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化砧蘋果為什麼嫁接兩次
Ⅰ 蘋果樹不適宜證在男方南方地區不利於蘋果生長的因素是什麼
蘋果性喜冷涼乾燥、日照充足的氣候條件。一般認為,4~10月生長期的平均氣溫12度~18度最適於蘋果的生長。夏季溫度過高,平均氣溫>26度時,花芽分化不良,果實發育快,不耐貯藏。紅色品種成熟前適宜的著色溫度為10度~20度,如晝夜溫差小,夜溫高,則上色困難。對照誰北地區氣候條件,尤其是中熟紅色品種在溫度方面離最適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往南至長江流域,則這種差距加大。
世界蘋果主產區的年降水量約在500毫米~800毫米。花芽分化和果實成熟期,要求空氣比較乾燥,日照充足,則果面光潔,色澤濃艷,花芽飽滿。如雨量過多,日照不足,則易造成枝葉徒長,花芽分化不良,產量低而不穩,病蟲害嚴重,果實質量差。淮北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時有春旱、伏旱或秋旱發生,7~8月份多數年份雨量又過於集中,故灌排措施均需加強。
蘋果為喜光性樹種。光照充足,有利於正常生長和結果,有利於提高果實的品質。不同品種對光照的要求有所差異。淮北地區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基本上能滿足蘋果生長發育的需要。
土壤方面,蘋果適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土壤酸鹼度(ph值)以微酸性到中性為宜。土壤通氣不良時,根系生長受阻。ph7.8以上時,易發生缺素失綠現象。對土壤的耐鹽力低於0.15%
我國蘋果主要品種種植面積
紅富士----------------49.6%
元帥系品種------------9.7%
金冠------------------6.2%
喬納金----------------3.0%
嘎拉------------------2.8%
其他優良品種----------1.9%
國光------------------14.0%
其它老品種------------11.3%
蘋果商品性好,且耐貯運;利用成熟期不同的品種,可周年供應。其產量和栽培面積,在國內各種果樹中均居首位,1997年全國總產近2000萬噸,是我國水果市場上最重要的一種水果。
蘋果也是一種對土壤適應性較強的高產果樹。一般山岡薄地、河灘沙荒和輕度鹽鹼地,經過適當改良後,都可進行成片栽培,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蘋果適於成片栽培,果實除主供鮮食外,還可加工製作果汁、果酒、果醬、果乾、果脯、蜜餞、糖水罐頭等。
目前栽培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管理粗放,病蟲防治不力,致部分幼樹適齡不結果,單產低或大小年現象嚴重;不能適期採收,貯運和包裝條件較差;品種缺乏競爭力。上述問題如能解決,則蘋果增產增值的潛力很大。
育苗和建園
1.育苗 均用嫁接繁殖。砧木有喬化砧和矮化砧兩種。淮北地區應用較多的喬化砧種類,有湖北海棠(如山東的平邑甜茶)、西府海棠(如河北懷來的八棱海棠)和海棠果(又稱「揪子」,如山東的萊蕪茶果)等。應用較多的矮化和半矮化砧木,分別有m26、m9和m7、mm106、mmlll。矮化砧的分類標准各國不同,根據我國具體情況和習慣,經1974年召開的有關會議商定,我國矮化砧的分組標准為:喬化砧(樹高與實生喬化砧相似,約5米左右)、半矮化砧(樹高為實生喬化砧的2/3左右,約3.5米)和矮化砧(樹高為實生喬化砧的1/2左右,約2.5米)。此外,我國山西果樹研究所從河南海棠中選出的s20和s63。也是較好的蘋果矮化砧。
