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信息 » 吉利为什么要做手机

吉利为什么要做手机

发布时间: 2023-01-28 14:37:04

㈠ 吉利收购魅族手机,或在酝酿更大蓝图吉利造手机有什么优劣势

我认为吉利收购魅族手机一定是在酝酿更大的蓝图,而吉利造手机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有充足的资金,但劣势则在于吉利没有造手机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当大家看到吉利收购魅族手机的消息之后,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魅族手机身上,但是在我看来吉利收购魅族手机,反而能够体现出吉利未来的长远目光。

一、我认为吉利收购魅族手机,一定是在酝酿更大的蓝图。

虽然魅族手机已经存在着过时的迹象,但是魅族手机毕竟掌握着很多技术专利,所以吉利如果能够将魅族手机的技术运用到汽车的车机转换上,那么吉利的车机系统也将会迎来真正的升级。所以我认为吉利收购魅族手机并不是为了发展手机市场,而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汽车领域。

㈡ 吉利为什么要造手机

“通过造手机,打通与汽车在数据互通上的堵点,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更何况,目前车机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绝大多数来自手机领域,手机和汽车之间完全是互融的。至于市场开拓,其实像吉利这样在国内外拥有数千万用户的企业,不必依靠第三方,就能形成“用户基盘”。虽说“买房送车”“买车送房”的商业模式不太靠谱,但“买车送手机”的商业模式还是不难成立的。

㈢ 吉利跨界造手机,靠谱吗是否有进军手机界的必要

吉利汽车跨界造手机,你看好吗?

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的老字号品牌诞生之后,创造了很多中低端的汽车,为广大的消费者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而吉利控股的董事长李传福在近日签约了智能手机的战略合作,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将会正式的进军手机领域。很多的网友对于这一信息产生了热烈的讨论,那么汽车厂商跨界做手机究竟靠谱吗?

如今智能手机的市场确实是非常庞大的,很多的手机厂商都是每年都会推出自己的年度新款旗舰手机,而且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现在消费者们对于手机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一年一换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常规操作。但是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被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公司瓜分的差不多了,比如美国的苹果公司,中国的华为,小米,OPPO ,vivo等等。这些品牌加起来的销售量占据惊人的96%。

但是很多的厂商现在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如果吉利公司只是单纯的进行资源整合,没有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那么他们是没有办法制造出一款可以让消费者们心甘情愿买单的智能手机的。我们也非常佩服吉利公司想要进军手机领域的魄力,但同时我们也希望他们可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创造出好的智能手机。

㈣ 跨界合作大趋势!吉利最近也造手机,是什么促使车企铁定心要下场造手机

这是因为车企面临发展困境,而且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而进军手机制造领域不仅能够提升车企的竞争力,而且也能进一步扩大其生存和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这能充分发挥其本身的技术优势,进而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对车企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汽车行业的确面临诸多发展难题,而且这同样影响了车企的发展。大多数车企不仅需要寻求新的投资方向,而且也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手机制造行业便是车企的投资方向之一,也是最热门的领域。

手机制造行业的发展空间较大,而且更具发展潜力。虽然该行业的市场份额已被知名企业瓜分完毕,但车企仍有立足之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多数消费者都具有购买手机的需求,这意味着手机行业的需求量有所增加,而且效益也将持续提高。所以只要假以时日,手机行业一定会给车企带来巨大的效益,并且推动其高质量发展进程。

㈤ 吉利正式收购魅族:持有79%控股权,吉利也要开始造手机了吗

吉利公司官宣收购魅族吉利是汽车的品牌,而魅族是手机的品牌,这也是大家都觉得没有想到的一件事情,难道吉利以后要开始造手机了吗?在现实生活当中,吉利品牌的汽车还是比较常见的,做汽车确实是做的比较到位,不知道到时候做手机能不能够做好。而吉利公司表示收购魅族,其实是希望能够通过手机赋予汽车更多的功能。

大家也是可以选择去关注一下吉利公司在收购魅族公司之后的一些举动,可以去看一看吉利公司在收购魅族手机之后有什么样的电话。不得不说吉利公司确实是想要把自己的公司做得越大越好,现在有很多的手机公司也想开始造车,涉及更多的领域。如果说真的能够设计出对群众生活有帮助的话,那么小原则的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会买单的。

㈥ 被传收购魅族,吉利为什么会盯上手机

因为吉利想进入手机市场。

这个消息可信吗?

