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一到三歲孩子

為什麼一到三歲孩子

發布時間: 2022-05-29 23:27:29

A. 為什麼1-3歲的兒童會流哈水

長牙期的寶寶會流口水哦,要麼就是唾液腺受損傷了,比如小時候使勁親多了,容易傷到唾液腺。

B. 為什麼孩子到了3歲這個階段特別叛逆,你讓他不要干什麼他非干

因為孩子到3歲的階段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想去了解這個世界,這是正常現象,你們作為家長,現在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現在孩子接觸的東西,能夠影響他以後的生活

C. 為何有的孩子到了三歲會出現逆反心理呢

都說家裡有孩子,避免不了雞飛狗跳的日子。為什麼呢?我們知道每個孩子天性活潑好動,有一個孩子能夠把家裡鬧翻,有兩個或者以上的孩子能夠把家裡掀翻。盡管嘴裡可以默念“親生的”,手上卻受不了直接想揍他們。其實孩子的天性如此,我們如果能夠換位思考一下,就不會那麼難受了。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的規律,我們無法要求他們像大人一樣自律,我們應該多了解他們的生長特點規律,從而幫助他們平穩度過一些有代表性的時期,比如說叛逆期。這樣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孩子到了三歲就開始出現逆反心理。

作為家長,在這個階段,我們多要進行引導,盡管孩子還小,但是他們是明白的。我們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和尊重,以此滿足他們的小大人獨立的要求。在這個基礎上,面對他們偶爾誇張的行為,要延遲滿足,還要適當培養他們的愛心,和對別人的同理心。順利度過這叛逆期,孩子就會養成獨立信任的人格,對以後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幫助。

