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子快12點就哭鬧
① 孩子為什麼每天半夜12點左右就突然哭發脾氣
你好! 寶寶哭鬧分為疾病性哭鬧和非疾病性哭鬧。非疾病性哭鬧表現為在飢餓、入睡前、排便前及感覺不舒服時均會哭鬧。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 情感依賴性啼哭。當親近的人離開或失去心愛的玩具時,起先哭聲洪亮,爾後逐漸減弱。此時,你若抱起他,會使其情緒穩定,精神愉快,體型上也會變得優美,那種完全不理睬嬰幼兒的感情需求的作法,則不利於孩子心身發育。 2、 飢餓時啼哭。嬰幼兒表示飢餓的主要方式體現在啼哭上,並主動將頭轉母親的胸懷尋找乳頭,一經餵奶或食品後,便馬上安靜下來。3個月內的嬰兒,往往由於母乳分泌不足、乳頭凹陷等導致孩子吃不飽而造成。這種哭鬧表現在餵奶後仍有吸吮動作,間隙哭鬧,吮手指,啃拳頭等。 3、 不舒適時的啼哭。若遇突然的冷熱刺激、衣服布料粗糙不平整、衣被裹得過緊、尿布濕了或被蚊蟲叮咬等都可以引起啼哭。這種哭聲初時聲音較大,以後逐漸變小,並有全身躁動不安。如聽到突發性巨響、受到驚嚇、導物刺激時都會突然哭叫,並伴有驚恐萬狀的面部表情。對這些原因引起的啼哭,只要及時得到幫助,如經常更換尿布,注意風寒冷暖,保持環境幽雅平靜,清除身上的異物或抱在懷中予以輕柔地撫摸慰藉,都可有效地平抑哭聲。 4、 寶寶入睡前、或在睡眠過程中也會出現哭鬧情況。另外,寶寶過分疲倦、睡眠不足的嬰兒被驚醒後,白天或睡前嬉鬧過度或受到驚嚇,造成嬰兒過分興奮、緊張,睡熟後也會驚醒啼哭。 還有一種病理性哭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凡引起寶寶疼痛、瘙癢等不適的疾病,均會使孩子哭鬧不安,如發熱、濕疹、佝僂病、口腔瘡疹、蟯蟲感染、腸套疊等。當寶寶在夜間出現不明原因的啼哭時,家長應首先從生理性原因入手,哭鬧不能安撫的需要考慮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果自己不能明確的最好及時去醫院就診。
② 三個月的寶寶下半夜老是哭鬧怎麼回事
通常小寶寶夜裡哭個不停,讓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餓了、尿布濕了,如果是這樣,媽咪只要滿足小寶寶的需求即可。但如果發現都不是,可能就要考慮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了。寶寶身體不舒服的可能原因有: 1.脹氣 造成脹氣的原因很多,包括: 持續的哭泣 奶嘴洞過大或過小 便秘:有時因為大便阻塞在腸內,氣體排不出來產生脹氣 餵奶方法不正確 吸奶瓶的寶寶,奶吸完了未被察覺,而一直吸入空氣。 食物引起:開始吃副食品以後,吃了過多產氣的食物,尤其是糖類的食物,如蘋果、甜瓜等等。只要有打嗝、放屁、排便等,將氣體排出,終止脹氣,就可改善寶寶的不舒服。 2.腹絞痛 通常發生在滿月到4個月的寶寶身上,症狀是寶寶經常在傍晚4~6點或半夜12點~2點的時候狂哭,哭得聲音很凄厲,往往會手握拳頭,腳踢個不停,媽咪看了很心疼,也不知該怎麼辦。 由於嬰兒啼哭最常見的原因屬腹絞痛,往往半夜父母將哭鬧不停的孩子送到急診室,醫生檢查沒有病理狀況,在睡了一覺之後就好了,但一到傍晚或半夜又開始哭個不停,醫生歸納可能的原因有: 過敏:部分的醫學報告指出,喝牛奶的嬰兒會對奶粉中的牛奶蛋白過敏而造成腹絞痛,即使喝母乳的寶寶,也會因為媽咪所喝的牛奶,而經由母乳哺育造成寶寶腸胃過敏。 腸內氣體過多或不正常的蠕動:腹絞痛是因為腸道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蠕動不規則,導致阻塞後產生疼痛。人的腸道就像一條道路,神經發育不成熟就像交通管制不良一樣會塞車,腸道塞車就會脹氣。 敏感度高或緊張性強: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因為寶寶的自主神經系統作用過強,而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對一般性的刺激有不尋常的反應。 