吉利对此事作出回应,但目前正在发展其他手机业务,希望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因此,这一回应并没有明确否认收购传闻,也许这次收购确实会进行。但是作为网友,我们无法猜测这个事情的真假。毕竟吉利收不收购魅族,这与否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不需要太在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㈦ 吉利造手机、小米造汽车:殊途同归

9月27日宣布商业化卫星下线,28日宣布进军手机行业,同日沃尔沃 汽车 宣布向旗下电动车品牌Polestar“极星”追加至多6亿美元的股权投资……

国庆前夕的两天内,三个大动作同时浮出水面,业务上一连串的布局,搭配去年至今吉利集团旗下包括沃尔沃卡车重组、增发新股、拟科创板上市等等一系列资本动作——都像是在告诉外界:吉利很忙、李书福很忙。而这份忙碌的背后,隐现整个吉利集团电气化战略受阻以及业绩增长的放缓。

曾被媒体形容只拿着“120元起家”的浙江企业家李书福,在业界有个响亮的外号——“ 汽车 狂人”,这个称号源于其在 汽车 领域一向大开大合的举措,尤其在品牌并购、产品线拓展这方面。吉利和李书福似乎一直坚信“拿来主义”。

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起始于从2002年,从最初谋求收购罗孚失败到买下戴姆勒9.69%的股(成为奔驰母公司最大股东),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李书福不断地“买买买”已经拿下沃尔沃、路特斯在内的多个海外 汽车 品牌。其中最着名的可能就是2010年以18亿美元价格“斩获”沃尔沃 汽车 ,完成了蛇吞象的任务。

所以我们看到,和其他国产品牌不同,吉利堪称国内 汽车 品牌中品牌与型号最多的一家公司。曾有业内人士戏称:吉利内部的员工也数不清他们集团旗下到底有多少个品牌以及多少型号。仅仅在新能源 汽车 的品牌上,除了原有品牌的车型电动化,吉利在电动 汽车 上就先后推出了极星、几何、枫叶、智马达、极氪等一众新能源 汽车 品牌。

当然,站在11年后的今天来看,当初押上全部身家收下沃尔沃 汽车 ,显然是个明智的决定。而一系列品牌以及技术加持成果,也让吉利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成长为国内最重要的整车企业之一。

这个时候,吉利是绝对不会考虑“造手机”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过去多年来 汽车 销量快速上涨的同时,品牌与产品线的繁杂也意味着吉利集团内部的研发、生产、销售成本会随之大增。特别是在这个 汽车 行业开启电气化浪潮的时代风口下,吉利的电气化、智能化转型动作,似乎远没有当初其品牌并购时那样进展顺利。

分析吉利近几年的财报数据,很容易发现一个状态:就是增长放缓、成本涨价、利润下滑。

根据吉利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起销量为30237辆、营收450.32亿元、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2%、4%。显然,这些光鲜的数字是吉利想向外展示的,但翻开这些光鲜的数据背后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吉利的压力并不小。

首当其冲的就是产品线繁杂带来的成本增加。根据吉利近几年的财务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吉利的营业总成本就开始出现持续的大规模上涨。2016年,其营业总成本为489亿元,而这一数字到了2020年就已经陡增至882亿元。销售成本方面,今年上半年为372亿元、去年同期为305亿。

成本快速上涨的同时,吉利整体的销量,特别是在代表未来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上并没有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反而相比主要竞争对手出现了明显的滞后,这也成为吉利近几年来最大的心病。

如果观察一下过去几年来小米公司(包括其生态链企业)在手机及IoT领域的发展脉络,基本上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起伏,如何创造第二曲线,找到自身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成了小米转型的重要考题。这是其在9月1日宣布成立小米 汽车 的重要原因,同理也是近期吉利宣布造手机的核心。

分析今年上半年国产 汽车 品牌的销量以及股价、市值走势,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销量高、利润高并不能带动其股价和市值。

吉利 汽车 今年上半年630237辆、净利润24.1亿元;同期,另外两个竞对长城 汽车 、比亚迪的销量和净利润,分别为614389辆、35.29亿元和246689辆、11.74亿元。但是,吉利超出的优势未能对其股价(市值)带来太多正面影响。

长城 汽车 、比亚迪两家车企均涉猎新能源车市场,前者销量几乎与吉利持平,净利润约高出30%,而后者的销量和净利润只有吉利的三之分一和二分之一左右。但从公司市值上来看,长城 汽车 市值将近5000亿元,比亚迪更是高达7100亿,而吉利市值不到2000亿。

股价、市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一家企业未来“钱景”的看法,吉利与长城、比亚迪如此明显差距的背后,则是其在 汽车 市场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的反应迟缓。站在2021年的秋天,已经没有人会质疑电动化、智能化是出行领域未来的主流方向,但“ 汽车 狂人”和吉利在电气化上的步伐,显然有些低于预期。