D. 孩子為什麼到了3歲後性格就變了

你好,3~6歲:人生第一個動盪時期
中國有句民諺:「三歲看大,七歲至老。」意思是說,小孩子三歲時候的脾氣稟性,可以預測他老年時的心理、行為表現;而到七歲左右,可以預測他一生的狀況。「3歲看大,7歲看老」,一個人的性格在其6歲之前就已經大致成型了。孩子在6歲之前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所形成的性格,會對孩子將來的學習、事業、婚姻、家庭等方面造成重大影響。所以,在6歲之前,父母要注意孩子性格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並採取積極措施,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給孩子未來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2~3歲是計數能力(口頭數數、按物點數、按數點物、說出總數)發展的關鍵期;
●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期,5歲左右是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期;
●2.5~3.5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行為規范的關鍵期;
●3歲左右是培養其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期。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通過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時測得的智商定為100%,那麼其中50%在3歲前發生,由此可見,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抓住3歲前這一關鍵期十分重要。
2
一生的競爭力,就在3歲、7歲、10歲
研究表明,7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孩子3~6歲的時候。孩子在3~6歲的時期是「潮濕的水泥」期,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影響孩子今後生活的一些重要性格也在這一時期初見端倪。在這一時期內,加強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性格,成為快樂、自信和受歡迎的人,但是優秀的性格特質不會自動在孩子身上出現,需要父母的精心培養和長期努力。而孩子在長期的成長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性格的徵兆,對於這些徵兆,父母要及時發現,並徹底根除。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個徵兆,父母就要及時進行幫助和干預。
1. 害羞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家的時候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是一到陌生環境里,立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完全失聲了。而最令家長感到尷尬的是,當好心的長輩跟孩子打招呼或者逗孩子玩的時候,孩子突然蜷縮成一團,往父母的懷里鑽。
害羞的孩子由於缺乏公眾表現的機會,因而較少得到學校和同伴的關注。害羞的孩子由於不愛爭取,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激烈的競爭年代,害羞的孩子很有可能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否定自我。
2. 脾氣暴躁
脾氣暴躁的孩子,當他不願意做某件事情時,就會賴在地上,大哭大叫。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很多父母會對孩子進行哄勸、呵斥、教訓甚至打罵,但所有努力都嘗試過後,父母會發現孩子依然蠻不講理地在哭鬧,或者父母當時花費力氣和時間把孩子「安撫」或者「鎮壓」下了,過後這種事情還會一次次發生,弄得家長筋疲力盡。
3. 缺乏自信
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時往往缺乏自信,什麼事都不敢幹,表現得很退縮,這讓父母感到很沮喪。盡管父母經常用各種表揚、鼓勵的方式,孩子還是常常將「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掛在嘴邊。
4. 不合群
家長會發現,有些孩子可以很容易跟別人相處,和別人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而另一些孩子則是「另類人物」,很容易與他人發生沖突,讓同伴反感。這些孩子常常游離在人群之外,很難與別的孩子一起玩游戲。
身為父母,如果孩子出現以上現象,就要及時採取措施加以糾正了,否則就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父母可以從以下方面努力:
1. 對於害羞的孩子
父母要讓孩子事先有充分的准備。無論在什麼場合,如果孩子事先已經做好了各種准備,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他就不會那麼緊張、焦慮和不安,怕羞的情緒也會減少許多。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到外面走走,多認識一些人,以減少孩子的緊張感。此外,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這樣孩子就會克服害羞了。
2. 對於脾氣暴躁的孩子
父母要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要讓孩子用健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尖叫、打滾、哭喊、摔東西、罵人、踢打都是不好的行為。父母要給孩子清晰地傳達這樣一個信息:生氣可以,但是以消極、發脾氣或者造成傷害的方式發泄怒氣是不可以接受的。當孩子特別生氣的時候,可以將其帶到自己的房間,可以通過打枕頭等安全方式進行發泄;還可以讓孩子把不開心的事情畫下來,扔到情緒垃圾箱;也還可以教孩子通過調整呼吸來使自己平靜下來,或者以其他更健康的方式發泄情緒。
3. 對於缺乏自信的孩子
父母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重要的是,父母應該多去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當下的某個結果。不要說:「你今天表現很好」,而是說:「因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課不亂跑,所以我要表揚你。」清楚地讓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視他自己努力的過程,能使孩子更有信心地面對困難。
4. 對於不合群的孩子
父母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主要表現在全家人和睦相處上,大人要關心小孩,子女要關心長輩,切忌以孩子為中心,處處圍著孩子轉,讓孩子凌駕於父母之上。同時,家長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隨意訓斥、打罵,要讓孩子在互敬互愛的家庭氣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另外,家長還應該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鼓勵孩子交朋友。父母閑暇時常帶孩子到有小朋友的人家去串門。在孩子帶其他小朋友到家裡玩時,父母要表示歡迎,並鼓勵孩子熱情接待。家長還可讓孩子多與性格外向、勇敢的小朋友接近,這是最好的互補法。
迄今為止在心理學領域產生最大影響的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兒童個性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
(1) 口唇期,0~1歲,吃奶和吸吮給兒童帶來最大滿足;
(2) 肛門期,2~3歲,排泄給兒童帶來最大快樂;
(3) 性器期,3~6歲,這是一個激動不安的時期,性器是兒童快樂和滿足的主要來源。男孩對自己的母親有戀母情節,女孩則過分迷戀自己的父親。但是戀父(母)情節最終要受到壓抑,作為「競爭對象」的父親或母親都十分強大,因害怕閹割等懲罰,最後以男孩向父親認同,女孩向母親認同而使心理沖突得以解決。
(4) 潛伏期, 7~11歲,內部驅力投入到學校學習和大運動量游戲中去。
(5) 生殖期, 12歲以後, 主要活動是建立友誼,謀求職業,求愛和結婚。
弗洛伊德認為3~6歲這個階段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都知道,孩子到3歲時會突然發生很大變化,有些孩子變得非常不聽話,固執,任性,有的孩子情緒突然變得很不穩定,在3~4歲的孩子中,男孩的戀母情結和女孩的戀父情結表現相當普遍。而在此之前,這些特徵就不明顯,在此之後,這些特徵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學界,人們把3歲左右稱為一個關鍵時期。
為什麼在3歲左右會出現這些明顯的變化呢?
這是因為,3歲兒童的大腦發育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經相當好,他們的語言已經接近成熟,生活經驗也積累了很多,認識能力有了巨大的進步。特別是,3歲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脫離開大人的幫助自己走路,如果沒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遠的路。所有這些發展都使得3歲左右的小孩產生了自我意識,他們開始意識到,「我」是和別人不一樣的,「我」可以自己幹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獨立地吃飯、拿取東西,也可以對事情做出基本的判斷了。例如,他們知道,剛從火爐上端下來的鍋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時候,只要一拉開關,燈就能亮,他們如果渴了,能夠自己到冰箱里尋找喝的東西,餓了,會從家裡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愛吃的東西充飢;晚上躺在床上,他們會要求媽媽給自己講個故事再睡覺等等。
總而言之,3歲小孩的本事變得比過去大得多,他們會不斷地向爸爸媽媽提出各種要求,如果這些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大哭大鬧,比如,在玩具商店裡,如果他們想要買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而媽媽不答應買,他們就會躺在地上打滾,而不顧媽媽丟面子。
3歲小孩也比過去更可愛,因為他們總是說出一些令大人噴飯的話,干出一些讓大人驚奇的事情。一個小女孩,誰也沒教她,她會自己靜靜地坐在媽媽的化妝台前,往嘴上塗口紅;一個小男孩,會拿起爸爸的電動剔須刀,在臉上亂比劃。當看見媽媽為什麼事情傷心的時候,他們會緊緊抱住媽媽,想安慰她。
3歲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每天都在進步,他們的知識經驗,認識事物的能力、社會交往技能、語言、思維,一切都在向前進步。
3歲這個關鍵時期過去之後,孩子的心理發展並沒有馬上平靜下來,您會發現,他們身上又接連出現了其他問題,比如,他們的語言發展很快,但是思維發展較慢;他們做事情,想問題,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和8~9歲的孩子相比,他們還顯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講道理;他們有時很任性,不聽話,想自己做事,但有時又非常依賴大人;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積極性很高,對自己不感興趣但是有社會意義的事情,則不那麼願意做;他們的情緒還很不穩定,仍然會動輒大哭大鬧;他們與小夥伴的關系也還很不穩定等等。
總之,直到上小學之前,孩子的心理發展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E. 為什麼說3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三歲孩子的常常被稱為trouble three,原因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心理上已經有了「獨立自我」的意識,但是生理上很多事情還需要靠爸爸媽媽幫忙,正是這種渴望獨立又不能獨立的特點,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能會很容易情緒化,如果父母能了解孩子的這個心理特點,則更容易接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這也為他以後上有幼兒園時減少分離焦慮奠定基礎。

