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之后为什么会长时间不来
㈠ 为什么下雨打雷一直打不间断的闷响,持续了一小时了,嗡嗡嗡的
因为只要云不散,就可以产生放电,同时发出雷声。
雷声原理:
闪电通路中的空气突然剧烈增热,使它的温度高达15000—20000℃,因而造成空气急剧膨胀,通道附近的气压可增至一百个大气压以上。
紧接着,又发生迅速冷却,空气很快收缩,压力减低。这一骤胀骤缩都发生在千分之几秒的短暂时间内,所以在闪电爆发的一刹那间,会产生冲击波。
冲击波以5000米/秒的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它的能量很快减,而波长则逐渐增长。在闪电发生后0.1—0.3秒,冲击波就演变成声波,这就是我们听见的雷声。
在雷雨天气中,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推动水分子互相作用,释放出电子从而增强了电场强度,这些电子最终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穿越空气。
依据德怀尔的闪电形成理论,这些高速电子在电场中伽马射线或者X射线释放的能量作用下,与大气层其他微粒发生碰撞便产生强大的雷鸣声,并释放出电荷。
㈡ 打雷停了还在下雨为什么
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
夏季,太阳光直射使地面上的水蒸发的比冬、春、秋都快。贴近地面的空气因温度较高,能够接纳更多的水汽,导致空气的密度减小,空气变轻,变轻了的空气不停地上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会逐渐下降(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空气也就渐渐凉下来。空气凉了,就无法容纳原先丰沛的水汽,一部分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天空就会起云。这就是积雨云。
当积雨云内的小水滴不断碰撞合并成较大的小水滴时开始往下落,而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却一个劲往上冲,两者之间摩擦后就带上了电荷。上升的气流带正电荷,下落的水滴带负电荷。随着时间的推移,积雨云的顶部积累了大量的正电荷,底部则积聚许多负电荷;地面因受积雨云底部负电荷的感应,也带上了正电荷。
云中水滴合并增大,直到上升热气流托不住了,就从云中直掉下来。下层的热气流给雨一淋,骤然变冷,不再上冲,转而向地面扑下来。此时,空中的电荷开始放电,并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
因电闪以光速(30万千米/秒)的速度传播,雷是以声速(331米/秒)传播,故人们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响。有时候雷声的时间拖得很长,那是云层、山峰及地面把雷声来回反射所致。
㈢ 打雷为什么比闪电晚
一句话解释: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
补充:雷电是云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电荷在放电时产生的电火花,既有光也有声。只不过雷电中的光和声比我们生活中见到的电火花强大。
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
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速相当于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所以传到地面的两者的时间相差很大。
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面的高度。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忽略为零,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距离到你位置的长度。
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㈣ 打雷后电脑开不来机
一般是电源被雷坏了,如果打雷时你的网线还插在,可能你的网卡也会坏了,不过先换电源先。
现在的电源一般都装有保险的,电压过高(如雷击),保险及附件相关电路就会坏,但也是因为这样,所以你的主板等基本上不会有问题。放心好了,买个电源换吧
㈤ 打雷的时间长度
其实打雷与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只有一秒不到;由于光速比声速快很多,所以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的。打雷的声波是受到大气折射和地面物体反射后,所发出的回声。
由于闪电的光速(每秒30万公里)太快,音速(在空气中每秒340米)相对很慢。也可以说,一般声源距离观察者的距离每增加340米,观察者所听到的雷鸣声就会长处1秒来。例如,闪电的空中范围有340米(人听到雷声的时间长度,决定于人与最近声源、以及人与最远声源之间的距离差,它并不等于闪电在天空划过的距离,这一点要注意),如此一来雷鸣声就会持续数秒;这就是"打雷只闪一下,听到的雷声却很长"其主要原因所在。
㈥ 打雷一般持续多长时间
打雷无法知道具体的时间。雷雨天气属于大自然情况,但一般情况下,打雷不会太久,这种现象很少有连续超过1小时的。天上的云有的是正极,有的是负极。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发出闪电,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空气受热,膨胀。被加热膨胀的空气会推挤周围的空气,引发出强烈的爆炸式震动。这就是雷声。
打雷简介: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一般要具有两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冬天,由于空气寒冷干燥,加之太阳辐射较弱,空气中不易形成对流,因而很少有雷电。但有时冬季气温偏高就形成了雷雨云,产生了雷电,并出现雨雪天气。
对流特别强盛,还可形成冰雹,这就会产生所谓冬打雷的天气现象。进入1月中旬以来,暖湿气流异常强盛,气温明显偏高,14日的最高气温达22.1℃,创历史同期最高。而17日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两者交汇,天空中不但下起了雪,而且还响起了惊雷。了解了这些原因,冬打雷就不奇怪了。
㈦ 为什么打雷时闪电只有一秒不到,而雷声会持续数秒
这个其实是很简单的,我来告诉你,其实是因为打雷时闪电只有一秒不到,而雷声会持续数秒的根本原因在于闪电并非始于一个点,而是发生于很大的一片范围内,比如撕裂天空的闪电,它的实际空间跨度很可能是几万米甚至更大。而雷声是从一个点开始传播,他的速度慢传到每个地方的时间不同,所以才会觉得雷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