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为什么到一定时间就会开悟

为什么到一定时间就会开悟

发布时间: 2022-06-15 17:53:12

❶ 何为佛家讲的开悟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土。
悟道的开始,是打扫;悟道者的行迹,是打扫;开悟之后,依然是打扫。
“佛家讲开悟,就是一种智慧。佛门弟子要开悟,并没被要求去读书,而是做事比如扫地担水,磨炼性格,有灵性的人就有可能顿悟。而光有书本上的知识,是很难悟道的。”平常心即是道,道说普通又不普通。
其实扫地来于一个典故,讲个佛祖的一个傻徒弟悟道的故事。
佛祖收了一对兄弟,哥哥绝顶聪敏,而弟弟愚笨,教什么也不会。
佛祖只好每天分派他扫地,让他一边扫地,一边念“扫帚”二字,这样,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突然有一日,他告诉佛祖。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灰尘,如果每天都清扫一下,渐渐就会悟道了。当时语惊四座,而他的哥哥更为惊讶,因为他博学多才,也没得道,没想到自己的傻弟弟竟然悟道。他大为不解,佛祖说,你的博学不是道,执着于书本,而障碍了自性,你的弟弟,一心扫地,心中只有扫帚,时间久了,扫帚的念头一放,就顿悟自性了。

❷ 认为修道者经过长时间的苦修,会在某一个时间突然“开悟”,一下子明白人生和世界的终极真理。

修道者不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苦修才会开悟,要想开悟只要反复去读《金刚经》上的其中一段话,就可以开悟了,我把那一段文章复制了粘贴给你吧,附带解释一下,也方便有缘看到这段问答的同修,这段话就是“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段话在金刚经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心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应该要怎样去做,怎样去降伏我们的这一颗心呢?佛陀就说:好呀好呀,须菩提,你问到了这个问题,你仔细听,我来告诉你,善男子善女人,应该这样去做,这样去发心。须菩提说:好的,愿听您说。佛陀告诉须菩提:所有一切修大乘菩萨道的修行人,应该这样去降伏我们这颗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不管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身的无色身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或者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众生,我发心把这一切众生都要度化成佛,这样去度化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又没有一点的度化众生的功德相,为什么呢?如果菩萨还会着相,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佛的意思就我们这些修菩萨道的佛弟子要‘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样去修行,就彻底的把我们的妄心降伏了,把我们的妄心转变成了菩提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开悟,六祖惠能大师也是开悟的,他听到两次‘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次是卖柴时听人读经,一次是听五祖为他详细讲解,五祖告诉他的意思也就是:你不要住相,心里随时要保持空空荡荡的,然后发起菩提心去度化众生,于是六祖惠能大师恍然大悟了,这就是禅宗的顿悟法门。道理说起来很简单的,做起来有一点难度,因为每个人都有生生世世以来积累的无明习气,需要长时间的持咒去扫除掉,所以我们尊敬的六祖大师这等大根器的菩萨也经过了十五年时间的韬光养晦,才终于把习气清理得差不多啦,才出山弘法的,可以想见悟后渐修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同修们在开悟之后一定要坚持持咒、读金刚经、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样就可以快速的清理转化掉我们旷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在有生之年把业障习气削减到最低,自然可以如愿以偿的随意往生十方佛世界,甚至是即身成就也并非不可能的事。希望所以同修都能功德圆满,速证菩提,阿弥陀佛。

❸ 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大彻大悟

每个人都有一个开悟期,人生开悟期的早晚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的不同。有的人在失去健康时开悟,有的人在失去生命时开悟,还是的人在失去自由的时候开悟,还有的人在人生遭遇大难,生活大起大落的时候开悟,还有人在遇到贵人的点拔后开悟等。所谓的大彻大悟即“感知”世界的大门,领悟思想之光,并付诸行动。感知而悟,悟而知,知先于行,行大于知。人生的开悟期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表,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和生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三,通过自身学习和遇到高人点拔时会大彻大悟。(1)年轻时年少轻狂,唯我独尊,经历生活的历练和自身不断的学习,认识到了自己的浮浅,认识到了生活中有的事情并不门这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的,社会由它自身运转的法则,通过改变自身的认知来调整自己的行为。(2)遇到高人指点和贵人帮忙,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人生经历了生活的洗礼,洗尽铅华,大彻大悟后通常会有四种表现:

一,第一种表现:淡泊名利。大彻大悟之人,他们看够了人世间的名利纷争,有着非凡的人生经历,所以才荣辱不惊,淡泊名利。

二,第二种表现:重情重义。大彻大悟之人,非常孝敬父母,把孝敬父母当成人生的的基本准则。其次非常珍惜兄弟子妹手足之情,认为亲情是珍贵的。

三,第三种表现:宁静致远。人在大彻大悟后,既使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仍然能保持内心平静,心态稳定,不会为小事情干忧,保持自己方向去实现目标。

四,第四种表现:慎独。人在大彻大悟后会非常重视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修为,任何时候都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于感知生活,认识生活,并不断的感知生活中完善自我。

❹ 修行人都是在什么时候开悟的

修行的人有的一月有的两月有的半年,有的一年,都能开悟。开悟只是学佛的开始,如果一辈子没开悟那就是一辈子都在盲修瞎练或者根本还在迷信当中。

❺ 为什么读经,读一千遍会开悟

净空法师---一部经听一千遍,心定了,因定开慧

1 听经,量不必多,不要听很多种,要重复,遍数要多。古人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订的标准,至少是一千遍。

2 你们如果能够相信,你拿到一部经的 碟,你要能听一千遍,你就会开悟。为什么?能听一千遍,你的心定了。我判断你能开悟,是从这个理由上来说的。

3 佛法重在薰修,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学,一部经听一千遍,你心定了,定心起用就是智慧。

4 凡夫最难的,心乱,心定不下来。一部经听一千遍,心定了,因定开慧。所以这种听经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手段。

净空法师---读经是修定,只管去念,不想它的意思

1学经教有秘诀,只管去念,不想它的意思。《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经念熟了,念一遍大概四十分钟,两个小时可以念三遍,所以一天念个十遍是很简单的事情,不念经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

2念经是修定,你要是起心动念,这一句什么意思、那一句什么意思,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那是什么?那是用世间的方法,把佛经当作一种知识来对待,这就完全错了。

3念的时候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去念,不着文字相,文字只要念得不错,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没有念漏掉就行,不能着文字相,不能着名词术语的相。不着文字相,不着名字相,名词术语,不着心缘相,就是一味念下去就会得定,这个定是念佛三昧。

4得定之后依旧这样念下去,不要改方法,让你的定加深,深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就开悟了。开悟之后这经里面意思全知道了,完全通达明了,这是佛教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秘诀。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要把自见念出来。

5自见就是自己没有老师教,不需要别人讲解,全通了。要不要老师?不需要。真正有这种缘分,自己找一个清净环境,选择一本经书,用这种方法,摒弃外缘,真诚恭敬,你念它个十年肯定开悟。

6古人能开悟,现在人一样也能开悟,还可能比古人快一点。为什么?古人障缘少,现在障缘多,你都能定得下来,你比古人就强。古人多少人生在现前这个时代不能成就,为什么?环境干扰他。我们在现在这个环境能成就,功力比古人就高。

7方法重要,一定要懂得锲而不舍,真干。读经是修念佛三昧,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是求生净土,是提升品位,这是真的,其他事都是假的,要真干。

❻ 开悟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得见过几位开悟的大师,将所见所得所想,大致分享下,也许语言表达会有瑕疵,但都是真实的。

第一,气场。

开悟的人,气场都非常强,周围的人里面,他一定是焦点,因为他的气质和感觉,都和其他人完全不同。 同时,开悟的人,气场也会非常弱,这是指他们都非常谦卑平和,与他相处和交往,你的内心也很平静。


内容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走心分享,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天清岛。