喬化砧用種子繁殖。秋播或沙藏層積後春播。低溫層積的天數約30~60天。矮化砧必須用扦插、壓條或分株的方法進行繁殖,以保持矮化特性。
嫁接用t形芽接法,在秋季芽接,當年形成半成苗。芽接未成活的砧木苗,當年可補接一次,如仍未成活,以及當年不夠嫁接粗度的砧木苗,在第二年春天進行枝接。枝接一般多用切接或劈接法。半成苗在春季萌芽前剪砧,接穗抽稍後要及時抹除砧櫱,以後加強管理,至秋季即可出圃。
矮化砧的利用有自根砧和中間砧兩種方式。我國多推廣後一種方式。矮化中間砧蘋果苗是由基砧、中間砧和接穗品種三部分所組成,所以需要嫁接兩次。它的優點是,通過基砧的選擇,可以擴大矮化砧應用的范圍,同時可加快矮化砧繁殖與利用的速度。利用矮化中間砧達到矮化效應,必須使其保持25厘米以上的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矮化中間砧的加長,矮化效應也相應提高。所以苗木的有成出回一般需要3年的時間。
2.建國蘋果經濟壽命較長,建園前園地選擇和規劃非常重要。蘋果園宜選上層在80厘米~100厘米以上而地下水位較低之處。規劃中除果園小區外,大小道路、排灌渠道、防護林、建築物等都應列入設計項目。小區面積應占果園總面積的80%~85%。
品種可根據當地風土條件、市場需要及交通等綜合考慮。早熟品種雖然由於成熟期氣溫較高,果實肉質較疏鬆,品質優良者不多,也不耐貯藏,食用期短,但因其成熟期早,對調節市場供應仍有其一定的價值。特別是淮北地區,可以利用其春季升溫比北方早而快的特點發揮其優勢適量發展。中熟紅色品種因成熟期氣溫偏高而晝夜溫差較小,不利上色。可選熟期稍晚、容易著色的短枝型品種,或選著色良好的中晚熟品種或優系(如新喬納金等)。富士系品種在雨量較多的淮北偏東地區,往往輪紋病發生較重,可在雨量較少的西部地區發展。
品種選擇中還要注意授粉品種的配置。喬納金、陸奧等三倍體品種不能作為授粉樹。
苗木宜秋植。栽植株行距依樹體大小和土壤肥瘠而異。平地喬化稀植園,株行距(5~6)米×(5~6)米;沙荒丘陵地或半矮化砧中密植園,株行距(3~5)米×(4~5)米;矮化砧或短枝型品種密植園,株行距(2~3)米×(3~4)米。
Ⅱ 果樹為什麼要用嫁接繁殖
(1)保持品種的優良性狀直接用種子播種長出來的實生果樹,用於建園、定植、結果,往往易失去原品種的優良性狀。這是因為果樹經過異花授粉結實後,具有雙親遺傳特性,後代性狀分離,表現良莠不一,失去原母株品種的一致性。嫁接苗的接穗多采自發育成熟、性狀穩定的母株,其遺傳性狀已經穩定,因此嫁接後不會發生變異,能夠保持母株的優良性狀。因此,大多數果樹,如蘋果、梨、桃、李、柑橘等普遍採用嫁接方法繁殖。(2)提早結果和早期豐產用種子繁殖的實生果樹開花結實晚,用嫁接繁殖則可提早開花結實。這是由於嫁接所用的接穗,一般要求從已經結實的大樹上採集,它們已經進入開花結實階段,嫁接後的植株只要樹體長到一定大小,有了一定營養基礎,就能很快開花結果。同類果樹的實生苗,一般播種後需7~8年甚至10年以後才能結果,而嫁接苗則一般只需2~3年即可結果。矮砧果樹的早果性狀就更為明顯。(3)增強抗逆性果樹嫁接用的砧木,多數是野生、半野生種,它們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用作砧木可明顯增強果樹的抗逆性。如生產上常用山定子或海棠作砧木嫁接蘋果,用秋子梨或杜梨作砧木嫁接梨,用酸橘作砧木嫁接柑橘,用淮荔或山荔作砧木嫁接荔枝,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這些果樹的耐旱、耐鹽鹼、耐瘠薄、抗寒、抗病等方面的能力。(4)加快優良品種繁育有的果樹播種繁殖容易改變性狀,扦插又不容易生根,而採用嫁接技術,則可加速繁殖,如蘋果矮化砧的繁殖:將矮化砧嫁接到海棠或蘋果樹上,再利用溫室加以繁殖,一年內可繁殖4000~5000株苗木。(5)使樹體矮化果樹嫁接在矮化砧木上,可使樹體矮小,不但便於管理,而且能早果、優質、穩產和高產,適於密植栽培。