F. 為什麼三歲就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常言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並非空談,科學研究顯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孩子3歲之前的生長發育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變化。身為家長,只有把握好3歲之前的黃金期,孩子才會按照其自身的生長發育特點,發揮出潛能,健康成長。
3歲看老的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范圍,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後2~3年內,無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兒刺激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
為證實3歲在一個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別具一格的試驗觀察。
研究者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先是經過一番調查分析,然後將他們分為5種類型:充滿自信型、良好適應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約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當這些3歲孩子都長成了26歲的成人時,卡斯比教授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走訪。調查結果如(表1):
表現類別 佔有比率 幼年時的表現 成年後的表現
充滿自信型 28% 活潑熱心,為人外向型性格。 性格開朗、堅強、果斷,領導欲較強。
良好適應型 40% 自信、自製,不容易心煩意亂。 到26歲時,他們的性格與幼年時期相比沒什麼變化。
沉默寡言型 8% 性格沉默,言語較少。 他們要比一般人更傾向於隱瞞自己的感情,不願意去影響他人,不敢從事任何可能導致自己受傷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 10% 行為消極,注意力分散等。 與其他人相比,這些人更易於對小事情做出過度反應,容易苦惱和憤怒。熟悉他們的人對其評價多為:不現實、心胸狹窄、容易緊張產生對抗情緒。
自我約束型 14% 自我約束力強,不輕易被外界干擾。 長大後的性格也和小時候一樣。
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讓卡斯比教授十分驚訝。他對自己的試驗結果進行總結,並在2005年發表了報告演說,這一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轟動,為「3歲看老」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會像海綿一樣吸收。這意味著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
由此可見,在孩子3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擔當著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師只有深諳育兒之道,抓住3歲這一關鍵期,才能贏得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勝利。