❼ 什么是开悟,怎么开悟

所谓开悟,即开佛知见,悟无生,在禅宗里面叫做破初参,破初关。修行人通过长期甚深的禅定,或观修,彻底照破五蕴身心的假相,彻见一切所追求的,留住的,拥有的,所修所证的,所见之诸境界都是因缘假合的梦幻泡影,从来没有真正生过,也没有真正灭过,那个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本来面目,具足一切,清净无余,能生万法。这时行人会彻底明心,局部见性,会见到自性的冰山一角,但还不是真正的自性,会明白,心妄起去修行,只不过是虚妄的造作,从此便成无事人。开悟前是除贪嗔的虚妄造作,开悟后是随缘观照去习性,同时圆满智慧的过程,习性去除一分,法身圆满一分。
Ø 行人开悟破初参,断见惑,证我空,转七识末那识(恒常我执)为平等性智;
Ø 进一步去除习性断思惑,破重关证法空,转六识意识(分别思虑)为妙观察智;
Ø 通过服务众生,圆满智慧,去除根本无明,断尘沙惑破牢关,转八识阿赖耶识和前五识为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证入非空非有的一真法界。
所谓证入亦是方便说,实无一法可证,一法可得,一果可成。
一、 为什么要开悟?
所谓小悟千千万,彻悟只有一次。用六祖的话说就是:不论方便解脱,只论见性。不管修行什么法,中观也好,止观也好,念咒也好,密宗也好,禅宗也好,动中禅也好,今生要成就,就要回到明心见性的路上来,如果没有见性,再究竟的法行人也会修成方便法,如果见性,再方便的法对行人来说反而修成了究竟法。所以,历代祖师对未见性之前称谓盲修瞎练,都在感觉和境界里打转,因为方向不明确,一直在门外,无论再怎么用功,再怎么精进都无法解脱,而且很容易退失道心,自损慧命。见性后,才算真正入门,道心才真正坚固,对法,对世间万事万物都不再有疑惑,会得到相对的大自在,这个时候修行才算正式开始。
二、 彻悟时的特征
1、 贪、嗔之心彻底熄灭,不再复燃。这个现象比较明显和强烈,当这个点到来时每个人都很清楚,明白,不需要任何人认证,自证自知。就像行驶的汽车,突然没油发动机熄火,没有了驱动力,贪嗔没有了造作的源泉,妄心从此彻底熄灭,遍计烦恼消失,但因习性而产生的根本烦恼还在,所以车子还会习惯性的往前走一段距离才会停下。
2、 初得法眼净,对自己所修之法会有清晰的认知,对其它所有修行法门一闻便知其要义,对诸佛法理会初步融会贯通,并能给予他人具体指导。特别是对执空、执有、执中道、执感受、执境界等修行过程有更深入的体证。
3、 断除我见,开悟时见惑断,见惑如石,坚固,但易碎,所以我能,我是,我见,我慢熄灭时会直接断尽粉碎掉,如虚云祖师所云: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如隆波田尊者所云:如紧绷的绳子断开,再也接不上。如六祖所云: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前四句是站在本体来说的,如果只悟到前四句还不算彻悟,最后一句能生万法,是关键,是站在妙用的角度来说,这是彻悟的的标志。见惑虽断但思惑还在,根本烦恼还在,思惑是因情而生,如丝缠绵不绝,所以一时还断不了,随着习性渐除,思惑进而渐除。
自性妙用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因缘所生,依缘所显。一切法离开助缘都无法独立存在,比如人离不开空气和食物,植物离不开阳光和水,就连地球也离不开地水火风空。
二是:相对而立,相生相现。万物都是相对而成立的,但又在不断的相互转化中,比如黑白,因黑显白,因白而说黑,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互成相因。
三是:矛盾中发展,失衡中平衡。没有矛盾的事物就像一潭死水,不会发展和代谢,一切事物都在矛盾中才能发展,在不平衡中找到短暂的平衡。比如我们的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但四大从来没有真正平静过,不是你咬我,就是我咬你,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直到因缘散尽。
四是:非人为,非自然。世间万物的成住坏空不是人为的操作,因为人无我,法无我,但又不是自然的发展,因为缘起中又有人为的作用存在,包括成佛,虽然不是人为能成的,但也离不开人为的因,所以要善用其心,自利利他。
4、 看山还是山,进入无修无证的真正无为法,开悟前,所有的修行都离不开目标,方法,境界,位次等有为法,开悟后因明白本无所证,本无所得,本来具足,没有修者,也没有证者,更没有开悟者。至此,之前的所有境界会全部消失,由看山不是山进入到看山还是山的状态,这时行人没有任何境界,法尔如是,本来就这样,没有过多的一个字来形容。如果有人说我见法了,见明色了,见光了,见生灭了,见缘起了,见佛了,见空性了,见到全圆的觉知等,这都还没开悟,还在我见、我能、我是里面,还在有修有证的阶段。
三、 容易产生的误区
误区一:很多行人认为见到空性了,就是开悟。很多人认为自己见性了,见到了不生不灭的本体,其实是见到了空性,佛教对空性有详细的定义,空有十八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这个时候行人见的空往往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个空,所以穷其一生枉费功。包括动中禅,越到后面越容易掉到空里面,这是一个必然经过的阶段,即使开悟了,也容易掉到偏空的无我涅槃里,这也是个过程,我就是在这种偏空的境界里长期不自知,认为长此以往必能究竟解脱,其实还在二元对立里面,只要有空就离不开不空,只要有涅槃可证就离不开生死,殊不知,涅槃生死等空花。
误区二:还有不少人掉入禅境里,认为这就是开悟或证果。我曾在此境界迷恋5年,从第一次参加禅修的第4天开始,就进入一种离相,看一切东西都有一种距离感,没有以前那种黏着的感觉了,内心妄念突然少了很多,特别是禅修期间几乎没有,一直有一个自动的觉察者笼罩着自己,吃饭,行走,说话等身心活动都有一个自动的觉察者在知道,这个时候看经书也容易懂,心想: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说的不就是我现在的状态吗?其实完全不是。这种能知,能觉,能照,能离相,能智慧增长的状态一直持续了5年,期间一直认为自己有所证,有所悟,直到5年后贪嗔之心熄灭时,我才发现之前的境界,只不过是过程中的一种禅境,一种障碍,一种梦幻泡影的假相,原来这个世界法尔如是,还是和没有修行前一样。也没有了离不离相,空不空,觉不觉,定不定,慧不慧的分别。这时才真正明白心经所说的: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❽ 什么是开悟开悟是什么感觉修炼到什么时候可以开悟