環境因素:家庭的壓力及媽咪的焦慮,無形中會造成寶寶的不安而引起腹絞痛。也有人發現在懷孕過程中愈緊張的媽咪,生下的寶寶就愈容易腹絞痛。 當然以上的種種原因不一定是單一形成的,有可能是多種原因合並造成的。而腹絞痛依程度的輕重來分類,如果是一個星期發生三次以內屬於輕度的腹絞痛,一般只須熱敷肚子,或者塗上萬金油、薄荷油等按摩一下就會好。如果是一個星期三次以上或更經常,就有可能是中重度的腹絞痛,這時媽咪可以使用醫用消脹的葯,或者用葯阻止痙攣導致的腹痛。不過,這樣的疼痛通常在寶寶5~6個月大,腸胃發育成熟後自然就會消失。 3.泌尿道感染 另外會導致寶寶半夜哭鬧不停的原因還有泌尿道感染,如果發炎會導致腹痛、發燒及頭痛,媽咪這時就要收集寶貝的尿液去醫院檢查了。 4.鼻塞 3個月以下的寶寶還不會用嘴巴呼吸,一旦鼻塞會導致呼吸困難,睡覺時換氣困難也會讓寶寶啼哭不止,藉著啼哭才能呼吸到空氣,媽咪這時最好不要給寶寶塞奶嘴。 5.疝氣 疝氣分為臍疝氣和腹股溝疝氣兩種。如果是臍疝氣比較不嚴重,因為臍帶比較松,寶寶不容易感到疼痛,通常一歲以上就會改善了。 如果是掉到腹股溝里的箝制型疝氣就會感到疼痛了,這會造成寶寶半夜啼哭不止,寶寶哭或生氣時,稍微一用力就會讓腸子通過疝氣缺口掉到陰囊,如果缺口較大會自己縮回去,如果縮不回去了,一定要在24小時之內推回去,以免時間太久讓腸道壞死,就有可能要開刀了。
③ 9個月寶寶每天12點後哭鬧
寶寶12點後突然大哭怎麼回事
1、缺微量元素,血鈣降低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設導致寶寶晚上睡不安穩,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如果缺鈣,寶寶的鹵門就閉合得不好;如果缺鋅,一般嘴角都會潰爛。
2、太熱、太冷。
3、太乾燥,有鼻屎。
4、睡眠前玩得太興奮,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免得寶寶因過於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室溫適宜、安靜,光線較暗。蓋的東西要輕、軟、乾燥。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
5、注意肛門外有無蟯蟲。
6、很多媽媽看到寶寶晚上哭醒會以為孩子餓了,然後就給孩子餵奶,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這樣做反而會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習慣。
寶寶哭鬧怎麼辦
1、睡前哄,拍寶寶不要時間太長,在寶寶睡著之前離開,讓寶寶自己睡著。不要大人抱著睡著。
2、白天要有一定長的時間和寶寶親密得玩,讓他/她意識到爸爸媽媽很愛她,會給他充足的關愛。
3、和寶寶玩捉迷藏,讓他意識到即便他看不到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其實也在他周圍。
④ 為什麼小朋友每次12點到1點這個時間段就哭,每次問還不理人
小朋友每次12點到1點,這個時間段就啼哭,每次問還不理人,我覺得這個情況比較反常。建議先到醫院去檢查一下,如果查不到病因,那麼盡快去找會看事的師傅給孩子仔細查一下,看看到底是哪裡出了毛病。
這不是一個小問題,更不是封建迷信,所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一定要引起重視。
⑤ 孩子12點左右就哭鬧
小孩每天晚上12點哭鬧的原因真的是很多的,具體患病原因為生理性哭鬧、環境不適應、白天運動不足、午睡時間安排不當、疾病影響等,建議對症找出原因治療,只有找出原因治療之後就可以幫助小孩緩解12點哭鬧這個問題。
小孩每天晚上12點哭鬧就是夜啼,確實很多寶寶白天好好的,但是一到晚上就會表現的煩躁不安、哭鬧不止,若是自己的孩子出現這個問題,父母們一定要找出原因,然後從原因出發對症治療,那麼小孩每天晚上12點哭鬧的原因都有什麼呢?
