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为什么短时间内会变黑
1. 为什么香蕉放久会变黑
这与蕉表皮细胞中含有氧化碳素有关。平时,细胞膜把氧化碳素严密包裹保护起来,而香蕉一旦被磕碰,或在低温下挨冻,细胞膜破损,内部的氧化碳素接触到了空气中的氧气,被氧化后变成黑色,随之就出现小斑点。
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即可证实:把一些没有斑点的香蕉拿出来放在冰箱里,数小时后香蕉皮上就会出现黑斑。因此,在冬天的时候,卖香蕉的摊贩会用塑料把搁香蕉的筐子包起来,就是为了防止香蕉在低温下变黑,影响卖相。
香蕉保鲜的几招小窍门
①不要放在冰箱中冷藏。贮存香蕉的适宜温度约为13℃,而冰箱中存放果蔬的温度约为4℃,达不到要求。
②如果想延长香蕉的保存时间,可用保鲜膜将香蕉的根茎部包裹住。原理很简单,香蕉释放的乙烯气体可以加速香蕉成熟,而大部分乙烯气体来源于香蕉的根茎部,裹住后就能减慢香蕉成熟过程。
③在切开的香蕉根茎部位抹点柠檬汁或者食醋,能防止其变成褐色。
2. 香蕉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黑色、为什么是黑色的
在香蕉皮的细胞里,通常有一种氧化酵素。平常,它被子细胞膜紧密地包裹着,不与空气接触,可是,如果受冻,碰伤,细胞膜被破损了,那氧化酵素就会流出来,并且与空气中的气氛发生氧化作用,从而生成一种黑色的复杂物质
3. 为什么香蕉放一两天就会变黑
放在冰箱里的香蕉,比起放在冰箱外,表皮更容易变为棕黑色,不过这并不影响食用。我猜想这是一个氧化过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过程为什么在冷藏环境反而进行得更快?
香蕉保鲜,放在冰箱里不是一个好办法。同所有活的有机体一样,香蕉也要根据它们正常生长的温度来调节它们的细胞膜的组成,以保证细胞膜的流动性恰好适合那个温度。调节的机制,是改变细胞膜脂质内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放在较低温度下的香蕉,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会变得较高,细胞膜在设定的温度下也能够有较好的流动性。但是香蕉是热带水果,你如果把这种水果保存在过低的温度中,细胞膜的某些区域就会变得过于黏稠,失去将细胞内空间分隔成不同小室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生物酶与本来被细胞膜分隔开来的底物(酶作用物)就会混合在一起。
把熟透的水果放在冰箱外,由于同样的原因,它们的表皮也会逐渐变为棕黑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细胞膜损坏,是有机体组织普遍衰老的正常现象。在商业冷藏条件下,对于热带水果,被碰伤其实才是大问题。温带水果,如苹果和梨,则最好是贮存在接近冰点的温度。因此我怀疑,香蕉存放在冰箱里,它们的味道是否真的比存放在外面会更好。顺便提一句,西红柿是一种亚热带水果,也不宜放在冰箱里。
许多水果在冷藏条件下容易保鲜,然而大多数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特别是香蕉)都容易被冻伤。贮藏香蕉的理想温度是13.3℃。低于这个温度,腐烂过程反而会因生物酶的释放而加快,香蕉皮在一夜之间就会变黑,果肉和果皮都变软。生物酶是从细胞内泄漏出来的,泄漏的原因是细胞膜的渗透性变大了。细胞膜渗透性变大则是水果所产生的乙烯气体引起的。当出现冻伤或者被虫蛀一类事件时,水果就会随之生成乙烯气体,乙烯气体能够加速水果的熟化过程。
有两种生物酶会破坏维持植物结构的主要聚合物。它们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前者破坏纤维素,后者破坏果胶。淀粉酶类的生物酶能够破坏水果中的淀粉,结果也会导致水果组织腐烂。
水果皮发黑是由于释放另一种生物酶,即聚苯氧化酶(PPO)引起的。这是一种需要有氧才能够起作用的酶,其作用是把香蕉皮中天然存在的酚类聚合为多酚,而这种多酚类似于人的皮肤被日光晒黑时所形成的黑色素。
聚苯氧化酶可以被酸抑制,这就是为什么柠檬汁可以用来防止切开的苹果变黄发黑。香蕉的酸度很低,这可能就是它们会很快变黑的一个原因。最后我想说的是,把香蕉涂上一层蜡,与氧气隔绝,可以减缓它们发黑。
对贵刊以前的回答作一点补充。诚然,香蕉皮变黑是一种氧化反应,而且起因的确是由于受了冻。但是我要说,低温本身并不会加快香蕉的氧化反应。
4. 为什么香蕉放置时间长了就会发黑
香蕉的自然成熟周期相当长,生产成本比较高,而且熟香蕉在运输中容易腐烂,为抢市场,果农不等香蕉成熟便将皮青、肉硬的香蕉销往各地,由果贩催熟。香蕉收购站也不要熟香蕉,只要皮青、肉硬的香蕉。所以人们买回来的香蕉存放时间难超过3天,表皮就发黑,果肉开始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