开悟
“开悟”也被称为为“生命动力开发”,是不同人格和心智模式的不同的受力反应和突破现象。
生命动力开发是以心理学巅峰体验制造技术和中国古代禅宗开悟技术为基本手段,以禅师方式激发个人源动力,使当事人的“最高主宰”真正当家作主、发挥作用,让人的力量与智慧发生根本性升级的能力开发方式。开悟以身心合一、财智双用、家业共荣为目的,以求当事人达到开心智、增心能、平心气、善心计的效果。开悟过后修炼体系包含呈现真我、身心合一、自我驱动、树立人格、忘我境界五个层次。
开悟后,当事人获取事业成就过程会更加精准高效与轻松快乐;小孩的简单快乐,老人的智慧充盈,壮年的旺盛精力将同时具备;无论在生意场、社会交往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亲人共处中都更加自在释然、游刃有余;工作和家庭不再是向左向右的两个选择,完全可以做到兼得与贯通,而且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自由快乐。

开悟后个人的内在特点
• 平静安稳,清醒澄明(本自清净)
• 绵延不断,用之不竭(本不生灭)
• 无欲无求,自在平衡(本自具足)
• 自信坚定,内外一致(本无动摇)
• 随机应变,运用自如(能生万法)

开悟后个人的外在表现
• 影响巨大但不强加于人,刚毅果断但不自以为是,
• 感恩慈爱但不姑息养奸,负责严谨但不求全责备,
• 追求卓越但不好高骛远,持之以恒但不愚顽固执,;
• 理解他人但不随波逐流,正直诚实但不口无遮拦,
• 精力旺盛但不亢奋激越,通观全局但不粗枝大叶。

❾ 一个人开悟了有什么表现

一个人开悟了有什么表现?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能成功?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个人条件更加优越,而只是比别人开悟的早一些而已。