1、生理性哭鬧:小孩每天晚上12點哭鬧的原因或許就是生理性哭鬧,出現的原因為尿布濕了、尿布裹得太緊,又或者是因為飢餓、口渴、室內溫度不合適、被褥太厚等原因引起,不管是什麼原因,父母一定要及時找出原因是什麼,對症解決之後孩子就會正常入睡。
2、環境不適應:有些小孩對自然環境不適應會出現晚上12點哭鬧,此時可以抱起和寶寶玩,這樣哭鬧就可以停止,當然還可以請兒童保健醫生作些指導,從而幫助小孩遠離這個問題。
3、白天運動不足:有的小孩會因為白天的時候運動不足,導致出現夜間不肯入睡、哭鬧不止這個情況,為了緩解可以適當增加孩子活動量,只要是孩子累了,到晚上的時候就可以安靜入睡。
4、午睡時間安排不當:部分小孩早晨起不來,午後2-3點才睡午覺,這些孩子容易每天晚上12點哭鬧,若是這個原因引起的,一定要及時給孩子調整睡覺的時間。
5、疾病影響:某些疾病也會影響直接影響到小孩的睡眠,對此要從原發疾病入手積極進行相關疾病的防治和治療。
上述主要給大家詳細介紹的就是小孩每天晚上12點哭鬧的原因都有什麼呢?小孩每天晚上12點哭鬧的原因真的是很多的,具體患病原因為生理性哭鬧、環境不適應、白天運動不足、午睡時間安排不當、疾病影響等,建議對症找出原因治療。
⑥ 我寶寶十一個月 每天晚上十二點過後都要哭一會 是怎麼回事 都已經持續好長時
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煩躁不安,哭鬧不止,人們習慣上將這些孩子稱為「夜啼郎」。這是嬰兒時期常見的睡眠障礙。 一般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生理性哭鬧 孩子的尿布濕了或者裹得太緊、飢餓、口渴、室內溫度不合適、被褥太厚等,都會使小兒感覺不舒服而哭鬧。對於這種情況,父母只要及時消除不良刺激,孩子...很快就會安靜入睡。此外,有的孩子每到夜間要睡覺時就會哭鬧不止,這時父母若能耐心哄其睡覺,孩子很快就會安然入睡。 ●環境不適應 有些孩子對自然環境不適應,黑夜白天顛倒。父母白天上班他睡覺,父母晚上休息他「工作」。若將孩子抱起和他玩,哭鬧即止。對於這類孩子,可用些鎮靜劑把休息睡眠時間調整過來,必要時需請兒童保健醫生作些指導。 ●白天運動不足 有的孩子白天運動不足,夜間不肯入睡,哭鬧不止。這些孩子白天應增加活動量,孩子累了,晚上就能安靜入睡。 ●午睡時間安排不當 有的孩子早晨起不來,到了午後2~3點才睡午覺,或者午睡時間過早,以至晚上提前入睡,半夜睡醒,沒有人陪著玩就哭鬧。這些孩子早晨可以早些喚醒,午睡時間作適當調整,使孩子晚上有了睡意,就能安安穩穩地睡到天明。 ●疾病影響 某些疾病也會影響孩子夜間的睡眠,對此,要從原發疾病入手,積極防治。 患佝僂病的嬰兒夜間常常煩躁不安,家長哄也無用。有的嬰兒半夜三更會突然驚醒,哭鬧不安,表情異常緊張,這大多是白天過於興奮或受到刺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此外,患蟯蟲病的孩子,夜晚蟯蟲會爬到肛門口產卵,引起皮膚奇癢,孩子也會煩躁不安,啼哭不停。 有這類問題的家長反映寶寶入睡前需要抱著、拍、晃、走動或含奶頭睡。剛入睡放到床上就醒了,需要長時間抱、拍、晃一直到睡熟後才能放下。這樣的孩子往往夜間醒來愛哭鬧。 實際上這是家長使寶寶養成不良的睡眠習慣造成的。因為在白天或晚上入睡前養成了抱、拍、晃或含奶頭的睡眠伴隨條件。當夜間嬰兒在睡眠周期之間醒來時,睡眠習慣好的嬰兒會自動調節自己轉入下一個睡周期,父母甚至不察覺。但養成以上伴隨條件習慣的嬰兒夜間醒來時,要求家長起來抱、拍晃才能再入睡,即使不餓,也要含奶頭,吸吮幾口就睡著了,不然就哭鬧不已。