G. 為什麼三歲的孩子也有青春期家長該如何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

民間有一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這句話也並非全無道理,因為三歲剛好就是孩子的青春期,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三歲的孩子也會有青春期?因為經歷過三歲的青春期,孩子在能力、性格和心理上都會產生巨大的變化,父母在此時要細心觀賞,如果說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表現的害羞、脾氣暴躁,那很可能自己的三歲孩子正在經歷青春期。

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即將經歷他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作為父母一定要對他們多多關心,在生活中留意觀察。

H. 1-3歲的寶寶為什麼喜歡拆家

在人的漫長一生中,從出生到完全定型,可能需要花費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時間。而大腦作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發育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卻非常短暫。若想要寶寶能為將來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大腦發育更完善,家長們需牢牢抓住這短暫的寶寶大腦發育加速期。

我家18個月的寶寶便讓全家都對她的破壞力敬而遠之。她房間的牆壁,只要是她能夠得著的高度,早已經被各種顏色的畫筆塗得亂七八糟的。不管是盒裝的紙巾還是成卷的紙巾,都被寶寶拉扯出來,扔滿地。

連她最喜歡的玩具,也被拆得七零八落。但是育兒專家的建議都是這些表現都屬於寶寶大腦進入高峰期、加速期的表現,最好不要過多的干涉。所以,現在全家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便是跟在寶寶屁股後面收視殘局,或者引導寶寶跟我們一起收拾。


我們中國不是有句俗話叫:“三歲看老”,雖然這話有些片面,但是不可否認,1歲至3歲期間,確實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加速期。這個時期,對於孩子大腦的發育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時期。

家長們能好好把握這個時期至關重要,更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包括了孩子的智商與身體健康,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你對孩子大腦發育的加速期了解嗎?在這個黃金時期,你是如何做的呢?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

I. 可怕的三歲,為何三歲的孩子比較調皮

有孩子的家長應該都是深有體會吧,孩子到了三歲之後變得非常調皮,感覺一夜之間性格大變,簡直可以用可怕來形容。之所以三歲的孩子比較調皮,當然是因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已經進入了第1個叛逆期。這個時候孩子的心智已經開始逐漸成熟,想要自己去進行判斷,不再滿足於家長的決定。他們可能會本能的拒絕家長各種各樣的要求,再加上孩子原本就愛玩兒,有探索的心理,想要嘗試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情,所以自然會顯得非常調皮。

其實孩子調皮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孩子除了叛逆期之外,他們還會想要去探索世界,孩子本身年紀還小,對於危險的事情沒辦法去判斷,這種時候就需要家長在一旁保護引導。如果孩子並沒有犯什麼錯誤,家長沒有必要過於糾。比方說你家孩子趴在地上看小螞蟻搬家,這種時候家長可能會積極敗壞的,認為孩子把衣服弄臟了,但是孩子在弄臟衣服的同時也能夠觀察到很多事情,這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成長。孩子調皮都是難免的,這只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而已,如果強加干涉的話,那麼對孩子反而不好。

熱點內容
用蘋果12自拍背景為什麼是糊的 發布:2025-05-12 17:36:58 瀏覽:624
小米燈開關為什麼不亮 發布:2025-05-12 17:01:46 瀏覽:273
為什麼沒加微信好友還能聊天 發布:2025-05-12 16:26:40 瀏覽:577
為什麼紅米軟體打不開 發布:2025-05-12 15:34:31 瀏覽:949
為什麼血小板顏色會不一樣 發布:2025-05-12 15:34:27 瀏覽:98
為什麼酶活力保存時間長而降低 發布:2025-05-12 14:49:17 瀏覽:468
為什麼長時間玩手機臉起痘 發布:2025-05-12 14:29:04 瀏覽:191
顏色越深分度值一樣是為什麼 發布:2025-05-12 13:40:08 瀏覽:299
15歲男生為什麼會高血壓 發布:2025-05-12 12:47:09 瀏覽:579
韓國簽證為什麼找不到信息 發布:2025-05-12 11:56:49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