡走,农民大多都很讨厌黄鼠狼。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农民叔叔都会制作好鸡舍了,鸡特别需要注意卫生,这样就不会出问题了。

⑥ 鸡越来越瘦是什么病

鸡越养越瘦,说明鸡的营养不良,或鸡体内有大量的寄生虫。
1、摄入的饲料不能满足鸡活动和生产所需,而导致消耗体重,这样鸡就会越养越瘦;
2、鸡体内的寄生虫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并导致鸡的一些器官功能减退或丧失,使鸡体重减轻瘦弱。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要加强饲养管理,驱虫健胃,鸡会慢慢的好起来。

⑦ 公鸡有一条腿变瘦了一瘸一拐的

鸡出现腿软瘫痪走路一瘸一拐,卧地不起,并且有拉黄白色的粪便,关节肿,腹部龙骨消瘦这几种情况,都是由于大肠杆菌引发的滑液囊支原体感染。
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又称滑液支原体感染、病原为滑液囊支原体,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该病病程长,病鸡表现为精神差,羽毛粗乱,消瘦。
别名:滑液支原体感染、滑液囊霉形体感染、滑膜囊霉形体感染、传染性滑液囊炎、传染性滑膜炎症状表现:精神差、羽毛粗乱、消瘦、喜卧、死亡率低、关节肿大、滑液囊和腱鞘发炎症状明显。

⑧ 走地公鸡不长肉怎么办

走地攻击他不长肉的话,很有可能他每天的运动量太大了,这时候你就可以增加他的摄入饮食量。同时减少它的运动量,把它圈在一个地方。

⑨ 鸡有什么病,分别有什么症状,怎样治

一、传染性支气管炎
1雏鸡。无前驱症状,全群几乎同时突然发病。最初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流鼻涕、流泪、颜面肿胀、咳嗽、喷嚏、伸颈张口喘气.夜间听到明显嘶哑的叫声。随着病情发展而症状加重,病鸡缩头闭目、垂翅挤堆、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如治疗不及时,有零星死亡现象。
2产蛋鸡。分呼吸器官型和肾病变型两种。呼吸器官型表现为轻微的呼吸困难、咳嗽和气管哕音,有“呼噜”声。病鸡精神不振、减食、拉黄色稀粪,症状不很严重,有极少数死亡。发病第2天产蛋开始下降,l-2周下降到最低点.严重者产蛋率下降50%,并产软蛋和畸形蛋。蛋清变稀并与蛋黄分离,种蛋的孵化率也降低。肾病变型多发于20—50日龄的幼鸡。在感染肾病变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时,由于肾脏功能遭受损害,病鸡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肾炎和肠炎。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程一般比呼吸器官型稍长12~20天,死亡率也高20%一30%。
二、大肠杆菌病
病鸡精神萎靡不振,采食减少或不食,离群呆立或蹲伏不动,冠髯呈青紫色,眼虹膜呈灰白色,视力减退或失明,羽毛松乱,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排绿色或黄白色稀粪,蹲伏、不能站立、不愿走动或跛行,关节和肝肿大,肠道黏膜出血、溃疡,心包发炎、腹腔积有腹水和卵黄。
三、鸡白痢
很多养殖朋友过完春节会进鸡苗,此时一定要预防雏鸡白痢,患病雏鸡大部分于7日内死亡,同群感染的雏鸡则在2—3周内死亡。病雏常常成堆拥挤在一起。翅膀下垂,精神萎靡,嗜睡。排出白色粪便,常粘在尾部羽毛上,有时阻塞肛门。排便困难,腹部膨大。雏鸡感染白痢时会引起卵黄吸收不良,影响产蛋率。
春季鸡群常见病的综合预防:
改善鸡群的饲养环境,饲槽和用具要定期洗刷,保持清洁卫生。饲料要优质新鲜,用湿料喂鸡时,料置食槽时间过长容易发生酸败,要引起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勤扫鸡粪,勤换垫料,按时消毒。加强幼鸡饲养环境的改善,因为幼鸡的抵抗力不如成年鸡,所以幼鸡的卫生环境状况不能忽视。适时光照。
做好免疫工作,有病及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
1、传染性支气管炎:抗病毒药呼独康配合呼吸道药万呼宁,如有黄白便再配合大肠杆菌药杆立克,兑水饮用4天
2、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药杆立克。
3、雏鸡白痢:雏鸡白痢用药肠杆宁,治疗兼预防