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家長需要耐心堅持2-3天培養寶寶自己入睡的習慣。從白天開始,將快要入睡的寶寶放在小床上,如果他哭鬧,可以在床邊用語言和表情給予安慰,讓寶寶哭一會兒抱起來安慰,放下又哭,第二次讓他哭的時間長一些再抱起,以後逐漸延長時間再應答。直到寶寶覺得再哭爸爸媽媽也不會抱我了,他就學會自己入睡了。戒掉含奶頭睡的習慣也同樣。一旦養成自己入睡的習慣,夜間就會睡得很好。 有些孩子喜歡鬧夜,這使得上班一族的父母苦不堪言。夜間哭鬧不止,還會干擾鄰居,每當鄰居順起孩子是不是有什麼毛病了,做父母的會感到一種失落感,覺得自己帶不好孩子。 在兒科門診,因為夜間哭鬧而帶孩子就診者為數不少,咨詢這方面問題的家母也很多,當醫生問起他們如何應對時,不少總覺得束手無策。這時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對父母有所幫助。 認識最重要 排除疾病所致,什麼原因也找不到的夜哭郎是最常見的。因此,也就難以找到應對的辦法。即使父母從育兒書中、夜間育兒手冊中、看醫生、咨詢等得到一些辦法,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往往難以奏效。父母很難找到應對自己孩子的方法,這是事實。 疲憊的父母面對這樣的現實,會有一種教養孩子的挫敗感。事實上,夜哭郎與父母的教養沒有什麼關聯。嬰兒是很難一覺睡到天明的,有的嬰兒醒後並不哭鬧,或把把尿,或喂餵奶,或乾脆不用父母管,就自己入睡了。可有的嬰兒就是哭鬧,自己不哭夠,是不會停止的,盡管父母使出渾身解術也無濟於事。如果父母有這樣的認識,就不會對孩子的鬧夜感以氣憤了。 無論什麼原因引起孩子夜間哭鬧,父母採取不予理睬的辦法都是不對的。哭是嬰兒的語言,孩子哭了,就是在和父母交流,而父母卻拒絕和孩子交流,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盡管短期可能會產生效果,可對孩子以後成長是不利的。我不贊成這種消極的方法。 有媽媽說:「昨天晚上,孩子又是醒來哭,我們不理睬,結果哭了十幾分鍾自己就睡了,這招不錯。」但是,這位媽媽沒有想到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孩子屈服是對自己不信任,也會導致對親人、別人不信任。長大以後,這種信任危機會使孩子變得孤僻,與人難以相處,社會交往能力差。 怕把孩子慣壞了,而讓孩子一味地哭個夠,是不明智的方法。實踐證明,當孩子醒來哭時,父母反應越上,孩子哭的時間越短,停止鬧夜的年齡越小。 當孩子醒來哭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問孩子為什麼哭: 1?有尿了? 2?尿布濕了? 3?餓了想吃嗎? 4?睡前吃多了? 5?孩子胃不舒服? 6?室內太熱了? 7?太冷了? 8?室內空氣不好? 9?氧氣稀薄? 10?濕度太小?孩子噪子發干?要水喝?…… 如果沒有答案,媽媽就把孩子抱起來或摟到自己懷里,輕輕拍著孩子,輕輕哼著曲子,孩子可能會慢慢入睡。 如果孩子哭得厲害,抱也抱不住(發生這種情況常常是讓孩子哭了一會兒,孩子已經很冤屈了),父母也不要著急,還要聲細地哄著孩子。不要又是顛,又是晃,大聲地「哦,哦,哦」,比孩子鬧得還歡,這會讓孩子更難以安靜下來。 如果孩子從來沒有這樣鬧過,只是這夜很特殊,就要想到疾病的可能,打個電話給醫生,咨詢一下,是否需要請醫生看一看。 如果孩子哭鬧一陣,就安靜下來,一會又哭鬧一陣,又安靜下來,要想到嬰兒腸套疊的可能。如果是比較胖的男孩,或這兩天有些鬧肚子,就更應高度懷疑了,請醫生看一下是必要的。 