吉利 汽车 的新能源战略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当时吉利为自己设下的目标是到2020年,吉利 汽车 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总销量的90%。显然,当年设下的90%目标有些不切实际,截止2020年底,吉利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仅为6.8万辆,占当年总销量的5.2%。

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为3.07万辆,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进一步降低,滑落至4.8%。

或许是看到“蔚小理”等新造车势力在高端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快速前进,传统车企也希望乘上这股国产新能源 汽车 上探的浪潮。吉利旗下最新的电动品牌极氪,应该就是这样一个存在,上汽的智己、东风的岚图、北汽的极狐等传统车企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推出,自然也是同理。

不过,至少从现在的局面来看,市场对这些传统车企的高端新能源新生儿接纳程度,明显低于“蔚小理”等新造车势力。

对此,相关出行领域专家对懂懂笔记表示:“传统车企和新造车企业在新能源 汽车 方面最主要的差距在智能化上,业内此前有这么个说法'同样是EV车型,特斯拉造的是智能车而比亚迪造的只是电动车。'这里面一个具象化的表现就是,这些传统车企在车辆的智能化上表现并不理想。传统车企在智能化上的滞后,也正是华为目前紧盯的市场缺口所在,所以此前华为才会对外宣布自己的未来定位于‘车企的朋友’。”

关于吉利旗下品牌,值得注意的是极氪的出现,这是吉利内部的一次重要战略变化。其首款车型极氪001最初在亮相时,还是挂着领克的logo,叫做领克ZERO concept。这个定位,是吉利 汽车 旗下首款基于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的纯电豪华轿跑概念车。

唯一让李书福感到欣慰的可能就是,极氪001正式发布之后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15日上市启动预订以来至6月份,极氪001订单已经超过了7万辆,从前期的市场反馈来看要好于上汽、东风等车企。但是如果与几乎ALL IN新能源的比亚迪相比,还有有不小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随着小米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市场,这股“跨界”风潮背后或许还会有华米OV四强中其他家的影子,如果再加上BAT等一系列互联网巨头的因素,吉利怎能坐视不理?

压力之下,李书福和他的吉利自然要寻求更多可能,而这次的放卫星与造手机就是提升自己未来想象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吉利官方对外宣发的口径:做手机、放卫星都是为了自己未来的 科技 生态圈,手机、卫星甚至所谓飞行 汽车 都是这个生态圈的助推器。

当然,站在一个理想生态的建设蓝图设计者角度来看,自然要将未来的生态打造得更加丰满。我们很难判定李书福造手机、放卫星、造飞行 汽车 等等一系列做法的对与错,毕竟基于最理想、最完善的生态建设角度,更多的相关业务布局确实可以丰满吉利未来的大出行生态。回想当年贾跃亭的乐视“生态化反”,单纯从理想化的层面是能自圆其说的。

不过,生态构想就像画饼,描绘出一个宏伟的蓝图似乎可以短期内提振股价,让投资人有更多可以相信的故事。但画饼容易、做饼难。真正的难点是如何把这张饼做出来,很多企业压根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当年贾跃亭为他的乐视描绘了一个远超自己承受能力上限的大饼,最终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以至于整个乐视帝国瞬间崩塌。

现在李书福的吉利自然比当年的乐视要稳健的多,但如果说商业化卫星、飞行 汽车 这些都是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的新业务,是为了后续生态的发展提前布局,那么智能手机这块已经没什么新鲜感的“硬骨头”,显然不是传统主机厂出身的吉利容易啃下的。

以2011年雷军创办小米为一个节点,国内智能手机的风口已经吹过了10年的时间。十年时间里,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崛起的风潮下,智能手机成为触动用户群体的最主要入口,这条赛道也吸引了无数创业者涌入。雷军、贾跃亭、周鸿祎、罗永浩……这些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大咖先后都曾在这个领域“厮杀”过。

最终,十年时间过去,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稳定。苹果之外,华米OV加上从华为独立出去的荣耀共五大国产品牌,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手机市场份额,其他手机厂商的排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智能手机产业链早就高度同质化,手机企业的市场份额越高——在供应商体系中的话语权也就越高。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凭借着自己每年单一机型的超高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苹果在几乎在所有供应链体系中都是最强势的那个,当然也是供应商最优先供应的那个。

而吉利未来在这方面,显然很难有更多的优势,这里可以参考一下跨界造手机的格力的结局。根据吉利官方公布的计划,吉利手机未来的定位将会是高端市场,而根据接近吉利的行业人士向懂懂笔记透露,吉利内部目前暂定的智能手机产品,初步年出货量目标大约在20万台左右。

说实话,这20万台智能手机的目标并不高。以20万年出货量计算,除非吉利的高端手机单机利润率足够丰厚,否则势必会是一个亏损的业务。

更大问题在于,未来吉利的高端手机年出货量能达到20万台吗?