⑩ 怎样养好公鸡

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1.体重增长
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1200克。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克。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迅速增长。
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
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大约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最好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 睾丸发育
种公鸡睾丸大小和重量与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睾丸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睾丸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睾丸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①在2~15周龄,睾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精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11~12周龄,睾丸开始发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睾丸的发育。
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睾丸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睾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非常大。
③在25~35周龄,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最高。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睾丸重量大约在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
④在35周龄以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睾丸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差。精液数量与质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随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延缓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体重增长
进鸡前准备公母分开饲养,种公鸡栏放在鸡舍前面,有条件的最好把公鸡单独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种公鸡应小栏饲养,每栏鸡数在500只以下,且最好手工准确加料。使用产蛋期相同的料线,料线高度要合适,18周龄后每只种公鸡料位为20厘米。种公鸡最好地面平养,但密度不超过3.5只/米2。
2. 早期管理
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达21%;其次最迟在15日龄开始每日限饲,拉长骨骼生长时间,使胫骨充分生长,尤其是平养时。如果不及时限饲,种公鸡会不长毛和骨骼,只长肉。此外,要控制体重使之达标或稍超标,确保各阶段周增重达标,生长曲线平滑。
3. 及时分群
优良种公鸡的均匀度应在90%以上,分群时应达到性成熟,对断喙不好、体重太轻、骨架小且过肥、瞎眼、趾有问题以及体形不好的种公鸡,应淘汰。一般在22日龄前分群,这时限饲强度不大,鸡群均匀度好,以后如果没有料位不当、喂料不匀、串栏等问题,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断喙要整齐
断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须齐,否则会影响交配和浪费饲料。断喙时要选熟练工人操作,并设专人检查断喙情况。
5. 密度适宜
密度与饲喂面积会直接影响公鸡质量、均匀度和受精率。密度过大会造成饲喂面积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为3~3.5只/米2,料位在5周龄、6~10周龄、11~15周龄、16~64周龄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种公鸡发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过大造成垫料潮湿、均匀度低下、睾丸发育不好等。
6. 公母混群
①混群前种公鸡选择。体重在平均体重范围(±150克)内,淘汰过大、过小公鸡;胸肌饱满,胫骨长度达标,脚和趾平直,冠、脸与肉髯红色,背直,喙整齐,眼睛明亮等。不要把未成熟公鸡混群,因未发育公鸡受早熟母鸡压制,会造成终生发育不良。混群时应逐只挑选。
②混群时间。加光后一周混群,一般在23~24周龄(等母鸡性成熟再混群)。均匀度不好可分次混群,23周先混5%,24周再混2%,25周将剩余的公鸡混入。
③混群后,每周称重2次,根据体重及时调整料量(100~160克/只·天不等)。不应只看手册,结合触摸胸肌来定料量,一旦摸到胸肌发软就应加料。
④公母比例控制。刚混群时种公鸡占8.5%左右就够了,不好的公鸡应及时淘汰,到最后种公鸡比例6.5%就足够了。
7. 产蛋期的管理
①公鸡喂料系统应具有简单、喂料量准确、分布均匀、高度适宜、不伤害鸡冠、能做到公母分饲等优点。
②架板高度要合适。若架板高度超过45厘米,45周龄后必须有爬梯;若架板高度超过60厘米,则需全期设置爬梯,否则种公鸡上去后,就不想下地面交配了,会严重影响受精率。反之架板过低,产蛋箱高度不够,鸡只在下面扎堆,垫料容易霉变,并影响工人捡蛋。
③注重种公鸡的日常检查。
一是检查公母鸡是否互相偷吃饲料
良好的喂料系统是防止偷料的关键,经常检查防栖栅,防止公母鸡互相偷吃饲料。每周还应检查公鸡鼻签是否正常,发现没有的应及时补穿鼻签。
二是称重时检查种公鸡丰满度
种公鸡丰满度评分:每周选15只公鸡,分5个等级,1级=太瘦,衰弱;2级=瘦但健康工作;3级=完美的,部分龙骨露出;4级=轻微过肥;5级=圆胸过肥。根据种公鸡丰满度,及时加减料。
三是避免种公鸡失重
种公鸡失重的影响:当刚开始失重时,精子质量与数量受到影响;当轻微失重时,精子质量降低;如果在5周内失重100克以上,精子质量、数量均降低;如果5周内失重大于500克,精子生产停止甚至有时是不可逆的。30周龄后最危险的情况就是公鸡失重,如发现公鸡失重后可每天每只加料4~5克,超重后可减4~5克料。正常情况料量为130~135克,如母鸡偷吃公鸡料,料量最多可达160克。
四是观察公鸡脸色
混群后每周观察公鸡脸部变化,如发现脸色变白,证明营养摄取不足,性激素分泌开始下降。同时检查胸肌变化,如肌肉变软或消瘦证明营养摄取不足。五是检查肛门颜色和胫骨血斑。受精率高的公鸡肛门宽大、开阔、红润,胫骨布满血斑。
④及时淘汰种公鸡。将活力减退、藏在料线下、胸肌丰满度差、性未成熟、超重、肛门周围颜色淡、脸色苍白、腿趾不好、过度交配等不良的种公鸡及时淘汰掉。
8. 种公鸡替换
种公鸡替换的优点有:增强新老公鸡交配活力、增加精子质量、提高受精率。一般建议鸡舍之间进行种公鸡调换。如果鸡舍之间调换25%~30%种公鸡,可以在4~8周内提高受精率4%~5%。鸡舍之间调换种公鸡,还可以减少由于外来公鸡进入造成的疾病问题。在受精率下降之前(40周龄)、种公鸡在鸡舍分布均匀、公母鸡混合均匀、种公鸡体况良好的情况下,内部调换公鸡效果更佳。

热点内容
婴儿感冒后为什么不能吃东西 发布:2025-05-10 10:27:50 浏览:232
女孩子小腹隐隐地痛是为什么 发布:2025-05-10 10:04:52 浏览:245
神舟十三为什么选择晚上发射 发布:2025-05-10 10:04:42 浏览:659
为什么我的微信来了视频没声音 发布:2025-05-10 10:03:13 浏览:404
为什么手机基本没用很卡 发布:2025-05-10 10:02:32 浏览:126
老婆淘宝买东西为什么是我卡付款 发布:2025-05-10 10:02:28 浏览:877
混元桩为什么会眼睛往上 发布:2025-05-10 10:01:05 浏览:490
45岁女人为什么怀不上 发布:2025-05-10 09:56:57 浏览:86
苹果王者荣耀为什么一直显示等待中 发布:2025-05-10 09:33:49 浏览:104
为什么自己老对下班时间斤斤计较 发布:2025-05-10 09:16:37 浏览: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