谈到开悟,你可能第一时间跟佛教修行联系在一起,觉得这个概念神秘又高深,能做到的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不是自己一介普通人所能触及的。但是其实,开悟本身并不是一件神秘之事,所谓开悟,本质上属于人在认知上的改变或者飞跃,即完成一个阶段向另外一个阶段的跨跃,是几乎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的成长过程,甚至可以说,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开悟的过程,即开悟就是成长。

开悟快人一步,自然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成长积累,有更多成功的机会,那么,一个人开悟了通常会有什么表现?大致可以总结为4点:

1、正视普通。

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最令人沮丧的事情,莫过于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开悟了的人,往往能在认清生活之后,更加热爱生活,因为对他们来说,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并不意味着向生活低头,而是打破自己从前不切实际的自恋幻想,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看待人生,轻装上阵,反而有助于更快的找到正确的路。

2、保持质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倘若只是听从权威,附和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理论,不敢提出质疑,没有探索之心,那么你永远都不会逃离平庸。

只有当你开始怀疑的时候,你才会去愿意接受新的知识,试着去接触那些过去所排斥的理论,这时你才有可能走进一个新的世界,才有更多新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成功了,依然对学习保持热情,依然能不断精进的原因所在。所以,保持怀疑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亦真亦假的世界,探究其更深邃的本质,这才是开悟的契机所在。

3、不再内耗。

没开悟的人,吃饭的时候想着做事,做事的时候渴望吃饭,总是在左右摇摆,不停的消耗自己,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成;而开悟的人,吃饭就是吃饭,做事就是做事,每次只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懂得专注才会高效的道理,自然更容易把事情做成。

陷入内耗的人,是走不远的。摆脱内耗给大家三点建议:

其一,放弃向外攀比。海明威有言,“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所以,凡事量力而行,突破自己就算成功。

其二,任何时候,都不给自己贴负面的标签。你要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生活的常态本就是高低起伏,能认识到这点,就能更坦然面对当下的处境,身处高峰时不倨傲自满,低谷时不自怨自艾,用更长远的目光衡量看待一件事情,可以帮助你消除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其三,不要试图改变任何人。连三岁小孩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还要犯傻去改变一个成年人呢?要懂得认知不同,不辩不争,把精力多放在提升自己上,而不是口舌之辩上。

4、懂得入世。

所谓入世,就是对人对事,不再非黑即白,不走极端,积极进取,保持心态开放。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聪明人不会轻易对人对事下定义贴标签,因为很多时候,你看到的人,不过是他想展现给你的样子,你看到的事,可能只是整个事情的冰山一角。与人相处,懂得保持距离和理解,面对二元对立的事物,懂得保持中立,不盲目站队,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仍能保留一分清醒,才能让你不仅仅被眼前所迷惑,做出错误的选择。

还有,很多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干的事情跟赚钱无关。这里的钱,不单单指金钱,更多的是让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所以,想成功,是一定要入世的,你要去搞钱、搞事业,去做所有能提升你价值的事情,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不是让你变得功利,而是让你更有底气去跟随本心做选择。

蒙田的《随笔集》中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总是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中,能在认清自己的前提下,更坦然积极地去追求的人,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热点内容
为什么荒野行动在电脑上下不了 发布:2025-05-23 02:46:34 浏览:451
你心中的长城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发布:2025-05-23 02:31:52 浏览:352
为什么连续剧有些内容不好看 发布:2025-05-23 02:26:04 浏览:641
为什么小雨滴软件下载不了 发布:2025-05-23 02:22:29 浏览:494
睡觉时间长了为什么还累 发布:2025-05-23 02:01:04 浏览:156
为什么会有相册里找不到的相片 发布:2025-05-23 02:00:58 浏览:440
为什么休息时间长导致肌肉酸痛 发布:2025-05-23 01:51:48 浏览:454
为什么晚上有时会有流星 发布:2025-05-23 01:39:21 浏览:640
为什么男生阳气重 发布:2025-05-23 01:37:56 浏览:114
手机长期没用为什么开不了机 发布:2025-05-23 01:36:30 浏览: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