寶寶睡覺不踏實、哭鬧的原因和對策 1、缺微量元素,血鈣降低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設導致寶寶晚上睡不安穩,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如果缺鈣,寶寶的鹵門就閉合得不好;如果缺鋅,一般嘴角都會潰爛。 2、太熱、太冷 3、太乾燥,有鼻屎 4、睡眠前玩得太興奮,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免得寶寶因過於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室溫適宜、安靜,光線較暗。蓋的東西要輕、軟、乾燥。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 5、注意肛門外有無蟯蟲。 6、很多媽媽看到寶寶晚上哭醒會以為孩子餓了,然後就給孩子餵奶,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這樣做反而會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習慣。 7、積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飽也會導致睡眠不安。建議喂粥、面等固體食物應在臨睡前至少兩三小時喂,睡前再喝一點奶。 8、母乳寶寶的戀奶。(這個很多母乳寶寶都存在的情況) 9、晚上一定要餵奶的話,要注意: 盡量保持安靜的環境。當晚上餵奶或換尿布時,不要讓孩子醒透(最好處於半睡眠狀態)。這樣,當喂完奶會換完尿布後,會容易入睡。 逐漸減少餵奶的次數,不要讓孩子產生夜間吃奶的習慣。 10、如果寶寶因為夜裡想尿尿就醒,本人覺得應該給他用尿不濕,這樣不至於因為把尿影響寶寶睡覺。如果有用尿不濕的話,一定是尿不濕包得太緊。 11、發現孩子有睡意時,及時放到嬰兒床里。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著或搖著他入睡。那麼每當晚上醒來時,他就會讓你抱起來或搖著他才能入睡。 12、不要讓嬰兒含著奶嘴入睡,奶嘴是讓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覺用的,若干孩子含著奶嘴睡著了,在放到床上前,請輕輕將奶嘴抽出。 13、寶寶哭鬧,不要及時
⑦ 寶寶晚上12點左右固定的哭鬧,怎麼回事
在3周至3個月之間哭得最多,尤其是在下午和晚上。由於環境和脾性的不同,嬰兒啼哭的次數和時間也不同。但如果在一段時期內,如三周或更長時間里,啼哭三個小時或以上,一周超過三天,專家認為這就是「腸絞痛」。 腸絞痛的特點有哪些? ·餵奶不總能讓寶寶平靜下來,尤其在傍晚或者晚上,寶寶一旦停止吃奶就開始哭鬧,有時候會哭著睡著了,但是沒過多久又突然哭醒。 ·在哭鬧的同時,還會伴隨不停的蹬腿。 ·即使你的安撫起了效果,但是哭鬧馬上又會重新開始,似乎任何方法都不能長久。 ·寶寶的哭鬧持續時間較長,甚至持續1小時以上,尤其在半夜,這種哭鬧會讓你覺得時間更加難熬。 ·你會發現,寶寶每天幾乎在同一時間段哭鬧,好像上了鬧鍾一樣。 腸絞痛發生的原因 腸絞痛是一種神秘的、非常常見的生長發育中的問題,至今沒有發現確切的發病原因,而對於父母來說,寶寶得腸絞痛是令人焦慮的,特別是當腸絞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不明確的時候。