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家長讓孩子罰跪
㈠ 孩子沒有寫作業,父親讓跪,這種教育怎麼批評
孩子沒有寫作業,這個行為不對,做家長的應該批評,但是父親罰跪就能解決問題嗎?我從來沒有採取過這種方式,我覺得這種方式解決不了最根本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沒寫作業?這才是最基本的問題,這種方法除了侮辱孩子的自尊心之外,還能有什麼作用呢?
這個父親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中,這一點是非常可取的,因為現在的家庭裡面父愛缺失,非常嚴重,但是怎麼去管理和教育,這是父親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作為父親對孩子的愛應該更加有耐心和細膩。
㈡ 中國人教育孩子時,父母的錯為啥卻讓孩子來受懲罰
我曾經聽過心理學家李玫瑾的一段講座,她講的是,幼兒園老師給孩子換尿片,和媽媽給孩子換尿布的不同在哪裡?
媽媽給孩子換尿片,手上在忙著收拾,嘴裡也不停地說話:“你看看,你怎麼拉了這么多,你可真行啊,哭得這么大聲。這會兒換好了,舒服了吧?”換完尿片,媽媽會拍拍孩子的小屁股,親親孩子的小臉蛋,和孩子親密地玩一會兒。
幼兒園的老師或者是保姆給孩子換尿片,手法可能很熟練,但是嘴裡就沒有那麼多話。她們麻利地給孩子換完尿片,又去做別的工作了。
這兩種孩子,長大以後會有很大的區別。被媽媽照顧的孩子活潑自信,你讓他和陌生人打招呼,他大概會很高興地喊,“阿姨,你好!”
男孩子需要學習爸爸剛毅的品格,學會如何有責任擔當。父愛可以給女孩子充盈的內心,讓她們形成正確的婚戀觀。
家長是因,孩子是果,如果孩子有什麼問題,我們做家長的,首先需要審視自身。希望你多學習,做優秀的父母,培養出色的孩子。
㈢ 各國父母「懲罰」孩子的方式,你知道哪些
其實,錯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會犯,孩子犯錯對我們大家來說理所應當就是教育,認為教育後就不會再犯。事實真的如此嗎?
日常用的懲罰目的都是讓孩子承擔後果:比如罰站、罰跪、罰做家務、挨打等。我認為太多的親子書只教會我們解決孩子的問題,卻忘了引導孩子成長的家長,孩子如果是家長的復印件,主件出問題了怎麼教仍然還會出問題。要從根本解決問題。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點燃生命。有一本親子書《你是孩子的光》,這本書教會我們把自己活出來成為孩子的光。推薦一本親子溝通書《親子溝通密碼》,真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正確且有效的溝通。這2本書其實不僅可以用在親子,還可以用在工作、生活中,家長也是需要不斷學習才可以更懂孩子,和孩子與時俱進。
㈣ 9歲男孩被同學罰跪喊「大爺」,致重度抑鬱,校園霸凌為何屢禁不止
因為這個事兒人人都知道卻人人都幫不上忙,等到發現的時候傷害已經造成了,畢竟家長和老師不能24小時都跟在孩子的身邊保護,作為只能靠自己處理的事兒自然就屢禁不止了。
雖然我沒有經歷過校園暴力,但在看電視劇或者電影中的片段的時候還是會揪心,畢竟這么小就經歷這些,估計會成為心裡無法抹去的陰影吧。
㈤ 家長對孩子進行體罰下跪有什麼危害
體罰是具有雙重危害的。它不僅使孩子身體上受到損害,更從心理上遭到打擊。體罰這種「教育形式」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損害,使得他誤解了父母的嚴厲,到青春期時就會出現極端的反抗,影響家庭關系。最好的方法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孩子與家長感同身受,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這種方法不能立竿見影,需要家長的耐心教育。
㈥ 家長教訓孩子的時候常讓孩子下跪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什麼影響
以後犯了錯不管任何時間熱和地點習慣性下跪,男兒膝下有黃金,古訓傳承了幾千年必然是有道理的,你那種教育方式不行。你們在摧殘和揉捏孩子的自尊心。為了孩子的將來,最好不要再體罰更別說下跪了。這個家庭應該是女的大,才會這樣去做。
養子不教父之過,從小老爸就教育,男孩子不要隨便哭,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能彎腰駝背,更不能屈膝下跪,犯一條打一次。在國內,學習好的孩子一般自尊心都很強烈。
㈦ 對於五歲的小孩動不動就罰跪這是家庭暴力嗎 我嫂子經常孩子一犯錯就讓罰跪 實在看不下去怎麼辦 我要說
家庭暴力談不上,但是這種教育方法有待商榷,現在罰孩子跪的家長真的不多了,莫非他是佛教徒,傳統文化信徒?
㈧ 罰跪對孩子的影響
會讓他很受傷,一是跪的方式太老套了,而且是一種侮辱;二是不適合他的年齡,孩子重在引導,而不是重罰。家長的打罵往往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同時還會向孩子傳遞一個錯誤的信息--失敗會讓人付出慘痛的代價。
為了逃避失敗後的懲罰,孩子會害怕失敗、害怕嘗試,從而變得瞻前顧後、畏首畏尾。要麼老是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轉,要麼老是選擇一些非常簡單的事情做。
打罵和斥責本來就是一種過激行為,而用這種方式來懲罰失敗,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雪上加霜,放大孩子的錯誤,使孩子的身心俱受傷害。
從內心來講,孩子也渴望考高分,渴望得到別人的贊揚,渴望每件事都能做成功,但有時失敗又是無法避免的,家長不能簡單地把一切歸咎於孩子的不用心、不努力。
其實,孩子失敗後,他的心裡比誰都難受。這時,他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指責和懲罰,而是理解和鼓勵。
失敗本來是很正常的現象,而家長的懲罰會讓孩子做出錯誤的自我評價,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從而變得自閉,不敢輕易挑戰自我。
當孩子再次遭遇失敗時,他們會通過撒謊來掩蓋,而不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重新站起來。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多麼大的損失啊!
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往往是建立在無數次的失敗之上的,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孩子的一次失敗呢?
所以,不管孩子出於什麼原因失敗了,家長都應該持包容、理解的態度,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失敗,找到失敗的原因,並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拓展資料】
「誇」和「批評」一樣都表達是個人或群體看到對方(群體)行為的反應,對於行為方來說,「誇」表達的是贊同,「批評」表達是否定。而對於還沒有建立完整的是非觀念和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同於他們對自己行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