对此,相关通信行业资深人士对懂懂笔记表示:“吉利在智能手机业务上的选择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是定位,虽然吉利目前是国内车企中销量相当靠前的品牌,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国内车企更多的竞争力依然停留在性价比上,就像过去几年国内车企想上探高端一样,虽然在蔚来、理想等新造车企业的带动下有了一定起色,但整体高端市场的份额占比并不高,吉利除了买下的沃尔沃可以算作一个二线豪华品牌,包括领克在内的其他一众品牌高端化并不理想,热度很高的电动品牌极氪,也因为吉利的一系列操作导致交付延期用户口碑下滑。”

在上述人士看来,未来吉利手机的用户大部分会是吉利车主,因为智能手机更多的是扮演吉利智能出行生态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以吉利品牌影响力,很难想象吉利的手机如果标售5000元以上价格会有多少用户选择,在这一价格区间,华米OV等技术、用户储备多年的国产手机品牌除了华为,其他几家的进展也不是很顺利。”

这其中,吉利曾经的两个高端电动 汽车 品牌几何和极星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几何品牌为例,2018年4月该品牌发布时,吉利给其的定位就是电动高端品牌,首款车型“几何A”号称“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车”(这个口号当年立志要干掉苹果高端手机的罗永浩可能非常熟悉)。但整个2020年,几何 汽车 仅卖出了1.03万辆,而且,目前几何 汽车 的整体售价也都在20万元以下,还算不上高端。

其次,上述人士表达了另一层担忧:“另外在选址上,此次吉利手机业务的总部落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尚不知道武汉当地给了吉利什么优惠政策,但从产业配套上来看,武汉的 汽车 产业还不错,但智能手机手机的产业链配套并不完善,实际上广东才是智能手机产业链配套最成熟的区域。”

对于吉利手机未来的市场表现,该人士给出了一个预判:“未来其发展状态大概率可以参考董明珠费尽心力、至今依然不愿意承认失败的格力手机。”

今年6月,吉利董事会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的申请,这也意味着吉利 汽车 持续一年的冲击科创板之举以失败告终。看着销量远落后于自己、但市值却数倍于超越的比亚迪,以及“蔚小理”等站在风口上的新造车势力,在 汽车 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李书福不着急是不可能的。近期的多管齐下是吉利的决心体现,而这一决心能带来多少资本上的想象空间,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㈧ 打造下一个全球高端手机品牌,吉利凭什么可以与苹果、华为竞争

汽车跨行做手机你看好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迎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今一部小巧的智能机已经足以满足我们生活当中的绝大部分需求。这是因为智能手机当中涵盖了很多非常高超的全新技术,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同时也可以享受很多高科技的产品和应用。现如今很多智能手机领域非常知名的品牌,比如小米以及OPPO等等都开始跨行转战汽车行业。然而没想到汽车行业却开始跨行做手机。

这个让我们觉得非常新奇的消息就出自于传统汽车品牌吉利。吉利是一个老牌的汽车品牌,在很早之前就诞生了,如今他们也创造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汽车。然而吉利汽车的老板李书福却和武汉的经济开发区签约了高端智能手机项目。这也就意味着吉利汽车要正式跨行进入智能手机领域。这让很多的网友们是想不到的。就在大家都开始转行做汽车的时候,吉利却想要做手机。

原因是因为市面上大多数的手机市场都已经被传统的手机厂商所覆盖,这个时候极力要想插队进来分一杯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而且制作手机需要有非常强大的高新技术作为核心,如若不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以及研究的话,很难做出一款让消费者们轻易买单的手机。对此我们只能拭目以待,期待吉利公司可以给我们带来惊喜。

热点内容
眼睛里为什么是咸的 发布:2025-07-29 10:29:56 浏览:269
啃了鱼骨为什么眼睛会出血的 发布:2025-07-29 10:29:56 浏览:223
同一件衣服为什么唯品会比淘宝贵 发布:2025-07-29 10:29:01 浏览:984
为什么高速晚上2点起不能行驶 发布:2025-07-29 10:23:39 浏览:708
为什么每年眼睛都要肿一次 发布:2025-07-29 10:17:03 浏览:392
赤道日照时间为什么不是最多的 发布:2025-07-29 10:16:24 浏览:577
婴儿为什么一到晚上就活跃 发布:2025-07-29 09:43:24 浏览:672
为什么女人之间会像夫妻一样吵架 发布:2025-07-29 09:43:18 浏览:407
为什么没有时间限制 发布:2025-07-29 09:23:28 浏览:369
电脑文档为什么要钱 发布:2025-07-29 09:14:02 浏览: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