雖然還沒有研究者對引起嬰兒腸絞痛的原因作出明確且肯定的回答,但大致可能出自下面幾個原因: ·控制腸壁蠕動的神經發育不成熟 3~4個月以內的小寶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容易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部分腸道蠕動較快,部分蠕動較慢,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 ·腹部脹氣 寶寶消化道里用於分解食物的消化酶或消化液還很少,消化母乳或者配方奶里的蛋白質時,可能會造成肚子脹氣疼痛。寶寶在哭鬧過程中也會吞下過多空氣,這也能造成脹氣。 ·不良情緒的傳染 媽媽的焦慮和煩躁情緒也會傳染給寶寶,有些專家認為,寶寶一陣一陣長時間的哭鬧是一種發泄,因為他們正在發育的神經系統還不能很好地處理周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因素。讓他們哭鬧不止。 大多數寶寶在3~4個月之後,自己就會逐漸減少哭鬧次數,這也許是寶寶的神經逐漸發育健全,對環境或其他的刺激因素也不再那樣敏感的緣故,但真正的原因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7個小方法安撫寶寶 腸絞痛並非不能緩解,雖然下面的方法不一定每次都有效,但是嘗試一下也沒有壞處,或許正巧適合你家寶寶。 ·餵奶:這是最容易讓孩子恢復平靜的辦法,吸吮讓他擁有安全感,吃母乳還能有效的防止牛奶過敏的發生,所以,這通常也是媽媽們最先想到的招數。有些吃母乳的寶寶也經常有腸絞痛的問題,媽媽要注意自己的飲食中是否有可能引起過敏的成分,例如牛奶、咖啡或辛辣食物等,可以試著停止攝取這些食物,觀察寶寶的反應。 ·輕揉腹部:在手上塗一層嬰兒潤膚霜或者嬰兒油,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揉寶寶的小肚子,有助於排除腸道內的氣體。 ·襁褓的作用:用小被子將寶寶輕輕包裹起來,讓寶寶在襁褓里尋找最熟悉的記憶。襁褓的作用相當於媽媽的子宮,被包裹的感覺可以使寶寶找回在媽媽肚子里的感覺,身體上的不適會逐漸減輕,慢慢安靜下來。 ·注意睡姿:可以利用側睡枕將孩子保持在側卧位。這樣的姿勢對孩子的腹部有一定壓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腹部疼痛。 ·聲音的模仿:用嘴在寶寶耳邊有節奏地發出「噓噓」的聲音。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一直與媽媽腹部大血管內血液流動的聲音相伴,這種聲音是有節奏且間斷的。熟悉的聲音會讓寶寶有安全感。有些白色電器的聲音也會有相似的效果,比如吹風機、吸塵器,所以往往在家中很嘈雜的時候,寶寶也會停止哭泣。 ·輕晃孩子或保持其趴著玩:將寶寶面朝下放在你的腿上,輕輕搖晃,也能起到一定的鎮靜效果。寶寶在子宮里通常是頭朝下,平時媽媽在活動時,子宮里的寶寶也會感受到輕輕的晃動,和這個動作的感覺比較相似。有時將孩子置於俯卧位也會獲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換個環境換個人: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驗,自己怎麼也搞不定的小人兒,帶到醫院,竟然呼呼睡得正香,或者索性交給爸爸,爸爸卻覺得媽媽是小題大做,因為在他的懷抱里寶寶很快就停止了哭泣。 再就是可能嚇著了,給寶寶叫叫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